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凯恩斯的追随者分为两大流派。一是美国以萨缪尔逊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力图把凯恩斯理论与传统庸俗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另一是英国以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他们试图进一步割断凯恩斯理论与传统庸俗经济理论的联系。在方法论上萨强调经济学家的任务是发现“可运用的有意义的定理”,而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完全结实的愿望是科学所不能及的。因此他主张经济学家应力求扩大经济学说的客观解释能力。新剑桥派却把经济学部分地描述成对社会的科学研究,部分地描绘成宣传意识形态的工具。认为现有的被人们接受的经济学,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特殊的辩护性学说。
更多“简述凯恩斯的追随者在方法论上的分歧。”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新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歧。


    答案:
    解析: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和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连续出清。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作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ζ,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zf(k)+(1-ζ)k。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至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其基本思路如下: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等;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因而,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 第2题: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政策上的分歧是是否需要政府干预经济。()


    答案:对
    解析:

  • 第3题:

    简述韦伯与迪尔凯姆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差别。


    正确答案: (1)研究对象不同:社会事实与社会行动;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社会事实的特征:社会事实的外在性;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事实的普遍性。社会行动应该称作这样一种行动,即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社会行动必须具备以下两大条件:①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行动者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②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即行动者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个人的行动才称得上是社会行动。
    (2)研究方法不同:首先,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第二,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因素,应该到前在于他的那些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应该到个人的意识状态中去寻找。”第三,一种社会现象的起源和它的功能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因此“当我们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即社会学中的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对意义的理解和因果性说明。韦伯强调,这里所说的“意义”并非是指“客观上正确的”、或从形而上学意义上讲是“真实的”那种意义,而是指行动者主观的认为即社会学上的意义。韦伯对“理解”概念的解释是很宽泛的。“理解”既可表现为理智上和逻辑上的即“合理明晰的”,又可表现为情感体验的和艺术感受的即“移情明晰的”。

  • 第4题:

    试述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在货币供应传导机制上的分歧点。


    正确答案: (1)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后对国民收入有实质性影响,货币是非中性的;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产出,从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
    (2)凯恩斯注重狭义的市场资产和市场利率,它的传递渠道主要是货币市场上金融资产地调整;弗里德曼认为应该考虑广义的资产和利息,传导途径可以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进行,通过物价的普遍上涨吸收过多的货币;
    (3)凯恩斯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认为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弗里德曼则重视收入支出在传导中的作用。

  • 第5题:

    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上有何分歧?


    正确答案:在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现为:货币供给是通过影响利率,继而影响投资来影响总需求的。现代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看法与此明显不同。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在开始时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继而对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产生影响,结果引起投资和消费的显著增加,也就是总需求的显著增加。

  • 第6题:

    简述博厄斯方法论上的贡献。


    正确答案:1、反对演绎法、重视归纳法;
    2、重视田野调查及其科学性:
    (1)参与观察法
    (2)多学科结合法
    (3)民族学方法

  • 第7题:

    关于追随者与领导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追随者与领导者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 B、追随者与领导者存在着互相追随互相领导的关系
    • C、追随者与领导者是一种伙伴关系
    • D、追随者与领导者是一种交易关系
    • E、追随者与领导者在人格上是不平等关系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在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中,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分歧何在?


    正确答案: 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认为,从局部均衡观察,货币政策的作用首先是改变货币市场的均衡,然后改变利率,通过利率的变动,改变实际资产领域的均衡。
    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认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 第9题:

    判断题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政策上的分歧是否需要政府干预经济。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在货币供应传导机制上的分歧点。

    正确答案: (1)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后对国民收入有实质性影响,货币是非中性的;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产出,从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
    (2)凯恩斯注重狭义的市场资产和市场利率,它的传递渠道主要是货币市场上金融资产地调整;弗里德曼认为应该考虑广义的资产和利息,传导途径可以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进行,通过物价的普遍上涨吸收过多的货币;
    (3)凯恩斯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认为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弗里德曼则重视收入支出在传导中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凯恩斯《通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分歧。

    正确答案: ①在就业理论方面,凯恩斯抨击”供给自己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抛弃了传统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工资、物价、利率的自由伸缩,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保持充分就业的教条;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前述有效需求的不足,并不总能达到充分就业;均衡就业量往往小于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只是可能达到的各种就业水平的一个特例和极限。
    ②在利息理论方面,传统经济学认为利率取决于投资(对资金的需求)与储蓄(对资金的供应)。若储蓄相对于投资需求来说过多了,利率就会下降,从而可以刺激新的投资,使投资与储蓄量又均衡,保持充分就业。凯恩斯则否定这个传统理论,认为利率不决定于储蓄与投资,而决定于人们的”流动偏好”和货币的供应量。此外,凯恩斯认为降低利率虽可刺激投资,但利率的下降有一定限度;如果投资前景不佳,资本边际效率很低,即使利率降到最低限度,也不足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③在工资理论方面,传统的观点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如果对劳动的需求低于供给,出现失业,工资就会下降,工资的下降就会使就业重新增加。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就业之所以不能够持续,则是由于工会组织等阻止工资降低,使工资具有”刚性”的结果。凯恩斯否认这种说法,认为即使工资不具有刚性,只要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自愿”失业;而且,降低工资不能”救治”失业,只能使消费需求更加不足,失业状况进一步恶化。
    ④在货币理论方面,凯恩斯认为对物价起直接作用的不是货币供应量而是有效需求,前者只能间接影响物价。例如,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会使利率下降,如下降的幅度足以刺激投资,使有效需求增加,就有可能间接影响物价,但也须视起始的就业水平而定。若当时已达到或接近充分就业,则由此引起的有效需求增加,就会引起物价上升;但若起始的就业水平很低,则对物价的影响很小或不发生影响。
    ⑤在分析方法上,传统的庸俗经济学一般侧重单个企业和单个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分析以及单个商品、单个生产要素的供求与价格均衡关系的分析;而《通论》则侧重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投资、消费、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总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两者有显著区别。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常称前者为”微观经济分析”或”个量分析”;称后者为”宏观经济分析”或”总量分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韦伯与迪尔凯姆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差别。

    正确答案: (1)研究对象不同:社会事实与社会行动;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社会事实的特征:社会事实的外在性;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事实的普遍性。社会行动应该称作这样一种行动,即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社会行动必须具备以下两大条件:①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行动者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②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即行动者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个人的行动才称得上是社会行动。
    (2)研究方法不同:首先,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第二,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因素,应该到前在于他的那些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应该到个人的意识状态中去寻找。”第三,一种社会现象的起源和它的功能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因此“当我们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即社会学中的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对意义的理解和因果性说明。韦伯强调,这里所说的“意义”并非是指“客观上正确的”、或从形而上学意义上讲是“真实的”那种意义,而是指行动者主观的认为即社会学上的意义。韦伯对“理解”概念的解释是很宽泛的。“理解”既可表现为理智上和逻辑上的即“合理明晰的”,又可表现为情感体验的和艺术感受的即“移情明晰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并加以评价


    答案:
    解析: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作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6,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zf(k)+(1 -δ)k。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为节省篇幅,这里只说明其基本思路。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黏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恢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因而,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 第14题:

    简述经济学和社会学在方法论上的异同。


    正确答案: 1)相关变量。经济学最基本的相关变量是生产、资源配置方式和收入的分配。社会学所要研究的则是有规则、有意义的社会行为的某些方面。
    2)自变量。经济学的自变量是供求关系。社会学一般从其所要解释的现象中寻找解释变量,即自变量。
    3)变量间的关系。在经济学的模型中,相关变量是两组自变量的函数。社会学使用的解释变量要多得多,任何一个相关变量都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自变量。
    4)“假定”的重要性。在经济学模型中,各种相关变量,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价格和变量。

  • 第15题: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与个体主义方法论主要分歧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个体论主张采用分析或分解的方法,并在基础层次上对事物作出解释;而整体论主张通过揭示整体的本质属性来解释各个具体事物。

  • 第16题: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政策上的分歧是否需要政府干预经济。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简述弗里德曼和凯恩斯在货币传导机制理论上的分歧?


    正确答案: (1)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后对国民收入有实质性影响,货币是非中性的;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产出,从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
    (2)凯恩斯注重狭义的市场资产和市场利率,它的传递渠道主要是货币市场上金融资产地调整;弗里德曼认为应该考虑广义的资产和利息,传导途径可以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进行,通过物价的普遍上涨吸收过多的货币;
    (3)凯恩斯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认为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弗里德曼则重视收入之处在传导中的作用。

  • 第18题:

    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和传播观上与经验学派有什么分歧?


    正确答案: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与经验学派相比,两者在方法论、社会观和传播观赏,存在着对立和分歧。
    ⑴在方法论上,经验学派采取经验主义立场,主要采用量化和实验方法来考察传播现象;批判学派在研究方法上以辩证分析法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并不一概的排斥经验调查和量化研究。
    ⑵在社会观上,经验学派坚持多元主义观点,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支配关系,强调社会是一个由多元利益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共同体,认为传播学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改进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而批判学派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传播结构持否定和批判态度,并把它们作为变革的对象。⑶在传播观上,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着意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在研究目的上持实用主义态度,焦点集中于考察微观,个人层面的传播过程,尤以传播的说服效果为核心领域;而批判学派在理论研究上,更多地将传播理论与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如信息生产和传播与宏观社会结构、信息传播与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等。
    (拉扎斯菲尔德认为:批判研究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而是为了研究现代社会的一般趋势以及人的基本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具体来说,批判学者认为“促销文化”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倾向;他们着重分析大众传媒是怎样实现和强化这一倾向的;关心的焦点是资本主义垄断媒介如何剥夺了人的尊严和自由;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恢复这些被剥夺的人的基本价比的方法和途径。)
    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就在于社会观的对立,经验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多元社会,只要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和平衡便能够消除社会矛盾,那么自然会把传播看作是控制人的行为和实现社会“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批判学者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连同其传播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大众传媒在本质上是少数垄断资本对大多数人实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
    与经验学派在现存制度内部寻找社会问题对策的立场相比,批判学派是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当作变革对象的。

  • 第19题:

    简要说明古典主义和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分歧。


    正确答案:宏观经济学中的古典主义学派都是建立在斯密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
    (1)个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
    (2)工资与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以保证所有市场的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状态。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相信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按照萨伊定律,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什么通常是由企业决定的,无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通过竞争形成了整体有序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波动仅仅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当供求关系失衡时,市场可以通过价格、工资等因素的灵活调整,让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政府在自由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失灵:政府的政策要么是无效的,要么与其初始目标背道而驰。因而,大部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该主动去平抑经济周期。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有效需求不足是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存在,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可能会长期存在,经济中不存在有力的自动恢复到均衡的力量。针对经济衰退造成的高失业,凯恩斯提出的解决方法是依靠国家干预。国家调节经济不能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而必须运用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最有力、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弗里德曼和凯恩斯在货币传导机制理论上的分歧?

    正确答案: (1)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后对国民收入有实质性影响,货币是非中性的;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产出,从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
    (2)凯恩斯注重狭义的市场资产和市场利率,它的传递渠道主要是货币市场上金融资产地调整;弗里德曼认为应该考虑广义的资产和利息,传导途径可以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进行,通过物价的普遍上涨吸收过多的货币;
    (3)凯恩斯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认为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弗里德曼则重视收入之处在传导中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与个体主义方法论主要分歧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个体论主张采用分析或分解的方法,并在基础层次上对事物作出解释;而整体论主张通过揭示整体的本质属性来解释各个具体事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上有何分歧?

    正确答案: 在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现为:货币供给是通过影响利率,继而影响投资来影响总需求的。现代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看法与此明显不同。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在开始时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继而对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产生影响,结果引起投资和消费的显著增加,也就是总需求的显著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政策上的分歧是是否需要政府干预经济。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凯恩斯的追随者在方法论上的分歧。

    正确答案: 凯恩斯的追随者分为两大流派。一是美国以萨缪尔逊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力图把凯恩斯理论与传统庸俗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另一是英国以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他们试图进一步割断凯恩斯理论与传统庸俗经济理论的联系。在方法论上萨强调经济学家的任务是发现“可运用的有意义的定理”,而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完全结实的愿望是科学所不能及的。因此他主张经济学家应力求扩大经济学说的客观解释能力。新剑桥派却把经济学部分地描述成对社会的科学研究,部分地描绘成宣传意识形态的工具。认为现有的被人们接受的经济学,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特殊的辩护性学说。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