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符合性的质量  追求的是产品合格,仅从生产者立场出发,忽视了顾客的需求。
(2)适用性的质量 考虑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动态意识。
(3)全面质量(顾客满意)质量  覆盖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质量,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以持续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为目标。
更多“质量概念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特征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每个阶段是哪个极限状态的计算依据?


    正确答案: 适筋梁的破坏经历三个阶段:
    (1)第Ⅰ阶段为截面开裂前阶段,这一阶段末Ⅰa,受拉边缘混凝土达到其抗拉极限应变时,相应的应力达到其抗拉强度,对应的截面应力状态作为抗裂验算的依据;
    (2)第Ⅱ阶段为从截面开裂到受拉区纵筋开始屈服Ⅱa的阶段,也就是梁的正常使用阶段,其对应的应力状态作为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的依据;
    (3)第Ⅲ阶段为破坏阶段,这一阶段末Ⅲa,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对应的截面应力状态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 第2题:

    企业国际化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资本的国际化运动进入生产资本国际化阶段后,不仅使生产力要素实现了国际化,而且使生产过程及其组织形式也实现了国际化。国际企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①国际企业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国际企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企业开始了商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经营方式主要为不享有国外管理权的经营活动,以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服务贸易,并开始进行国际间的间接投资活动。
    ②国际企业的缓慢发展。两次大战期间,国际企业经历了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
    ③国际企业的迅猛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国际企业在数量、经营规模、活动范围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上的迅猛发展。二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构和重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企业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控制着世界的生产、流通、金融,实行全球经营战略,从全球范围考虑安排生产、销售、技术发展和投资等经营活动。国际企业的投资方向也由战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转变为以发达国家为基础。
    ④企业国际化的基本进程是:商品进出口--劳务进出口--投资活动,这一进程是企业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入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国际市场,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必然经历的过程。

  • 第3题:

    《大公报》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所谓“三驾马车”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大公报》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英敛之时期(1902-1916)。关于这一时期情况,第21题已作介绍。
    二、王致隆时期(1916-1926)。1916年9月英敛之将报馆全部股份盘给北洋军阀安福系的财阀王郅隆,故这一时期的《大公报》成为安福系的言论机关,表现鸳鸯浓厚的亲日卖国色彩,逐渐被读者唾弃,勉强维持至1925年11月27日停刊。
    三、新记公司时期(1926-1949)。1926年9月,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3人组成“新记公司”,从王郅隆的儿子手里接过已停刊一年的《大公报》,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共同主持。这个时期的《大公报》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并以其发达的业务,巨大影响一跃而为旧中国数一数二的全国性大报。先后出过上海、汉口、香港、重庆、桂林等版。被美国密苏里大学评为世界最佳报纸之一,成为旧中国唯一获得过国际新闻奖的报纸。
    四、人民报纸时期(1949-现在)。1949年6月17日,上海《大公报》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宣告旧《大公报》的历史结束。从此,《大公报》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报纸,内地各版几经合并、改名,于1966年停刊,香港《大公报》至今仍在继续出版。所谓“三驾马车”,是人们对新记公司《大公报》的3个创办人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的喻称。
    吴鼎昌(1884-1950)字达淦,浙江吴兴人。清末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大清银行总务长、北洋政府的农商部次长、财政部次长、盐业银行总经理、蒋介石政府的实业部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职。1926年,他出钱与胡、张二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任社长。1949年,他被解放军列为等17名头等战犯,逃往香港后不久死去。
    胡政之(1889-1949)原名霖,四川成都人。早年曾留日学法律。1916年进入王郅隆的《大公报》任经理兼总编辑。1918年被该报派往法国巴黎和会,是采访该会唯一的中国记者,也是中国最早派往国外采访的记者。回国后脱离《大公报》,与林白水合办《新社公报》,任总编辑。1921年在上海创办国闻通讯社,出版《国闻周报》,任社长。在他的悉心经营下,该社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一家通讯社。1926年接办《大公报》后,国闻通讯社的人马并入《大公报》,由胡政之任总编辑。他充分发挥经营报业的才能,使该报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全国性大报。
    张季鸾(1888-1941)原名炽章,陕西榆林人。他的一生,除了一度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及教过两年书外,其余时间都在办报。早年留学日本,编辑《夏声》杂志。1910年在上海办《民主报》,任编辑。第二年北上海办《北京民立报》,因著文反袁被捕入狱。1915年在上海办《民信日报》因著文反袁被捕入狱。1915年在上海办《民信日报》。1916年在北京办《中华新报》,因揭露军阀罪行再次入狱。1926年接办《大公报》后,任总编辑,主持该报笔政15年。他以大量的评论,优美的文笔,对国民党政府“小骂大帮忙”颇受蒋介石赏识,也受读者欢迎,曾被誉为“报界宗师”。

  • 第4题:

    农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


    正确答案: 农业发展总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1)刀耕火种阶段。刀耕火种又称为转移农业、轮歇栽培、撂荒制等,该方法用火烧的方法清理土地,然后种植作物,经过1~3年后,撂荒闲置多年,用于恢复植被和地力,作物生产则转移到新的地段进行。刀耕火种是在人少地多、生产工具落后条件下的一种农业方式。其能够延续的关键是:A.有足够的周转的土地,能够让土地撂荒后获得良好的恢复时;B.在农业耕作阶段,采用各种方法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平衡食品产出结构。
    (2)传统农业阶段。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主要是指依赖本地投入,主要使用人力、蓄力,农耕地块不再经常转移的固定农业。传统农业最重要的挑战是对农田土壤肥力的维持。在东方和西方,根据各国的本国国情采用不同的策略以迎接挑战。在传统农业阶段,由于社会的发展还处于农业社会或者工业化初期,农业投入基本依赖当地的人力、蓄力和周围的生物资源和水土资源。通过长期的摸索和经验累积,传统农业采用了一系列方法维护土壤肥力。这些方法包括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粪便回田、堆肥制作、作物轮作、作物间作、草田轮作、休耕等方法。相对工业化农业,传统农业的产品商品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土地生产率低,但是相对投入的商业辅助能而言,产出效率却很高。(3)工业化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的最大特征是高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工业化农业的过程使大量劳动力离开农业,投身到工业和服务业中,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避免大量开垦边际土地。工业化农业尽管以工业品的投入为标志,但是整个农业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自然过程为人工过程所替代,越来越多的自然投入被人工投入所取代,自然界微妙复杂的关系大量被人类工业化思维的规格化、简单化和直线关系所主导。

  • 第5题:

    中国茶文化在烹茶方式上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三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国茶文化在烹茶方式上经历了以下三阶段:
    (1)煮茶(煎茶):唐及唐以前。茶的形制为团茶,烹茶方式为煮茶。
    (2)抹茶:宋代。茶的形制为粉茶,烹茶方式为开水冲下,茶筅搅拌。
    (3)淹茶(泡茶),明清以来。茶的形制为叶茶,烹茶方式为茶杯泡饮。

  • 第6题:

    质量是什么?它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其中明确的需要是指合同、标准、规范等文件已经规定的需要;隐含需要是指组织、顾客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惯例或一般做法。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来。所以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许多国家陆续推行了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保姆。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全面质量管理》。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个有效体系。”

  • 第7题:

    车站信号联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车站信号联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机械化联锁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使用的联锁设备是利用各种机械锁闭器件构成的机械化的联锁装置。第二阶段:机电联锁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使用机电联锁装置。即一部分联锁用机械锁闭器件;一部分联锁用电气锁闭器件。第三阶段:继电联锁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由继电器及其接点构成的逻辑电路构成的联锁装置。第四阶段:计算机联锁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采用计算机实现联锁控制。

  • 第8题:

    问答题
    质量概念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符合性的质量  追求的是产品合格,仅从生产者立场出发,忽视了顾客的需求。
    (2)适用性的质量 考虑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动态意识。
    (3)全面质量(顾客满意)质量  覆盖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质量,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以持续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为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每个阶段是哪个极限状态的计算依据?

    正确答案: 适筋梁的破坏经历三个阶段:
    (1)第Ⅰ阶段为截面开裂前阶段,这一阶段末Ⅰa,受拉边缘混凝土达到其抗拉极限应变时,相应的应力达到其抗拉强度,对应的截面应力状态作为抗裂验算的依据;
    (2)第Ⅱ阶段为从截面开裂到受拉区纵筋开始屈服Ⅱa的阶段,也就是梁的正常使用阶段,其对应的应力状态作为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的依据;
    (3)第Ⅲ阶段为破坏阶段,这一阶段末Ⅲa,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对应的截面应力状态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大公报》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所谓“三驾马车”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大公报》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英敛之时期(1902-1916)。关于这一时期情况,第21题已作介绍。
    二、王致隆时期(1916-1926)。1916年9月英敛之将报馆全部股份盘给北洋军阀安福系的财阀王郅隆,故这一时期的《大公报》成为安福系的言论机关,表现鸳鸯浓厚的亲日卖国色彩,逐渐被读者唾弃,勉强维持至1925年11月27日停刊。
    三、新记公司时期(1926-1949)。1926年9月,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3人组成“新记公司”,从王郅隆的儿子手里接过已停刊一年的《大公报》,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共同主持。这个时期的《大公报》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并以其发达的业务,巨大影响一跃而为旧中国数一数二的全国性大报。先后出过上海、汉口、香港、重庆、桂林等版。被美国密苏里大学评为世界最佳报纸之一,成为旧中国唯一获得过国际新闻奖的报纸。
    四、人民报纸时期(1949-现在)。1949年6月17日,上海《大公报》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宣告旧《大公报》的历史结束。从此,《大公报》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报纸,内地各版几经合并、改名,于1966年停刊,香港《大公报》至今仍在继续出版。所谓“三驾马车”,是人们对新记公司《大公报》的3个创办人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的喻称。
    吴鼎昌(1884-1950)字达淦,浙江吴兴人。清末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大清银行总务长、北洋政府的农商部次长、财政部次长、盐业银行总经理、蒋介石政府的实业部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职。1926年,他出钱与胡、张二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任社长。1949年,他被解放军列为等17名头等战犯,逃往香港后不久死去。
    胡政之(1889-1949)原名霖,四川成都人。早年曾留日学法律。1916年进入王郅隆的《大公报》任经理兼总编辑。1918年被该报派往法国巴黎和会,是采访该会唯一的中国记者,也是中国最早派往国外采访的记者。回国后脱离《大公报》,与林白水合办《新社公报》,任总编辑。1921年在上海创办国闻通讯社,出版《国闻周报》,任社长。在他的悉心经营下,该社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一家通讯社。1926年接办《大公报》后,国闻通讯社的人马并入《大公报》,由胡政之任总编辑。他充分发挥经营报业的才能,使该报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全国性大报。
    张季鸾(1888-1941)原名炽章,陕西榆林人。他的一生,除了一度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及教过两年书外,其余时间都在办报。早年留学日本,编辑《夏声》杂志。1910年在上海办《民主报》,任编辑。第二年北上海办《北京民立报》,因著文反袁被捕入狱。1915年在上海办《民信日报》因著文反袁被捕入狱。1915年在上海办《民信日报》。1916年在北京办《中华新报》,因揭露军阀罪行再次入狱。1926年接办《大公报》后,任总编辑,主持该报笔政15年。他以大量的评论,优美的文笔,对国民党政府“小骂大帮忙”颇受蒋介石赏识,也受读者欢迎,曾被誉为“报界宗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受弯构件适筋梁从开始加荷至破坏,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各个阶段是哪种极限状态的计算依据?

    正确答案: 适筋受弯构件正截面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Ⅰ阶段荷载较小,梁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载增加,弯矩加大,拉区边缘纤维混凝土表现出一定塑性性质。
    第Ⅱ阶段弯矩超过开裂弯矩Mcr,梁出现裂缝,裂缝截面的混凝土退出工作,拉力由纵向受拉钢筋承担,随着弯矩的增加,受压区混凝土也表现出塑性性质,当梁处于第Ⅱ阶段末Ⅱa时,受拉钢筋开始屈服。
    第Ⅲ阶段钢筋屈服后,梁的刚度迅速下降,挠度急剧增大,中和轴不断上升,受压区高度不断减小。受拉钢筋应力不再增加,经过一个塑性转动构成,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构件丧失承载力。
    第Ⅰ阶段末的极限状态可作为其抗裂度计算的依据。
    第Ⅱ阶段可作为构件在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的依据。
    第Ⅲ阶段末的极限状态可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的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高速公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今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高速公路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手工操作和传统建设方法为特征。以高速为目标。其线性多采用直线型,驾驶员容易疲劳而发生交通事故。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后期):以专业工程公司采用专门机械设备建设为特征。以向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舒适、快捷道路为目标。施工成本极大。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以利用计算机进行高速公路工程规划、设计和营运控制管理为特征。但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特征。使驾驶员、乘客以及高速公路旁居民均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高速公路的发展方向:
    (1)高速公路国际化
    (2)重视交通安全
    (3)向智能公路发展
    (4)道路多功能利用

  • 第14题:

    简述农业生产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原始农业的标志: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古代农业标志:是用铁木农具,凭借或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属于农业的早期阶段。
    近代农业:由于手工工具盒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萌芽和初级阶段。
    现代农业的标志: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3.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 第15题: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尚书·禹贡》、《山海经》。最早的自然地理著作《管子·地员篇》,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穆天子传》。
    ②成熟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的出现。同时出现了很多区域和要素系统地理著作,如《吴越春秋》《华阳国志》《水经注》等。已经出现了地图学和编制地图的理论。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沿革地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编绘地图。
    ③发展时期——唐宋元时期
    一是大量成熟的地理总志的出现:《元和郡县图志》开始,这个时期,出现了《太平寰宇纪》、《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大元一统志》除此之外,大量边疆地理著作的出现:《大唐西域记》和《诸番志》等。二是专门出现了一种学问——沿革地理。代表人物是王应麟、胡三省。
    ④繁荣时期——明清时期
    这个时期主要的特点是大量方志的出现。据记载明清两朝一共出现了8400多种方志,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明清之际,很多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的历史地理菱出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王士性的《五岳游草》等等。

  • 第16题:

    雷暴单体生命史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分为三个阶段:
    1、塔状积云阶段:由上升气流所控制,上升速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这种上升气流主要由局地暖空气的正浮力或者由低层辐合引起。初始雷达回波的水平尺度为1KM左右,垂直尺度略大于水平尺度,初始回波顶通常在-4~-16℃之间的高度上,回波底在0℃高度附近,初始回波形成后,随着水滴和冰晶等水成物的不断生成和增长,回波向上、向下同时增长,但是回波不接地,此时最强回波强度一般在云体的中上部。
    2、成熟阶段: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共存的阶段,开始于雨最初从云底降落之时,表现为雷达回波接地。此时,云中上升气流达到最大,随着降水过程的开始,由于降水粒子所产生的拖曳作用,形成了下沉气流,这种下沉气流在近地面的低层向外扩散,与单体运动前方的低层暖湿空气交汇形成飑锋。成熟阶段的对流单体的中上部,仍为上升气流和过冷水滴及冰晶等水成物,当云顶伸展到对流层顶附近时,不再向上发展,而向该处的环境风下风方向扩展,出现水平伸展的云飐,云飐回波可伸展到几十千米至上百千米。
    3、消亡阶段:下沉气流所控制,降水发展到整个对流云体,从雷达回波上看,回波强中心由较高高度迅速下降到地面附近,回波垂直高度迅速降低,回波强度减弱,并且分裂消失。

  • 第17题: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

  • 第18题:

    文字产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文字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了“有声无言”、“有言无文”两个时期。在语言和实物的基础上,又经结绳记事、契刻和图画三个阶段。

  • 第19题:

    合金的收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会产生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合金的收缩经历了液态、凝固和固态收缩,其结果表现为体积的减小、线尺寸的减小。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农业生产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原始农业的标志: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古代农业标志:是用铁木农具,凭借或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属于农业的早期阶段。
    近代农业:由于手工工具盒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萌芽和初级阶段。
    现代农业的标志: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3.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通常称为电子管计算机年代。
    其主要特点是: ① 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 存储器使用水银延迟线、静电存储管、磁鼓等;
    ③ 外部设备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
    ④ 使用机器语言,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汇编语言,但还没有操作系统。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通常称为晶体管计算机年代。
    其主要特点是: ① 使用半导体晶体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 使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磁盘和磁带;
    ③ 输入/输出方式有了很大改进;
    ④ 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有了各种计算机高级语言。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通常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年代。其主要特点是: ① 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 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仍以磁盘、磁带为主;
    ③ 外部设备种类和品种增加;
    ④ 开始走向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
    ⑤ 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数量增多。
    4.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通常称为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年代。其主要特点是:
    ① 使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 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和使用光盘;
    ③ 外部设备有了很大发展,采用光字符阅读器(OCR)、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绘图仪;
    ④ 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了更新的发展,软件行业已发展成为现代新型的工业产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车站信号联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 车站信号联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机械化联锁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使用的联锁设备是利用各种机械锁闭器件构成的机械化的联锁装置。第二阶段:机电联锁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使用机电联锁装置。即一部分联锁用机械锁闭器件;一部分联锁用电气锁闭器件。第三阶段:继电联锁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由继电器及其接点构成的逻辑电路构成的联锁装置。第四阶段:计算机联锁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采用计算机实现联锁控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合金的收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会产生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合金的收缩经历了液态、凝固和固态收缩,其结果表现为体积的减小、线尺寸的减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