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业性贷款理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主要不包括( )。

    A.商业性贷款理论

    B.资产可转换性理论

    C.预期收入理论

    D.相机抉择理论


    正确答案:D
    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可转换性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故选D。

  • 第2题:

    主张通过持有易于转让的资产来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资产管理理论是()

    • A、资产转移理论
    • B、商业性贷款理论
    • C、预期收入理论
    • D、真实票据理论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本内容。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只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关联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也就是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随着商品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长期贷款和消费者贷款,即使需要发放,其数额也应严格限制在银行自由资本和储蓄存款的范围内。同时,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要用真实商品票据作抵押,这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银行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全。因此,人们又称之为“真实票据理论”。
    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程度很低,一般企业的运营资金多数来自于自有资金,只有在出现季节性、临时性资金不足时才向银行申请贷款。此外,当时人们还没有举债消费的习惯,如果发放消费者贷款未必会有市场。况且,当时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不多。资金来源的高流动性要求资金运用的高流动性。
    2.对商业性贷款理论的评价。商业性贷款理论是一种典型的资产管理理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对保持银行流动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它为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找到了依据和方法,从而避免或减少了由于流动性不足或安全性不够带来的风险。
    (2)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要。因为这种理论强调银行贷款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当社会生产扩大,商品交易增加时,银行信贷会自动跟上;当生产缩小,商品交易减少时,信贷会自动缩减。这样既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也不会产生通货紧缩。正因为如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国商业银行都遵循这一理论。
    3.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1)没有考虑贷款需求的多样化。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更多的人接受了举债消费的观念,消费贷款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竞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其他专业性金融机构,如投资公司等,形成了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巨大压力
    (2)没有认识到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尽管活期存款随存随取,但一般总会形成一个稳定余额,随着经济和银行的发展,这个稳定余额会不断增加。根据这个稳定余额发放一部分长期贷款,一般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比重上升,稳定性增强,银行资金的可用程度越来越大,这一理论的弊端也就越来越突出。
    (3)没有注意到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贷款能否自动清偿的关键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企业生产能否正常周转,在于商品能否及时销售出去。如果企业商品销售遇到困难或发生经济危机,贷款期限再短也未必能按期自动清偿。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过去人们考虑商业银行流动性时,注意力都放在资产方,即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将一种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转换成另一种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则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负债管理提供。简言之,向外借钱也可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广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可以将资金投人到高盈利的贷款和投资中。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商业银行开始对资产和负债全面管理。不论是资产管理理论,还是负债管理理论,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方面都带有一定的偏向。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统一管理,才能实现三者的统一。如资金来源大于资金运用,应尽量扩大资产业务规模,或者调整资产结构;反之,如资金来源小于资金运用,则应设法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这一理论主张,管理的基础是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在市场利率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应遵循的原则是:规模对称原则、结构对称原则、速度对称原则、目标互补原则和资产分散化原则。

  • 第4题:

    简述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本内容。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只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关联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也就是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随着商品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长期贷款和消费者贷款,即使需要发放,其数额也应严格限制在银行自由资本和储蓄存款的范围内。同时,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要用真实商品票据作抵押,这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银行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全。因此,人们又称之为“真实票据理论”。
    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程度很低,一般企业的运营资金多数来自于自有资金,只有在出现季节性、临时性资金不足时才向银行申请贷款。此外,当时人们还没有举债消费的习惯,如果发放消费者贷款未必会有市场。况且,当时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不多。资金来源的高流动性要求资金运用的高流动性。
    2.对商业性贷款理论的评价。商业性贷款理论是一种典型的资产管理理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对保持银行流动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它为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找到了依据和方法,从而避免或减少了由于流动性不足或安全性不够带来的风险。
    (2)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要。因为这种理论强调银行贷款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当社会生产扩大,商品交易增加时,银行信贷会自动跟上;当生产缩小,商品交易减少时,信贷会自动缩减。这样既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也不会产生通货紧缩。正因为如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国商业银行都遵循这一理论。
    3.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1)没有考虑贷款需求的多样化。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更多的人接受了举债消费的观念,消费贷款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竞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其他专业性金融机构,如投资公司等,形成了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巨大压力
    (2)没有认识到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尽管活期存款随存随取,但一般总会形成一个稳定余额,随着经济和银行的发展,这个稳定余额会不断增加。根据这个稳定余额发放一部分长期贷款,一般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比重上升,稳定性增强,银行资金的可用程度越来越大,这一理论的弊端也就越来越突出。
    (3)没有注意到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贷款能否自动清偿的关键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企业生产能否正常周转,在于商品能否及时销售出去。如果企业商品销售遇到困难或发生经济危机,贷款期限再短也未必能按期自动清偿。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 “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过去人们考虑商业银行流动性时,注意力都放在资产方,即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将一种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转换成另一种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则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负债管理提供。简言之,向外借钱也可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广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可以将资金投人到高盈利的贷款和投资中。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商业银行开始对资产和负债全面管理。不论是资产管理理论,还是负债管理理论,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方面都带有一定的偏向。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统一管理,才能实现三者的统一。如资金来源大于资金运用,应尽量扩大资产业务规模,或者调整资产结构;反之,如资金来源小于资金运用,则应设法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这一理论主张,管理的基础是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在市场利率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应遵循的原则是:规模对称原则、结构对称原则、速度对称原则、目标互补原则和资产分散化原则。

  • 第5题:

    ()不主张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农业贷款

    • A、资产转移理论
    • B、预期收入理论
    • C、资产管理理论
    • D、商业性贷款理论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在资产管理理论中,也被称为真实票据理论的是()

    • A、 商业性贷款理论
    • B、 资产转移理论
    • C、 预期收入理论
    •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A

  • 第7题:

    贷款计划管理中的计划分为()三类。

    • A、政策性贷款计划、准政策性贷款计划、商业性贷款计划
    • B、粮棉油购销储贷款计划、其他短期贷款计划、中长期贷款计划
    • C、政策性贷款计划、商业性短期贷款计划、商业性中长期贷款计划
    • D、粮棉油购销储贷款计划、商业性短期贷款计划、商业性中长期贷款计划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______诞生。( )
    A

    商业性贷款理论

    B

    资产转移理论

    C

    预期收入理沦

    D

    边际递减理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资产管理理论的基础不包括()。
    A

    转移理论

    B

    商业性贷款理论

    C

    预期收入理论

    D

    流动性偏好理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资产管理理论的相关知识。资产管理理论的基础是: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 第11题:

    多选题
    资产管理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A

    生命周期理论

    B

    转移理论

    C

    乘数理论

    D

    预期收入理论

    E

    商业性贷款理论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本题考查资产管理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12题:

    多选题
    ( )是资产管理阶段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A

    商业性贷款理论

    B

    资产转移理论

    C

    预期收入理论

    D

    流动性偏好理论

    E

    风险定价理论


    正确答案: E,B
    解析:

  • 第13题:

    关于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的贷款利率按法定贷款利率执行
    B: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无贷款减免偿还措施
    C: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的贷款额度一般在2000~20000元
    D: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不要求贷款人年满18周岁,只要是在校学生即可以申请

    答案:D
    解析:
    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要求贷款人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

  • 第14题:

    商业银行贷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为抵押,这种管理理论叫()

    • A、资产转移理论
    • B、预期收入理论
    • C、资产管理理论
    • D、商业性贷款理论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资产管理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

    • A、生命周期理论
    • B、转移理论
    • C、乘数理论
    • D、预期收入理论
    • E、商业性贷款理论

    正确答案:B,D,E

  • 第16题:

    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首先,这一理论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其次,这一理论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此外,它还忽视了贷款自偿性的相对性。

  • 第17题:

    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阶段。

    • A、资产转移理论
    • B、商业性贷款理论
    • C、负债管理理论
    • D、预期收入理论

    正确答案:A,B,D

  • 第18题:

    资产管理理论的基础不包括( )。

    • A、转移理论
    • B、商业性贷款理论
    • C、预期收入理论
    • D、流动性偏好理论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下列不属于西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阶段最具代表性的理论的是()。

    • A、商业性贷款理论
    • B、资产可转换理论
    • C、预期收入理论
    • D、销售理论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问答题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1.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本内容。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只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关联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也就是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随着商品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长期贷款和消费者贷款,即使需要发放,其数额也应严格限制在银行自由资本和储蓄存款的范围内。同时,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要用真实商品票据作抵押,这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银行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全。因此,人们又称之为“真实票据理论”。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程度很低,一般企业的运营资金多数来自于自有资金,只有在出现季节性、临时性资金不足时才向银行申请贷款。此外,当时人们还没有举债消费的习惯,如果发放消费者贷款未必会有市场。况且,当时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不多。资金来源的高流动性要求资金运用的高流动性。2.对商业性贷款理论的评价。商业性贷款理论是一种典型的资产管理理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对保持银行流动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它为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找到了依据和方法,从而避免或减少了由于流动性不足或安全性不够带来的风险。(2)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要。因为这种理论强调银行贷款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当社会生产扩大,商品交易增加时,银行信贷会自动跟上;当生产缩小,商品交易减少时,信贷会自动缩减。这样既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也不会产生通货紧缩。正因为如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国商业银行都遵循这一理论。3.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1)没有考虑贷款需求的多样化。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更多的人接受了举债消费的观念,消费贷款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竞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其他专业性金融机构,如投资公司等,形成了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巨大压力(2)没有认识到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尽管活期存款随存随取,但一般总会形成一个稳定余额,随着经济和银行的发展,这个稳定余额会不断增加。根据这个稳定余额发放一部分长期贷款,一般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比重上升,稳定性增强,银行资金的可用程度越来越大,这一理论的弊端也就越来越突出。(3)没有注意到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贷款能否自动清偿的关键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企业生产能否正常周转,在于商品能否及时销售出去。如果企业商品销售遇到困难或发生经济危机,贷款期限再短也未必能按期自动清偿。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过去人们考虑商业银行流动性时,注意力都放在资产方,即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将一种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转换成另一种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则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负债管理提供。简言之,向外借钱也可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广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可以将资金投人到高盈利的贷款和投资中。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商业银行开始对资产和负债全面管理。不论是资产管理理论,还是负债管理理论,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方面都带有一定的偏向。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统一管理,才能实现三者的统一。如资金来源大于资金运用,应尽量扩大资产业务规模,或者调整资产结构;反之,如资金来源小于资金运用,则应设法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这一理论主张,管理的基础是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在市场利率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应遵循的原则是:规模对称原则、结构对称原则、速度对称原则、目标互补原则和资产分散化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本内容。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只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关联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也就是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随着商品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长期贷款和消费者贷款,即使需要发放,其数额也应严格限制在银行自由资本和储蓄存款的范围内。同时,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要用真实商品票据作抵押,这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银行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全。因此,人们又称之为“真实票据理论”。
    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程度很低,一般企业的运营资金多数来自于自有资金,只有在出现季节性、临时性资金不足时才向银行申请贷款。此外,当时人们还没有举债消费的习惯,如果发放消费者贷款未必会有市场。况且,当时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不多。资金来源的高流动性要求资金运用的高流动性。
    2.对商业性贷款理论的评价。商业性贷款理论是一种典型的资产管理理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对保持银行流动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它为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找到了依据和方法,从而避免或减少了由于流动性不足或安全性不够带来的风险。
    (2)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要。因为这种理论强调银行贷款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当社会生产扩大,商品交易增加时,银行信贷会自动跟上;当生产缩小,商品交易减少时,信贷会自动缩减。这样既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也不会产生通货紧缩。正因为如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国商业银行都遵循这一理论。
    3.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1)没有考虑贷款需求的多样化。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更多的人接受了举债消费的观念,消费贷款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竞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其他专业性金融机构,如投资公司等,形成了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巨大压力
    (2)没有认识到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尽管活期存款随存随取,但一般总会形成一个稳定余额,随着经济和银行的发展,这个稳定余额会不断增加。根据这个稳定余额发放一部分长期贷款,一般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比重上升,稳定性增强,银行资金的可用程度越来越大,这一理论的弊端也就越来越突出。
    (3)没有注意到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贷款能否自动清偿的关键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企业生产能否正常周转,在于商品能否及时销售出去。如果企业商品销售遇到困难或发生经济危机,贷款期限再短也未必能按期自动清偿。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 “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过去人们考虑商业银行流动性时,注意力都放在资产方,即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将一种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转换成另一种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则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负债管理提供。简言之,向外借钱也可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广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可以将资金投人到高盈利的贷款和投资中。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商业银行开始对资产和负债全面管理。不论是资产管理理论,还是负债管理理论,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方面都带有一定的偏向。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统一管理,才能实现三者的统一。如资金来源大于资金运用,应尽量扩大资产业务规模,或者调整资产结构;反之,如资金来源小于资金运用,则应设法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这一理论主张,管理的基础是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在市场利率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应遵循的原则是:规模对称原则、结构对称原则、速度对称原则、目标互补原则和资产分散化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  )是资产管理阶段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A

    商业性贷款理论

    B

    资产可转换性理论

    C

    预期收入理论

    D

    商业性存款理论

    E

    预期支出理论


    正确答案: D,E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资产管理理论的基础不包括(  )。
    A

    资产转移理论

    B

    商业性贷款理论

    C

    预期收入理论

    D

    流动性偏好理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