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生态系统的特征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社会性:即受人类社会的强烈干预和影响。
    2)易变性:或称不稳定性。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随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自我调节能力差。
    3)开放性:系统本身不能自给自足,依赖于外系统,并受外部的调控
    4)目的性: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

  • 第2题: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及其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内容:
    一是宏观上制定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规划与政策,对森林的无序采伐和破坏加以制约和限制;
    二是微观上对经营对象实施必要的经营管理技术,即微观实践。目前有关“新林业”的概念也普遍受到重视,美国生态学家在研究森林经营时形成了新林业的概念,其目的是在保护一定面积原始林的效益时,也允许收获木材和林副产品等,缓和了保护和迅速的木材收获之间的冲突。
    新林业的概念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对林分经营的新方法和对景观经营的新模式,这种想法包括较长的轮伐期、部分采伐而不是皆伐,具有各种不同大小皆伐面积以保留一定数目的成熟活立木,为野生动物栖息地提供有效的空间。

  • 第3题: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区别:
    1、农业生态系统生物构成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3、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7、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特征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8、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9、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服从的规律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10、农业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 第4题: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个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超过6个。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其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具有不同的特性。

  • 第5题:

    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他们如何构成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都是由两部分(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四种成分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
    1、的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CO2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因此,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主要以捕食关系紧密联系成食物链或食物网,不仅保证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畅通进行,而且消费者还能借助食物链(网)有效地控制生产者的数量,使之维持在无机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另外,消费者的活动还有助于生产者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等,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还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
    3、分解者由于它能够将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保障了物质循环的畅通进行.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生产者也不会长久地生存下去。

  • 第6题:

    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


    正确答案: 1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原有优势种消失,物种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降低
    2层次结构简单变化:
    3食物网结构变化
    4能量流动出现障碍:系统总固定量、能量流动过程、能流损失量
    5物质循环发生不良变化:生物循环减弱、地球化学循环加强、物质循环由闭合向开放转化
    6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光能利用率、转化率

  • 第7题: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正确答案: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第8题:

    退化生态系统可从生态系统的()、()、()、()等方面表现出其退化特征。


    正确答案:自然景观;结构特征;功能过程;生物的生理生态学

  • 第9题:

    问答题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区别:
    1、农业生态系统生物构成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3、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7、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特征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8、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9、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服从的规律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10、农业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何谓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由自然生态系统在其生态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生活环境对人类产生的服务功能就被称为生态系统服务。其基本特征:
    (1)生态系统服务是客观存在的。
    (2)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
    (3)自然生态系统在进化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特征,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正确答案: 1.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2.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保持合理的比例速度
    3.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4.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缺损,种群和数量减少,系统层次结构发生变化,失衡的功能标志。生物生产率下降,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他们如何构成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都是由两部分(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四种成分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
    1、的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CO2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因此,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主要以捕食关系紧密联系成食物链或食物网,不仅保证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畅通进行,而且消费者还能借助食物链(网)有效地控制生产者的数量,使之维持在无机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另外,消费者的活动还有助于生产者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等,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还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
    3、分解者由于它能够将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保障了物质循环的畅通进行.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生产者也不会长久地生存下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征。


    正确答案: (1)环境。红树林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沿海的河口附近或风平浪静的海湾中。
    (2)生物组成。它是由一些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组成的一种浓密的灌木丛林。由于构成植物主要是红树科植物,故名红树林。落潮后红树林暴露于淤泥质海滩上,涨潮时又被海水淹没,因而又有海底森林之称。
    组成红树林的植物区系比较贫乏,全世界约有30余种,我国约有18种,主要是红树、红茄冬、木榄、白骨壤、海桑等。许多红树类植物具有果实未离开母株,种子即萌发并长出棒状根幼苗的胎萌现象,以及具有支柱根、呼吸根和肉质叶,这些都是它们适应环境动荡和含盐量高、基质中缺乏空气产生的特征。来自陆地的有机物和红树林枯枝落叶的腐烂,为蟹、虾、藤壶、牡顺、弹涂鱼和其他鱼类、鸟类提供了丰富食物。
    (3)生产力较高。红树林的生产力一般较高,有的可达20克/米2•天。
    (4)用途。红树林是很好的天然防波护岸林。红树植物的木材质地坚密,具有各种用途。

  • 第14题: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①物种繁多、结构复杂——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多层次营养结构极复杂;
    ②类型多样——纬度分布和垂直分布;
    ③系统稳定性高;
    ④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
    ⑤生产力高、现存量大,对环境影响大。

  • 第15题:

    论述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受损后,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系统的结构、组分和功能都会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系统稳定性减弱,生产能力降低,服务功能弱化。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受损生态系统的共同变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①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②系统结构简单化;
    ③食物网破裂;
    ④能量流动效率降低;
    ⑤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
    ⑥生产力下降;
    ⑦其它服务功能减弱;
    ⑧系统稳定性降低。
    2、主要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包括:
    (1)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有:
    ①封山育林;
    ②林分改造;
    ③透光抚育或遮光抚育;
    ④林业生态工程技术。
    (2)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有:
    ①围栏养护,轮草轮牧;
    ②重建人工草地;
    ③实施合理的牲畜育肥生产模式。
    (3)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有:
    ①建立沿岸绿化带,加强植被的生态功能;
    ②人工清淤;
    ③控制污染源;
    ④科学调控河水流量和流速;
    ⑤加强渔业管理。
    (4)受损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有:
    ①严禁围湖造田;
    ②营造林地;
    ③加大人为调控湖泊水位;
    ④人工清淤。
    (5)矿区废弃地的修复方法有:
    ①物理化学修复法;
    ②植被修复法;
    ③微生物修复法;
    ④综合修复法。

  • 第16题:

    从能流特征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转化固定的能量只有5%~10%为草食者采食利用而进入草牧食物链,约90%以上的能量就地留下,储存于活的生物体内或有机残屑中,可供系统自我维持之用。在以生产农产品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为目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其能量生产总量中被取走的部分可高达80%~90%,留下可用于系统自我维持的能量已很少。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能流特征上的差别,可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充分地反映出来。

  • 第17题: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征。


    正确答案: (1)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高层次;
    (2)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中巨大损失,因此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5-6个;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 第18题: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整体有用性;空间固定性;用途多样性;持续有用性、共享性、负效益性

  • 第19题:

    请简述平衡的生态系统主要特征及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的人为原因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会处
    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各营养级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数量将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人类在不断摄取大自然的恩惠的同时,对生态系统进行了大肆的破坏。造成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
    (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3)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
    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

  • 第20题:

    填空题
    退化生态系统可从生态系统的()、()、()、()等方面表现出其退化特征。

    正确答案: 自然景观,结构特征,功能过程,生物的生理生态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社会性:即受人类社会的强烈干预和影响。
    2)易变性:或称不稳定性。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随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自我调节能力差。
    3)开放性:系统本身不能自给自足,依赖于外系统,并受外部的调控
    4)目的性: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几项?()
    A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B

    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

    C

    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边界

    D

    生态系统是完全自我封闭的系统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整体有用性;空间固定性;用途多样性;持续有用性、共享性、负效益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