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并购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启示。”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是瑞士的发展心理学家,终身致力于个体认识发展的研究,提出了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1)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实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个体认知发展基本因素有四个: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成熟指的是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它是某些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练习和经验指的是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的作用。社会性经验是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发展的一种新的建构。(3)认知发展的阶段其一、感觉一运动阶段(0~2岁)。此为儿童思想的萌芽期。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其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时期是儿童表象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凭借表象思维,他们可以进行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延缓性模仿以及绘画活动等。其三、具体运算阶段(7—l1、12岁)。这一阶段相当于小学阶段。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已经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其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要想发展个体的认知能力,需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1)提供活动。为了增进儿童的活动经验,应该为他们提供大量丰富的、在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2)创设最佳的难度。根据他的观点,认知发展是通过不平衡来促进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并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材料,促进学生认知发展。(3)了解儿童如何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儿童的认知发展。(4)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需要认识到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所发达到的水平,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更加主动。(5)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他特别强调社会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 第2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按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第二,教师应该安排教学内容,提高略微高于学生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第三,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第四,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第五,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

  • 第3题:

    试述当代西方行政制度对中国行政制度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一)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积极探索我国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政府管理模式。
    (二)加强公民参与,促进行政民主建设
    (三)推进依法行政和科学行政
    (四)以提高效益为导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
    (五)健全政府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

  • 第4题: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并购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第三次并购浪潮以()特征。

    • A、横向并购
    • B、纵向并购
    • C、混合并购
    • D、跨国并购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试述劳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19世纪20世纪劳动法的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背景:18世纪末期英国“劳工法规”的特点和无产阶级为反对这些法规的斗争,无产阶段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性的运动发展到了有组织的自觉活动,工人群众强烈要求废除原有的劳工法规颁布缩短工作时间的法律要求增加工资要求禁止使用童工和对女工示成年工给予特殊保及实现社会保险等。此起彼伏的运动是现代劳动法产生的客观条件。
    19世纪:英国1802<学徒健康与道德法>颁布以后,英国的劳工法规不断发展,1819.1833两次修订<学徒健康与道德法>.1842又颁布了《十小时法》,1862年颁布了适用于一切大工业的工厂法。1878制定了关于工业的一般法令,1901制定了工场作业场法,对工人的劳动时间,工资给付日期地点以及以生产额之多少为比例的工资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由此英国的劳动法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从英国1802<学徒健康与道德法>颁布起劳动立法在各国有了较大的发展,从制定某一方面的劳动法开始逐步发展成制定全面的劳动法,从制定某一部分劳动者的劳动问题的立法扩展到制定实施于整个国家的各种劳动者的立法,劳动法终于从民法法律规范中分离出来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各国的劳动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1918年苏维埃政府颁布了苏俄第一部劳动法典。1922年重新颁布了更完备的《苏俄劳动法典》这一法典的出现对劳动法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为劳动法成为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战以后资产阶级力图加强对工人的压迫,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内产生了一批现代的反工人立法其特点是镇压工人动力和剥夺劳动者的权利,是劳动立法的倒退。在工人运动的压力下各国一般都提出了制定劳动法典的要求,对劳动法越来越重视,劳动法在各国的法律体系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 第6题:

    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一)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各个阶段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人格发展的问题上,不但要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个体的教育作用。
    (二)人格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任务,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引导个体向着对立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
    (三)人格的发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

  • 第7题:

    谈谈管理100年的发展历史对你有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 纵观管理100年的历史,可归结为:
    ①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
    ②由局部管理向系统管理发展;
    ③由专项管理向综合管理发展;
    ④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发展;
    ⑤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
    ⑥由重视对物的管理向重视对人的管理发展。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历史给我国的启示。

    正确答案: (1)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资金保障已不很重要,福利服务上升为制度的主体。
    (3)社会福利应发展为责任主体多元性、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的新型保障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历史给我国的启示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资金保障已不很重要,福利服务上升为制度的主体。
    (3)社会福利应发展为责任主体多元性、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的新型保障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我国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启示。

    正确答案: (1)社会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发展提出了需要解决的课题,比如对操纵机器的要求,所以心理学研究要满足社会需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认我们的研究课题,开展心理研究;
    (2)哲学背景:我们要积极地学习新的哲学思想,一哲学思想为指导,开展心理学研究,以语言学取向;
    (3)科学背景:信息加工理论的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4)其他学科的发展:因为心理学是一个交叉的学科,积极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有利于心理学的研究,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有利于心理学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并购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启示。

    正确答案: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历史发展:
    (1) 19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并购浪潮以横向并购为特征。
    (2) 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并购浪潮以纵向并购为特征。
    (3)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三次并购浪潮以混合并购为特征。
    (4)20世纪80年代,第四次并购浪潮以金融杠杆并购为特征。
    (5)20世纪90年代,第五次并购浪潮以跨国并购为特征。
    我国企业的并购历史发展:
    (1)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出现于1984年,保定纺织机械厂以承担全部债权债务的形式,兼并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之后企业并购在我国陆续出现。
    (2)第二次企业并购浪潮,上市公司并购是这次并购的一大热点。
    (3)2002年以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并购浪潮。
    并购对我们的启示: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并购将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全球并购是历史的大趋势。
    (2)全球并购成为中国的新问题,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并购事业如何促进整个市场经济向新的台阶发展,需要专家们联合起来研究,取长补短,共同解决。
    (3)全球并购是中国的当务之急。并购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战场,我们要了解并购,了解并购就是了解我们当前和未来生存的经济环境,还要学习并购,因为并购已经成为了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商业银行应制定并购贷款业务发展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明确发展并购贷款业务的目标、并购贷款业务的客户范围及其主要风险特征,以及并购贷款业务的风险承受限额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是:第一,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第二,认识事物的顺序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第三,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②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是:第一,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第二,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三,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第四,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是恒定不变的。③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逆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内容,也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学校教育要做到:①提供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是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②创设最佳的难度。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③了解儿童如何思考。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理解或知识。因为学生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检验自己的思维并不断地得到反馈的,具体的经验也提供了思维的素材,教师只有了解儿童的思考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④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需要认识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主动。⑤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皮亚杰特别强调社会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 第14题:

    试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意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都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
    (1)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也极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
    (2)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人均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以保证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理解或知识。因为学生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检验自己的思维并不断地得到反馈的,具体的经验也提供了思维的素材,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1)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有能动性的。学生的学习就是根据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构造出一个内在的结构或图式,用以吸收、接纳和解释新信息。学生的学习是受背景影响的,任何学习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或实际的有意义的背景里,它包括学习者原有经验、所处的社会文化系统、课堂中与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等,这些背景尤其是社会性作用,将从不同途径影响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是一个依赖于先前知识和过去经验的累积过程。学生的学习要受他们在特定情境下所激活的经验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使教学在开始时能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然后帮助他们建构和联结新信息。
    (2)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支架。挑战性认知任务是指那些稍微超出学生能力、但在专家的帮助下可以完成的任务,即处在最近发展区内,与学生的能力形成了一种积极的不匹配状态。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不仅应该考虑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要考虑儿童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水平,主张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最佳期限”,不应盲目拔高和迟滞,以免错过“最近发展区”。
    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在适当水平内的教学和有一定指导的社会环境。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性关系是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为学生的学习和智能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维果茨基关于儿童心理的发展问题,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教育不等于发展,但不受限于发展,在一定范围内教育可以促进发展。”

  • 第15题:

    简述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历史给我国的启示。


    正确答案: (1)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资金保障已不很重要,福利服务上升为制度的主体。
    (3)社会福利应发展为责任主体多元性、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的新型保障制度。

  • 第16题:

    试述民族的定义、特征和历史发展


    正确答案:对民族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要对民族的定义、特征和历史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把握。民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们比较认同斯大林提出的关于民族的狭义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个定义表明民族具有四个方面的一般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的产物,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最终会走向消亡,最终实现民族融合。

  • 第17题:

    试述ERP的发展历史。


    正确答案: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MRP。20世纪60-70年代,管理者认识到,真正的需求是订单的交货日期,由此产生了对物料清单的管理和利用,进而形成了物料需求计划。
    第二阶段:闭环MRP。20世纪80年代,管理者认识到,制造业要有一个集成的计划,以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如产能限制,从而产生了闭环MRP。
    第三阶段:MRPII。1977年9月,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奥利.怀特提出制造资源计划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以生产和库存控制的集成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库存来弥补或以缓冲的方法去补偿。
    第四阶段:ERP。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不断向制造业渗透,为了实现产能、质量和交货期的完美统一,合理库存、生产控制问题需要企业处理大量的、复杂的企业资源信息,要求信息处理的效率更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已经无法满足系统的需要。由于对信息的处理已经扩大到整个企业资源的利用层面,新一代的管理理论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由此产生。

  • 第18题:

    试述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对中国公共行政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正确答案: (一):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应导入的现念中国公共行政的发展和改革,至少要实现这样几个目标,从计划政府转变为市场政府,从人治政府转变为法治政府,民主政府,从单中心政治统治转变为多中心自主治理。根据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的成功经验,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在理论上或指导思想上导入以下观念。
    1、必须从政府垄断走向市场参入。
    2、从金字塔的科层制官僚组织转向服务行政。
    3、从集权行政走向分权行政。
    (二):中国公共行政在技术层面应有变革:
    1、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给地方适度分权。
    2、改革政府组织,建立强而精的政府。
    3、重视公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实现管理民主化。
    4、改革行政管理具体方式,实现行政管理制度创新。
    5、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国家与社会的全作。
    6、正确处理公共行政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 第19题:

    单选题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并购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第三次并购浪潮以()特征。
    A

    横向并购

    B

    纵向并购

    C

    混合并购

    D

    跨国并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

    正确答案: 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性扶持和保护力度;
    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风险防范与保险机制;
    加强农业科研、发展农业教育与农民培训、加快农技推广;
    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允许土地合理流转;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一)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各个阶段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人格发展的问题上,不但要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个体的教育作用。
    (二)人格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任务,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引导个体向着对立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
    (三)人格的发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当代西方行政制度对中国行政制度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正确答案: (一)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积极探索我国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政府管理模式。
    (二)加强公民参与,促进行政民主建设
    (三)推进依法行政和科学行政
    (四)以提高效益为导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
    (五)健全政府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劳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19世纪20世纪劳动法的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背景:18世纪末期英国“劳工法规”的特点和无产阶级为反对这些法规的斗争,无产阶段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性的运动发展到了有组织的自觉活动,工人群众强烈要求废除原有的劳工法规颁布缩短工作时间的法律要求增加工资要求禁止使用童工和对女工示成年工给予特殊保及实现社会保险等。此起彼伏的运动是现代劳动法产生的客观条件。
    19世纪:英国1802<学徒健康与道德法>颁布以后,英国的劳工法规不断发展,1819.1833两次修订<学徒健康与道德法>.1842又颁布了《十小时法》,1862年颁布了适用于一切大工业的工厂法。1878制定了关于工业的一般法令,1901制定了工场作业场法,对工人的劳动时间,工资给付日期地点以及以生产额之多少为比例的工资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由此英国的劳动法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从英国1802<学徒健康与道德法>颁布起劳动立法在各国有了较大的发展,从制定某一方面的劳动法开始逐步发展成制定全面的劳动法,从制定某一部分劳动者的劳动问题的立法扩展到制定实施于整个国家的各种劳动者的立法,劳动法终于从民法法律规范中分离出来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各国的劳动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1918年苏维埃政府颁布了苏俄第一部劳动法典。1922年重新颁布了更完备的《苏俄劳动法典》这一法典的出现对劳动法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为劳动法成为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战以后资产阶级力图加强对工人的压迫,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内产生了一批现代的反工人立法其特点是镇压工人动力和剥夺劳动者的权利,是劳动立法的倒退。在工人运动的压力下各国一般都提出了制定劳动法典的要求,对劳动法越来越重视,劳动法在各国的法律体系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