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国际贸易新理论产生的背景。”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的过程。


    正确答案: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的产品绝对生产成本
    2.李嘉图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相对成本
    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具有的生产要素
    4.规模经济:比较的是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5.不完全竞争:触动贸易自由的思想-垄断
    6.产品周期理论:生产技术与时间的关系
    7.需求理论:发现消费者偏好

  • 第2题:

    需求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国际贸易新理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思想背景。


    正确答案: (一)社会历史条件
    (1)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结构变迁。
    (2)市民社会的危机: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和德国纺织工人起义
    (3)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论
    (二)思想背景:
    (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经济人”。
    (2)法国实证主义传统。强调经验性研究。
    (3)德国历史主义传统。注重对特定文化及其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得研究。
    (4)美国实用主义传统。讲求实用和个人主义。

  • 第4题:

    简述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


    正确答案:1.理论与学说:自由贸易学说,保护贸易学说
    2.政策与措施:各国对外贸易政策
    3.影响因素:生产要素转移,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组织

  • 第5题:

    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产品生命周期学说: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来的。他认为产品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一国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是不同的。
    (2)需求偏好相似学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用国家之间需求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林德认为,赫-俄理论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3)产业内贸易学说:产业内贸易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提出的,是关于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和特点的理论。格鲁贝尔等人认为:当代国际贸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另一类是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所谓产业品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出口同类产品,或者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4)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逻辑思路为:由于企业异质性的存在,贸易会导致市场份额在产业内企业间的重新配置,市场份额向高生产率企业靠近,而那些最低生产率的企业被迫退出,从而提高了行业生产率水平,这一效应在封闭经济中是无法实现的。

  • 第6题:

    简述宏观效果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时代背景。


    正确答案:20是继60年代对“有限效果论”的批评。
    20世纪60年代,电视的出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传播效果理论。
    20世纪80—90年代,探讨传播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思想背景。

    正确答案: (一)社会历史条件
    (1)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结构变迁。
    (2)市民社会的危机: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和德国纺织工人起义
    (3)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论
    (二)思想背景:
    (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经济人”。
    (2)法国实证主义传统。强调经验性研究。
    (3)德国历史主义传统。注重对特定文化及其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得研究。
    (4)美国实用主义传统。讲求实用和个人主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独立的、系统的行政组织理论(传统行政理论)产生的背景。

    正确答案: (1)工业革命的完成、要求企业组织管理科学化。
    (2)民主共和国政体的建立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行政组织管理科学化。
    (3)政治学理论与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治学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化出来,为行政组织学的独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②西方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基础,致使经济组织理论研究的代表常常成为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先驱,③由于种种原因,行政组织理论与一般组织理论的质的差别没有得到科学的说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产品生命周期学说: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来的。他认为产品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一国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是不同的。
    (2)需求偏好相似学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用国家之间需求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林德认为,赫-俄理论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3)产业内贸易学说:产业内贸易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提出的,是关于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和特点的理论。格鲁贝尔等人认为:当代国际贸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另一类是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所谓产业品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出口同类产品,或者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4)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逻辑思路为:由于企业异质性的存在,贸易会导致市场份额在产业内企业间的重新配置,市场份额向高生产率企业靠近,而那些最低生产率的企业被迫退出,从而提高了行业生产率水平,这一效应在封闭经济中是无法实现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路径是()。
    A

    绝对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B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

    C

    新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D

    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的过程。

    正确答案: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的产品绝对生产成本
    2.李嘉图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相对成本
    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具有的生产要素
    4.规模经济:比较的是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5.不完全竞争:触动贸易自由的思想-垄断
    6.产品周期理论:生产技术与时间的关系
    7.需求理论:发现消费者偏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负债管理理论的兴起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
    第一,西方各国战后经济稳定增长,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在资金来源的渠道和数量上展开激烈的争夺。
    第二,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各国都加强了金融管制,制定银行法,对利率实施管制。
    第三,金融创新为商业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了可能性。第四,西方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激发了银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同时,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新古典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新理论,谁能更好的解释贸易格局?


    正确答案: ①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而这种比较优势是由各国的要素禀赋差异来决定的,一国使用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便具备比较优势。列昂惕夫之谜用事实证明对他预测是相反的。
    ②新贸易理论本质上是将传统贸易理论的要素禀赋差异说修正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更好的解释了当今出现的国际贸易新现象。

  • 第14题: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中的“新要素”不包括()。

    • A、人力资源
    • B、研发
    • C、信息
    • D、劳动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简述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正确答案:1、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其关于分工优势原理的基础之上,是其关于个人分工和交换学说的发展和延伸。
    2、斯密在反对重商主义“有利的贸易差额”理论和政策中,提出了绝对优势原理。
    3、他把生产目的和优势原理联系起来,主张根据优势进行分工,在国内实行自由放任,在国外开展自由贸易。
    4、分工的好处主要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社会劳动,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
    5、一个国家的优势,有的是自然固有的,有的是后天获得的,二者都可形成该国生产上的成本优势。这可形成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贸易6富有国家的相对优势在制造也方面,应当专业化与制造业;贫困国家的相对优势在农业方面,应当专业化于农业。这可以形成以相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贸易。

  • 第16题:

    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关系是().

    • A、新古典贸易理论用古典贸易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国际贸易的新现象
    • B、新古典贸易理论用新的分析方法诠释古典贸易理论
    • C、新古典贸易理论用新的分析方法研究国际贸易的新现象
    • D、新古典贸易理论和古典贸易理论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简述独立的、系统的行政组织理论(传统行政理论)产生的背景。


    正确答案:(1)工业革命的完成、要求企业组织管理科学化。
    (2)民主共和国政体的建立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行政组织管理科学化。
    (3)政治学理论与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治学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化出来,为行政组织学的独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②西方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基础,致使经济组织理论研究的代表常常成为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先驱,③由于种种原因,行政组织理论与一般组织理论的质的差别没有得到科学的说明。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重建;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4)企业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正确答案: 近代西文管理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企业管理中形成的,其形成的背景是:
    1、机器大工业的需要。近代西文管理理论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机器大工业促使生产领域发生变化,对管理理论的产生提出了要求,为管理理论的形成准备了人力条件。
    2、市场竞争的需要。规模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扩大,使企业面临残酷无情的竞争。企业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客观上要求对管理问题展开专门的研究。
    3、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处理好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大机器生产条件下,这些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对其管理需要形成一种管理体制,为达到管理体制的合理,必须从事专门的研究。当管理自身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时,对这一对象专门研究的成果就构成了管理理论。
    4、阶级斗争的需要。管理问题的研究不仅肩负着合理利用资源的重任,也担负着改变劳资对象、协调劳资关系、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使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新古典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新理论,谁能更好的解释贸易格局?

    正确答案: ①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而这种比较优势是由各国的要素禀赋差异来决定的,一国使用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便具备比较优势。列昂惕夫之谜用事实证明对他预测是相反的。
    ②新贸易理论本质上是将传统贸易理论的要素禀赋差异说修正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更好的解释了当今出现的国际贸易新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关系是().
    A

    新古典贸易理论用古典贸易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国际贸易的新现象

    B

    新古典贸易理论用新的分析方法诠释古典贸易理论

    C

    新古典贸易理论用新的分析方法研究国际贸易的新现象

    D

    新古典贸易理论和古典贸易理论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国际贸易新理论产生的背景。

    正确答案: 1、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工业国之间的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只有40%左右,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种格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部分。
    2、同类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
    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工业国家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逐渐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双向贸易”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

    正确答案: 1.理论与学说:自由贸易学说,保护贸易学说
    2.政策与措施:各国对外贸易政策
    3.影响因素:生产要素转移,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