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面的材料(我的追求--教育好农民的孩子),分析杨瑞清老师的精神追求和作为一位教师的幸福感。教师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精神世界,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呢?

题目

阅读上面的材料(我的追求--教育好农民的孩子),分析杨瑞清老师的精神追求和作为一位教师的幸福感。教师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精神世界,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呢?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上面的材料(我的追求--教育好农民的孩子),分析杨瑞清老师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有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分数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材料二:上课时,一名学生觉得老师的课讲得没意思,不由自主地看起了课外书,被上课的李老师发现,李老师认为有责任将违纪情况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学生,学生不服,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不如看书有收获,班主任无法说服,请来家长,家长把孩子带回去,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最终导致孩子对李老师和班主任的行为产生强烈反感。
    (1)材料一中作家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目的出发谈谈你的认识。
    (2)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二中李老师的行为,并说说如何处理这个学生的问题。


    答案:
    解析:
    (1)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力求解放人的自我。(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新型学生观。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行为,应给与一定的宽容,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案例中的李老师对学生看课外书的行为没有正面教育,而是告知班主任,并没有履行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的职责。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喜欢教师讲的课,觉得不如看书有收获,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有效沟通,积极引导,努力使学生喜欢课堂,喜欢教师的教学。李老师和班主任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以请家长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没有使问题解决,更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对立。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李老师的课堂缺乏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程理论提出的要求,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在询问事情原因后,认真和学生进行交流。
    首先从教师自身来说,课堂没有吸引力,需要找原因,并进行改善;对于学生课堂看课外书的行为,也要进行合理的批评,这是不尊重课堂和老师的行为,有问题可以和老师正面沟通。另外,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兴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第2题:

    材料: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1)请对陈老师的教育过程进行评析。
    (2)谈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批评和表扬。


    答案:
    解析:
    (1)陈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遵循了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值得学习。 首先,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的基本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过程激发了杨朗同学自身的积极性。
    其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促使杨朗同学发生了转变。
    再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陈老师让杨朗同学找长处体现了他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利用学生的长处来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最后,陈老师的教育过程正确运用了说理教育的德育方法。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陈老师通过言语说服让杨朗同学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践行德育规律和原则的要求,正确运用德育方法,才能够促使学生发生思想转变,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2)批评和表扬是德育过程中常用的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的范畴,运用时要注意遵循以下要求: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
    ②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
    ③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④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

  • 第3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以“赏识教育”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800字以上。


    答案:
    解析:
    赏识教育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但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赏识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
    要实现赏识教育,必须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的标准,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good”,中国的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如果仅仅只看到孩子的缺点,那是不全面的。其实在看到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优点,反之也一样。
    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的:“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另外,教师还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地认识幼儿、评价幼儿,并逐渐形成以赏识教育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增强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幼儿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幼儿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文章来源:http://ztzx.whedu21.com/blog/userl/dinghongjuan/archives/2007/3919,html,有改动)

  • 第4题:

    材料:
    张老师带着孩子做“老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模仿游戏,很受欢迎。有一天孩子对张老师说:“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想和你做得不一样!”张老师说:“好。”老师拍手,她跺脚,老师扮小花猫,她学大老虎。好多小朋友跟老师说:“老师,我们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张老师说:“好。”
    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她想到了他们做了很多平时没有的动作。张老师发现规则改变后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发展了。
    问题:从儿童观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
    解析:
    张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体现了全面发展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首先,全面发展儿童观认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材料中张老师对于幼儿要跟老师不一样的做法没有批评而是以儿童为主体,依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活动,体现了老师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采取与其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让童真童趣得到自由伸展的同时,也保护了儿童的创造性。
    其次,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材料中当游戏规则改变后,儿童做了很多平时没有的动作,发展了儿童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儿童智力进一步提高。
    幼儿的发展是有其自身特点的.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幼儿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出发。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 第5题:

    杨老师在上初中一年级的"往返跑"课时,一上课看到队列整齐、精神饱满的学生,杨老师信心十足地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往返跑"时,学生一下子就泄气了,甚至还有学生小声说:"真没意思……""我最不喜欢上跑步课……"根据材料分析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跑步课?


    正确答案: 学生不喜欢跑步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组织教学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教材原因,跑属于周期性运动,同一个动作不停地重复进行,这就导致跑的运动枯燥无趣,如果是长距离跑的话不仅时间长,增加了枯燥性,而且还要克服生理上的不适感,进一步促使学生对跑步产生了不喜欢的感觉。其次是组织教学的原因,本课中教师的导入采用的是传统的常规教学导入,直接宣布课的内容,学生一听就产生反感,对跑的课就更不感兴趣了:跑的教材本身虽然枯燥.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增添学习过程的趣味性。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单一、乏味,总是让学生无聊地跑来跑去,没有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教材自身的原因无法改变,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却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以改进的。

  • 第6题:

    ()坚守乡村教育,踏实地走在行知路上,给我们所有老师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 A、李镇西
    • B、魏书生
    • C、杨瑞清
    • D、任小艾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单选题
    ()坚守乡村教育,踏实地走在行知路上,给我们所有老师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A

    李镇西

    B

    魏书生

    C

    杨瑞清

    D

    任小艾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1995年开始,杨瑞清系统总结南京家长周弘等人的经验,探索赏识教育的育人模式,在行知小学开展了“班级赏识教育”、“家庭赏识教育”、“自我赏识教育”三个层面的实验,以适应乡村小学的发展需要,《走在行知路上》是杨瑞清撰写的图书。

  • 第8题:

    填空题
    杨瑞清《走在行知的路上》提出学会()——学会爱,是教育者高智慧的体现。

    正确答案: 赏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老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老师带着孩子做这个模仿游戏,很受欢迎。有一天孩子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想和你做得不一样!"老师说好,老师拍手,她跺脚,老师扮小花猫,她学大老虎。好多小朋友和老师说,"老师,我们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老师说好,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她想到了他们做了很多平时没有的动作。老师发现规则改变后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发展了。问题:从儿童观角度,解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体现了全面发展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首先,全面发展儿童观认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材料中老师对于学生要跟老师不一样的做法没有批评而是以儿童为主体,依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活动,体现了老师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采取与其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让童真童趣得到自由伸展的同时,也保护了儿童的创造性。
    其次,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材料中当游戏规则改变后,儿童做了很多平时没有的动作,发展了儿童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儿童智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发展是有其自己特点的,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出发,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杨老师在上初中一年级的"往返跑"课时,一上课看到队列整齐、精神饱满的学生,杨老师信心十足地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往返跑"时,学生一下子就泄气了,甚至还有学生小声说:"真没意思……""我最不喜欢上跑步课……"根据材料分析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跑步课?

    正确答案: 学生不喜欢跑步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组织教学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教材原因,跑属于周期性运动,同一个动作不停地重复进行,这就导致跑的运动枯燥无趣,如果是长距离跑的话不仅时间长,增加了枯燥性,而且还要克服生理上的不适感,进一步促使学生对跑步产生了不喜欢的感觉。其次是组织教学的原因,本课中教师的导入采用的是传统的常规教学导入,直接宣布课的内容,学生一听就产生反感,对跑的课就更不感兴趣了:跑的教材本身虽然枯燥.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增添学习过程的趣味性。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单一、乏味,总是让学生无聊地跑来跑去,没有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教材自身的原因无法改变,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却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以改进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李老师的教育日志:下午的点心是每人一块蛋糕、一杯牛奶,孩子们像往常一样静静品尝着自己的那一份。发完后,我发现袋子里还有一块蛋糕,就随手给了旁边的莉莉,可没想到我这个无心之举却引起了一场“风波”,莉莉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举起了那块蛋糕,在小朋友面前炫耀起来:”这是李老师多给我吃的。”其他孩子有的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眼神,向我桌上投来搜寻的眼神。孩子们接着纷纷议论起来,有的一本正经地说:“她小,所以李老师才给她吃的呢!”有的愤愤不平地说:“李老师一定是喜欢莉莉。”这时,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的举动欠考虑,冷落了其他小朋友,我马上进行补救:“今天多的一块蛋糕老师给了莉莉,以后多下来的点心,老师会发给别的小朋友,大家轮流吃,你们说好吗?”孩子们脸上的复杂表情马上都消失了,大声喊道:“好!”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材料:张老师经常带着孩子做模仿游戏,很受欢迎。有一天,老师做了一个很复杂的动作,很多孩子都不会做……这时候,一个平时很喜欢“标新立异”的孩子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想和你做得不一样!”老师说:“好。”于是老师拍手,她踩脚;老师扮小花猫,她学大老虎。接着,有好多小朋友和老师说:“老师,我们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j”老师同意,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做了很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张老师发现规则改变后的游戏更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获得了发展。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材料: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问题:
    (1)请从德育方法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行为。
    (2)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陈老师正确使用了说服教育法。材料中,陈老师通过和杨朗交流沟通,运用讲道理的方式帮助他分析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提高了杨朗的道德认识水平,激发了其改正缺点的决心,达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2)从德育原则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首先,陈老师贯彻了疏导原则。陈老师针对杨朗身上的优缺点,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杨朗获得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其次。陈老师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陈老师观察到杨朗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并且有针对性地挖掘杨朗身上的闪光点,采取了相应的德育方法,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最后,陈老师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陈老师有意挖掘杨朗身上的闪光点,并且积极引导杨朗发扬闪光点,克服自身的缺点,做到了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 第14题:

    张老师经常带着孩子做模仿游戏,很受欢迎。有一天,老师做了一个很复杂的动作,很多孩子都不会做……这时候,一个平时很喜欢“标新立异”孩子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想和你做得不一样!”老师说好。于是老师拍手,她跺脚;老师扮小花猫,她学大老虎。接着,有好多小朋友和老师说:“老师,我们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老师说好,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做了很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张老师发现规则改变后的游戏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获得了发展。
    问题:
    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
    解析:
    张教师的行为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值得我们学习。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刨造力的发展。材料中,教师对于喜欢标新立异的幼儿,尊重他们的想法,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游戏,发展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材料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按照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游戏,并且让幼儿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儿童自己在活动中收获发展,收获快乐。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强调重结论同时更重过程。材料中,教师没有一味要求幼儿和老师做的一样,而是尊重幼儿自己的想法,以学生的建议为契机,改进现有课程安排,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想法玩游戏,让幼儿体会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更多收获。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儿童的想法,鼓励幼儿自主活动,自主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第15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教师:“请你跟我这样做!”
    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
    这个模仿游戏一直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可今天张老师带着孩子们玩这个游戏时,真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和你那样做!”张老师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他为什么。真真摇摇头说:“我想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
    张老师听完灵机一动说:“那好,真真就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游戏开始了,真真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和老师不一样,张老师拍手,他就跺脚,张老师扮小花猫,他就学大老虎。一会儿之后,好多小朋友跟张老师说:“老师,我们也要做不一样的动作。”张老师爽快地说:“好,我们把儿歌改成‘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不跟你这样做!’你们的动作都要跟老师不一样哦!”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没想到孩子们做出了许多平时没有的动作。张老师发现,改变规则以后,这个游戏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十分兴奋,纷纷说:“老师这样真好玩!”
    问题: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
    解析:
    张老师的做法主要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
    (1)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幼儿的人格和教师的人格是平等的,当一名幼儿提出要与老师做得不一样时,张老师没有呵斥或批评,而是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从而构建了一种平等的师幼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
    (2)关注幼儿的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幼儿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教师的职责就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使他们都能得到重视,并根据幼儿的差异因材施教。
    (3)发掘幼儿的潜能。在游戏规则改变后,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潜能得到全面开发,更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
    【专家点拨】职业理念的考查一直是材料分析题考查的重点,针对幼儿的儿童观分析,需要始终结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将材料实例中体现出来的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教学行为,以专业的理论表述出来,体现其指导意义,答题点力求全面。

  • 第16题: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试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分析上面的德育案例,具体说明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正确答案: (1)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该原则要求正面说服教育为主,批评约束为辅,案例中对有许多毛病的杨朗同学陈老师没有再以批评为手段,而是以鼓励为突破口)。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案例中陈老师要求学生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即运用闪光点进行教育)。
    (3)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对有许多毛病的杨朗同学陈老师没有再以批评为手段,而是以鼓励为突破口这是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的做法)。
    (4)因材施教的原则(“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陈老师的做法显然是考虑了杨朗的特征)。

  • 第17题:

    老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老师带着孩子做这个模仿游戏,很受欢迎。有一天孩子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想和你做得不一样!"老师说好,老师拍手,她跺脚,老师扮小花猫,她学大老虎。好多小朋友和老师说,"老师,我们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老师说好,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她想到了他们做了很多平时没有的动作。老师发现规则改变后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发展了。问题:从儿童观角度,解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体现了全面发展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首先,全面发展儿童观认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材料中老师对于学生要跟老师不一样的做法没有批评而是以儿童为主体,依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活动,体现了老师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采取与其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让童真童趣得到自由伸展的同时,也保护了儿童的创造性。
    其次,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材料中当游戏规则改变后,儿童做了很多平时没有的动作,发展了儿童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儿童智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发展是有其自己特点的,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出发,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 第18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的前程,中国父母现在唯一要做的不是帮助学生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要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使其受到学校的侵害!” 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材料中的现象指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即当前中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完全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基本依据。学生完全变成读书的机器,即使有天赋也被扼杀了。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正在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并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致力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和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方式,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材料中的观点是对应试教育的批判。

  • 第19题:

    问答题
    材料:张老师经常带着孩子做模仿游戏,很受欢迎。有一天,老师做了一个很复杂的动作,很多孩子都不会做……这时候,一个平时很喜欢“标新立异”的孩子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想和你做得不一样!”老师说好。于是老师拍手,她跺脚;老师扮小花猫,她学大老虎。接着,有好多小朋友和老师说:“老师,我们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老师说好,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做了很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张老师发现规则改变后的游戏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获得了发展。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请对陈老师的教育过程进行评析。

    正确答案: 陈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遵循了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值得学习。首先,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的基本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过程激发了杨朗同学自身的积极性。
    其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促使杨朗同学发生了转变。
    再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陈老师让杨朗同学找长处体现了他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利用学生的长处来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最后,陈老师的教育过程正确运用了说理教育的德育方法。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陈老师通过语言说服让杨朗同学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践行德育规律和原则的要求,正确运用德育方法,才能够促使学生发生思想转变,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爸爸就很注意______我的______。
    A

    追求 自由

    B

    享受 生活

    C

    培养 爱好

    D

    接受 教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阅读上面的材料(我的追求--教育好农民的孩子),分析杨瑞清老师的精神追求和作为一位教师的幸福感。教师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精神世界,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呢?

    正确答案: 从杨瑞清老师的成长经历中我认为教师的精神世界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和谐美善。教师是美好的精神使者,善良的化身,因此,教师的精神世界必然是求美向善的,能时刻保持平和的心境、愉悦的心情,真实地展示自我。
    2)开阔而开放。教师必须有一颗畅亮的心,向一颗颗童稚的心灵开放,以民主的宽容的胸襟来接纳学生、包容学生。
    3)丰富而坚实。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情感,懂得感恩、给予和关怀,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激情和诗意。
    4)执着向上。教师要有积极健康的人生志趣,能够敏锐地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始终以昂扬振奋的精神努力上进,不断获得自我超越的快乐。从杨瑞清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教师的幸福感,即教师对自身职业所持有的幸福之感;二是教师的责任感,即教师要意识到教书育人是自己的工作职责;三是钻研业务的紧迫感,即一个教师要意识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于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材料:    振振是中一班新转来的小朋友,平时在集体活动中几乎不怎么说话。起初,杨老师以为振振是在适应新环境。这天,振振偷偷地跟杨老师说:“小朋友说我说话像‘火星语’”。经过与振振父母沟通,杨老师得知,振振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所以说话难免受方言影响。为了让振振尽快融入集体,杨老师在区域活动中和振振一起搭积木,在户外活动中主动拉振振的手。通过接触,杨老师发现振振很聪明,想法也很多。为了帮助振振消除他因为普通话不好造成的自卑心理,杨老师开展了以“我们的语言”为主题的活动,让小朋友了解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杨老师让振振当“小老师”,教大家几句简单的方言。小朋友们很感兴趣,纷纷嚷着要和振振学习方言。杨老师提议,小朋友平时也可以互当小老师,教振振说好普通话。同时,杨老师跟振振父母沟通,建议其为振振创造“说好普通话”的良好环境。经过大家的帮助,振振的普通话说得越来越好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杨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