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女工林某因与工友袁某发生口角而怀恨在心,便唆使与其共同生活的13岁的小姑许某一同前去殴打袁某。次日晚,林某与许某拦下晚归的袁某,对其拳打脚踢。经医疗诊断,袁某身上多处受伤,伤势轻微。袁某报案后,A区公安分局派出所民警肖某负责办理此案。但袁某以肖某系林某的同学,二人交往甚密为由,申请肖某回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袁某要求肖某回避符合规定,肖某应当回避B、肖某的回避,由其所在派出所所长决定C、对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林某,应当从重处罚D、许某在事发时未满14周岁,对其应当说服教育,不予处罚

题目

纺织女工林某因与工友袁某发生口角而怀恨在心,便唆使与其共同生活的13岁的小姑许某一同前去殴打袁某。次日晚,林某与许某拦下晚归的袁某,对其拳打脚踢。经医疗诊断,袁某身上多处受伤,伤势轻微。袁某报案后,A区公安分局派出所民警肖某负责办理此案。但袁某以肖某系林某的同学,二人交往甚密为由,申请肖某回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袁某要求肖某回避符合规定,肖某应当回避
  • B、肖某的回避,由其所在派出所所长决定
  • C、对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林某,应当从重处罚
  • D、许某在事发时未满14周岁,对其应当说服教育,不予处罚

相似考题
更多“纺织女工林某因与工友袁某发生口角而怀恨在心,便唆使与其共同生活的13岁的小姑许某一同前去殴打袁某。次日晚,林某与许某拦下晚归的袁某,对其拳打脚踢。经医疗诊断,袁某身上多处受伤,伤势轻微。袁某报案后,A区公安分局派出所民警肖某负责办理此案。但袁某以肖某系林某的同学,二人交往甚密为由,申请肖某回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袁某要求肖某回避符合规定,肖某应当回避B、肖某的回避,由其所在派出所所长决定C、对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林某,应当从重处罚D、许某在事发时未满14周岁,对其应当说服教育,不予处罚”相关问题
  • 第1题:

    许某(15岁)与袁某(35岁)签订了一份买卖游戏机合同,由许某将其2台游戏机以300元的价格卖给袁某。对该合同的分析,正确的有( )。

    A.该合同为可撤销合同

    B.该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

    C.袁某无权要求撤销该合同

    D.即使袁某订合同时知悉许某尚未成年,袁某也可要求撤销该合同


    正确答案:B

  • 第2题:

    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ABC

  • 第3题:

    未成年人小付涉嫌故意伤害袁某,袁某向法院提起自诉。小付的父亲委托律师黄某担任辩护人,袁某委托其在法学院上学的儿子担任诉讼代理人。本案中,下列哪些人有权要求审判人员回避?

      A.黄某

      B.袁某

      C.袁某的儿子

      D.小付的父亲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有权提出回避的人员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本题中,黄某是辩护人,袁某是当事人,袁某的儿子属于诉讼代理人,小付的父亲属于法定代理人,都有权要求回避。

  • 第4题:

    袁某是某玩具厂普通工人,今年28岁,其妻子是餐厅服务员,两人结婚1年,虽收入微薄,但二人关系十分甜蜜,生活充实。一次下班途中,袁某遭遇严重车祸,导致双腿截肢。袁某公司只愿意赔付袁某部分医疗费用,其他大部分不愿承担。袁某妻子东拼西凑,到处借钱,才勉强凑够袁某的治疗费用。袁某身体恢复后,为了还债以及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努力寻找工作,但大多都因双腿残疾被企业拒之门外,袁某感到十分愤恨和沮丧。袁某失业在家,小区由于没有残疾人设施,袁某日常出行只能依靠妻子的帮助,妻子不在时,袁某只能宅在家中,十分不便。?
    自从袁某双腿截肢后,妻子对袁某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经常对袁某抱怨生活痛苦,负债累累,还要照顾他。袁某感受到了妻子对他的嫌弃,忍受不了也开始与妻子争吵,二人感情十分僵化。为了调节自己的状态,袁某曾经尝试想要参与社区活动,但也都被拒绝了,认为其身体不便,难以跟上活动节奏。面对工作、生活的挫折以及夫妻间情感的疏离等,袁某情绪越来越焦躁、压抑,变得开始自我厌恶,甚至也开始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不满和抵触的情绪。?
    问题:?
    1.请结合材料分析,袁某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其自身哪些权益没有得到满足??
    2.根据袁某的问题,从残疾人社会工作角度分析,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袁某提供哪些服务?


    答案:
    解析:
    1.根据上述材料,袁某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权益未得到满足表现在: (1)袁某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家庭经济困难。袁某自身失业,无经济来源,妻子收入微薄;因袁某事故治疗,家庭负债累累。
    ②夫妻关系紧张,情感疏离。妻子对袁某越来越冷淡,袁某与妻子争吵,二人感情十分僵化。
    ③就业困难。袁某努力寻找工作,但屡屡因双腿残疾被企业拒绝。
    ④出行和社会交往困难。小区缺乏残疾人设施,袁某出行只能依赖妻子。参与社区活动,被身体不便为由所拒绝。
    ⑤情绪抑郁焦躁,认知出现偏差。面对工作、生活的挫折以及夫妻间情感的疏离等,袁某情绪越来越焦躁、压抑,对自我认知产生自我厌恶,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不满和抵触。
    (2)袁某未得到满足的权益:
    ①劳动就业权。在职工的招用、聘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但袁某在找工作时,屡屡被企业因双腿残疾而拒绝。
    ②文化生活权。残疾人享有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袁某想要参与社区活动,但因自身残疾遭受社区拒绝。
    ③社会保障权。袁某下班途中遭遇事故,属于工伤范围,但单位拒绝承担其全部医疗费用。
    ④无障碍环境权。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要,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社区缺失残疾人设施,严重影响了袁某的出行。
    2.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袁某提供的服务有:
    (1)维护合法权益
    ①帮助袁某处理好与原单位工伤认定问题,协助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为袁某争取可能的工伤赔偿。
    ②帮助袁某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维护其合法就业权益,使其免遭就业歧视。
    ③在社区进行残疾人权益保障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社会公平,使袁某能在社会、文化、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他人平等的权利。
    (2)改善生活质量
    ①配置特殊用具。整合社会资源为袁某提供轮椅、假肢、支助具等,为袁某行动方便创造条件。
    ②协助袁某社区建设无障碍环境,对公共建筑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方便残疾人正常出行。
    ③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组织袁某加入社区残疾人群体,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交往能力和获得社会的认可,促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3)改善夫妻关系
    为袁某提供婚姻关系辅导服务,协助其解决与妻子之间的情感问题,恢复幸福和谐的夫妻关系。
    (4)提供心理疏导,改善个人认知
    为袁某提供情绪辅导服务,舒缓其焦躁抑郁情绪,给予支持与关心,帮助其改善对自我厌恶和对他人社会抵触不满的情绪。协助其重建积极心态,恢复对他人及社会的信心。

  • 第5题:

    2010年3月8日晚,某县烟草公司家属院内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接报案后,由大队长李某组织指挥侦破此案。经查,被害人袁某,女,33岁,某县中学教师,系县烟草公司经理冯某之妻。冯某和袁某平时夫妻关系不和,冯某多次提出离婚均被袁某拒绝。3月8日晚饭后,二人又因家庭琐事发生口角并互相撕打。冯某失手将袁某打死。犯罪嫌疑人冯某作案后畏罪潜逃。县公安局组织干警全力追捕。而李某此时却向公安局提出了回避申请,理由是,其和犯罪嫌疑人冯某曾是多年的战友,一起转业到县城工作,平时关系十分密切,故自己不宜再参加本案的侦查工作。李某的回避依法应由谁作出决定?


    正确答案:李某的回避依法应由其所在的县公安局负责人决定。

  • 第6题:

    杨某推着小车在街边卖早点,被市综合执法局执法队员李某和肖某发现 其无照经营,不符合卫生管理规定和市容管理规定。鉴于杨某属于流动 经营,李某和肖某口头作出罚款100元的决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李某和肖某口头作出罚款决定合 法
    • B、李某和肖某可以当场作出罚款决 定
    • C、鉴于杨某属于流动经营,李某和 肖某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 D、因李某和肖某不遵守法定程序, 故处罚决定无效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丁某教唆15周岁的肖某抢夺低年级同学的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丁某构成抢夺罪既遂
    • 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 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 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A,C

  • 第8题:

    纺织女工林某因与工友袁某发生口角而怀恨在心,回家后将此事告知了聋哑的丈夫许某,并要丈夫教训袁某为自己出气。许某不认识袁某,林某要求13周岁的小姑许某某一同前去,指认袁某并作帮手。次日晚,许某及其妹许某某拦下晚归的袁某,对其拳打脚踢。经医疗诊断,袁某身上多处受轻微伤。袁某报案后,A区公安分局派民警肖某负责此案。但袁某以肖某系林某的同学,两人交往甚密为由,申请肖某回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袁某要求肖某回避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肖某应当回避
    • B、林某作为教唆者,虽然未直接实施伤人行为,但其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应按照其教唆的行为(即殴打他人)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 C、许某是这起案件的主要实施者,由于其是聋哑人,可以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
    • D、许某某在事发时未满14周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邓某发布虚假中奖短信,骗取6万元。袁某为邓某发布虚假短信提供“伪基站”设备,在公安机关调查时,袁某故意规避。经查,袁某1年前曾因电信网络诈骗被拘留10日。邓某被抓获后,邓某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并交待将骗取的6万元分给袁某2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当认定袁某明知邓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 B、袁某与邓某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 C、对袁某酌情从重处罚
    • D、对邓某可以从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2010年3月8日晚,某县烟草公司家属院内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接报案后,由大队长李某组织指挥侦破此案。经查,被害人袁某,女,33岁,某县中学教师,系县烟草公司经理冯某之妻。冯某和袁某平时夫妻关系不和,冯某多次提出离婚均被袁某拒绝。3月8日晚饭后,二人又因家庭琐事发生口角并互相撕打。冯某失手将袁某打死。犯罪嫌疑人冯某作案后畏罪潜逃。县公安局组织干警全力追捕。而李某此时却向公安局提出了回避申请,理由是,其和犯罪嫌疑人冯某曾是多年的战友,一起转业到县城工作,平时关系十分密切,故自己不宜再参加本案的侦查工作。李某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能否停止其在本案中的侦查工作?


    正确答案: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因此李某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 第11题:

    多选题
    在一起侵权诉讼中,原告申请由其弟袁某(某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作为专家辅助人出庭对专业技术问题予以说明。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

    被告以袁某是原告的近亲属为由申请其回避,法院应批准

    B

    袁某在庭上的陈述是一种法定证据

    C

    被告可对袁某进行询问

    D

    袁某出庭的费用,由败诉方当事人承担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4条,回避适用于审判人员(包括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而专家辅助人不适用回避制度。
    BD两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证据包括:①当事人的陈述;②书证;③物证;④视听资料;⑤电子数据;⑥证人证言;⑦鉴定意见;⑧勘验笔录。《民诉解释》第122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79条的规定,在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1至2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代表当事人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或者对案件事实所涉及的专业问题提出意见。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法庭上就专业问题提出的意见,视为当事人的陈述。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申请的,相关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负担
    C项,《民诉解释》第123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询问。经法庭准许,当事人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询问,当事人各自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可以就案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对质。
    【说明】司法部原答案为C,因法律修改,现答案为BC。

  • 第12题:

    多选题
    邵某有房屋一套,以150万元的价格卖给贺某。双方合同约定:合同订立后7日内贺某搬入居住,产权变更登记自签约起6个月内由邵某负责协助办妥。但是,签约3个月后,邵某又与不知情的袁某签订台同,将该房卖给袁某,价格200万元,并为袁某办理了产权过户登记。现袁某要求贺某搬出该房屋。朝某遂与邵某、袁某发生纠纷。根据法律规定,下列关于本案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郡某与袁某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B

    2个房屋买卖合同都有效

    C

    邵某将房屋卖给裒某的行为是侵权行为

    D

    贺某可以拒绝搬出该房屋

    E

    贺某可以要求邵某承担违约责任


    正确答案: C,A
    解析:

  • 第13题:

    许某的医药费应由( )承担。 A.甲物流公司 B.肖某 C.董某 D.肖某、董某根据过错程度分担


    正确答案:B
    本题考点是侵权责任的承担。董某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因为过失撞伤许某,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58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本案应由肖某承担侵权责任。据此木案选B。

  • 第14题:

    在一起侵权诉讼中,原告申请由其弟袁某(某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作为专家辅助人出庭对专业技术问题予以说明。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被告以袁某是原告的近亲属为由申请其回避,法院应批准
    B:袁某在庭上的陈述是一种法定证据
    C:被告可对袁某进行询问
    D:袁某出庭的费用,由败诉方当事人承担

    答案:C
    解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4条,回避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而专家辅助人不适用回避制度,因此选项A是不正确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对证据种类的规定,专家辅助人的陈述不是法定证据,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9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因此,其他当事人有权对专家辅助人提问,选项C是正确的。此外,根据民事诉讼理论,专家辅助人是当事人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聘请的专业人士,因此专家辅助人出庭的费用应当由当事人自行承担,故选项D是不正确的。

  • 第15题:

    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答案:A,B,C
    解析:
    丁某实施了教唆行为,且肖某实施并完成了被教唆的抢夺行为,因此丁某构成了抢夺罪的教唆既遂,选项A正确。根据《刑法》第269条规定,B项正确。根据《刑法》第29条规定,C选项也正确。丁某出于抢夺的故意教唆肖某,而肖某确实听从了丁某的教唆,并完成了被教唆的抢夺罪,二人具有抢夺的共同的犯罪故意,因此丁某与肖某之间在抢夺阶段构成共同犯罪。D选项不正确。

  • 第16题:

    某校15岁的学生林某放学回家途中,与同学肖某发生争执,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肖某捅成重伤。对此事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林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林某未满16周岁,不用负刑事责任

    C.对林某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要体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D.林某放学后在校外与他人发生冲突,学校无须承担责任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第17题:

    警察杨某在侦办肖某寻衅滋事案件过程中,因涉嫌刑讯逼供罪被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杨某以该案侦查人员赵某与被害人肖某系夫妻关系为由,提出回避申请。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杨某可以口头提出要求赵某回避的申请
    • B、作出回避决定以前,赵某不能停止案件的侦查工作
    • C、赵某的回避应由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 D、如回避申清被驳回,则杨某有权申请复议一次

    正确答案:A,B,D

  • 第18题:

    丁某教唆15岁的肖某抢夺低年级同学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丁某构成抢夺罪既遂
    • 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 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 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A,C

  • 第19题:

    袁某受人指使,以每人1500美元好处费的条件引带中国公民林某(女,12岁)、李某(女,15岁)持伪造的玻利维亚护照准备从首都机场出境前往法国。在通过边防检查站时,三人以母女相称,企图蒙混过关,但被检查人员发现并阻留审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袁某涉嫌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
    • B、袁某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
    • C、林某、李某二人不构成犯罪
    • D、对李某可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正确答案:A,C,D

  • 第20题:

    王某因涉嫌侮辱他人被传唤至公安派出所,对其询问调查的民警张某系其中学同学,二人曾因追求同一女孩结怨。王某遂要求张某回避,张某告诉王某应当请律师提出回避申请,口头提出回避申请无效。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王某请了律师并提出书面回避申请,张某被决定回避,停止调查此案。关于本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口头提出回避不符合法律要求
    • B、张某的回避由其所属的公安机关决定
    • C、张某在回避前调查的证据全部无效
    • D、张某在回避前调查的证据全部有效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肖某靠出海打鱼为生。在八月份禁渔期,肖某将自己的渔船交给赵某修理。在维修期间遭遇特大台风,赵某为防止渔船倾覆,对船进行了加固,增加了修理成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加的费用应当由赵某负担
    • B、增加的费用应当由肖某负担
    • C、增加的费用应当由肖某与赵某共同负担
    • D、增加的费用应当由双方自行协商后决定负担方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2010年3月8日晚,某县烟草公司家属院内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接报案后,由大队长李某组织指挥侦破此案。经查,被害人袁某,女,33岁,某县中学教师,系县烟草公司经理冯某之妻。冯某和袁某平时夫妻关系不和,冯某多次提出离婚均被袁某拒绝。3月8日晚饭后,二人又因家庭琐事发生口角并互相撕打。冯某失手将袁某打死。犯罪嫌疑人冯某作案后畏罪潜逃。县公安局组织干警全力追捕。而李某此时却向公安局提出了回避申请,理由是,其和犯罪嫌疑人冯某曾是多年的战友,一起转业到县城工作,平时关系十分密切,故自己不宜再参加本案的侦查工作。李某提出的回避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李某提出的回避理由是正确的。它符合“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适用回避的法定情形。

  • 第23题:

    多选题
    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
    A

    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B

    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C

    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D

    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成立共同犯罪必须有二人以上、必须有共同故意、必须有共同行为。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只要二人以上就部分犯罪具有共同的行为与共同的故意,便成立共同犯罪。《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AC两项,本案中,肖某犯了丁某教唆的抢夺罪,尽管后来肖某的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但属于共犯的过限行为,丁某对这部分不需要承担责任,即丁某只承担抢夺罪既遂。被教唆人肖某未满18周岁,对丁某教唆肖某的行为从重处罚
    B项,肖某的本意是抢夺手机,但是在抢夺后为抗拒抓捕使用了暴力,将被害人打伤,构成转化型抢劫
    D项,只要二人以上就部分犯罪具有共同的行为与共同的故意,便成立共同犯罪,丁某和肖某在抢夺罪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

  • 第24题:

    多选题
    未成年人小付涉嫌故意伤害袁某,袁某向法院提起自诉。小付的父亲委托律师黄某担任辩护人。袁某委托其在法学院上学的儿子担任诉讼代理人。本案中,下列哪些人有权要求审判人员回避?(  )[2015年真题]
    A

    黄某

    B

    袁某

    C

    袁某的儿子

    D

    小付的父亲


    正确答案: B,D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①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②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③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④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第32条第2款规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规定要求回避、申请复议。本题中,黄某是辩护人,袁某是自诉人(属于当事人之一),袁某的儿子是诉讼代理人,小付的父亲是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四个人均有权申请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