思思,女童,2岁6个月,父母均为医务工作者。母亲是医生,经常做手术,所以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父亲为医院电脑操作员,所以能按时回家。思思三个月就断了奶,因为母亲工作繁忙,和母亲沟通时间较少。思思主要是由保姆带大的。和其他孩子相比,思思不合群,而且不爱吃饭,睡觉没有规律,经常哭闹。请你以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简要分析思思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策略。

题目

思思,女童,2岁6个月,父母均为医务工作者。母亲是医生,经常做手术,所以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父亲为医院电脑操作员,所以能按时回家。思思三个月就断了奶,因为母亲工作繁忙,和母亲沟通时间较少。思思主要是由保姆带大的。和其他孩子相比,思思不合群,而且不爱吃饭,睡觉没有规律,经常哭闹。请你以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简要分析思思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策略。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儿童的需要主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等。
思思2岁,这一年龄段属于幼儿期,这一阶段幼儿的问题是婴儿期的儿童会有分离焦虑,处于儿童早期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出现行为及心理偏差,比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这一阶段的主要资源是父母和家庭。父母的资源包括他们对儿童的接纳能力及感受,以及他们在儿童发展上的知识。
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在5至3岁期间,主要冲突是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根据以上理论,思思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从需要层面来看,思思生存的需要和被保护的需要都被满足,可是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爱的需要以及社会化的需要没有被充分满足。
从思思的生长阶段面临的问题考虑,思思的问题也包括断奶较早,和母亲接触时间太少,导致思思有严重的分离焦虑,所以她会出现经常哭闹,害怕睡觉,不爱吃饭,不合群等行为:可能会有恐惧感受出现。思思的父母缺少必要的关于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所以缺少对思思的关爱。
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思思在这一阶段不合群、经常哭闹,说明她的冲突还是比较强烈的。
2.社会工作者介入策略
针对思思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入:
(1)和思思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两岁半的儿童已具有简单的思维方式和能够进行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她进行支持、鼓励。
(2)向思思的父母介绍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给予思思充足的爱,为思思提供艮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
(3)鉴于思思母亲工作繁忙,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角色模仿等方式给她介绍多种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增强母女关系,让思思感受到母亲对她的爱,减少焦虑。
(4)可以联系幼儿教育机构,让思思通过亲子课程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并且培养思思和伙伴互动的机会,学会和伙伴相处。
(5)对保姆进行辅导。因为思思还没有上幼儿园,所以对于看护她的保姆进行幼儿知识辅寻。
(6)可以让思思接触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朋友。通过朋辈群体的影响使思思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更多“思思,女童,2岁6个月,父母均为医务工作者。母亲是医生,经常做手术,所以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父亲为医院电脑操作员,所以能按时回家。思思三个月就断了奶,因为母亲工作繁忙,和母亲沟通时间较少。思思主要是由保姆带大的。和其他孩子相比,思思不合群,而且不爱吃饭,睡觉没有规律,经常哭闹。请你以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简要分析思思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策略。”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处理一个母亲虐待孩子的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孩子的母亲在童年也被父母虐待。根据()理论,社会工作者应该深入探索母亲童年成长的情况。

    A:认知行为
    B:人本主义
    C:精神分析
    D:系统生态

    答案:A
    解析:
    认知行为理论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这三个要素是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前置事件是指环境中出现在目标行为之前的事件或其他相关行为;目标行为是指不想要的或问题行为,或即将予以改变的行为;结果则是指在发生行为之后所导致的相关行为和事件。由此可知,社会工作者所依据的理论为认知行为理论。

  • 第2题:

    在处理一个母亲虐待孩子的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孩子的母亲在童年也被父母虐待。根据(),社会工作者应该深入探索母亲童年成长的情况。

    A:精神分析理论
    B:存在主义理论
    C:社会支持理论
    D:认知行为理论

    答案:A
    解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个人儿童时期的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孩子的母亲在童年也被父母虐待过,社会工作者要深入探索母亲童年成长的情况,来获得母亲被虐待的主观经验,帮助其疏解被压抑的情绪,消除其在虐待孩子的时候来自童年时期负面经验的影响。

  • 第3题:

    小明,男,4岁,2岁时父母因为双方家庭矛盾离异,小明由母亲抚养。小明从小目睹了双方家庭争吵的全过程,虽然父母离异时小明很小,但是双方家庭的互相指责、父母的争吵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所以小明胆小、内向,并且不爱和同龄小朋友玩耍。小明的母亲最近下岗了,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小明的母亲还发现孩子的反应也有些迟钝。儿童服务机构决定让社会工作者小孟负责此案例。
    【问题】
    试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此案例,并为社会工作者小孟设计简单的工作介入目标。


    答案:
    解析:
    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了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涉及的三个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上述案例中的微观系统即小明的个人系统,包括小明胆小、内向、反应迟钝这些子系统;中观系统是对小明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小明的母亲、小明的朋友;而宏观系统即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包括小明所在的幼儿园、所在社区等。 2.依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社工小孟可考虑将目标焦点设为:
    (1)通过促进小明个人的成长,增强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逆力;
    (2)通过各种方法治愈小明的心灵伤害,使其消除心理障碍,能够重新融入群体生活中;
    (3)通过联动各子系统,帮助小明及其家庭发掘各方资源,满足生活需求,营造一个有利于小明家庭朝更健康方向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4题:

    小明14岁,父亲工作繁忙,与小明交流很少;母亲对小明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
    期中考试小明考了班级后几名,母亲狠狠地训斥了小明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责怪父亲,引起了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明觉得家里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三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明,但小明拒绝回家。母亲十分忧虑,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
    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是很伤心。请你帮帮我,快劝我儿子回家吧。”
    社会工作者:“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很愿意帮助你,我们可不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母亲:“这是他同学家的地址,你赶快去劝劝他。”
    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你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
    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为儿子付出了那么多心血!要怪就怪他爸爸,一天到晚不在家,只顾着忙工作,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
    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就是希望让我帮你劝儿子回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会谈就此结束。
    【问题】
    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1)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主要工作包括了解服务对象寻求帮助的原因,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了解服务对象期望达到的目标。在社会工作者和小明母亲的会谈中,小明母亲一直强调自己对小明付出了很多心血,而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把过错都放在丈夫身上,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在会谈中深入了解小明母亲对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2)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面谈的首要工作是澄清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通过协商减少差异。案例中,小明母亲一直强调让社会工作者说服小明回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整个事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社会工作者应向小明母亲说明她在促使小明改变的整个环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说服其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进来,和社会工作者一起行动。
    (3)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社会工作者在会谈时要帮助并引导服务对象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以便双方能够相互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小明离家出走的问题。
    (4)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小明母亲对小明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小明的成绩下降,被母亲狠狠训斥,是小明离家出走的导火索。然而在会谈中,小明母亲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儿子造成的影响,社会工作者也没有进行引导,应促使小明母亲改变对待小明的态度和行为。

  • 第5题:

    案例:
    小军,15岁。其父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期中考试时,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
    母亲: “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
    社会工作者: “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母亲: “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
    社会工作者: “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
    母亲: “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
    社会工作者: “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回家?”
    母亲: “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社会工作者: “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
    接案面谈就此结束。
    问题: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1.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在社会工作者和小军母亲的面谈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自己对小军倾注了很多心血,而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把过错都放在丈夫身上,没有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在面谈中深入了解小军母亲对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2.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面谈要澄清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通过协商减少差异,案例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让社会工作者说服小军回家,社会工作者并没有让服务对象承担她自己的责任。小军出走是他的整个家庭造成的,单靠社会工作者一个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让小军的母亲承担应有的角色和责任。
    3.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社会工作者在面谈时要帮助并引导服务对象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以便双方能够相互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小军出走的问题。
    4.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小军母亲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小军的成绩下降,被母亲狠狠训斥,因此小军离家出走主要是他母亲引起的。然而在面谈中,小军母亲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社会工作者也没有进行引导,应促使小军母亲改变这种对待小军的态度和行为。

  • 第6题:

    孔永平,男,14岁,初二学生,父母离婚,他跟着母亲生活。孔永平的父亲经济收入不高,给他的抚养费不多,迫于生计,他的母亲四处打零工挣钱,基本没时间过问孔永平的学习。近半年来,孔永平经常旷课,去网吧打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学校班主任将此事告知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在网吧找到他,他对母亲不理不睬,母亲无论怎么劝,他都不回家。后来,孔永平甚至一星期不回家,沉溺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
    【问题】
    1.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上述案例中,孔永平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3.针对孔永平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包括:
    (1)在对青少年服务中,接案和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虚拟性的特点;
    (2)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求评估,也包括开展专业服务所需要的资源评估;
    (3)服务计划的制定必须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意愿;
    (4)专业理论,特别是社会支持网络、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的运用,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科学基础。
    2.上述案例中,孔永平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2)父母离异,缺乏正常家庭的关爱;对母亲态度冷漠,母子关系不良,亲子沟通存在障碍;
    (3)学习成绩下降,且对学习没有积极性;
    (4)有逃学及夜不归宿的不良行为;
    (5)家庭经济拮据。
    3.针对孔永平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直接介入
    ①帮助孔永平戒除网瘾
    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协助孔永平缓解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社会工作者可以同孔永平一起踢足球、爬山等,拓展其兴趣,鼓励孔永平多参加社区服务活动。
    ②修正孔永平的不良行为
    及时表扬孔永平的进步,待其表现出希望改正的意愿时,指出其自身的缺点,督促其摒弃留宿网吧、彻夜不归、逃学旷课的行为。
    (2)间接介入
    ①举行母子交流会
    安排孔永平母子会面,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通过他们母子之间的交流,使母子之间相互理解:一方面,可以让孔永平了解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改变对母亲的冷漠态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孔永平的母亲了解孔永平的想法和需要,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使得母子关系得以改善。
    ②协助孔永平的母亲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
    根据孔永平母亲的情况,社会工作者为其联系职业培训机构,提高其职业技能,帮助其顺利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缓解家庭经济拮据的状况,同时也便于其关心照顾儿子。
    ③联系孔永平的父亲
    请孔永平的父亲定期来看望儿子,多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感受家庭的温暖,促进他健康成长。
    ④联系孔永平的老师,使老师了解孔永平的家庭状况,对孔永平多加鼓励和关心。

  • 第7题:

    小明,男,4岁,2岁时父母因为双方家庭矛盾离异,小明由母亲抚养。小明从小目睹了双方家庭争吵的全过程,虽然父母离异时小明很小,但是双方家庭的互相指责、父母的争吵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所以小明胆小、内向,并且不爱和同龄小朋友玩耍。小明的母亲最近下岗了,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小明的母亲还发现孩子的反应也有些迟钝。儿童服务机构决定让社会工作者小孟负责此案例。试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此案例,并为社会工作者小孟设计简单的工作介入目标。


    正确答案: 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了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涉及的三个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上述案例中的微观系统即小明的个人系统,包括小明胆小、内向、反应迟钝这些子系统;中观系统是对小明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小明的母亲、小明的朋友;而宏观系统即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包括小明所在的幼儿园、所在社区等。
    2.依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社工小孟可考虑将目标焦点设为:
    (1)通过促进小明个人的成长,增强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逆力;
    (2)通过各种方法治愈小明的心灵伤害,使其消除心理障碍,能够重新融入群体生活中;
    (3)通过联动各子系统,帮助小明及其家庭发掘各方资源,满足生活需求,营造一个有利于小明家庭朝更健康方向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8题:

    小庆,男,8岁,智障儿童。小庆的母亲从事食品加工工作,每天工作八小时。父亲是销售人员,经常出差跑业务。’为了小庆不被外人欺负和嘲笑,母亲上班或者外出时,经常把小庆锁在家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庆开始趁母亲不注意,悄悄跑出去到社区的健身处玩耍,饿了就在附近的垃圾桶里找东西吃,经常被其他孩子欺负和嘲笑,小庆并不理解是怎么回事,被欺负了就搂着健身器材哇哇大哭。现在,小庆的举止行为越来越叛逆了,经常当着母亲的面乱丢东西、撕衣服,有时在外玩耍时还抢同龄孩子的书包。小庆的母亲不知该拿小庆怎么办,非常苦恼。 问题:1.上述案例中,小庆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2.针对小庆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正确答案: 1.上述案例中,小庆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小庆没能得到专业的康复治疗。(2)小庆在母亲上班或外出时被锁在家里,进行社会交往的需求得不到满足。(3)小庆经常遭到同龄孩子的欺负和嘲笑,无法发展健康的朋辈关系。(4)小庆已到入学年龄,但还没有进入学校接受教育。(5)小庆的日常生活缺乏照顾,导致他经常吃垃圾中的食物,非常不卫生,基本生存权利受到威胁。(6)小庆出现乱丢东西、撕衣服甚至抢同龄孩子书包的偏差行为。(7)小庆没有得到充分的家庭关爱。
    2.针对小庆的现状,社会工作者可采取如下介入策略:(1)对小庆的父母进行指导。由于小庆是智障儿童,其基本需求要想得到满足,需要得到父母的帮助。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小庆的父母提供认知辅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小庆父母认识小庆的病情,勇敢面对社会对小庆的负面舆论,使小庆走出家庭,逐渐适应外界生活:帮助小庆父母分析小庆的心理和行为,让小庆父母理解小庆的言行举止,并且增加对小庆的关注和关爱。(2)帮助小庆寻找康复机构或者启智学校。小庆有一定的智障,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3)帮助小庆寻找社会支持网络,如残疾人联合会,联系小庆所在社区,为小庆提供必要帮助,使小庆获得可持续支持的渠道。(4)对于存在这种现象的孩子,可以开展小组工作,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5)倡导政策支持,号召大家多关注和帮助残疾人。

  • 第9题:

    多选题
    经过会谈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最近小力之所以成绩下降、逃学、常有攻击性行为,是因为其父母最近在闹离婚,父亲有外遇不回家,母亲的愤怒无处发泄,于是就对小力实施暴力。针对这些情况,社会工作者在制订服务计划时,确定()为关注的对象。
    A

    小力的老师

    B

    小力的同学

    C

    小力的母亲

    D

    小力

    E

    小力的父亲


    正确答案: C,D,E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思思,女童,2岁6个月,父母均为医务工作者。母亲是医生,经常做手术,所以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父亲为医院电脑操作员,所以能按时回家。思思3个月就断了奶,因为母亲工作繁忙,和母亲沟通时间较少。思思主要是由保姆带大的。和其他孩子相比,思思不合群,而且不爱吃饭,睡觉没有规律,经常哭闹。 【问题】请你以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简要分析思思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策略。

    正确答案: 1.儿童的需要主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等。思思2岁,这一年龄段属于幼儿期,这一阶段幼儿的问题是婴儿期的儿童会有分离焦虑,处于儿童早期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出现行为及心理偏差,比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这一阶段的主要资源是父母和家庭。父母的资源包括他们对儿童的接纳能力及感受,以及他们在儿童发展上的知识。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在1.5至3岁期间,主要冲突是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根据以上理论,思思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从需要层面来看,思思生存的需要和被保护的需要都被满足,可是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爱的需要以及社会化的需要没有被充分满足。从思思的生长阶段面临的问题考虑,思思的问题也包括断奶较早,和母亲接触时间太少,导致思思有严重的分离焦虑,所以她会出现经常哭闹,害怕睡觉,不爱吃饭,不合群等行为,可能会有恐惧感受出现。思思的父母缺少必要的关于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所以缺少对思思的关爱。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思思在这一阶段不合群、经常哭闹,说明她的冲突还是比较强烈的。
    2.社会工作者介入策略针对思思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入:(1)和思思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两岁半的儿童已具有简单的思维方式和能够进行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她进行支持、鼓励。(2)向思思的父母介绍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给予思思充足的爱,为思思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3)鉴于思思母亲工作繁忙,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角色模仿等方式给她介绍多种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增强母女关系,让思思感受到母亲对她的爱,减少焦虑。(4)可以联系幼儿教育机构,让思思通过亲子课程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并且培养思思和伙伴互动的机会,学会和伙伴相处。(5)对保姆进行辅导。因为思思还没有上幼儿园,所以对于看护她的保姆进行幼儿知识辅导。(6)可以让思思接触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朋友。通过朋辈群体的影响使思思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张浩然的母亲患有慢性病,而他们夫妻平时工作非常繁忙,无法细心照顾母亲,于是张浩然与妻子商定,将母亲送入市里最好的老年人公寓。进入老年人公寓生活没几天,这位老人就告诉社会工作者,她感觉在公寓里生活没有家的氛围,因此她想回家,不想在公寓里生活,请求社会工作者帮忙。此时,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伦理难题是()。
    A

    情理法问题

    B

    自我决定原则和家长制

    C

    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D

    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问的冲突


    正确答案: A
    解析: 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的伦理难题体现在:社会工作是一个价值主导的专业和职业,有很强的价值关怀,社会工作者也主动地将一系列价值观运用于助人的实践中,从而影响服务对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能力,最终改善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然而,社会工作也是一种科学实践,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结合可信的证据来实施服务计划,因此,社会工作者还应强调方法与资料等的客观性,尽量减少个人主观上的判断,多倾听服务对象的声音与诉求,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选择。

  • 第12题:

    判断题
    反思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处理一个母亲虐待孩子的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孩子的母亲在童年也被父母虐待。根据(  )理论,社会工作者应该深入探索母亲童年成长的情况。

    A.认知行为
    B.人本主义
    C.精神分析
    D.系统生态

    答案:C
    解析: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人的问题都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潜意识中,理性是无法察觉潜意识的经验。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深入探索母亲童年成长的情况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依据的。

  • 第14题:


    案例:


    小军,1 5岁,其父亲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亲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


    期中考试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


    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


    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


    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


    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


    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回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会谈就此结束。


    问题:


    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会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接案会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1.


    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在社会工作者和小军母亲的会谈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自己对小军倾注了很多心血,而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把过错都放在丈夫身上,没有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在会谈中深入了解小军母亲对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2.


    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面谈要澄清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通过协商减少差异。案例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让社会工作者说服小军回家,社会工作者并没有让服务对象承担她自己的责任。小军出走是他的整个家庭造成的,单靠社会工作者一个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让小军的母亲承担应有的角色和责任。


    3.


    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社会工作者在会谈时要帮助并引导服务对象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以便双方能够相互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小军离家出走的问题。


    4.


    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小军母亲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小军的成绩下降,被母亲狠狠训斥,因此小军离家出走主要是他母亲引起的。然而在会谈中,小军母亲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社会工作者也没有进行引导,应促使小军母亲改变这种态度和对待小军的行为。


    【提示】


    此题考点是考察考生对接案会谈任务的清楚了解和实际执行的判断,此题出的很巧妙,但考察的是教材中的客观知识点,考生能否在考试中回答此问题,关键在于对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 第15题:

    小梅今年5岁,是一个乖巧活泼的小女孩儿。父母均无稳定工作,靠摆地摊赚钱,回家很晚.平时和父母沟通时间较少,主要是由奶奶照顾。和其他孩子相比,小梅显得不合群,而且不爱吃饭,睡觉没有规律,经常哭闹。束手无策的小梅父母只好寻找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问题:
    1.根据小梅的情况,反映出儿童有哪些需要?
    2.作为专业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小梅的个案中,可以提供的服务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小梅的情况反映出儿童的需要包括: (1)爱的需要。小梅的父母均无稳定工作,靠摆地摊赚钱,回家很晚。平日里她和父母沟通时间较少,主要是由奶奶照顾。这说明,儿童在家庭生活中,除了摄入营养和身体成长以外,还需要爱,以使他们的情感需求能够获得满足,帮助他们在成年进入社会以后,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正常相处。
    (2)学习的需要。小梅的父母回家很晚,没有时间与小梅沟通,而奶奶能提供的只有日常生活的照顾,但是,儿童自出生就肩负着使命,他们要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必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儿童需要不断地学习,长时间的积累才能使其今后步入社会时,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向儿童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案例中,小梅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学习的需要。
    (3)游戏的需要。小梅是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儿。但和其他孩子相比,小梅显得不合群。这说明小梅有游戏的需要,从游戏中获得快乐。
    (4)生存的需要。 小梅不爱吃饭,睡觉没有规律,经常哭闹。这说明她作为儿童,在身体成长上的需要并没有得到完全满足。
    2.针对小梅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入:
    (1)向小梅的父母介绍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给予小梅充足的爱,为小梅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
    (2)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角色模仿等方式给小梅的母亲介绍多种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增强母女关系,让小梅感受到母亲对她的爱,减少焦虑。
    (3)可以联系幼儿教育机构,让小梅通过亲子课程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并且培养小梅和伙伴互动的机会.学会和伙伴相处。
    (4)对奶奶进行幼儿知识辅导和幼儿照顾的相关知识辅导。让小梅形成更好的生活习惯,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 第16题:


    小梅是一名3岁女童,父母均无稳定工作,靠在夜市卖烧烤赚钱,回家很晚,且没有固定的时间。因为母亲生意繁忙,小梅三个月就断了奶,平时和母亲沟通时间较少。小梅主要是由奶奶带大的。和其他孩子相比,小梅不合群,而且不爱吃饭,睡觉没有规律,经常哭闹。


    【问题】


    1.儿童社会工作具有什么特点?


    2.请你以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简要分析小梅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策略。





    答案:
    解析:

    1.儿童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四项特点:


    (1)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超越这些客观现实,理想主义的儿童社会工作,会大大影响实际的服务效果。立足于客观现实,也要注意不拘泥于固有的知识和经验,无视社会的发展,同样会使这项助人自助的专业活动效果大减。


    (2)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对象的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之上。之所以儿童社会工作成为较独立的一种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就是由于其所服务的对象有其自身特定的需求,以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儿童有别于其他人群,同时也使儿童社会工作有别于其他的社会工作领域。


    (3)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是开展所有专业活动所离不开的专业要素,在儿童社会工作领域中,并不因其实务领域的特定性,而对这些专业要素有所排斥,相反体现得更加明显和清楚。


    (4)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及自助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宗旨为“助人自助”,而在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表述中将其阐述为“助人及自助”,是充分地考虑到儿童这一特定服务对象的特征,儿童处于生理上的成长阶段,同时其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也处于发展期,在儿童早期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中重点是“助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自助的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服务的重点也相应地过渡到“助人自助”。


    2.儿童的需要主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等。小梅3岁,这一年龄段属于幼儿期,这一阶段幼儿的问题是分离焦虑,处于儿童早期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出现行为及心理偏差,比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这一阶段的主要资源是父母和家庭。父母的资源包括他们对儿童的接纳能力及感受,以及他们在儿童发展上的知识。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在1.5~3岁期间,主要冲突是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根据以上理论,小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从需要层面来看,小梅生存的需要和被保护的需要都被满足,可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爱的需要以及社会化的需要没有被充分满足。


    (2)从小梅的生长阶段面临的问题考虑,小梅的问题也包括断奶较早,和母亲接触时间太少,导致小梅有严重的分离焦虑,所以她会出现经常哭闹.害怕睡觉,不爱吃饭,不合群等行为,可能会有恐惧感受出现。小梅的父母缺少必要的关于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所以缺少对小梅的关爱。


    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小梅在这一阶段不合群、经常哭闹,说明她的冲突还是比较强烈的。


    针对小梅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入:


    (1)和小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3岁的儿童已具有简单的思维方式和能够进行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社会平作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她进行支持、鼓励。


    (2)向小梅的父母介绍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给予小梅充足的爱,为小梅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


    (3)鉴于小梅母亲生意繁忙,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角色模仿等方式给她介绍多种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增强母女关系,让小梅感受到母亲对她的爱,减少焦虑。


    (4)可以联系幼儿教育机构,让小梅通过亲子课程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并且培养小梅和伙伴互动的机会,学会和伙伴相处。


    (5)对奶奶进行辅导。因为小梅还没有上幼儿园,所以对于看护她的奶奶进行幼儿知识辅导。


    (6)可以让小梅接触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朋友。通过朋辈群体的影响使小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第17题:


    (案例分析题,20分)


    小军,15岁。其父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


    期中考试时,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


    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


    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


    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吧,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


    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


    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回家?”


    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


    接案面谈就此结束。


    问题:


    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1.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在社会工作者和小军母亲的面谈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自己对小军倾注了很多心血,而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把过错都放在丈夫身上,没有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在面谈中深入了解小军母亲对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2.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面谈要澄清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通过协商减少差异。案例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让社会工作者说服小军回家,社会工作者并没有让服务对象承担她自己的责任。小军出走是他的整个家庭造成的,单靠社会工作者一个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让小军的母亲承担应有的角色和责任。


    3.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社会工作者在面谈时要帮助并引导服务对象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以便双方能够相互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小军出走的问题。


    4.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小军母亲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小军的成绩下降,被母亲狠狠训斥,因此小军离家出走主要是他母亲引起的。然而在面谈中,小军母亲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社会工作者也没有进行引导,促使小军母亲改变这种态度和对待小军的行为。


  • 第18题:

    思思,女童,2岁6个月,父母均为医务工作者。母亲是医生,经常做手术,所以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父亲为医院电脑操作员,所以能按时回家。思思3个月就断了奶,因为母亲工作繁忙,和母亲沟通时间较少。思思主要是由保姆带大的。和其他孩子相比,思思不合群,而且不爱吃饭,睡觉没有规律,经常哭闹。
    【问题】
    请你以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简要分析思思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策略。


    答案:
    解析:
    1.儿童的需要主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等。 思思2岁,这一年龄段属于幼儿期,这一阶段幼儿的问题是婴儿期的儿童会有分离焦虑,处于儿童早期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出现行为及心理偏差,比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这一阶段的主要资源是父母和家庭。父母的资源包括他们对儿童的接纳能力及感受,以及他们在儿童发展上的知识。
    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在1.5至3岁期间,主要冲突是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根据以上理论。思思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从需要层面来看,思思生存的需要和被保护的需要都被满足,可是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爱的需要以及社会化的需要没有被充分满足。
    从思思的生长阶段面临的问题考虑,思思的问题也包括断奶较早,和母亲接触时间太少,导致思思有严重的分离焦虑,所以她会出现经常哭闹,害怕睡觉,不爱吃饭,不合群等行为,可能会有恐惧感受出现。思思的父母缺少必要的关于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所以缺少对思思的关爱。
    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思思在这一阶段不合群、经常哭闹,说明她的冲突还是比较强烈的。
    2.社会工作者介入策略
    针对思思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入:
    (1)和思思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两岁半的儿童已具有简单的思维方式和能够进行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她进行支持、鼓励。
    (2)向思思的父母介绍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给予思思充足的爱,为思思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
    (3)鉴于思思母亲工作繁忙,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角色模仿等方式给她介绍多种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增强母女关系,让思思感受到母亲对她的爱,减少焦虑。
    (4)可以联系幼儿教育机构,让思思通过亲子课程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并且培养思思和伙伴互动的机会,学会和伙伴相处。
    (5)对保姆进行辅导。因为思思还没有上幼儿园,所以对于看护她的保姆进行幼儿知识辅导。
    (6)可以让思思接触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朋友。通过朋辈群体的影响使思思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第19题:

    反思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问答题
    思思,女童,2岁6个月,父母均为医务工作者。母亲是医生,经常做手术,所以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父亲为医院电脑操作员,所以能按时回家。思思三个月就断了奶,因为母亲工作繁忙,和母亲沟通时间较少。思思主要是由保姆带大的。和其他孩子相比,思思不合群,而且不爱吃饭,睡觉没有规律,经常哭闹。问题:请你以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简要分析思思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策略。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小明,男,4岁,2岁时父母因为双方家庭矛盾离异,小明由母亲抚养。小明从小目睹了双方家庭争吵的全过程,虽然父母离异时小明很小,但是双方家庭的互相指责、父母的争吵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所以小明胆小、内向,并且不爱和同龄小朋友玩耍。小明的母亲最近下岗了,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小明的母亲还发现孩子的反应也有些迟钝。儿童服务机构决定让社会工作者小孟负责此案例。 【问题】试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此案例,并为社会工作者小孟设计简单的工作介入目标。

    正确答案: 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了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涉及的三个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上述案例中的微观系统即小明的个人系统,包括小明胆小、内向、反应迟钝这些子系统;中观系统是对小明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小明的母亲、小明的朋友;而宏观系统即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包括小明所在的幼儿园、所在社区等。
    2.依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社工小孟可考虑将目标焦点设为:(1)通过促进小明个人的成长,增强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逆力;(2)通过各种方法治愈小明的心灵伤害,使其消除心理障碍,能够重新融入群体生活中;(3)通过联动各子系统,帮助小明及其家庭发掘各方资源,满足生活需求,营造一个有利于小明家庭朝更健康方向发展的外部环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小军,15岁。小军的父亲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小军的母亲对他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期中考试时,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小军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吧,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小军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谈吧。”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是想让我帮你说服小军回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面谈就此结束。【问题】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小明,男,4岁,2岁时父母因为双方家庭矛盾离异,小明由母亲抚养。小明从小目睹了双方家庭争吵的全过程,虽然父母离异时小明很小,但是双方家庭的互相指责、父母的争吵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所以小明胆小、内向,并且不爱和同龄小朋友玩耍。小明的母亲最近下岗了,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小明的母亲还发现孩子的反应也有些迟钝。儿童服务机构决定让社会工作者小孟负责此案例。试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此案例,并为社会工作者小孟设计简单的工作介入目标。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