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干扰试验常见的干扰物质的来源是分析物浓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分析分离过程中常有干扰物质的存在,利用()可将干扰离子浓度减小,甚至使干扰离子浓度低至不足以参加反应的量极微,就可以消除该离子的干扰。

    • A、掩蔽剂
    • B、解蔽剂
    • C、隐蔽剂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火焰光度分析中,标准曲线在高浓度时向下弯曲的原因是()

    • A、 自吸收干扰
    • B、 电离干扰
    • C、 光谱干扰
    • D、 阴离子干扰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体内药物分析所采用的生物样品成分复杂、干扰杂质多、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低。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如何区分一个分析方法受干扰物质的干扰?举例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所谓干扰是指某些非分析物改变了被测定物和试剂间的反应,从而影响了分析物被该方法检测的正确度。
    例如在GOD法测定葡萄糖的试验中,维生素C、尿酸等还原性物质也能使H2O2还原,导致血糖测定结果偏低。

  • 第5题:

    蒸馏易释放氰化物时,常见的干扰性物质有哪些?怎样排除干扰?


    正确答案: 常见的干扰物质有:活性氯、硫化物、亚硝酸根、脂肪酸及可蒸馏出的有机物或无机还原性物质,碳酸盐及大量的油类。
    (1)活性氯等氯化物干扰、使结果偏低,可在蒸馏前加亚硫酸钠溶液排除。
    (2)若样品中含有大量硫化物,需调节水样PH>11,加入碳酸镉或碳酸铅固体粉末形成硫化物沉淀,过滤,沉淀物用0.1mol/L的NA.OH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涤液待蒸馏测定。
    (3)若样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根离子,可加入适量的氨基磺酸分解,一般每毫克亚硝酸根离子需加2.5mg氨基磺酸。
    (4)中性油或酸性油大于40mg/L时干扰测定,可加入水样体积的20%量的正已烷,在中性条件上下短时间萃取去除。
    (5)若水样中存在亚硫酸钠和碳酸钠,蒸馏时可用4%的NA.OH溶液作吸收液。

  • 第6题:

    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浓度常见的干扰因素有( )

    • A、其他酶和物质干扰 
    • B、酶的污染 
    • C、非酶反应 
    • D、分析容器的污染 
    • E、沉淀形成 

    正确答案:A,B,C,D,E

  • 第7题:

    多选题
    在污染物水样的分析中,可以采用预蒸馏的方法将被测组分与干扰物质分离,以下哪种物质用此方法消除干扰()。
    A

    挥发酚

    B

    氨氮

    C

    硝酸盐氮

    D

    氰化物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干扰试验的目的是用来衡量候选方法的准确度,在加入一定浓度的干扰物条件下,形成的是()。

    正确答案: 恒定系统误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蒸馏易释放氰化物时,常见的干扰物质有哪些?怎样排除干扰?

    正确答案: 常见的干扰物质有:活性氯、硫化物、亚硝酸根、脂肪酸及可蒸馏出的有机物或无机还原性物质,碳酸盐及大量的油类。
    (1)活性氯等氧化物干扰,使结果偏低,可在蒸馏前加亚硫酸钠溶液排除:
    (2)若样品中含有大量硫化物,需调节水样Ph>11,加入碳酸镉或碳酸铅固体粉末形成硫化物沉淀,过滤,沉淀物用0.1mol/L的NaOH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涤液待蒸馏测定;
    (3)若样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根离子,可加入适量的氨基磺酸分解,一般每毫克亚硝酸根离子需加2.5mg氨基磺酸;
    (4)中性油或酸性油大于40mg/L时于扰测定,可加入水样体积的20%量的正己烷,在中性条件下短时间萃取去除;
    (5)若水样中存在亚硫酸钠和碳酸钠,蒸馏时可用4%的NaOH溶液作吸收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干扰试验的干扰物同一浓度评估的误差是()
    A

    随机误差

    B

    比例误差

    C

    恒定误差

    D

    系统误差

    E

    总误差


    正确答案: A
    解析: 干扰物对被分析测定物质而言是起干扰作用的,如果干扰物浓度是固定的,其引起的误差应是恒定的。

  • 第11题:

    单选题
    火焰光度分析中,标准曲线在高浓度时向下弯曲的原因是()
    A

     自吸收干扰

    B

     电离干扰

    C

     光谱干扰

    D

     阴离子干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干扰试验常见的干扰物质的来源是分析物浓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干扰试验的确证目的是()

    • A、进一步确证无干扰筛选的浓度是否真正有干扰或增强作用
    • B、进一步明确干扰浓度
    • C、进一步明确增强浓度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火焰光度计分析中误差的来源有()

    • A、激发条件改变
    • B、电离干扰
    • C、自吸收干扰
    • D、光谱干扰
    • E、阴离子、阳离子干扰

    正确答案:A,B,C,D,E

  • 第15题:

    盐检查法的干扰因素很多,许多无机物也有干扰,不会对其造成干扰的物质是()

    • A、 硝酸
    • B、 盐酸
    • C、 碘
    • D、 硫化物
    • E、 汞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干扰试验的干扰物同一浓度评估的误差是()

    • A、随机误差
    • B、比例误差
    • C、恒定误差
    • D、系统误差
    • E、总误差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用ICP-AES法测定水中金属元素时,干扰系数是指干扰元素所造成分析元素浓度升高与干扰元素浓度的比值。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蒸馏易释放氰化物时,常见的干扰物质有哪些?怎样排除干扰?


    正确答案: 常见的干扰物质有:活性氯、硫化物、亚硝酸根、脂肪酸及可蒸馏出的有机物或无机还原性物质,碳酸盐及大量的油类。
    (1)活性氯等氧化物干扰,使结果偏低,可在蒸馏前加亚硫酸钠溶液排除:
    (2)若样品中含有大量硫化物,需调节水样Ph>11,加入碳酸镉或碳酸铅固体粉末形成硫化物沉淀,过滤,沉淀物用0.1mol/L的NaOH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涤液待蒸馏测定;
    (3)若样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根离子,可加入适量的氨基磺酸分解,一般每毫克亚硝酸根离子需加2.5mg氨基磺酸;
    (4)中性油或酸性油大于40mg/L时于扰测定,可加入水样体积的20%量的正己烷,在中性条件下短时间萃取去除;
    (5)若水样中存在亚硫酸钠和碳酸钠,蒸馏时可用4%的NaOH溶液作吸收液。

  • 第19题:

    多选题
    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浓度常见的干扰因素有()
    A

    其他酶和物质干扰

    B

    酶的污染

    C

    非酶反应

    D

    分析容器的污染

    E

    沉淀形成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在分析分离过程中常有干扰物质的存在,利用()可将干扰离子浓度减小,甚至使干扰离子浓度低至不足以参加反应的量极微,就可以消除该离子的干扰。
    A

    掩蔽剂

    B

    解蔽剂

    C

    隐蔽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在污染物水样的分析中,可以采用预蒸馏的方法将被测组分与干扰物质分离,以下哪种物质不用此方法消除干扰()。
    A

    B

    氨氮

    C

    氰化物

    D

    硝酸盐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蒸馏易释放氰化物时,常见的干扰性物质有哪些?怎样排除干扰?

    正确答案: 常见的干扰物质有:活性氯、硫化物、亚硝酸根、脂肪酸及可蒸馏出的有机物或无机还原性物质,碳酸盐及大量的油类。
    (1)活性氯等氯化物干扰、使结果偏低,可在蒸馏前加亚硫酸钠溶液排除。
    (2)若样品中含有大量硫化物,需调节水样PH>11,加入碳酸镉或碳酸铅固体粉末形成硫化物沉淀,过滤,沉淀物用0.1mol/L的NA.OH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涤液待蒸馏测定。
    (3)若样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根离子,可加入适量的氨基磺酸分解,一般每毫克亚硝酸根离子需加2.5mg氨基磺酸。
    (4)中性油或酸性油大于40mg/L时干扰测定,可加入水样体积的20%量的正已烷,在中性条件上下短时间萃取去除。
    (5)若水样中存在亚硫酸钠和碳酸钠,蒸馏时可用4%的NA.OH溶液作吸收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消除干扰的常用方法不包括()
    A

    认真严格操作

    B

    设立空白试验

    C

    分离除去干扰物

    D

    双波长检测

    E

    改进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