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为止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次,一女生在考试时少写一小数点,被老师扣分。试卷发下来,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看出……满足补分愿望。不过…多少年过去,那女孩成人成才。她找到陶行知先生说“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下决心用功学习,决心做个诚实的人。”

题目

点到为止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次,一女生在考试时少写一小数点,被老师扣分。试卷发下来,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看出……满足补分愿望。不过…多少年过去,那女孩成人成才。她找到陶行知先生说“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下决心用功学习,决心做个诚实的人。”


相似考题
更多“点到为止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次,一女生在考试时少写一小数点,被老师扣分。试卷发下来,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看出……满足补分愿望。不过…多少年过去,那女孩成人成才。她找到陶行知先生说“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下决心用功学习,决心做个诚实的人。””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教育的目的观
    “生活教育”可定义为:“生活的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
    (2)生活教育的内容观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他说:“我们想要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
    (3)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他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

  • 第2题:

    鲁迅先生这样描写陶行知先生的教诲生涯:“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这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陶行知是教师的表率.体现了爱岗敬业
    B.陶行知是值得学习的.体现了关爱学生
    C.鲁迅是优秀的人民教师
    D.鲁迅的做法体现了为人师表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教师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案例表现的是陶行知先生的爱岗敬业。

  • 第3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教育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越大,就为非作恶越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一女生在数学考试时在一道题中少点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添上这个小数点,来找老师补分。老师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是没有挑明,他满足了这个孩子补分的愿望。不过老师在那个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上一个红圈。女生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以至多少年后还难以忘怀。如果您想采用直接批评的方式,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直接批评也要注意学生的面子问题,循循善诱使她意识问题,改正错误。

  • 第5题: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


    正确答案:平等教育

  • 第6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 A、老师
    • B、校长
    • C、孩子
    • D、家长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 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因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符合哪些德育原则?请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符合德育原则中的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以及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比如:当陶行知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这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表现,但是陶行知先生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没有使学生在同学面前难堪,而是让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比如:陶行知来到校长办公室时,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没有批评他,却将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行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事实真相来说明道理,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陶行知先生可谓把这一原则运用到极致。比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陶行知先生首先肯定了王友打抱不平的优点,但话中有话,“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句话就是要让王友自觉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最终王友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良苦用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 第8题:

    一女生在数学考试时在一道题中少点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添上这个小数点,来找老师补分。老师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是没有挑明,他满足了这个孩子补分的愿望。不过老师在那个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上一个红圈。女生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以至多少年后还难以忘怀。这位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好在哪里?为什么?


    正确答案:老师并没有以强硬的态度面对自己明知道在作弊的女生,而是满足了孩子的愿望。这既避免伤害孩子的心灵,有暗地里给她上了一课,教给她诚信。最聪明的是他在那个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上一个红圈,告诉女生自己不是傻子,防止以后同类事件的发生,也能给孩子留下较深的印象。

  • 第9题:

    单选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不是你,是小孩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这句话表明()
    A

    提倡互相学习

    B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C

    提倡伙伴教学

    D

    对待小孩要一视同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材料: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决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决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因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用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问题: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符合哪些德育原则?请具体分析。(2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称赞陶行知先生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
    A

    鲁迅

    B

    杜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陶行知先生说的“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句话对老师的要求。

    正确答案: 这句话讲的是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


    答案:
    解析: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则始终贯穿其中。1927年春,陶行知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亲自试验,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乡村教育,兴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学习。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具有“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2)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六个方面:首先,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其次,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再次,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除此之外,还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最后还要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要做的事。

  • 第14题: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请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答案:
    解析:
    这则案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爱与严格要求。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打架后,立即严厉制止是一种严格要求。但是他并没有责骂与批评,而是运用发糖果的方法巧妙地让学生自己逐步认识与发现自己的错误,从本质上改变学生打架的不良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具备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健全的人格。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包容学生、感化学生,用为人师表的行为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 第15题:

    称赞陶行知先生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

    • A、鲁迅
    • B、杜威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位哲学家的学说,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取名“知行”。据此判断陶先生推崇的哲学家是()

    • A、程颐
    • B、朱熹
    • C、陆九渊
    • D、王阳明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是幼儿的自主学习、自发学习摸索获得知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如何理解陶行知先生说的“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句话对老师的要求。


    正确答案:这句话讲的是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

  • 第19题:

    陶行知,总结“()”的办法,创“小先生制、传递先生制”,对扫盲及教育有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即工即传

  • 第20题: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1)陶行知是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的?对你的教学有何启示? (2)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教育是用谈话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达到较好教育效果的典范。结合故事分析在评价中运用谈话方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面对学生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重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错误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对学生要学会宽容和鼓励;抓住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改正不足;与学生站在同一思维水平线考虑问题;谈话要注意及时性以及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

  • 第21题:

    问答题
    点到为止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次,一女生在考试时少写一小数点,被老师扣分。试卷发下来,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看出……满足补分愿望。不过…多少年过去,那女孩成人成才。她找到陶行知先生说“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下决心用功学习,决心做个诚实的人。”

    正确答案: 陶先生没有训斥学生,没有疾言厉色,更没有打骂,而是采用了非常高明的批评艺术。一是尊重学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感激教师给她面子,从而自尊自重,从而完成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程。二是宽容学生,陶先生怀着关怀和爱护之心,容忍学生的幼稚行为,满足孩子的补分愿望,对学生的错误又点到为止,使学生产生内疚的内心体验,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

    正确答案: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则始终贯穿其中。1927年春,陶行知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亲自试验,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乡村教育,兴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学习。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具有“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2)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六个方面:首先,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其次,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再次,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除此之外,还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最后还要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要做的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陶老先生原名陶文俊,后来曾改为陶知行,再后来又改为陶行知,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最终他的观点是()
    A

    知行合一

    B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C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陶行知,总结“()”的办法,创“小先生制、传递先生制”,对扫盲及教育有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 即工即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