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流程工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E)与离散工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IE)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服装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服装产品的“鲜活”性和买方市场的形成,要求服装企业能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QR)和敏捷制造(AM),加上人们对服装的消费讲究质量、追逐流行、突出个性,所以服装企业是较典型的多品种、少批量、短周期的柔性生产模式。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一出现,服装行业反应最为强烈,特别是在有了服装专用的CAD、CAM、FMS技术和各种电脑控制的缝制机械技术以后,世界各国都先后对服装企业MIE技术进行了开发。
    服装企业实施的信息化工程与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工程不同,这是服装制造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例如,
    ①服装市场变化快,产品差异大,决定了服装的生产属性是多品种、少批量、短周期;
    ②服装面(辅)料是柔软物,易皱、易变形、有疵点,加工过程中衣片零部件难自动抓取输送和定位:
    ③服装是技术和文化艺术结晶产品,设计艺术含量大,其设计通常分为两部分,即按流行趋势和创意主题进行款式设计和衣片设计,这两者之间没有数据上的联接。再有,二维衣片设计要覆盖到三维人体上才能进行款式设计的评价与修改,然后再返回二维平面衣片,这个难度远比机械刚体零部件二、三维设计复杂得多:
    ④服装加工时,特别是缝纫工位主要由人来完成,不像机械加工自动化程度高,人的熟练程度和情绪均会直
    接影响生产,因而调度管理也困难得多;
    ⑤服装市场品牌效应强、产品质量档次和层次多、市场竞争无序,成本、营销管理困难。
    基于以上原因,服装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构成、技术关键以及实施方面应不同于其它行业。由中国服装集团公司在北京建成的我国第一个服装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用于生产加工中高档西服,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信息化工程系统总体构成分为五个子系统,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服装CAD系统、服装CAM系统、柔性缝制加工系统(FMS)、服装信息网络系统(GIS),这是一个以MIS为核心的GIS/CADICAMIFMSIMIS集成系统。
    该系统工程要点如下:
    ①MIS子系统采用客户机朋臣务器方式,运行环境服务器端为WindowsNT4.0,用SQLServer做后台的数据库,客户机运行win95,Access作前台开发工具,该子系统采用ERP管理模式,以向各子系统下达生产计划和安排生产并接受反馈信息;
    ②由CAM裁剪衣片到FMS缝制之间缺乏电脑控制的衣片自动输送装置,是一个物流中断点,但有信息的集成与交互,而没有物流的自动连接;
    ③GIS子系统是利用国家科技部“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网”(PPNet),并作为它的一个区域网,由于PPNet网与Internet网连接,因而可利用该网发布和检索浏览服装流行趋势和服装产品信息,为企业生产和营销服务;
    ④整个信息化工程系统的网络架构考虑到进口的FMS系统的网络协议和P地址的不可变,其它系统只能与它取得一致,所以网络采用10BaSe-2、10BaSe-5、10BaSe-T混合方式连接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还保留向10010BaSe-T或更高网络系统环境扩充的能力;
    ⑤服装信息化工程用于服装企业优化运行,可使整体工效提高10%~20%,与一般服装企业生产相比,它可实现对服装市场的多品种、少批量信息快速反应与敏捷制造。

  • 第2题: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需求分析的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需求分析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出发点和依据。其要点是:
    (1)指出了企业为什么需要信息化,以及各种需求的紧迫程度如何,这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
    (2)规定了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工程的目标,哪些需求最紧迫,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或瓶颈,哪些就应该是企业信息化项目重点突破的目标。
    (3)指出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项目,及其应具有的功能和性能,是制定信息化项目总体方案及分系统乃至子系统方案的依据,也是工程实施的依据。
    (4)提供信息化项目效益分析的背景。信息化的效益是在解决了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而取得的。如果需求分析搞的不深不透,就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效益分析结果。
    总之,只有需求明确了,按需求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经济效益。需求分析要根据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不同阶段逐渐深化。取得预期的可行性论证阶段的需求分析是在战略层次上进行的,其要点是通过对企业现状,企业未来发展目标,按产品交货期、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调查,找出企业存在的差距与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提出对信息化工程的需求,确定信息化工程目标。初步设计中的需求分析是对可行性论证的深化和细化,应进行方案层的分析,以明确信息化工程的系统功能、性能、信息、资源和组织结构的目标。详细设计阶段则在操作执行层上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直接面向实施。在实施阶段,应随时注意需求的变化调整系统的需求分析,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具体地讲,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从以下方面分层次进行需求分析:
    (1)用企业诊断技术和方法进行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分析和企业存在问题及对董分析。
    这种分析和诊断不仅要注重企业的各个局部诊断,更应注重全局诊断。
    (2)说明信息系统及各分系统如何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如何对企业进行支持。信息系统的各个分系统和子系统都可以部分地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更注重通过系统集成、特别是总体集成来实现企业的全局最优解决方案。
    (3)根据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首先应确定信息化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效益目标、功能目标和集成目标。
    (4)分析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受到的各种约束条件。

  • 第3题:

    简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任务及目标


    正确答案: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核心任务是突出抓好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装备、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形成一批数字化企业,即五化:设计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五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设计数字化,通过实现产品设计手段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促进产品的数字化,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制造装备数字化,通过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密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的效率;生产过程数字化,通过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管理数字化,通过实现企业内外部管理的数字化,促进企业重组和优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采用电子商务手段提高市场拓展和应变能力;企业数字化,在设计、制造装备、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内外部资源集成,实现制造企业的整体优化,捉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要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二是要建立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公司:四是要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具体目标是,突破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专利;在全国2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示范企业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的应用率达到5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促进100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及技术服务中心的发展;培训各种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人才50万人次:形成若干个专业化、网络化制造业信息化产业和服务联盟。

  • 第4题:

    制造业信息化支撑系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的支撑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
    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实现资源(信息、软件、硬件和服务)共享。通过对重要资源的共享,依靠网络中可替代的资源,提高系统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投资,并提供更大范围的分布式处理能力。由于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核心是系统过程集成,而集成的前提是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因此,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正如人的机体与血管的关系,当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时,作为支撑技术之一的计算机网络保证了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送到正确的地方,以便执行实体进行正确的操作。作为制造业信息化支撑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提供异机数据访问、异机程序访问和增值通信三大类功能,包括支持实现文件和数据共享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享生产数据和过程管理的ERP系统,以及支持CAD、CAM和CAPP等应用集成的PDM系统。除此以外,要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增值通信,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合作伙伴交流信息,实现异地设计、异地制造,以及使用EDI技术在银行、客户和供应商之间传递各种单据,为建立企业间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提供支持环境。
    2)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数据进行组织、存储和管理。企业在生产控制过程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合理应用,并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以支持企业的决策,是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目标。围绕企业信息化建设,合理地组织企业在生产控制过程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从原有的、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以支持企业的决策,是企业的最大需求,也是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技术发展的目标。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特点是集成,以及以“数据仓库”为代表的新型的数据组织模式。数据库系统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查询和检索,还要能帮助用户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带有统计性质的信息用于企业决策,通过数据挖掘和信息发现技术,对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蕴涵的、未知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数据进行提取,找出数据间潜在的规律,对生产和决策管理提供支持。
    我们可以把数据库形象地看成是企业的“数据源”,它在逻辑上是分散的,但在物理上可以集中存放,也可以分布(分散)存放。而网络则可以看成是沟通用户和“数据源”的“通路”,它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客户机和客户机之间、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快速、可靠的访问通路。
    因此,今天的企业信息化支撑系统,一般都要对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未来可能的应用给予足够的考虑,基于因特网内联网,规划合理的实施方案,以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并结合新型网络应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使网络数据库系统成为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存储仓库。
    3)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平台
    随着因特网应用和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软件已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主流方向。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厂泛,传统的信息技术和新一代的因特网技术正在寻求更加完美的结合,以满足日益复杂和丰富的应用需求。信息网络世界正朝着全球统一网络的方向发展:各种物理网络的相互连接、各种信息的相互识别和交换。可以说,网络已成为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而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平台就是这个大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它提供网络上各种不同应用系统运行的公共逻辑支撑。事实上,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平台通过一系列的中间件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支撑服务,支持网络分布软件的开发、运行和部署,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安全、高效和高可用的运行支撑环境。基于这样的平台开发网络应用,软件人员只要关注于应用本身的具体业务逻辑部分,而不必涉及到底层各种系统资源的细节和差异。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平台一方面奠定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 第5题:

    简述什么是制造业信息化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目前,我国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距离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第一,工业化的进程是不能够逾越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第二,在信息时代,工业化的过程是可以缩短的。英国实现工业化用了大约200年,日本实现工业化用了100多年,而韩国实现工业化只用了30多年,究其原因,主要是韩国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我国现在面临着与当年韩国类似的机遇,应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制造企业从经营、生产、管理和产品开发的实际需求出发、量力而行实现信息化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在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经营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制定一个总体信息化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根据企业需求的迫切性和实际能力,分步加以实施。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我国在“十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此,科技部“十五”期间将在CAD/CIMS应用示范工程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基础上,整合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等计划的资源,会同有关部门,以地方为主推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主要有四方面任务:
    1、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2、建立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3、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公司;
    4、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 第6题:

    化工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与机械制造过程相比,化工生产过程存在着十分显著的特点,化工过程信息化工程与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工程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和特殊性。必须针对化工企业的特点和特殊要求,研究和开发新的技术方法,实施化工过程信息化工程。
    1.化工行业生产过程的特点
    依据工艺流程特点化工过程划分为三类:
    (1)连续流程型化工企业。其主要特征是物料从原料进入后连续经过反应、换热、分离、流体输送等各类化工环节,直至生成最后产品,如炼油、化肥、硝酸等企业即为典型的连续流程型化工企业。
    (2)间歇生产型化工企业。主要特征是物料加入某个釜式反应器后,按一定的工艺条件,并经历一定时间(在这一时间中往往没有物料流出)在达到某要求指标后,再排出物料进行后续加工过程。如制药过程的生物反应发酵罐,高分子化工中的聚合过程,涂料生产过程等,这一类企业通常是按一定批量,有间断、周期地进行生产,故又称为批处理过程。
    (3)连续与间歇相结合的化工企业。连续与间歇相结合的化工企业是连续型流程过程与间歇型流程过程二种兼有,并互相结合,如连续型流程的混合搅拌反应釜(CSTR)、煤造气炉、煤焦炉制气与联产甲醇等工艺。
    化工生产过程主要基于连续生产过程,且包含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产品加工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且工艺过程的加工顺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产品生产遵循相对固定的工艺加工线路,需要一系列设备和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刚性较强,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始终连续不间断地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能量流在生产过程中交错使用,物料流需要循环,反复加工等生产特点使得生产装置间存在十分严重的耦合作用;此外,生产过程一般在高温、高压、低稳、真空、易燃、易爆、有毒等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环境下进行,经常受到原料供应量、原料组份变化、成品市场需求变化等干扰因素的影响,致使需要改变生产负荷,甚至需要调整生产过程的结构。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倍增特性,不合格的产品以及超量的环境排放,或者由于控制系统失灵而引起的生产装置停工,将产生相当严重的经济后果。化工工业以连续过程为主,通常以大批量、高强度、少品种的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满足平稳、长周期、低消耗、高质量、安全性、低环境排放等多项生产过程要求,是这类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里,过程控制技术而非产品设计技术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最为主要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化工过程对象特性复杂,精确机理建模十分困难;此外,信息处理方式复杂,数据量及计算量大且有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等,致使圆满解决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决策问题通常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2.化工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特点
    人们有时将在以化工过程为代表的流程工业中实施的信息化工程系统称为计算机集成流程生产系统(CIPS)。从本质上来看,化工过程的信息化工程系统与离散制造过程信息化工程系统是一致的,在进行化工企业信息化工程规划、设计、开发与实施工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利用其它行业实施信息化工程已取得的经验。针对化工过程生产过程的特点,根据企业生产过程不同的控制管理决策任务的复杂程度、处理方式及其对信息采集处理的实时性、信息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CIPS系统纵向可以分解为五层递阶结构,其中包括基础控制级、优化级、调度级、管理级、经营决策层。根据化工生产过程控制与过程总体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总体集成的需求。

  • 第7题:

    如何确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难点和关键技术?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方案不是现有企业活动的计算机化,而是对整个企业在计算机集成制造方面的长远决策,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以适应企业的未来发展,当然,把一种高新技术应用于企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困难。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难点主要分为三大类:
    1)系统集成方面的困难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常常难以准确预见系统集成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信息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当然,系统的开放性还要求来自多厂家供货的现实环境,这是因为信息化涉及的技术领域繁杂,从经营管理、工程设计直到生产制造,跨越多个学科,对计算机系统、各种应用软件以及各种设备的要求多种多样,一个厂家难以提供全套产品,这样就形成了多厂家供货的局面:而不同厂家的产品可能会因为风格不同,标准不统一,而难以集成。
    信息化要解决系统的集成,包括分系统之间的集成及分系统内部的集成,而用于集成的各种“构件”的来源可能会造成集成的问题:
    (1)企业原有的。为了减少工程投资,并缩短开发周期,尽快产生效益,必须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使其发挥作用,并尽量将它们集成到信息系统中,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原有的各种可用资源程度不同地表现出落后性。由于受以前的技术水平限制,或因为没有考虑集成问题,这些企业原有的资源将会造成集成的困难。
    (2)外购的。为了利用成熟的技术,以减少实施风险,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方案设计时应考虑购置成熟的产品,但这会遇到多厂家供货、成熟软件固有的封闭性、非标准化等问题,这也将对系统集成造成困难。
    (3)自行开发的。为了减少投资,也为了弥补企业原有的及外购的产品缺欠,自行开发、二次开发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有可能造成集成问题。
    2)单元技术方面的困难
    由于企业的迫切需求,可能会要求系统具有某些特殊的功能,往往这些功能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要求较高,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使这些功能实现起来技术难度较大,就形成了单元技术方面的困难。
    3)系统优化方面的困难
    系统优化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这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实现起来往往困难很大,特别是总体优化,不仅有单元技术上的困难,也有系统集成方面的困难。遗憾的是,由于工程因素的相互制约,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同时面对上述困难。制造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的最艰巨的工作之一,就是根据企业需求对各种因素造成的困难权衡利害关系,设计出一种实用、合理、先进可行的最优方案。因此,在制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方案时,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经营活动的改进、发展和扩大,使总体方案与其相匹配;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制造业信息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新产品、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制造业信息化的先进性。为此,应在总体设计时,把那些对企业信息化影响较大,有一定难度,且经过攻关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当做关键技术来处理,在设计时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在实施安排时给予重点考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根据国内外实施信息化工程的经验,减少技术困难的主要途径在于:
    (1)采用成熟技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购置成熟、先进、实用的产品。
    (2)尽量避免或减少异构现象,选购标准化的产品。根据集成需要,购置较先进的集成平台。
    (3)不盲目攀比。要实事求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关键技术是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所必需的但又有一定难度的技术问题。一般说来,关键技术主要指需要自行开发的技术内容,不包括引进的高档产品。
    应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进行关键技术的论证:
    (1)对关键技术的描述。说明关键技术的实质性问题,包括它在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技术的技术难点等。
    (2)提出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可根据现有的认识水平,对每一关键技术给出拟选择的解决途径,并说明其可行性。
    (3)提出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并论证其可行性。
    确定关键技术是总体设计的技术重点,在设计过程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和技术方案;如果找不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则说明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总体方案不可行,需修改设计方案,甚至需修改制造业信息化的目标。

  • 第8题: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效益分析有哪些主要方法?


    正确答案: 目前,能够把以货币为核心的经济评价,同非货币的效益评价融合在一起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综合评价技术还很不成熟。
    1)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效益指标的分类
    可根据下列五种效益指标来评价项目的效益:
    (1)收益性指标。如收益能力或盈利能力。
    (2)安全性指标。如资金收入平衡状况。
    (3)生产性指标。如劳动生产率以及生产成果分配状况等。
    (4)成长性指标。如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
    (5)流动性指标。如资金活动频率或资金周转效益等。
    可采用下列四种效益评价标准:
    (1)定额标准。它的主要指标是标准投资回收期、标准投资效益系数。在进行评价时将实际达到或预计达到的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效益系数同它们的标准值作比较。
    (2)计划标准。它是国家或上级部门确定的各项投资的计划指标,是考核和评价企业实际投资效益的基本依据。
    (3)历史标准。即用历史上同期水平作为标准进行评价。这是评价企业投资效益经常采用的方法,但考虑到实施周期,应尽量排除实施期间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4)国际标准。将企业投资效益所达到的水平同国际同类企业投资水平相比较。
    2)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效益评价指标
    (1)时间指标
    ①建设工期。即信息化工程从论证、设计到全部建成使用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②达产时间。即信息化工程投入运行后形成的实际功能达到设计功能的时间。
    (2)经济效益指标
    包括可量化的和不可量化的两种。
    ①可量化的经济效益
    与历史同期水平相比,计算信息化工程实施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值,还可以将以“提高“缩短”、“降低”和“减少”。描述的差值进一步折算(即“量化”)为用货币表示的经济效益。
    将经济效益指标的绝对值(如供货周期、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一级晶率等)与国内外同行业相比,可反映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可量化的经济效益指标有:缩短产品的供货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在制品量和产品库存量;增加生产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人力费用;减少废品、次品和返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②不可量化的经济效益
    改善市场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公效率,充分挖掘生产设备能力,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员工劳动强度;增进技术、管理和生产部门间以及各类人员间的配合和协作:变革生产方式,转变旧观念,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3)财务评价指标
    目前,常用的财务评价指标有:
    ①静态投资回收期:它是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用每年它所获得的收益来收回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回收时间越短,财务效益越高。
    ②动态投资回收期:同静态投资回收期一样,它也是指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开始,逐渐回收资金累计达到该项目总投资所用的时间。所不同的是:它采用动态分析法,又叫现值法,既考虑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也考虑资金(货币)的时间价值。如果采用复利计算方法,则可将不同时期内的流入和流出资金,换算成同一时间点的价值,即确保在时间方面具有可比性,这有利于反映出未来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
    有时,还需要考虑经济效果不确定性指标,如盈亏平衡指标、敏感性指标和概率指标等。
    (4)社会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往往是指项目所引起的二次或多次间接相关效益。具有下列特点:
    ①从社会和国家整体而不仅仅从企业本身的角度考察项目效益。
    ②社会效益着眼于应用项目对社会所提供的有用产品和副产物、服务以及项目所耗费的全社会有用资源,来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
    ③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相辅相成。

  • 第9题: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效益?


    正确答案: 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能够获得的效益,可以分为可量化的效益和不可量化的效益,其中不可量化效益的影响可能比可量化效益更为深远。由于制造业信息化强调企业和企业间信息、组织和过程的集成,它使企业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并同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是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可以获得的最大效益。一个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可以获得的可计量效益,概括地讲,就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工程设计自动化方面,采用CAD/CAPP/CAE/CAM,可以提高产品的研制与生产能力,便于开发技术含量高和结构复杂的产品,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周期,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满足用户需要;
    (2)在加工制造方面,数控(NC)、柔性制造单元(FMC)或柔性制造系统(FMS)的应用,可以提高制造过程的柔性与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增强生产能力;
    (3)经营管理方面,可以使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生产管理科学化。在市场竞争中,保证产品报价的快速、准确和及时;在生产过程中,可有效地解决生产“瓶颈”,减少在制品;在库存控制方面,可使库存压到最低水平,减少制造过程所占用的资金,减少仓库面积,从而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
    总之,制造业信息化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等硬、软件,将企业的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所有活动有效地集成起来,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交换信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更多的效益。
    从宏观上来看,成功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对企业技术进步起指导作用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步实施。因此,信息化工程的总体规划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技术改造勾画出一幅蓝图,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指明了方向:同时又由于信息化系统的开放性,既能满足企业近期的需求,又照顾到将来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投资,使企业技改能够在较高的起点上持续向前。
    (2)大大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不同于单项技术在某个或某些部门的应用,它一开始就是站在企业高度,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使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共享、信息畅通,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运作的全过程,帮助企业领导在掌握全面信息的前提下,作出科学的决策。
    (3)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支持环境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都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先从企业诊断开始,对企业务部门的功能、业务流程、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等进行了解和分析,强调入、技术和经营三者的集成。上述工作中包括对企业中不合理环节的改造,不适应环节的更新。因此,成功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将为企业今后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4)对于提高员工素质和更新观念,将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5)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实施将会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及效率。
    (6)形成制造业信息化高技术产业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众多的单元技术产品,如CAD、CAPP、CAM、PDM;MIS/ERP、FMS和数控机床等,制造业信息化的广泛实施必将使这些软硬件产品发展、成熟、产品化和产业化;二是将大大促进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集成平台的产业化,而且带动企业诊断、系统分析、设计、集成和优化等软件技术的发展,形成影响更为深远的系统集成咨询企业,并逐步实现产业化。

  • 第10题:

    什么是企业诊断?如何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实施企业诊断?


    正确答案: 企业经营管理诊断又称企业管理咨询(简称企业诊断),是运用一系列分析技术和判断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作出的评定和咨询,是促进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是防止企业衰败的自我治理手段。
    企业诊断可以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企业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诊断可分为:①全局性诊断:如企业经营状况诊断、企业经营战略诊断、企业未
    来发展趋势诊断;②单元性诊断:如企业营销管理诊断、企业生产管理诊断、产品开发设计诊断、企业质量管理诊断、企业财务管理诊断等。
    企业诊断的基本过程可分为,调查、分析、判断、提出改进意见和指导实施等五个阶段,从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与方并指导实施。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范围是整个企业,即把整个企业作为信息化开发与应用的对象,求企业的总体优化。制造业信息化与企业诊断的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从名称上说,企业诊断适用于各类企业,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则主要针对制造业。一个完整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覆盖了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而企业诊断则重点在需求分析阶段。因此,应着重分析在制造业如何用企业诊断的方法进行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要求设计人员站在全局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不仅进行技术分析,还要进行经济分析;不仅进行定性的分析+还应该进行定量的分析。应该说,企业诊断的原则要求,如科学性、客观性、创造性、有效性、系统性、全面性、动态连续性、对比性、明确性、个性、特殊性和先进性等,对制造业信息化都是适用的。企业诊断的“分析过去、把握现在、对比先进、预测未来、确定目标”等思想方法,在制造业信息化中完全可以借鉴。
    1)企业现状分析
    信息化一般是在企业的原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信息化工程的实现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而企业现状分析是企业诊断的起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分析、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分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析和企业技术现状分析等。
    2)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般地讲,企业存在的问题,难以分清轻重缓急。我们要根据经营目标与现状对比,进行企业诊断,找出存在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战略目标,必须将其分解成战术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包括:
    (1)产品品种差距分析。
    (2)生产能力差距分析,包括设备能力差距和工程设计能力差距。
    (3)产品开发周期与生产周期的差距分析。
    (4)产品质量差距分析。
    (5)成本差距分析。
    在上述差距分析中,企业诊断总结的许多方法都可以采用,用数据说话,使分析结果真正有说服力,当然也可以应用主次因素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直观地加以表示。
    因为企业是一个统一体,在品种、能力、交货期、成本、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错综复杂,既有相互促进也有相互制约。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主流,在单项差距分析的基础上要进行综合的差距分析,反映企业的本质问题,即企业生产经营的瓶颈。制造业信息化的作用就是缩短以至消除这些差距,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整个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视为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再经过必要的反馈过程,对企业进行全面规划,再从底到顶实施和集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 第11题:

    人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领导重视是企业信息化工程成功的首要条件?


    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信息系统构成有三个要素:人、管理、技术。这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相互制约;而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1)人对信息系统的实施起决定性作用。人是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建造者,信息系统是按人的意志、为人的需求而建成的。人对信息系统的认识程度,对实施目标的确立等都直接影响信息化工程实施的最后效果。而个别人因不愿意,信息系统三要素的集成学习和接受新的技术或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对信息化工程予以抵触,将对实施信息化形成障碍。
    (2)信息系统中的管理要素实质上还是人的作用。信息系统只有在确定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下,才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作用。管理机制不先进或组织机构臃肿,信息技术再先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是由人来制定企业的管理机制,确定组织机构,设计生产模式。
    (3)人与机器的相辅相成。信息系统中某些系统是辅助性的,为人进行决策、工程设计服务,因此它要适合人的习惯和能力,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并尽可能为人的使用提供方便。对于那些机器无法实现或不值得用机器实现的局部功能,则仍需靠人来完成,此时,人不仅要完成局部功能,还要完成局部功能与其它部分的集成。
    信息化不是无人化。计算机及各种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固然有其优点,但只能代替人的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即使将来技术再发展,也不可能全部代替人。因此,信息系统实际上是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即部分工作由计算机等完成,部分工作由人来完成。人将永远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中最重要的是领导,企业领导是员工意志的集中体现,领导重视是信息化工程成功的首要条件。如果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缺乏认识,就不愿意筹集资金来支持信息化工程,就不会提出企业的真正需求和确定正确的信息化目标,就不可能组织人力进行设计和实施,就不能按现代集成制造哲理来调整企业的运行机制。反之,如果企业一把手认识清楚,下定决心实施信息化工程,什么困难都容易克服。
    信息化工程发展到现在,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在信息化工程发展初期所遇到的许多技术上的障碍,都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得到了解决。现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人的认识以及资金问题,而后者在人的认识提高以后往往都能够获得解决。因此,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工程的态度,是信息化工程成功实施的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下力气克服人员、资金、组织机构等各方面的困难,带领全厂职工实施信息化工程。所以说,信息化是企业一把手行为,是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整个企业的行为。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B

    我国制造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方面的对外依存度较高

    C

    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

    D

    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不足

    E

    当前的信息化与工业化已经实现深度融合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 第13题:

    电子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电子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及其对信息化技术的需求
    电子产品可分为电子整机类产品、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电子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制造行业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典型的电子整机类产品的生产组织是从多种元器件采购、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加工开始,经过自动或半自动生产线组装和调试,最后得到一种产品,具有离散制造的特点。典型的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生产,由专用性很强的自动化生产线完成,如集成电路、印制板、电阻、电容器的生产,可归为连续型生产。集成电路和印制板在制造之前,还要进行复杂的设计、模拟验证、规则检查,兼有离散制造的特点。因此,电子制造业要按各企业的生产特点,构思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方案。
    电子制造业虽然自动化基础比较好,但由于从80年代中期引进的自动化设备,如数控多头钻床、CNC钻床、光绘机系统、电测设备等系统,有相当一部分还存在自动化“孤岛”,严重阻碍了从设计到加工的一体化进程,成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瓶颈之一。因此,对制造自动化信息集成具有迫切需求。
    由于电子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发展,急需增强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提高新产品一次性设计投产的成功率,因而迫切需要建立基于并行工程、集成框架平台之上的EDA系统、CAD/CAM/及CAD/CAT信息集成系统。
    随着我国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着生产和经营规模的迅速发展,靠手工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和经营的需要。早期应用的若干MIS系统各自为政,数据不能共享,信息汇总统计效率极低,影响经营决策效率,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2)电子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特点
    电子行业信息化工程总体结构由电子产品设计自动化系统、制造自动化/半自动化系统、电子产品质量辅助测试系统和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四个功能模块,以及网络数据库支撑系统构成。
    (1)电子产品设计自动化系统在集成框架平台的支撑下,实现CAD/CAM系统的集成,具有下列主要功能:
    ①CAD子系统。完成逻辑设计、电路设计,包括逻辑图输入和自动生成后续设计所用的中间数据文件:完成工程化设计,如VLSI的布图布线设计,PCB的布局,分层、布线设计。先进的系统还支持并行工程设计,:包括可制造性设计(DFM),可装配性设计(DFA),可测试性设计(DFT)。
    ②CAE子系统(在电子设计领域通常称为模拟验证系统)。完成逻辑模拟验证,电路
    分析和仿真,设计规划和工艺规范验证。例如,PCB、ASIC设计后都要进行版图验证;热分析验证,验证VLSI产品的热源是否分布均匀,整机产品散热是否良好。
    ③CAM子系统。支持工艺化功能设计,包括一系列的工艺规则检查,及对CNC机床(模具、多头钻床)、测试设备的信息集成支持功能。
    ④CAT系统。对电子产品功能及电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对产品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管理。
    (2)制造自动化/半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由CNC设备,如CNC模具机床、CNC钻床、铣床、电子束扫描成像设备和CNC板筋设备等构成,在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着重解决老设备与上游CAD/CAM系统的无缝信息集成。
    (3)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生产管理、计划调度、物资供应、产品库存、物料库存、销售管理、人事劳资管理和综合信息管理与查询子系统组成。
    (4)网络数据库支撑系统支持信息化系统内部及相关子系统间的信息集成与数据共享。

  • 第14题: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一定要大投资吗?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是面向制造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全方位改造,所以与某些单元技术应用相比,投资要相应大一些,当然,系统建成后所得到的效益也会更大。
    一般情况下,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投资取决于企业的性质、规模、原有基础以及系统的目标、功能水平和覆盖范围等多种因素。显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目标越高、功能越全、水平越高、覆盖范围越大,系统的投资就越大。同时,因为信息化系统是根据企业的特点,在原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企业规模很大、原有基础又较差,当然需要较大的投资,才能建成相应的系统。
    如果企业已经采用了部分计算机辅助技术,如CAD、CAPP、MIS、FMS等,这些技术又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而且是可以集成的,则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并不需要太大的投资。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即把整个工程内容分阶段实施。这样,每个阶段的投资相对减少,企业比较容易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不一定要一次性投入很多经费。

  • 第15题: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IE)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机械工业行业特点
    机械工业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业,生产过程具有加工一装配性质。加工过程基本上是把原材料分割成离散的毛坯,然后逐一经过冷、热加工,部件装配,最后装配成整机出厂。机械工业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如根据订单设计(ETO)、根据订单生产(MTO)、根据订单装配(ATO)和按市场预测的为库存生产(MTS),相应组织生产的模式有单件生产、多品种川、批量和重复大批量生产等多种方式。
    离散型制造业产品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所需机器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此外,各个时期生产的产品构成随市场需求变化,从而要用到的设备资源也随之变化,由于产品中各零部件制造周期长短不一和产品加-FT艺路线的不确定性,造成管理对象动态多变,因此为了保证产品成套、按期交货、尽可能减少在制品积压,常常导致生产物资管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从每一产品的交货期倒推,周密安排各部件、零件、毛坯的投入/产出数量和时间由于机械制造业产品结构复杂、工艺复杂,因此工程设计任务很重,不仅新产品开发要重新设计,而且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工艺设计任务,设计版本在不断更改。为了不断推出知识含量高且价格能被用户接受的新产品i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具备强有力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因此,工程设计分系统是机械制造业信息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系统。为了适应产品结构的不断变化,机械制造业的底层加工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柔性,不断以数控机床代替普通机床,以加工中心代替专用工种机床是发展的趋势。
    由于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在当今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形势下,靠一家企业单打一的局面已缺乏竞争力。目前,主机厂与零件制造厂分离,组织跨地区的企业动态联盟已成为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因此,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还应具备对联盟企业资源的动态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
    2)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特点
    (1)工程设计任务,包括结构设计、工程分析、工程绘图、·工艺设计、数控编程和仿真等。因此,工程设计集成分系统包括两维、三维绘图及装配检查CAD,模拟整机性能的CAE,工艺设计CAPP,数控编程为主的CAM,等等。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产品设计需要按合理化工程原则提高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参数化水平;为提高设计工作整体效率,在PDM支持下实现CAD/CAPP/CAM信息集成和工作过程集成;为缩短开发周期,要按照并行工程方法组织新产品的开发,并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面向制造的设计DFM、面向装配的设计DFA等DFX技术,近年来,拟实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2)管理信息分系统应支持企业三层价值链(决策性价值链、支持性价值链和主价值链)的运行。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首先是按期交货和降低成本,因此核心内容是按MRPII哲理周密安排生产,对产、供、销、存、财实行一体化管理,以实现物流/资金流的集成。
    进一步在网络支持下实现包括供应商和客户在内的供应链管理,这是企业的主价值链。此外,应辅以对支持性价值链(人力资源、设备、质量、资金)的管理以及对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支持,形成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
    (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根据我国国情,多数企业的制造系统为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结合的“适度自动化”系统。对加工制造关键环节,应采用数控机床群控系统DNC或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线FMS,以实现NC程序、刀具的集中管理和生产调度。此外,自动化立体仓库也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要管理的底层设备,而在有的车间还应配备物料自动传送设备。
    (4)质量保证分系统:按照ISO9000体系标准建立质量保证系统,以控制各环节工作质量,加强现场质量信息管理、计量器具管理,以及建立检验规程的自动生成系统和检测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系统。当然,对于主机厂和联盟企业,更需要建立分级质量保证体系。
    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工程实施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信息集成,第二阶段是基于企业部门间经营过程重构的过程集成,当前已开始进入企业集成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即在Extranet支持下组建虚拟企业实现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和协同电子商务等,这种敏捷制造模式将极大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 第16题:

    简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组成。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省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应用;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的工作环境。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将建立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两大体系。其中,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关键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着眼于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业的发展;应用推广体系以地方为主来推进,包括企业应用示范;技术服务支撑和应用技术攻关三个层面的工作,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制造业竞争力。这两大体系将紧密结合,从国家的角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机制宋进行保障和落实。

  • 第17题:

    装配型家电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装配型家电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1)以市场驱动为主的备货型生产。通常,家电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收集、分析,往往在没有定单或定单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生产,装配成商品,放入仓库,再根据市场销售需求,现货供应市场。因此,在经营计划的制定中,对市场信息的依赖性很大。
    (2)产品品种少、批量大。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采用流水装配生产线,工艺变动少,相对固定。因此,在生产计划安排上,相对要简单,但由于批量大,对物料供应的及时性、配套性要求严格,库存和在制品占用流动资金比例较高。
    (3)整机类企业川、制造、大装配。整机类家电企业以装配为主,自己只生产一些关键零部件(一般在20%左右),而大部分的零部件都由外购、外协得到,形成了小制造大装配的生产特点,这样对生产过程中物料的管理与监控如同机械制造业中的生产调度一样,节奏快,实时性强。
    (4)新产品的研制离线进行。家电企业在线生产的产品一般是成熟产品,即在市场销售活动中属畅销或较畅销的产品,而对新产品的选型、设计、工艺实验、试生产等活动,主要依据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后,提前进行研制,与实际生产不是实时连接。
    2)装配型家电行业信息化工程体系结构
    根据装配型家电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和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其信息化工程的体系结构由经营管理、技术支持(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开拓和网络化销售、质量管理五部分组成。特别对于整机类家用电器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开拓和网络化销售三者正是构成现代企业“亚铃型”的基础,这是由家电整机类企业“小制造、大装配”的特点所决定的。
    家电企业信息化工程工程用于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辅助决策。由于备货型生产的特点,生产计划的制定不是完全靠定单,而在很大程度上要靠预测,这就要求及时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企业生产信息、销售信息、市场地域分布信息以及行业政策、国家政策等新动态,适时地调整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品种、数量、投放时机)及新晶研制计划。在企业的信息化工程中,在信息集成、数据共享的情况下,应在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分析利用上下功夫,帮助企业经营者依靠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并结合经营者的经验,作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
    (2)物流管理。家电企业小制造、大装配的特点,使得企业在组织生产时主要注意力放在装配生产线上,为保证生产流水线均衡生产,不积压、不断流,从计划到供应,从仓库、制造车间到装配车间之间的物料移动,反映了计划的执行情况,尤其在复杂物流设备的情况下(地面小车、空中小车、悬挂链、辊道输送系统、自动化仓库等),物流的管理与监控尤为重要。从另一角度来说,物料的储存装置、缓冲装置和输送装置三方面的有关物料信息、系统状态信息以及动态几何位置信息本身,就存在着信息集成问题。物流动态信息反映了生产线运行状况,零部件供应和消耗以及成品产出,反映了生产调度情况,因此物料的信息集成
    是装配型生产系统生产信息集成的基础。从大的角度看,原材料、零部件(外协、外购)到生产过程中的流,再到形成成品销售这个大物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供需链问题。在企业的网终设计(厂内到厂外)、产品设计(异地设计、异地制造)、质量控制(把质量检测移交供应百)等方面,在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设计中都应该加以考虑和安排,以适应敏捷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3)装配型家电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特点
    (1)采用准时生产与物料需求计划相耦合的计划管理模式。对于大量的外购、外协件及自制的零部件,可采用MRP的备料方式,用以指导各生产车间的加工与装配计划的协调;对自制零配件和条件成熟的配件供应商,采用准时生产(JIT)的备料方式,直接送料入装配生产线,以减少零部件库存和流动资金的占用。
    (2)采用面向功能的多进程管理体系,设计物流监控系统。
    在物流布局和回路设计上,选用多种先进输送工具组成多回路运行的物流系统:在自动化仓厍库位分配上,以及对自动化仓库出、入库、运输任务调度、运输设备状态、缓冲站物料状态和需求情况等要进行合理优化处理,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可读性和可靠性。

  • 第18题:

    怎样对待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该是实用性与先进性的完美结合,首先要确保工程的实用性,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具体条件,适度提高系统的先进性。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系统的实用性,是因为制造业信息化是应用于企业的工程。实用性是任何工程系统酌出发点和归宿。企业投资于信息化工程,是希望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取得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显然,如果系统的实用性不好,甚至根本不能应用,技术再先进、水平再高,也是没有用的。在强调系统韵实用性的同时,我们也要求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是因为:
    (1)现代集成制造哲理的先进性要求其使能技术的先进性。
    (2)由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复杂性,实施周期较长,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未来系统的运行,并使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制造业信息化不是企业现有活动的计算机化,制造业信息化总体方案是对整个企业在计算机集成键造方面的长远决策。社会在不断进步,一方面要考虑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改进、发展和扩大,将使企业对先进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制造业信息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考虑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新产品、新理论、新方法,使总体方案与其相匹配,以提高超造业信息化的先进性。
    (4)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常常难以做出准确的预测。为了适应末来的发展和变化,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而开放性也对系统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制造业信息化系统中采用新技术,采用相对超前的技术是相当普遍的作为企业信息化应用,不应过分追求先进性。因为:
    (1)先进技术一般是昂贵的,需要较大的投资。
    (2)采用先进技术有时要冒一定的风险,一是成熟性,一是标准化。如选择不当,一旦所选择的产品成熟性不够,或与国际标准不一致,都会造成损失,
    (3)计算机技术发展特别迅速,有些技术今天是新技术,明天可能就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使系统达到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在作是否采用先进技术的决策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制造业信息化的总目标,具体可参考以下原则:
    (1)资金是先决条件,必须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考虑采用先进技术。
    (2)有些关键问题传统技术无法解决,必须采用先进技术,以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现。
    (3)与采用传统技术相比,新技术产品的性能价格比高,采用后可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4)新技术趋于成熟,预计在近期内,该项新技术将取代现有技术,而现有技术又无法通过升级手段过渡到新技术。;
    (5)如果企业资金充足,采用先进的甚至适当超前的技术可使系统水平上一个台阶,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有广告效应。

  • 第19题:

    如何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决策?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集人、技术及经营管理三要素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是制造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技术保证。但是,由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所需投资较多,有一定风险,因此企业决定立项实施信息化工程前,有必要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论证。
    1)影响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决策的因素。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投资决策必须与效益分析结合起来,影响信息化工程投资效益的因素错综复杂,而且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主要影响因素有:
    (1)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在确实存在的企业实体的基础上投资实施的,亦即它附着于已有的企业,因此它同企业的产品、工艺过程、设备、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原有基础息息相关。进行信息化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2)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含量高,必须进行技术论证,并尽量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
    (3)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必将导致企业生产方式、运行机制、组织机构乃至人们观念的政变,这些因素将影响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效果,在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决策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4)市场的变化是影响企业效益的关键性因素,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但难以改变外部市场环境。
    (5)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不仅给企业带来货币效益,而且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所以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评价应当是:效益和风险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货币效益和非货币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2)息化工程投资决策的层次。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投资决策可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1)战略决策从社会、企业信息化的大趋势、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出发,确定企业对信息化工程的总需求和总目标,提出信息化总体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和实施阶段,提出总经费预算和效益分析,并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
    (2)战役决策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一般划分为若干阶段,分步实施,因而应按不同阶段分别进行投资决策;此外,需根据近期市场需求,确定近期实施目标和进度计划。为正确进行上述投资决策,应认真作好信息化工程可行性论证和初步设计工作。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效益评价不仅要建立效益标准,而旦要把不同属性的效益尽可能归并成以货币形式表示的效益值,以便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实施,应在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对它的技术先进性、实施的可行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计算和判定。

  • 第20题: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为什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将CIM哲理与企业相结合,即按CIM哲理在企业建成的应用工程系统。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即在产学研结合体中企业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关系上应以企业为主导。
    (1)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范围是整个企业,即把整个企业作为信息化开发与应用的对象。信息化将覆盖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工程设计及生产制造等各种环节,即从产品报价开始,经过计划管理、设计制造直到产品出厂,以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
    (2)企业信息化系统是复杂的工程系统,它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经营管理系统、一个在市场环境中运行的经济系统。它必须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与企业运营的模式相匹配。各种先进技术的采用,一方面将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另一方面也必然要求改变企业不合理的运行机制、机构设置和岗位分工。企业只有主动采取相应的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作用。
    (3)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应用主体。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如技术要靠人来掌握和使用,管理实质上要靠人来实现,信息系统要由企业的员工来应用。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的作用和工作方式,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观念。
    (4)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受益主体。制造业信息化的引入及各种先进技术的采用,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5)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投资主体。由于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受益主体,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经费自然应由企业负担。目前,国家对立项企业的经费支持仅是少量的引导性资金,实施信息化工程完全是企业的自主行为。
    (6)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主体。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生命周期中,企业应该而且能够成为主角,这是因为:
    ①企业是整个工程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企业要组织技术依托单位、项目承桓单位、各参加单位和企业内部各部门协同工作,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体制改革;经营机制的转换相结合方面,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计划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计划相结合等方面,实现多方集成。实践证明,实现多方结合与多方集成的关键在企业。
    ②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原动力在于企业,只有企业领导有了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强烈愿望和需求才能真正从各方面支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这是外界所做不到的。
    ③企业是系统规划设计及实施的主力。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熟悉本*行业务,了解业务流程和阻碍生产的“瓶颈”,在需求分析时能抓住重点并提出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企业有一批有实践经验的系统设计开发人员。
    ④企业对系统验收。因为只有系统满足了企业的要求、能为企业创造效益,才能为企业受和验收。目前,对已立项的信息化工程的验收是由负责立项的政府部门(或由其委托的专家组)组织的,但它的验收是以企业自验收为前提。因此,从根本上说,是企业对系统验收。
    当然,我们强调企业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否定产学研相结合在技术上的主导作用,更不是否定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和经费支持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过程中的作用,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靠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合作与配合。
    综上所述,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每一阶段都必须以企业为主,只有发挥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支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才能得以成功。

  • 第21题:

    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进行验收?


    正确答案: 当一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内容,并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取得了预期的技术经济效益,就可以对该项目组织验收。根据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验收规范,验收必须按合同履行正规验收手续。对于信息化工程项目较大,投资较多的项目,一般应按大型工程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程序如下:
    1)验收依据。验收依据为子课题或整个工程的合同。
    2)验收过程。应根据项目层次和组织层次采取自下而上的验收过程,下层验收是上层验收的基础和条件。必须在完成前一层验收后,才能进行后一层的验收。
    上层验收时要对下层验收形成的结论和文档进行复查和确认。
    (1)子课题验收由企业信息化工程总师组对工程所属的各子课题进行验收。
    (2)企业自验收由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对企业整个信息化工程进行验收。
    (3)正式验收由工程项目下达机构对整个信息化工程进行验收。
    3)验收条件
    (1)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内容和指标要求。
    (2)提出了测试大纲或测试计划。
    (3)完成了相应的文档资料。
    (4)由项目完成者向验收组织者提出了验收申请。
    4)验收组织。各级验收组织者应审查项目测试大纲和测试计划,审查申请者提出的文档资料格后,组织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确定验收时间和地点,并主持验收会。
    5)验收会内容
    (1)系统测试为确保验收的顺利进行,信息化工程的系统测试最好提前进行,即在接到验收申请后,组织3—5名专家到企业进行测试,把测试结果作为能否验收的基本依据。

  • 第22题:

    简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推广应用体系。


    正确答案: 在国家的统一设计和规划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推广应用体系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营造新形势下制造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以推广应用三维CAD系统、ERP系统、制造装备数字化技术等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为突破口,围绕企业应用示范、技术服务支撑和应用技术攻关三个方面推进。
    1、业应用示范。通过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推进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的创
    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中小企业制造业信息化面向广大的中小企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装备数字化技术等单元技术以及适用集成技术应用为主,通过社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利用网络化的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
    (2)企业集成技术应用主要面向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制造业企业,充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系统和信息资源,旨在加强CAD技术、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关系管理SCM、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技术的集成,提升企业设计、管理和制造能力。
    (3)重点行业和重大工程应用结合重点行业的产业链,实施企业间的信息化,实现企业间的集成,包括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制造等。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4)区域网络制造系统应用面向地方支柱行业、地方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结合区域产业链、企业集群的整体特征,利用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异地设计制造、供应链管理、区域资源计划、动态联盟等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旨在提高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发挥区域制造业群体优势,盘活存量,促进区域产业链的形成。
    1.技术服务支撑。作为连接企业应用和技术研发的桥梁,技术服务支撑一方面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需求牵引拉动技术的研发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咨询与诊断开展企业咨询与诊断,帮助企业进行需求分析,规划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基于企业发展规划、企业需求以及所在行业知识与技术的业务优化解决方案;产品设计、经营管理和生产计划调度等集成方案;网络集成和软硬件产品集成方案等。
    (2)应用实施与技术支持技术支持的内容,包括CAD/CAE/CAPPICAM/PDM、ERP、MES、NC等单元技术;区域网络制造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平台技术;CIMS应用等集成技术。应用实施与技术支持还必须进行“本地化”,主要包括进行自主版权制造业信息化产品的重点支持。提供技术的机构或实体,必须进行有效的联合,对于“互补型企业”,可以形成技术支持联盟,共同为客户服务、获得商业利润;对于同类型的“竞争企业”,可以形成技术支持连锁,合作企业可以在相互协商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快速、廉价的技术支持服务。
    (3)技术培训通过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企业领导的认识、管理人员的水平以及操作人员的能力,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氛围,培养高水平应用群体和技术支持队伍。
    (4)中介服务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在对应用企业进行详细了解和调研的基础上为软件开发商提供明确的市场应用需求;在对软件产品功能、性能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为企业用户提供产品推荐、选型及代理等中介服务。一个中介机构,可以同时了解多家用户的需求和方案,同时熟悉多个软硬件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为众多用户和软件商提供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另外,技术服务机构作为带有一定公益性的中立组织,还可以参与示范企业评估标准、技术服务规范、产品评测标准和系统集成标准等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宣贯工作,并为工作的规范化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共性技术的普及宣传提供保障。技术服务支撑主要通过各省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咨询公司、技术培训中心等社会化的中介机构加以实施。鼓励结合CAD、ERP等专项技术,发展专业化技术服务中心,建立软件产品开发商、产品代理商/技术服务商、企业用户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
    2.技术攻关。根据企业应用的实际需求和基础条件,鼓励产学研结合,开展个性化应用技术的攻关与产品开发工作。结合市场已有的通用技术产品,特别是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共性研究成果与技术产品的应用,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这些工作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为它们通常可以固化企业的一些技术诀窍和商业秘密,对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和特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企业都有不同的需求,这也决定了应用技术攻关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前景。应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各省市在工作组织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信息通道的作用,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共享,通过强化标准的作用来尽量减少这类开发工作。

  • 第23题:

    问答题
    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工业的主要区别在哪几方面?

    正确答案: ①生产模型;②生产计划;③车间管理;④成本核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