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学者系统的研究过宗教仪式

题目

在中国,有学者系统的研究过宗教仪式


相似考题
更多“在中国,有学者系统的研究过宗教仪式”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这种研究,虽有少数人曾进行过,但不曾   进行过。

    A有重点地
    B有目的地
    C有系统地
    D有组织地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语境最佳选择。

    由题目可知,“但”前后应为意义相反的两部分,空格处应当和“少数人”对应。

    A、B选项与“少数人”不能形成相反的关系,排除;

    C选项“有系统”侧重强调条理性和顺序性,是一种工作时的方法,与人数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

    D选项,“有组织”将人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系统加以结合。与“少数人”相对。

    故正确答案为D。

  • 第2题: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左手优于右手,左耳优于右耳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右手优于左手,左耳优于右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在众多研究健康人格的学者中,()是最深入最系统的一位。


    正确答案:马斯洛

  • 第5题:

    在中山大学创办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并为中国现代学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是谁?


    正确答案: 傅斯年

  • 第6题:

    在中国,没有学者系统的研究过宗教仪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鲁迅也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著名学者,他的()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杰出之作。


    正确答案:《中国小说史略》

  • 第8题:

    下列对王光祈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他是第一位用现代音乐学方法研究中国音乐史的学者
    • B、《音乐入门》一书是他的代表作
    • C、他向西方介绍中国音乐的作品有《音乐在中国的意义》《论中国音乐》
    • D、他是最早系统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正确答案:A,C,D

  • 第9题:

    判断题
    在中国,没有学者系统的研究过宗教仪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对王光祈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他是第一位用现代音乐学方法研究中国音乐史的学者

    B

    《音乐入门》一书是他的代表作

    C

    他向西方介绍中国音乐的作品有《音乐在中国的意义》《论中国音乐》

    D

    他是最早系统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正确答案: B,A
    解析: 《音乐入门》是丰子恺的代表作品。故本题选ACDE。

  • 第11题:

    填空题
    鲁迅也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著名学者,他的()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杰出之作。

    正确答案: 《中国小说史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我国学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是从汉代开始的。之后历经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达到极盛(黄金时代),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学”。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语义研究阶段
    汉初(公元前3世纪)——东晋末(5世纪)代表作品是汉代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1)《尔雅》
    ①《尔雅》是中国最古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词义的专书。王力先生认为这本书成书应在西汉。
    ②《尔雅》按意义分类,全书十九章,每章篇名都是用“释×”表示:
    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③十九篇中,前三篇是解释一般词语,方法是把许多同义词放在一起,而用一个单词来解释。例如《释诂》第一条是:”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舆、始也。这后十六篇是解释各种事物名称的,例如《释亲》:“父为考,母为妣。”
    ④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宋代邢邴的《尔雅疏》(十三经注疏之一)流传至今。模仿《尔雅》的书很多,形成“雅学”。最早的是三国魏人张揖的《广雅》,书名是“尔雅的扩大”的意思。
    (2)《方言》
    ①扬雄的《方言》在字典中属于特殊的类型,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专书。《方言》也是按照意义排列,但是不像《尔雅》的分类那样系统,也没有“释×”的篇名,如:“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凡语就是所谓的普通话。方言的不同大都是词汇的不同,也有一些可能是在不同的地区里的不同读音。“逆”和“迎”古音相近,都是迎接的意思。注明方言词的来源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②受《方言》影响的著作,汉儒及后代的其他著作也有提到方言的地方。现存而且常见的有清杭世骏的《续方言》三卷,是从古书中搜寻材料来补充《方言》的但是没有标明出处。
    (2)《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书,也是第一部按字的偏旁编排的字典。这部书决定了将近两千年汉语字典的命运,因为后代的字典基本上都是继承说文的。全书收9353个字,,归入540个部首进行解释;它给予后代汉语语义学巨大的影响,并且在正字法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唐宋以来,《说文》是研究中国文字的主要参考书。《说文》虽然对于每一个字都有解释它的意思,但是许慎这一部书的主要对象不是字义而是字形,他企图说明每一个字为什么那样写,主要是找出字的本义,使这个本义能说明这个字结构的理由。
    (3)《释名》
    东汉刘熙著的《释名》也是按意义编排的词典,在编排上很像,所以后代有人把它叫做《逸雅》,刘熙企图探求每一个字最初命名夫人原因,他认为语音和语义有必然的联系,从语音可以探寻语义的来源,《释名》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著。例如:“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苦,吐也,人所吐也。”这样用双声叠韵作出解释的办法叫作“声训”(补:声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作解释的一种释义方法),声训不是科学的办法,虽然语音和语义有关系,但是,像《释名》那样主观臆断是错误的,不过这本书在汉语史上还有它一定的价值,因为我们可以从它的声训中窥见上古的语音系统。
    (4)词义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注解古书的工作可以追溯到汉朝。《诗经》的毛传、郑笺,《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郑玄注、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宋朱熹《诗集传》、《四书集注》等等。
    (二)语音研究阶段南北朝初(5世纪)——明末(17世纪)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了一门新学科——汉语音韵学,语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音方面。相传沈约著了一部《四声谱》,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汉语里有四声了。
    (2)中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原本已经不存在。现在通行的是宋真宗时陈彭年、丘雍奉命重修的《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共分206韵,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五卷。一般人所说的“切韵系统”实际上是根据“《广韵》系统”。根据《切韵》的语音系统,可以上推古音,下联今音。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语音系统,基本上可以从《切韵》上得到解释。
    (3)韵书外还有一些韵图,这是一种表格,同一直行表示声母相同,同一横行表示韵母、声调相同。现存最早的韵图是《韵镜》和《七音略》,都是十二世纪的。《切韵指掌图》时代较晚,相传为司马光所作。
    (4)从十三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国语言研究主要在北方的活语言方面。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一部根据十四世纪北方话语音系统编著的一部韵书。全书共分十九韵,声调方面首次提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中原音韵》一书所反映的音系,是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源头和基础,在中国语言学史具有划时代意义。
    (5)明初乐韶风,宋濂奉敕编撰的《洪武正韵》自称“一以中原雅音为定,”可是它里面杂着吴音的特点。从此以后,有许多音韵的书都以北音为根据,如朱权的《琼林雅韵》、陈铎的《菉斐轩词林要韵》、兰廷秀的《韵略易通》、毕拱辰的《韵略汇通》等。
    (三)全面发展阶段清初(17世纪)——太平天国(19世纪)
    (1)17世纪到19世纪(清初到太平天国)是中国语言研究最有成绩的时代,清朝统治者对文化思想的控制最为严厉,一半学者多被迫离开现实而从事古书的整理合考证,汉语的古义和古音在这个时代都有很大的发现。这种作风很像汉儒,所以叫汉学;因为这种学问是实事求是,所以叫“朴学”。
    (2)主要研究成果:
    ①字典一类的官书:
    《康熙字典》陈廷敬等编,共收47021字,按部首编排,共分214部。《康熙字典》的优点是搜罗广泛,尽可能举例说明,并尽可能指出见于何书。
    《佩文韵府》收集作诗用的复音词和短语。
    《骈字类编》主要收集双音词。
    《经籍纂诂》阮元等编,收集经、史、子、集的各家注解,搜罗详尽,注明篇名。
    ②《说文》研究(文字学):
    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释精确,批判的接受《说文》,指出语义发展的过程,不限于解释先秦古义。);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取《说文》和各种经书的字义互相印证);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古韵十八部排列,打破字形,窥见语义联系,体例较好:先列本义→转注→假借;别义;声训;古韵;转音)
    ④语义学(即训诂学):
    王念孙:《广雅疏证》(上古名物之学),《读书杂志》(校正古书错误);
    王引之:《经义述闻》(解释经义,纠正前人传注),《经传释词》(解释虚词)
    王氏父子的最大优点是不以《说文》出发,不拘泥于字形,一切以语音为准,即采用“以声求义”的研究方法,这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章炳麟,清代朴学殿军。同其弟子黄侃一起被后人称为“章黄学派”。主要著作《文始》、《新方言》、《小学答问》等。
    ⑤古音学:
    古音,尤其是古韵方面,古音研究本从宋代已经开始了,但系统科学的研究是从明末陈第《毛诗序古音考》后开始。
    清初,顾炎武作《音学五书》,分古韵十部,奠定了清代学者划分上古韵部的基础。其后,江永分古韵十三部,戴震分古韵九类二十五部,段玉裁十七部,孔广森十八部、王念孙、江有诰各分二十一部,章炳麟二十三部,黄侃二十八部。
    清代学者在声母研究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只有钱大昕一人,他证明了“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⑥古文字学:
    金文之学: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孙诒让《名原》
    甲骨学:孙诒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
    王国维《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考释》、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考释》、《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等。
    ⑦语法学:
    中国第一个语法学家是清代马建忠,他的《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语法学著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学者认为,研究西方艺术的发展,往往以建筑作为骨干;而研究中国艺术风格的发展,则需以()那里寻找其渊源。

    • A、绘画
    • B、书法
    • C、雕塑
    • D、戏曲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中国学者吴凤岗在()一文中,报道了我国心理学家对“猪孩”的研究案例。


    正确答案:《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 第15题:

    中国学者关于史诗的比较研究不是很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王国维是中国最早从事简牍研究的学者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书院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我国学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是从汉代开始的。之后历经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达到极盛(黄金时代),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学”。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语义研究阶段
    汉初(公元前3世纪)——东晋末(5世纪)代表作品是汉代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1)《尔雅》
    ①《尔雅》是中国最古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词义的专书。王力先生认为这本书成书应在西汉。
    ②《尔雅》按意义分类,全书十九章,每章篇名都是用“释×”表示:
    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③十九篇中,前三篇是解释一般词语,方法是把许多同义词放在一起,而用一个单词来解释。例如《释诂》第一条是:”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舆、始也。这后十六篇是解释各种事物名称的,例如《释亲》:“父为考,母为妣。”
    ④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宋代邢邴的《尔雅疏》(十三经注疏之一)流传至今。模仿《尔雅》的书很多,形成“雅学”。最早的是三国魏人张揖的《广雅》,书名是“尔雅的扩大”的意思。
    (2)《方言》
    ①扬雄的《方言》在字典中属于特殊的类型,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专书。《方言》也是按照意义排列,但是不像《尔雅》的分类那样系统,也没有“释×”的篇名,如:“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凡语就是所谓的普通话。方言的不同大都是词汇的不同,也有一些可能是在不同的地区里的不同读音。“逆”和“迎”古音相近,都是迎接的意思。注明方言词的来源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②受《方言》影响的著作,汉儒及后代的其他著作也有提到方言的地方。现存而且常见的有清杭世骏的《续方言》三卷,是从古书中搜寻材料来补充《方言》的但是没有标明出处。
    (2)《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书,也是第一部按字的偏旁编排的字典。这部书决定了将近两千年汉语字典的命运,因为后代的字典基本上都是继承说文的。全书收9353个字,,归入540个部首进行解释;它给予后代汉语语义学巨大的影响,并且在正字法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唐宋以来,《说文》是研究中国文字的主要参考书。《说文》虽然对于每一个字都有解释它的意思,但是许慎这一部书的主要对象不是字义而是字形,他企图说明每一个字为什么那样写,主要是找出字的本义,使这个本义能说明这个字结构的理由。
    (3)《释名》
    东汉刘熙著的《释名》也是按意义编排的词典,在编排上很像,所以后代有人把它叫做《逸雅》,刘熙企图探求每一个字最初命名夫人原因,他认为语音和语义有必然的联系,从语音可以探寻语义的来源,《释名》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著。例如:“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苦,吐也,人所吐也。”这样用双声叠韵作出解释的办法叫作“声训”(补:声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作解释的一种释义方法),声训不是科学的办法,虽然语音和语义有关系,但是,像《释名》那样主观臆断是错误的,不过这本书在汉语史上还有它一定的价值,因为我们可以从它的声训中窥见上古的语音系统。
    (4)词义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注解古书的工作可以追溯到汉朝。《诗经》的毛传、郑笺,《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郑玄注、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宋朱熹《诗集传》、《四书集注》等等。
    (二)语音研究阶段南北朝初(5世纪)——明末(17世纪)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了一门新学科——汉语音韵学,语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音方面。相传沈约著了一部《四声谱》,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汉语里有四声了。
    (2)中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原本已经不存在。现在通行的是宋真宗时陈彭年、丘雍奉命重修的《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共分206韵,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五卷。一般人所说的“切韵系统”实际上是根据“《广韵》系统”。根据《切韵》的语音系统,可以上推古音,下联今音。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语音系统,基本上可以从《切韵》上得到解释。
    (3)韵书外还有一些韵图,这是一种表格,同一直行表示声母相同,同一横行表示韵母、声调相同。现存最早的韵图是《韵镜》和《七音略》,都是十二世纪的。《切韵指掌图》时代较晚,相传为司马光所作。
    (4)从十三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国语言研究主要在北方的活语言方面。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一部根据十四世纪北方话语音系统编著的一部韵书。全书共分十九韵,声调方面首次提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中原音韵》一书所反映的音系,是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源头和基础,在中国语言学史具有划时代意义。
    (5)明初乐韶风,宋濂奉敕编撰的《洪武正韵》自称“一以中原雅音为定,”可是它里面杂着吴音的特点。从此以后,有许多音韵的书都以北音为根据,如朱权的《琼林雅韵》、陈铎的《菉斐轩词林要韵》、兰廷秀的《韵略易通》、毕拱辰的《韵略汇通》等。
    (三)全面发展阶段清初(17世纪)——太平天国(19世纪)
    (1)17世纪到19世纪(清初到太平天国)是中国语言研究最有成绩的时代,清朝统治者对文化思想的控制最为严厉,一半学者多被迫离开现实而从事古书的整理合考证,汉语的古义和古音在这个时代都有很大的发现。这种作风很像汉儒,所以叫汉学;因为这种学问是实事求是,所以叫“朴学”。
    (2)主要研究成果:
    ①字典一类的官书:
    《康熙字典》陈廷敬等编,共收47021字,按部首编排,共分214部。《康熙字典》的优点是搜罗广泛,尽可能举例说明,并尽可能指出见于何书。
    《佩文韵府》收集作诗用的复音词和短语。
    《骈字类编》主要收集双音词。
    《经籍纂诂》阮元等编,收集经、史、子、集的各家注解,搜罗详尽,注明篇名。
    ②《说文》研究(文字学):
    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释精确,批判的接受《说文》,指出语义发展的过程,不限于解释先秦古义。);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取《说文》和各种经书的字义互相印证);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古韵十八部排列,打破字形,窥见语义联系,体例较好:先列本义→转注→假借;别义;声训;古韵;转音)
    ④语义学(即训诂学):
    王念孙:《广雅疏证》(上古名物之学),《读书杂志》(校正古书错误);
    王引之:《经义述闻》(解释经义,纠正前人传注),《经传释词》(解释虚词)
    王氏父子的最大优点是不以《说文》出发,不拘泥于字形,一切以语音为准,即采用“以声求义”的研究方法,这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章炳麟,清代朴学殿军。同其弟子黄侃一起被后人称为“章黄学派”。主要著作《文始》、《新方言》、《小学答问》等。
    ⑤古音学:
    古音,尤其是古韵方面,古音研究本从宋代已经开始了,但系统科学的研究是从明末陈第《毛诗序古音考》后开始。
    清初,顾炎武作《音学五书》,分古韵十部,奠定了清代学者划分上古韵部的基础。其后,江永分古韵十三部,戴震分古韵九类二十五部,段玉裁十七部,孔广森十八部、王念孙、江有诰各分二十一部,章炳麟二十三部,黄侃二十八部。
    清代学者在声母研究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只有钱大昕一人,他证明了“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⑥古文字学:
    金文之学: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孙诒让《名原》
    甲骨学:孙诒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
    王国维《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考释》、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考释》、《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等。
    ⑦语法学:
    中国第一个语法学家是清代马建忠,他的《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语法学著作。

  • 第19题:

    下列对王光祈描述正确的是()

    • A、他是第一位用现代音乐学方法研究中国音乐史的学者
    • B、《音乐入门》一书是他的代表作
    • C、他向西方介绍中国音乐的作品有《音乐在中国的意义》《论中国音乐》
    • D、他是最早系统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 E、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类又次之

    正确答案:A,C,D,E

  • 第20题:

    下列学者,谁未曾研究过《红楼梦》?()

    • A、胡适
    • B、俞平伯
    • C、周汝昌
    • D、金圣叹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判断题
    在中国,有学者系统的研究过宗教仪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学者,谁未曾研究过《红楼梦》?()
    A

    胡适

    B

    俞平伯

    C

    周汝昌

    D

    金圣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最早研究暗示现象的是(  )。
    A

    中国学者孙本文

    B

    俄国学者别赫捷列夫

    C

    德国学者施密根

    D

    法国学者塔尔德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暗示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及动作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德国学者施密根于1892年发表了《暗示心理学》一书,最早开始了对暗示现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