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评述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等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蔡和森:湖南湘乡人,1918年同毛泽东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向导》的第一任主编,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能抓住重要的实际问题,提高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具体生动地宣传当的纲领和政策。于1925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1931年在香港被捕后引渡到广州,被反动军阀杀害。
    瞿秋白: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他坚持在苏联采访活动两年,辛勤采写了《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新闻、通讯,发表在两报上的有五十多篇,他还写了著名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瞿秋白在苏俄期间,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脱离了与《晨报》、《时事新报》的关系,“五卅”时编辑《热血日报》。是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
    恽代英: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报刊宣传活动家。五四运动后在武汉创办工人和补习学校,开设利群书社,编辑《学生周刊》和《武汉星期评论》。1921年参加共产党,1923年当选为团中央委员,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作为《中国青年》的创办者、首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恽代英勤奋写作,精心编辑,还亲自处理读者来信。发表文章百余篇、通信四五十封。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青年》的文风,就是:热情加说理。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有求实精神。他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余种,撰发报刊文章500篇,他具有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萧楚女:1925年在上海参加团中央工作,担任《中国青年》编辑,主持《新刊批评》专栏。1936年协助毛泽东编《政治周报》,1927年广州“四一五”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其文情理交融、分析深刻,感人至深。他还长于论辩,写有著名长篇论著《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青年读者称他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家”。

  • 第2题:

    试评述普利策的报刊活动及其贡献。


    正确答案: 新闻活动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1847年4月10日,生于匈牙利一个犹太人家庭。1864年到美国参加林肯骑兵部队。一年后退伍,到圣路易城做杂工,自学法律。1867年取得律师资格,同年3月入美国籍。1868年任德文《西方邮报》记者。1869年12月当选密苏里州众议员。1876~1877年任《纽约太阳报》驻华盛顿记者。1878年购得《圣路易电讯报》,1880年将它与《晚邮报》合并为《邮报—电讯报》,成为获利最优厚的晚报。1883年买下纽约《世界报》。1884年当选国会议员,数月后即辞职,专心办报。1887年又出版《世界报晚刊》。他采用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他强调新闻的真实、准确、文字简洁通俗,重视社论。被认为是19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新新闻事业”的创始人。1890年辞去《世界报》主编职务。晚年双目失明。1911年10月29日,普利策逝世。遗嘱捐赠200万美元作为创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1912年开办)的基金,并赠款设立普利策奖。
    新闻思想
    19世纪末至20世纪,作为美国报界最有社会责任理念、最受人尊敬的报人——普利策是当之无愧的。他一生都在为提倡和实现社会改革而疾呼、奔走、奋斗。他的远大的新闻理想是:报纸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他认为新闻是文明社会中崛起的一股最强大的力量,他珍视报纸的独立性,因而十分重视发行量,因为,“如果一家报纸真是为公众服务,它的发行量一定很大。第一,因为它的新闻和评论必须吸引广大民众;第二,因为发行量意味着广告,广告意味着金钱,金钱意味着独立”。在普利策生活的年代,新闻记者不受重视,他希望记者能够与受人尊敬的医生、律师比肩而立。普利策不仅看到了新闻对于社会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它自身应该进一步发展。普利策认为应当建立新闻学院,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新闻工作者。他写道:“只有最崇高的理想,兢兢业业的正当行为,对于所涉及的问题具备正确知识以及真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使得报刊不屈从于商业利益,不寻求自私的目的,不反对公众的福利。
    贡献
    普利策对新闻学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仅成功地办了《快邮报》和《世界报》,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新闻理论,还向哥伦比亚大学捐款200万美元,帮助创建了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临终又为这一学院捐款100万美元,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作为优秀的新闻、历史、音乐和戏剧作品的年度奖金。

  • 第3题:

    简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及其作用与影响。


    正确答案: I、《向导》《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创刊于上海,首任主编是蔡和森,继任者是瞿秋白等人。该刊一创刊就集中全力阐释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宣传和实现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批驳与此对立的敌对宣传和各种错误的思想。
    《向》作用:
    ①用大量的典型事实报道和马列主义理论分析,揭露各国帝国主义竞相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操纵军阀内战,压榨中国人民的真相。
    ②在进行反帝主义的宣传中,还十分注意和帝国主义在华的报和通讯社进行斗争,对他们的反华叫嚣给予坚决的回击。
    ③以极大的努力同时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
    ④大力宣传了各个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
    ⑤反对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宣传进行了斗争。
    ⑥《向》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的宣传,帮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认清了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大革命运动。
    II、《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是大革命时期最出色的刊物之一。它的发刊词中写道“为中国的一般青年服务的”要引导青年到活动的、强健的、切实的路上。
    他的主要宣传内容有三个方面:
    ①它热情关心青年的成长,引导青年正确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②它报道评述国内外政治时事。
    ③它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各种侵蚀青年的反动、错误思想。《中》为32开本,每期16页,从内容到形式,注意适合青年的特点,编排生动活泼,稿件内容要求“有益而又味”,《中》很重视同读者的联系,除发表读者来信来稿外,还经常征求读者的意见,改进编辑工作。广大青年把该刊看作是良师益友,很多进步教师把它作为教材。

  • 第4题:

    简述王韬的报刊思想及其创办《循环日报》的经过和意义。


    正确答案: 思想:
    1)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2)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4)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并主编《循环日报》,这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是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于1959年停刊,是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他的新闻观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康梁等人影响很大。

  • 第5题:

    五四前后,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创办的报刊主要有()。

    • A、《新闻报》
    • B、《向导》
    • C、《每周评论》
    • D、《湘江评论》
    • E、《天津大学生联合会报》

    正确答案:B,C,D,E

  • 第6题:

    简要评述《每周评论》创办的经过及其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一九一八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人民反日反段的爱国浪潮不断高涨。新文化运动的声势也日益壮大。李大钊、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直接配合当时的政治斗争,起了很大的政治鼓动作用,显示了文化革命由着重于进行思想启蒙工作发展到直接与政治斗争紧密配合的基本趋势。社会主义宣传也是《每周评论》的重要内容。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王韬的报刊思想及其创办《循环日报》的经过和意义。

    正确答案: 思想:
    1)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2)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4)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并主编《循环日报》,这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是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于1959年停刊,是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他的新闻观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康梁等人影响很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及其作用与影响。

    正确答案: I、《向导》《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创刊于上海,首任主编是蔡和森,继任者是瞿秋白等人。该刊一创刊就集中全力阐释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宣传和实现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批驳与此对立的敌对宣传和各种错误的思想。
    《向》作用:
    ①用大量的典型事实报道和马列主义理论分析,揭露各国帝国主义竞相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操纵军阀内战,压榨中国人民的真相。
    ②在进行反帝主义的宣传中,还十分注意和帝国主义在华的报和通讯社进行斗争,对他们的反华叫嚣给予坚决的回击。
    ③以极大的努力同时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
    ④大力宣传了各个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
    ⑤反对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宣传进行了斗争。
    ⑥《向》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的宣传,帮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认清了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大革命运动。
    II、《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是大革命时期最出色的刊物之一。它的发刊词中写道“为中国的一般青年服务的”要引导青年到活动的、强健的、切实的路上。
    他的主要宣传内容有三个方面:
    ①它热情关心青年的成长,引导青年正确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②它报道评述国内外政治时事。
    ③它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各种侵蚀青年的反动、错误思想。《中》为32开本,每期16页,从内容到形式,注意适合青年的特点,编排生动活泼,稿件内容要求“有益而又味”,《中》很重视同读者的联系,除发表读者来信来稿外,还经常征求读者的意见,改进编辑工作。广大青年把该刊看作是良师益友,很多进步教师把它作为教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评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向导》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开过以后,开始筹办《向导》。9月13日《向导》在上海创刊。它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6开本。1927年5月迁武汉,7月停刊,共出版201期。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罗章龙、赵世炎等是主要撰稿人,有的还参加了编辑工作。《向导》如同它的名称所表明的意义一样,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道路上,起了引导者的作用。它一创刊,就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分析形势,评论时政,指出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是造成中国混乱局面的根源,也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通过《向导》及其他革命报刊的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封建军阀”很快成为广大群众的行动口号。《向导》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向导》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例如胡适的一些言论。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下午。《向导》发表许多文章,评论国民党的现状及面临的抉择,阐释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与良好前景。《向导》的文章诚恳地帮助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走新民主义革命道路。《向导》的首任主编蔡和森,为办好该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继《向导》之后,中共中央又创办了《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
    (2)《中国青年》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机关刊物。同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周刊,32开本,经常发行1万多份,最多时2万份,出至1927年10月停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中国青年》在发刊词中表示,它是给青年以“忠实的友谊刊物”,“要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路上”。它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它发表了许多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文章和通信,启发青年提高道德修养,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它分析和批评了胡适的“读书救国”论,引导青年处理好“读书”和“做事”的关系,关心国家的命运,鼓励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群众中去,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革命者。二是评述时政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三是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
    (3)中共早期报刊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创办起来的。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中,对于出版党的报刊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如“应由赏直接经办和编辑”,“不能刊载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等。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完全采纳了共产国际对于党的报刊的要求,如规定党的报刊“必须由确实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应该完全服从党中央委员会”等。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并面向中国社会和中国大众的,是由一批中国革命者殚精竭虑创办的,因此既运用了外国经验,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党的报刊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第二,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
    第三,依靠群众办报刊。党的报刊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除了屡遭政治迫害以外,还有经济上的沉重负担。
    第四,先进的文风。中国共产党的报刊,重视大众读者的需求,选择大众读者所关心的内容,采用白话文,平易近人,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时期的生动活泼的文风。
    第五,培养了干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正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使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毛泽东于1942年提出《解放日报》)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记者、报刊活动家、出版家和政论家。1926年10月,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正式开始新闻出版生涯。“九一八”事变促使他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抗日救国立场和社会主义倾向思想。1933年,被迫出过逃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用笔进行革命斗争。半年后,《生活》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之后不到两个月,生活书店又出版了《新生》周刊。《新生》沿用《生活》原班人马,由邹韬奋挚友杜远生任主编。1935年,日本驻沪总领事借口《新》刊载的《闲话皇帝》侮辱天皇,要求国民党当局查封,惩办文章作者,国民党当局立即开庭审理,判处了黄远生一年零两个月徒刑,并查封了《新》,这是著名的“新生事件”。流亡国外的两年当中,邹韬奋写出了后来出版的《萍踪寄语》。1935年8月,回国之后,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2月被封).1936年3月,邹韬奋流亡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周刊)。1936年11月22日,因为“七君子事件”被捕。被监禁期间,撰写了《经历》、《萍踪忆语》等著作,1937年7月出狱,邹韬奋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1938年7月,和李公朴创办的《全民》合并,改为《全民抗战》。1941年2月,被当局查封,1941年2月,邹韬奋第三次流亡到香港,1941年5月,复刊《大众生活》12月停刊。
    邹韬奋的主要新闻思想:
    1.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②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③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造成报刊的个性或者特色
    ④文风要“明显畅快”。邹韬奋把提高大众文化水平,推广大众文化作为报刊的基本任务之一,因而一贯重视报刊文字的通俗易懂。
    ⑤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和广告的关系。
    ⑥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为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理想的编辑:大公无私;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文字达畅;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评述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等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正确答案: 蔡和森:湖南湘乡人,1918年同毛泽东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向导》的第一任主编,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能抓住重要的实际问题,提高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具体生动地宣传当的纲领和政策。于1925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1931年在香港被捕后引渡到广州,被反动军阀杀害。
    瞿秋白: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他坚持在苏联采访活动两年,辛勤采写了《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新闻、通讯,发表在两报上的有五十多篇,他还写了著名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瞿秋白在苏俄期间,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脱离了与《晨报》、《时事新报》的关系,“五卅”时编辑《热血日报》。是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
    恽代英: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报刊宣传活动家。五四运动后在武汉创办工人和补习学校,开设利群书社,编辑《学生周刊》和《武汉星期评论》。1921年参加共产党,1923年当选为团中央委员,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作为《中国青年》的创办者、首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恽代英勤奋写作,精心编辑,还亲自处理读者来信。发表文章百余篇、通信四五十封。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青年》的文风,就是:热情加说理。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有求实精神。他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余种,撰发报刊文章500篇,他具有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萧楚女:1925年在上海参加团中央工作,担任《中国青年》编辑,主持《新刊批评》专栏。1936年协助毛泽东编《政治周报》,1927年广州“四一五”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其文情理交融、分析深刻,感人至深。他还长于论辩,写有著名长篇论著《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青年读者称他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评述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影响。

    正确答案: 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在贤良策中提出了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他想以政治的手段,借着国家的力量,推行其教育主张:第一,“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第二,兴太学以养士;第三,重视选举,任贤使能。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他综合了先秦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尤其折中调和了孟荀的善性、性恶论,提出了人性有善有恶论,认为人性是“天”创造人类时所赋予的一种先验的素质,这种素质具有善的可能性,也具有恶的可能性。董仲舒还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基于此,董仲舒几乎把一个国家的治乱兴废都归之于礼乐教化,政治上的首要事情就是“德教”,王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化。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在董仲舒看来无非“三纲五常”。董仲舒把信与仁义礼智加在一起成为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他从五伦中提出了君臣、父子、夫妇三种伦常,称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从此,三纲五常遂成为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公式。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董仲舒提出了四点:一是“正我”,二是“正其谊不谋其利”,三是“必仁且智”。董仲舒从他的教学目的出发,主张以“六经”为教材。
    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特别是“独尊儒术”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这些都有助于当时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但是,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独尊的地位,无疑对各种非儒学的学术思想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阻碍了文化教育的整体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评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1)《向导》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开过以后,开始筹办《向导》。9月13日《向导》在上海创刊。它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6开本。1927年5月迁武汉,7月停刊,共出版201期。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罗章龙、赵世炎等是主要撰稿人,有的还参加了编辑工作。《向导》如同它的名称所表明的意义一样,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道路上,起了引导者的作用。它一创刊,就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分析形势,评论时政,指出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是造成中国混乱局面的根源,也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通过《向导》及其他革命报刊的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封建军阀”很快成为广大群众的行动口号。《向导》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向导》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例如胡适的一些言论。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下午。《向导》发表许多文章,评论国民党的现状及面临的抉择,阐释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与良好前景。《向导》的文章诚恳地帮助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走新民主义革命道路。《向导》的首任主编蔡和森,为办好该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继《向导》之后,中共中央又创办了《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
    (2)《中国青年》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机关刊物。同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周刊,32开本,经常发行1万多份,最多时2万份,出至1927年10月停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中国青年》在发刊词中表示,它是给青年以“忠实的友谊刊物”,“要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路上”。它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它发表了许多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文章和通信,启发青年提高道德修养,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它分析和批评了胡适的“读书救国”论,引导青年处理好“读书”和“做事”的关系,关心国家的命运,鼓励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群众中去,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革命者。二是评述时政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三是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
    (3)中共早期报刊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创办起来的。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中,对于出版党的报刊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如“应由赏直接经办和编辑”,“不能刊载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等。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完全采纳了共产国际对于党的报刊的要求,如规定党的报刊“必须由确实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应该完全服从党中央委员会”等。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并面向中国社会和中国大众的,是由一批中国革命者殚精竭虑创办的,因此既运用了外国经验,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党的报刊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第二,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
    第三,依靠群众办报刊。党的报刊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除了屡遭政治迫害以外,还有经济上的沉重负担。
    第四,先进的文风。中国共产党的报刊,重视大众读者的需求,选择大众读者所关心的内容,采用白话文,平易近人,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时期的生动活泼的文风。
    第五,培养了干部。

  • 第14题:

    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去塞求通”,想用资本主义思想去“通”开封建主义思想之“塞”。
    (一)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1.“报馆有益于国事”。……维新派人士的共识……
    2.“去塞求通”。……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二)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1.报刊性质多样。他说:“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报之范围也。”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党报”的见解。
    2.报馆的“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论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三)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有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不能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而应“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二曰思想新而正”,不能用“人人所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三曰材料富而当”,要使读者“具备全世界之知识”,“阅一字得一字之益”;“四曰报事速而确”,要“重时事”,“知今为最要”。
    (四)关于舆论的论述梁启超认为,舆论是“国民多数之意见”,但它又是无形的,报刊成为它的代表。可以“造舆论”。……

  • 第15题: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正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使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毛泽东于1942年提出《解放日报》)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记者、报刊活动家、出版家和政论家。1926年10月,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正式开始新闻出版生涯。“九一八”事变促使他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抗日救国立场和社会主义倾向思想。1933年,被迫出过逃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用笔进行革命斗争。半年后,《生活》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之后不到两个月,生活书店又出版了《新生》周刊。《新生》沿用《生活》原班人马,由邹韬奋挚友杜远生任主编。1935年,日本驻沪总领事借口《新》刊载的《闲话皇帝》侮辱天皇,要求国民党当局查封,惩办文章作者,国民党当局立即开庭审理,判处了黄远生一年零两个月徒刑,并查封了《新》,这是著名的“新生事件”。流亡国外的两年当中,邹韬奋写出了后来出版的《萍踪寄语》。1935年8月,回国之后,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2月被封).1936年3月,邹韬奋流亡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周刊)。1936年11月22日,因为“七君子事件”被捕。被监禁期间,撰写了《经历》、《萍踪忆语》等著作,1937年7月出狱,邹韬奋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1938年7月,和李公朴创办的《全民》合并,改为《全民抗战》。1941年2月,被当局查封,1941年2月,邹韬奋第三次流亡到香港,1941年5月,复刊《大众生活》12月停刊。
    邹韬奋的主要新闻思想:
    1.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②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③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造成报刊的个性或者特色
    ④文风要“明显畅快”。邹韬奋把提高大众文化水平,推广大众文化作为报刊的基本任务之一,因而一贯重视报刊文字的通俗易懂。
    ⑤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和广告的关系。
    ⑥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为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理想的编辑:大公无私;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文字达畅;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 第16题:

    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刊登广告的报刊有()

    • A、《昭文新报》、《汇报》等由华人办的报纸
    • B、《申报》等由外国人创办的报纸
    • C、《苏报》、《湘报》等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报刊
    • D、《政治官报》等由朝廷创办的官方报刊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向导》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上海创刊。1927年停刊,共出201期。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出版的,蔡和森是第一任主编,《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向导》用大量事实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揭露贫穷落后、战乱不安的根源,明确指出打倒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向导》注重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新闻侵略的宣传斗争,大力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和主张。
    (3)《向导》经过两年多持之以恒的宣传,终于使“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深入人心,成为全国人的政治常识。中共“四大”评价指出: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向导》“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它的发行数量由开始的二三千份很快增至2万份、4万份,最高达10万份。读者赞扬《向导》的创办是
    中国“二千年来历史上破开荒的荣誉作业”,称赞《向导》是当时中国新闻界中“真敢替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的”惟一报纸,把《向导》看做是“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 第18题:

    评述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影响。


    正确答案: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在贤良策中提出了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他想以政治的手段,借着国家的力量,推行其教育主张:第一,“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第二,兴太学以养士;第三,重视选举,任贤使能。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他综合了先秦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尤其折中调和了孟荀的善性、性恶论,提出了人性有善有恶论,认为人性是“天”创造人类时所赋予的一种先验的素质,这种素质具有善的可能性,也具有恶的可能性。董仲舒还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基于此,董仲舒几乎把一个国家的治乱兴废都归之于礼乐教化,政治上的首要事情就是“德教”,王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化。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在董仲舒看来无非“三纲五常”。董仲舒把信与仁义礼智加在一起成为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他从五伦中提出了君臣、父子、夫妇三种伦常,称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从此,三纲五常遂成为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公式。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董仲舒提出了四点:一是“正我”,二是“正其谊不谋其利”,三是“必仁且智”。董仲舒从他的教学目的出发,主张以“六经”为教材。
    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特别是“独尊儒术”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这些都有助于当时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但是,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独尊的地位,无疑对各种非儒学的学术思想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阻碍了文化教育的整体发展。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向导》的创办情况。

    正确答案: (1)《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是一本16开的政治时事评论周刊。
    (2)《向导》是在陈独秀领导下出版的。蔡和森长期担任主编,瞿秋白、彭述之先后继任主编。
    (3)《向导》集中全力宣传阐释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批驳与此对立的敌对宣传和改良主义主张。它用大量典型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分析,揭露各国帝国主义竞相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操纵军阀内战,压榨中国人民的真相;揭露各派军阀依附帝国主义,以“武力统一”或“联省自治”为旗号,争权夺利,祸国殃民的黑暗统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去塞求通”,想用资本主义思想去“通”开封建主义思想之“塞”。
    (一)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1.“报馆有益于国事”。……维新派人士的共识……
    2.“去塞求通”。……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二)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1.报刊性质多样。他说:“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报之范围也。”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党报”的见解。
    2.报馆的“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论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三)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有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不能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而应“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二曰思想新而正”,不能用“人人所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三曰材料富而当”,要使读者“具备全世界之知识”,“阅一字得一字之益”;“四曰报事速而确”,要“重时事”,“知今为最要”。
    (四)关于舆论的论述梁启超认为,舆论是“国民多数之意见”,但它又是无形的,报刊成为它的代表。可以“造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向导》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上海创刊。1927年停刊,共出201期。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出版的,蔡和森是第一任主编,《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向导》用大量事实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揭露贫穷落后、战乱不安的根源,明确指出打倒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向导》注重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新闻侵略的宣传斗争,大力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和主张。
    (3)《向导》经过两年多持之以恒的宣传,终于使“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深入人心,成为全国人的政治常识。中共“四大”评价指出: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向导》“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它的发行数量由开始的二三千份很快增至2万份、4万份,最高达10万份。读者赞扬《向导》的创办是
    中国“二千年来历史上破开荒的荣誉作业”,称赞《向导》是当时中国新闻界中“真敢替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的”惟一报纸,把《向导》看做是“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每周评论》创办的经过及其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一九一八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人民反日反段的爱国浪潮不断高涨。新文化运动的声势也日益壮大。李大钊、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直接配合当时的政治斗争,起了很大的政治鼓动作用,显示了文化革命由着重于进行思想启蒙工作发展到直接与政治斗争紧密配合的基本趋势。社会主义宣传也是《每周评论》的重要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五四前后,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创办的报刊主要有()。
    A

    《新闻报》

    B

    《向导》

    C

    《每周评论》

    D

    《湘江评论》

    E

    《天津大学生联合会报》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和“韬奋精神”。

    正确答案: 毛泽东题写:“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邹韬奋从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出版的报刊有《生活》、《大众生活》、《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日报生活刊》、《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和《全民抗战》等。韬奋流亡国外的两年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他撰写了海外见闻通讯,后来集印成《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两本通讯报告集。读者赞美它们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
    1935年11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最高发行量20万份。1936年出至第16期,被国民党查封。同年3月,他在香港创办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生活日报》,出版后55天自动停刊,8月迁上海,在复刊日报受阻情况下,他只好将日报的增刊改名《生活星期刊》出版。由于“七君子事件”被捕。在狱中8个月,韬奋写下了《经历》、《读书偶译》等著作,坚持用笔战斗。1937年《抗战》三日刊创刊,从7号起一度改名《抵抗》。《大众生活》周刊1941年5月复刊,1941年12月停刊,他以宣传团结抗日,呼吁建立民主政治为宗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