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损伤中期的内治法有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其主要适应证和代表方分别为:①和营止痛法:适用于损伤中期,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而续用攻下之法又恐伤正气者,方用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等。②接骨续筋法:适用于损伤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尚有瘀血未去,方用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等。
更多“损伤中期的内治法有哪些?其主要适应证和代表方剂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痢疾中的暴痢分几型?其主证及治法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痢疾分急性慢性两类。急性者,称之为暴痢,包括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
    ⑴湿热痢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治法是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剂用芍药汤。
    ⑵疫毒痢的主证是发病急骤,壮热,痢下鲜紫脓血。治法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剂用白头翁汤。
    ⑶寒湿痢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治法是温化寒湿,调气和血。方剂用胃苓汤。

  • 第2题:

    黄疸各型的主证、治法和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阳黄
    (1)热重于湿身目俱黄,黄色鲜明,伴热盛津伤的表现,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湿,佐以泻下。方用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身目俱黄,然不及热重于湿者鲜明,伴湿邪困阻的表现,舌质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治宜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方用茵陈五苓散。
    急黄
    发病急,黄疸迅速加深,色黄如金,伴热毒炽盛的证候特征,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或弦细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用犀角散。
    阴黄
    (1)寒湿阻遏身目发黄而晦暗,伴有寒湿阻遏中焦的证候特征,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濡数。治宜温化寒湿,健脾退黄。方用茵陈术附汤。
    (2)血瘀肝郁身目发黄而晦暗,面色黧黑,伴气滞血瘀的证候特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少,脉弦涩或细涩。治宜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方用鳖甲煎丸。
    虚黄
    面目肌肤发黄,黄色较淡,伴气血亏虚及气虚血瘀的证候特征,舌质淡,苔白,脉濡细。治宜补气养血,健脾柔肝。方用小建中汤。

  • 第3题:

    简述鼻损伤之早、中、后期的中医内治法、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鼻损伤早期治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代表方如活血止痛汤加减;中期治宜行气活血,和营生新,代表方如正骨紫金丹加减;后期治宜补气养血,坚骨壮筋,代表方如人参紫金丹加减。

  • 第4题:

    少阴寒化证具体有哪几种证型?其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寒化证是少阴病的主要病变类型。多由少阴心肾阳气素虚而邪入少阴从阴化寒;或因他病(如三阳病,太阴病等)误治失治损伤少阴阳气,而邪入少阴所致。临床又根据阳虚程度及兼夹邪气之异,分为以下六个证型:
    ①阳衰阴盛证:见于323、324、353、354、389等条。由少阴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临床以无热畏寒,精神萎靡,身蜷而卧,呕吐、下利清谷、自利而渴,小便清长,甚则四肢厥逆,舌淡苔白,脉沉微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②阴盛格阳于外证:见于317等条。由少阴阳气极虚,阴寒极盛,格拒虚阳浮越于外所致。临床以手足厥逆,下利清谷,身反不恶寒(有发热),舌质淡、苔白或黑润,脉沉微欲绝为辨证要点。此即里真寒而外假热证,治疗用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③阴盛格阳于上证:见于314、315条。由少阴阳气衰微,阴寒极盛于内,格拒虚阳浮越于上所致。临床以手足厥逆,下利清谷,面色赤(两颧嫩红如妆、游移不定),舌淡苔白或黑润,脉沉微为辨证要点。此即里真寒而上假热证。治疗用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若服阳药后发生格拒,而干呕心烦,厥逆无脉者,予白通加猪胆汁汤破阴回阳,咸寒反佐益阴。
    ④阳虚寒湿身痛证:见于304、305条。由少阴阳虚,寒湿内盛,留滞于筋脉骨节所致。临床以背恶寒,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舌淡苔白,脉沉紧为辨证要点。予以附子汤温阳散寒,除湿止痛;同时还可配合温灸法。
    ⑤阳虚水泛证:见于316条。由少阴阳虚,失于温化,水气内停外泛所致。临床以身体浮肿,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头眩心悸,身目闰动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或微细为辨证要点。治以真武汤温阳利水。
    ⑥阳虚滑脱不禁证:见于306、307条。由少阴阳虚,失于温摄,大肠不固,滑脱不禁所致。临床以泄利稀薄,滑脱不禁,或便下脓血暗淡,腹中隐隐作痛,畏寒怯冷,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微弱等为辨证要点。治以桃花汤温阳涩肠,固脱止利。

  • 第5题:

    阳明病实证下法有哪些?分述其适应证和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阳明病实证以燥热实邪内结、腑气壅塞不通为基本病机,临床以大便干秘、或不大便为主症,皆以下法通便为主。然邪热有微甚,津伤燥屎内结程度有轻重,且燥屎停留部位不同,故《伤寒论》综合上述情况,分别施以和下、轻下、峻下、润下、导下诸法。
    ①和下法:适用于阳明病腑实证燥热初结,胃气不和,胃热肠燥,燥实较甚而痞满较轻者。临床以大便硬结不通,腹胀满,蒸蒸发热,心烦汗出,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等为主要表现。治以泻热和胃、软坚润燥,调胃承气汤为代表方。
    ②轻下法:适用于阳明病腑实证燥屎结于肠,腑气壅滞较甚,痞满为主而燥坚不甚者。临床以腹胀满较甚,大便硬,发潮热,心烦汗出,或谵语,或热结旁流而下利舌红苔黄,脉滑而疾等为主要表现。
    治以泻热通便破滞除满,小承气汤为代表方。
    ③峻下法:适用于阳明病腑实证邪热深伏,燥屎阻结于肠,腑气壅闭,痞满燥坚实俱甚者。临床以大便硬结、数日不通,或热结旁流而下利,腹部胀满持续不减、硬痛拒按,或绕脐疼痛,日晡所发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心烦谵语,甚则神昏而谵语不止,喘冒不得卧,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或循衣摸床,惕而不安,舌红苔黄燥或焦黄或焦燥起刺,沉实或沉迟有力等为主要表现。治以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大承气汤为代表方。
    ④润下法:适用于阳明病实证邪热较轻,津伤较重的胃热肠燥脾约证。临床以大便干秘多日难下而无潮热谵语腹痛等痛苦,腹胀满不甚,小便频数,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治以泻热润
    肠通便,麻子仁丸为代表方。
    ⑤导下法:适用于阳明病实证之燥屎停于直肠,肠燥津竭便秘证。临床以大便干结,欲便而难下,舌红苔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治以润滑肠道,外导通便;蜜煎导、土瓜根导、猪胆汁导为代表方。
    总之,和下、轻下、峻下皆属苦寒攻下法,此法适用于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实证。又因阳明腑实病情之轻重,痞、满、燥、实之侧重而分别使用三承气汤。润下法之麻子仁丸主要适用于胃热肠燥脾约证,导下法蜜煎导诸方主要用于津液内竭,肠道失于滑润,燥屎位于直肠、近于肛门,虽有便意,却干涩难下者。

  • 第6题:

    皮肤病常用的祛风法有哪些?其适应证、代表方剂及常用药物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疏风清热法:适用于风热证。代表方为银翘散、桑菊饮、消风散。常用药物为荆芥、防风、蝉衣、牛蒡子、银花、连翘、桑叶、菊花、黄芩、生地、栀子等。
    ②疏风散寒法:适用于风寒证。代表方为麻黄汤、麻黄桂枝各半汤等。常用药物为麻黄、桂枝、羌活、防风等。
    ③祛风胜湿法:适用于风湿证。代表方为独活寄生汤。常用药物为细辛、防风、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等。
    ④祛风潜镇法:适用于风邪久羁证、顽癣类皮肤病。代表方为乌蛇驱风汤等。常用药物为乌梢蛇、蝉衣、僵蚕、全蝎等。适用于皮肤病所引起的神经痛。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等。常用药物为牡蛎、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钩藤、白芍等。

  • 第7题:

    问答题
    皮肤病常用的祛风法有哪些?其适应证、代表方剂及常用药物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疏风清热法:适用于风热证。代表方为银翘散、桑菊饮、消风散。常用药物为荆芥、防风、蝉衣、牛蒡子、银花、连翘、桑叶、菊花、黄芩、生地、栀子等。
    ②疏风散寒法:适用于风寒证。代表方为麻黄汤、麻黄桂枝各半汤等。常用药物为麻黄、桂枝、羌活、防风等。
    ③祛风胜湿法:适用于风湿证。代表方为独活寄生汤。常用药物为细辛、防风、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等。
    ④祛风潜镇法:适用于风邪久羁证、顽癣类皮肤病。代表方为乌蛇驱风汤等。常用药物为乌梢蛇、蝉衣、僵蚕、全蝎等。适用于皮肤病所引起的神经痛。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等。常用药物为牡蛎、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钩藤、白芍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伤寒论》为什么把咽痛证归于少阴篇?少阴咽痛有哪些证型?各自的病机、辨证要点、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由于手少阴心经的支脉挟咽,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凡邪袭少阴,客于咽喉;或少阴水火不济,失于濡养,皆可致咽喉疼痛。故《伤寒论》以经脉巡行为依据,将咽痛证皆归于少阴篇而名之曰“少阴病”。根据病机,将少阴咽痛分为虚热、客热、痰热火毒郁结、客寒以及少阴虚阳浮越五种证型论治。
    ①虚热咽痛:见于原文310条。此由少阴水亏火旺,虚火循经上炎所致。临床以经常咽喉干涩疼痛,心烦胸满,下利;或伴见咽痒、呛咳、声嘶,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猪肤汤滋阴降火,润肺利咽。
    ②客热咽痛:见于原文311条。此由风温热毒客于少阴经脉,郁于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红肿而稍有疼痛不适,且病程较短为特征。一般用甘草汤清热解毒治之,即可痊愈。若服甘草汤后咽痛不减,甚至声音嘶哑,或伴咳嗽有痰者,则提示毒热较重,肺气失宣,故于上方中再加桔梗,而名桔梗汤,以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③痰热火毒郁结咽痛:见于原文312条。此由痰热火毒郁结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红肿疼痛,溃烂生疮,声音嘶哑,甚则不能语言、水谷亦难以下咽等为辨证要点。治用苦酒汤清热涤痰,敛疮消肿。
    ④客寒咽痛:见于原文313条。此由风寒客于少阴咽喉,寒束阳郁不宣所致。临床以咽痛、但不红不肿,声音嘶哑,痰涎缠喉,口淡不渴,或伴恶寒,头痛,气逆欲吐,舌淡苔白滑,脉浮紧等为主要表现。治用半夏散或半夏汤祛风散寒通阳,涤痰开结利咽。
    ⑤虚阳浮越咽痛:见于原文283、317条。由阳衰阴盛,虚阳上浮,郁于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疼痛不红不肿,伴呕吐,下利清谷,汗出,四肢肢厥,舌淡苔白,脉微欲绝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通脉四逆汤破阴散寒,回阳救逆,加桔梗利咽止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痢疾中的暴痢分几型?其主证及治法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痢疾分急性慢性两类。急性者,称之为暴痢,包括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
    ⑴湿热痢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治法是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剂用芍药汤。
    ⑵疫毒痢的主证是发病急骤,壮热,痢下鲜紫脓血。治法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剂用白头翁汤。
    ⑶寒湿痢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治法是温化寒湿,调气和血。方剂用胃苓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伤寒论》的利水法有哪些?各自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水饮是人体内水液代谢异常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常随其停留部位及兼挟不同,而产生多种病证。《伤寒论》六经病证中往往因挟有水饮而使病情更加复杂,或导致多种变证。因此张仲景审证求因,随证治之,灵活应用各种利水法。综合《伤寒论》对利水法的应用,可归纳为攻逐水饮法、通阳化气利水法、温阳利水法、滋阴利水法等。
    (1)攻逐水饮法适用于体内水饮结聚较重,邪实而正气不衰者。
    ①峻逐水饮法见于152条,适用于水饮僻积胸胁之悬饮证。临床以心下痞硬胀满,牵引胸胁疼痛、咳唾呼吸辄加剧,干呕短气等为辨证要点。因水饮癖积,非峻剂不足以祛除,故十枣汤峻逐水饮。
    ②泻热开结逐水法见于原文131,134~137等条。适用于邪热内陷,与水饮结聚于胸隔之热实结胸重证。临床以胸隔、心下疼痛、
    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短气躁烦、发热或潮热,不大便,舌上燥而渴,脉沉而紧或沉迟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开结。
    ③泄热散结逐水法见于原文395条,适用于伤寒大病之后,病势虽减,但仍有湿热壅滞于里,水气内结下焦不行者。临床以小便不利,腰以下肿甚,如双下肢膝、胫、足跗皆肿,按之陷而不起,或大腹肿满,或胁下痞坚,或大便不爽利,烦渴,舌苔黄腻,脉沉实有力等为辨证要点。此仍属湿热壅滞之水肿实证,祛邪务尽,遵“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之原则,用牡蛎泽泻散泄热逐水,软坚散结。
    ④温寒破结逐水法见于141条“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本法适用于寒邪与水饮凝结于胸膈脘腹之寒实结胸证。临床以胸胁或心下硬满疼痛、咳喘气逆、短气、畏寒喜暖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三物白散驱寒逐水破结。
    (2)通阳化气利水法见于71、74等条。该法适用于太阳表证未罢,部分表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不行之下焦蓄水证。临床以烦渴饮水而渴不解,小便不利,少腹里急,伴发热恶风寒,脉浮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解表之功。
    (3)温阳利水法阳虚水停是水饮病最重要的病机,故温阳利水则是最常用的治法。本法主要针对阳气亏虚、温运失司,水津不布而内停为患者。然随阳虚脏腑不同,具体又有以下四种:
    ①温中化饮利水法:见于73,127、356条。适用于胃阳不足,中焦停饮证。临床以心下悸,小便下利,口不渴,甚则肢厥等为主要表现。治用茯苓甘草汤温胃化饮,通阳利水。
    ②温通心阳,化气利水法:见于65条。适用于上焦心阳亏虚,下焦寒水妄动者。证见心悸、脐下悸动、欲作奔豚、小便不利等。治疗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利水。
    ③温阳健脾,化饮利水:见于67条。适用于脾阳亏虚,温运失司,水无所制而停饮者。临床可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心悸气
    短,小便不利,甚则肢体浮肿,纳差便搪,脉沉紧等。治疗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化饮利水。
    ④温肾阳,利水气:见于82、316条。适用于少阴肾阳虚弱,水无所主而致水气停聚,内外泛溢证。临床见心悸气短,头眩、四肢沉重疼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或腹痛下利,咳嗽呕逆,畏寒肢冷、脉沉弱等。治疗用真武汤温肾健啤,化饮利水。
    (4)滋阴清热利水法见于223、319条。适用于阴津亏虚之水热互结者。临床以小便不利,短赤涩痛,发热,渴欲饮水,肢体浮肿,或心中烦不得眠,或下利,舌红苔黄或少苔,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以猪苓汤淡渗利水,清热养阴并用,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攻补兼施,合奏滋阴清热利水之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鼻损伤之早、中、后期的中医内治法、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鼻损伤早期治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代表方如活血止痛汤加减;中期治宜行气活血,和营生新,代表方如正骨紫金丹加减;后期治宜补气养血,坚骨壮筋,代表方如人参紫金丹加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慢性痢疾(即休息痢)的证型,其主证及治法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慢性痢疾,又称之为久痢,包括虚寒痢、阴虚痢、休息痢。
    ⑴虚寒痢的主证是下痢稀薄,带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治法为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剂用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⑵阴虚痢的主证是下痢赤白粘冻,或下鲜血粘稠。治法为养阴清肠。方剂用驻车丸。
    ⑶休息痢发作期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脓血。治法为温中清肠,调气化滞。方剂用连理汤。缓解期
    ①脾气虚弱的主证是腹胀食少,大便溏薄或夹少量粘液。治法为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方剂用补中益气汤。②脾阳虚衰的主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稀溏,夹有少许粘液白冻。治法为温阳祛寒,益气健脾。方剂用附子理中汤。
    ③寒热错杂的主证是胃脘灼热,烦渴,腹痛绵绵,下痢稀溏,时夹少量粘冻。治法为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方剂用乌梅丸。
    ④瘀血内阻的主证是腹部刺痛,拒按,下痢色黑。治法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剂用膈下逐瘀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慢性痢疾(即休息痢)的证型,其主证及治法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慢性痢疾,又称之为久痢,包括虚寒痢、阴虚痢、休息痢。
    ⑴虚寒痢的主证是下痢稀薄,带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治法为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剂用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⑵阴虚痢的主证是下痢赤白粘冻,或下鲜血粘稠。治法为养阴清肠。方剂用驻车丸。
    ⑶休息痢发作期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脓血。治法为温中清肠,调气化滞。方剂用连理汤。缓解期
    ①脾气虚弱的主证是腹胀食少,大便溏薄或夹少量粘液。治法为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方剂用补中益气汤。②脾阳虚衰的主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稀溏,夹有少许粘液白冻。治法为温阳祛寒,益气健脾。方剂用附子理中汤。
    ③寒热错杂的主证是胃脘灼热,烦渴,腹痛绵绵,下痢稀溏,时夹少量粘冻。治法为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方剂用乌梅丸。
    ④瘀血内阻的主证是腹部刺痛,拒按,下痢色黑。治法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剂用膈下逐瘀汤。

  • 第14题:

    谈谈腹痛的证型、主证、治法和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腹痛共分六型进行辨证及治疗。寒邪内阻主证为腹痛急迫,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甚,舌苔白腻,脉沉紧。治法是温里散寒,理气止痛。方剂为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湿热壅盛主证是腹部胀满,痞满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治法是通腑泻热。方剂为大承气汤。中脏虚寒主证是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法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方剂为小建中汤。饮食停滞主证是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舌苔白腻,脉滑。治法是消食导滞。方剂为枳实导滞丸。气机郁滞主证是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舌苔薄白,脉弦。治法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剂是柴胡疏肝散。瘀血阻滞主证为少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舌质紫暗,脉细弦。
    治法是活血化瘀。
    方剂为少腹逐瘀汤。

  • 第15题:

    《伤寒论》的利水法有哪些?各自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水饮是人体内水液代谢异常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常随其停留部位及兼挟不同,而产生多种病证。《伤寒论》六经病证中往往因挟有水饮而使病情更加复杂,或导致多种变证。因此张仲景审证求因,随证治之,灵活应用各种利水法。综合《伤寒论》对利水法的应用,可归纳为攻逐水饮法、通阳化气利水法、温阳利水法、滋阴利水法等。
    (1)攻逐水饮法适用于体内水饮结聚较重,邪实而正气不衰者。
    ①峻逐水饮法见于152条,适用于水饮僻积胸胁之悬饮证。临床以心下痞硬胀满,牵引胸胁疼痛、咳唾呼吸辄加剧,干呕短气等为辨证要点。因水饮癖积,非峻剂不足以祛除,故十枣汤峻逐水饮。
    ②泻热开结逐水法见于原文131,134~137等条。适用于邪热内陷,与水饮结聚于胸隔之热实结胸重证。临床以胸隔、心下疼痛、
    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短气躁烦、发热或潮热,不大便,舌上燥而渴,脉沉而紧或沉迟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开结。
    ③泄热散结逐水法见于原文395条,适用于伤寒大病之后,病势虽减,但仍有湿热壅滞于里,水气内结下焦不行者。临床以小便不利,腰以下肿甚,如双下肢膝、胫、足跗皆肿,按之陷而不起,或大腹肿满,或胁下痞坚,或大便不爽利,烦渴,舌苔黄腻,脉沉实有力等为辨证要点。此仍属湿热壅滞之水肿实证,祛邪务尽,遵“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之原则,用牡蛎泽泻散泄热逐水,软坚散结。
    ④温寒破结逐水法见于141条“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本法适用于寒邪与水饮凝结于胸膈脘腹之寒实结胸证。临床以胸胁或心下硬满疼痛、咳喘气逆、短气、畏寒喜暖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三物白散驱寒逐水破结。
    (2)通阳化气利水法见于71、74等条。该法适用于太阳表证未罢,部分表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不行之下焦蓄水证。临床以烦渴饮水而渴不解,小便不利,少腹里急,伴发热恶风寒,脉浮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解表之功。
    (3)温阳利水法阳虚水停是水饮病最重要的病机,故温阳利水则是最常用的治法。本法主要针对阳气亏虚、温运失司,水津不布而内停为患者。然随阳虚脏腑不同,具体又有以下四种:
    ①温中化饮利水法:见于73,127、356条。适用于胃阳不足,中焦停饮证。临床以心下悸,小便下利,口不渴,甚则肢厥等为主要表现。治用茯苓甘草汤温胃化饮,通阳利水。
    ②温通心阳,化气利水法:见于65条。适用于上焦心阳亏虚,下焦寒水妄动者。证见心悸、脐下悸动、欲作奔豚、小便不利等。治疗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利水。
    ③温阳健脾,化饮利水:见于67条。适用于脾阳亏虚,温运失司,水无所制而停饮者。临床可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心悸气
    短,小便不利,甚则肢体浮肿,纳差便搪,脉沉紧等。治疗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化饮利水。
    ④温肾阳,利水气:见于82、316条。适用于少阴肾阳虚弱,水无所主而致水气停聚,内外泛溢证。临床见心悸气短,头眩、四肢沉重疼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或腹痛下利,咳嗽呕逆,畏寒肢冷、脉沉弱等。治疗用真武汤温肾健啤,化饮利水。
    (4)滋阴清热利水法见于223、319条。适用于阴津亏虚之水热互结者。临床以小便不利,短赤涩痛,发热,渴欲饮水,肢体浮肿,或心中烦不得眠,或下利,舌红苔黄或少苔,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以猪苓汤淡渗利水,清热养阴并用,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攻补兼施,合奏滋阴清热利水之功。

  • 第16题:

    《伤寒论》为什么把咽痛证归于少阴篇?少阴咽痛有哪些证型?各自的病机、辨证要点、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由于手少阴心经的支脉挟咽,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凡邪袭少阴,客于咽喉;或少阴水火不济,失于濡养,皆可致咽喉疼痛。故《伤寒论》以经脉巡行为依据,将咽痛证皆归于少阴篇而名之曰“少阴病”。根据病机,将少阴咽痛分为虚热、客热、痰热火毒郁结、客寒以及少阴虚阳浮越五种证型论治。
    ①虚热咽痛:见于原文310条。此由少阴水亏火旺,虚火循经上炎所致。临床以经常咽喉干涩疼痛,心烦胸满,下利;或伴见咽痒、呛咳、声嘶,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猪肤汤滋阴降火,润肺利咽。
    ②客热咽痛:见于原文311条。此由风温热毒客于少阴经脉,郁于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红肿而稍有疼痛不适,且病程较短为特征。一般用甘草汤清热解毒治之,即可痊愈。若服甘草汤后咽痛不减,甚至声音嘶哑,或伴咳嗽有痰者,则提示毒热较重,肺气失宣,故于上方中再加桔梗,而名桔梗汤,以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③痰热火毒郁结咽痛:见于原文312条。此由痰热火毒郁结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红肿疼痛,溃烂生疮,声音嘶哑,甚则不能语言、水谷亦难以下咽等为辨证要点。治用苦酒汤清热涤痰,敛疮消肿。
    ④客寒咽痛:见于原文313条。此由风寒客于少阴咽喉,寒束阳郁不宣所致。临床以咽痛、但不红不肿,声音嘶哑,痰涎缠喉,口淡不渴,或伴恶寒,头痛,气逆欲吐,舌淡苔白滑,脉浮紧等为主要表现。治用半夏散或半夏汤祛风散寒通阳,涤痰开结利咽。
    ⑤虚阳浮越咽痛:见于原文283、317条。由阳衰阴盛,虚阳上浮,郁于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疼痛不红不肿,伴呕吐,下利清谷,汗出,四肢肢厥,舌淡苔白,脉微欲绝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通脉四逆汤破阴散寒,回阳救逆,加桔梗利咽止痛。

  • 第17题:

    太阴病的病机、典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太阴病是六经病证中期的虚寒证阶段,亦是邪气波及三阴的初始阶段。太阴病以脾阳虚弱,寒湿内盛为基本病机,属中焦虚寒证。
    综合原文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可知太阴病的典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及治疗用药禁忌。其典型证候为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益甚,口淡不渴,手足自温,舌淡苔白,脉缓弱等。其病机为“脏有寒”,即脾阳虚弱,寒湿内盛。其治法是“当温之”,即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方宜“四逆辈”,即包括理中汤、四逆汤类温里散寒剂。禁用苦寒攻下,慎用寒凉阴柔之品。若误施攻下,则脾阳更虚,寒湿壅滞更甚,必致“胸下结硬”等变证。

  • 第18题:

    问答题
    肝郁气滞证型胁痛的证机概要、治法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证机概要:肝失调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治法:疏肝理气。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损伤中期的内治法有哪些?其主要适应证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损伤中期的内治法有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其主要适应证和代表方分别为:①和营止痛法:适用于损伤中期,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而续用攻下之法又恐伤正气者,方用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等。②接骨续筋法:适用于损伤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尚有瘀血未去,方用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损伤早期的内治有哪些?其主要适应证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损伤早期的内治法有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凉血法,开窍活血法。其主要适应证与代表方分别为:①攻下逐瘀法:适用于损伤早期蓄瘀、大便不通、舌红苔黄,脉数的体实患者,代表方剂有大成汤、鸡鸣散、桃仁承气汤等。②行气活血法:适用于损伤早期气滞血瘀肿痛并见,但无实、热、闭结之征不必攻下者,代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③清热凉血法:适用于跌打损伤而引起的错经妄行,以及损伤邪热内攻、壅聚成毒等症。清热凉血方有犀角地黄汤、清心汤等;清热解毒方有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等。④开窍活血法:本法适用于头部损伤或跌打重症神志昏迷者。常用方剂有黎洞丸,夺命丹,三黄宝蜡丸,苏合香丸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太阴病的病机、典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太阴病是六经病证中期的虚寒证阶段,亦是邪气波及三阴的初始阶段。太阴病以脾阳虚弱,寒湿内盛为基本病机,属中焦虚寒证。
    综合原文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可知太阴病的典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及治疗用药禁忌。其典型证候为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益甚,口淡不渴,手足自温,舌淡苔白,脉缓弱等。其病机为“脏有寒”,即脾阳虚弱,寒湿内盛。其治法是“当温之”,即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方宜“四逆辈”,即包括理中汤、四逆汤类温里散寒剂。禁用苦寒攻下,慎用寒凉阴柔之品。若误施攻下,则脾阳更虚,寒湿壅滞更甚,必致“胸下结硬”等变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阳明病实证下法有哪些?分述其适应证和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阳明病实证以燥热实邪内结、腑气壅塞不通为基本病机,临床以大便干秘、或不大便为主症,皆以下法通便为主。然邪热有微甚,津伤燥屎内结程度有轻重,且燥屎停留部位不同,故《伤寒论》综合上述情况,分别施以和下、轻下、峻下、润下、导下诸法。
    ①和下法:适用于阳明病腑实证燥热初结,胃气不和,胃热肠燥,燥实较甚而痞满较轻者。临床以大便硬结不通,腹胀满,蒸蒸发热,心烦汗出,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等为主要表现。治以泻热和胃、软坚润燥,调胃承气汤为代表方。
    ②轻下法:适用于阳明病腑实证燥屎结于肠,腑气壅滞较甚,痞满为主而燥坚不甚者。临床以腹胀满较甚,大便硬,发潮热,心烦汗出,或谵语,或热结旁流而下利舌红苔黄,脉滑而疾等为主要表现。
    治以泻热通便破滞除满,小承气汤为代表方。
    ③峻下法:适用于阳明病腑实证邪热深伏,燥屎阻结于肠,腑气壅闭,痞满燥坚实俱甚者。临床以大便硬结、数日不通,或热结旁流而下利,腹部胀满持续不减、硬痛拒按,或绕脐疼痛,日晡所发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心烦谵语,甚则神昏而谵语不止,喘冒不得卧,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或循衣摸床,惕而不安,舌红苔黄燥或焦黄或焦燥起刺,沉实或沉迟有力等为主要表现。治以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大承气汤为代表方。
    ④润下法:适用于阳明病实证邪热较轻,津伤较重的胃热肠燥脾约证。临床以大便干秘多日难下而无潮热谵语腹痛等痛苦,腹胀满不甚,小便频数,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治以泻热润
    肠通便,麻子仁丸为代表方。
    ⑤导下法:适用于阳明病实证之燥屎停于直肠,肠燥津竭便秘证。临床以大便干结,欲便而难下,舌红苔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治以润滑肠道,外导通便;蜜煎导、土瓜根导、猪胆汁导为代表方。
    总之,和下、轻下、峻下皆属苦寒攻下法,此法适用于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实证。又因阳明腑实病情之轻重,痞、满、燥、实之侧重而分别使用三承气汤。润下法之麻子仁丸主要适用于胃热肠燥脾约证,导下法蜜煎导诸方主要用于津液内竭,肠道失于滑润,燥屎位于直肠、近于肛门,虽有便意,却干涩难下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少阴寒化证具体有哪几种证型?其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寒化证是少阴病的主要病变类型。多由少阴心肾阳气素虚而邪入少阴从阴化寒;或因他病(如三阳病,太阴病等)误治失治损伤少阴阳气,而邪入少阴所致。临床又根据阳虚程度及兼夹邪气之异,分为以下六个证型:
    ①阳衰阴盛证:见于323、324、353、354、389等条。由少阴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临床以无热畏寒,精神萎靡,身蜷而卧,呕吐、下利清谷、自利而渴,小便清长,甚则四肢厥逆,舌淡苔白,脉沉微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②阴盛格阳于外证:见于317等条。由少阴阳气极虚,阴寒极盛,格拒虚阳浮越于外所致。临床以手足厥逆,下利清谷,身反不恶寒(有发热),舌质淡、苔白或黑润,脉沉微欲绝为辨证要点。此即里真寒而外假热证,治疗用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③阴盛格阳于上证:见于314、315条。由少阴阳气衰微,阴寒极盛于内,格拒虚阳浮越于上所致。临床以手足厥逆,下利清谷,面色赤(两颧嫩红如妆、游移不定),舌淡苔白或黑润,脉沉微为辨证要点。此即里真寒而上假热证。治疗用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若服阳药后发生格拒,而干呕心烦,厥逆无脉者,予白通加猪胆汁汤破阴回阳,咸寒反佐益阴。
    ④阳虚寒湿身痛证:见于304、305条。由少阴阳虚,寒湿内盛,留滞于筋脉骨节所致。临床以背恶寒,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舌淡苔白,脉沉紧为辨证要点。予以附子汤温阳散寒,除湿止痛;同时还可配合温灸法。
    ⑤阳虚水泛证:见于316条。由少阴阳虚,失于温化,水气内停外泛所致。临床以身体浮肿,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头眩心悸,身目闰动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或微细为辨证要点。治以真武汤温阳利水。
    ⑥阳虚滑脱不禁证:见于306、307条。由少阴阳虚,失于温摄,大肠不固,滑脱不禁所致。临床以泄利稀薄,滑脱不禁,或便下脓血暗淡,腹中隐隐作痛,畏寒怯冷,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微弱等为辨证要点。治以桃花汤温阳涩肠,固脱止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损伤后期的内治法有哪些?其主要适应证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损伤后期的内治法及其适应证、代表方分别为:①补气养血法:适于素体气血虚弱或气血耗损严重,筋骨萎软或骨折愈合迟缓者,方剂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②补益脾胃法:适于损伤日久,脾胃虚弱、四肢无力,形体虚羸、肌肉萎缩,筋肉修复缓慢,脉虚无力。方剂有归睥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③补益肝肾法:适于年老体弱、骨折愈合迟缓、骨质疏松、肝肾虚弱者.方剂有壮筋养血汤、健步虎潜丸等。④舒筋活络法:适于气血运行不畅,或阳虚、风寒湿邪侵袭,损伤日久,气血凝滞,方剂有麻桂温经汤、大活络丹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