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保加利亚危机和三皇同盟的终结
保加利亚亚历山大大公力图摆脱俄国控制,保俄关系紧张。1885年9月,东鲁米利亚爆发反土起义,自行宣布与保加利亚合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不能容忍一个不听命于俄国的统一的保加利亚的存在,要求列强施加压力,迫使亚历山大大公解散保的合并。1885年10月,君士坦丁堡会议,俄国建议恢复《柏林条约》规定的现状。俾斯麦支持俄奥合作。
1886年8月,俄利用保国内亲俄势力发动政变,废除亚历山大大公。但保摄政当局在英奥支持下对俄进行抵制。1887年7月,保另立斐迪南为保加利亚大公,俄失去对保的控制。奥同英抵制俄在保恢复控制的努力,使两国关系恶化。俄将奥视为它在巴尔干扩张的主要障碍,奥则认识到三皇同盟根本不足以遏制俄的扩张野心。俄奥在巴尔干扩张利益的对立性注定了俾斯麦强求俄奥合作的努力将归于失败。1887年,《三皇同盟条约》期满未续,俾斯麦体系重要一环脱节。

二、法德关系危机和1887年《三国同盟续约》
保加利亚危机期间,俾斯麦担心法国趁机进攻德国。为吓阻法国,俾斯麦采取加强德国军事力量的威胁手段。俾斯麦决定加强德奥意三国同盟关系,以确保德国的安全。意也有意续订三国同盟条约以获益。1887年2月10日,《三国同盟续约》。通过《三国同盟续约》,意在条件允许时若主动对法开战,将得到德国的援助,这使得三国同盟演变成具有侵略性的军事同盟。

三、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
俾斯麦构建结盟体系的重要考虑:希望通过英意和英奥之间的协约联系,将英国也拉入到牵制法俄的路线上来。英意在地中海存在着遏制法国的共同利益,英奥在巴尔干问题上也存在遏制俄国的相同立场。如果英国加入反法俄阵营,德国就可以在地中海和近东调动起足够力量对付法俄,同时又赋予德国与法俄交往时更大的回旋余地。
英虽与法俄有利益矛盾,但不信任德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洞察俾斯麦想把对抗法俄的责任推至英国身上而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的意图。他认为英国的政策是既要反对法俄的扩张野心,又要避免卷入与法俄的冲突。他主张与意奥只订立一种不承担明确援助义务的协定,并将范围界定在维持地中海地区的现状。1887年2-3月,英意奥以互相交换照会的形式达成了第一次《地中海协定》。12月,三国又以照会形式达成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德国虽没有参与这两个协定,但通过其盟国意奥的参与而间接地实现了与英国的非同盟性联合。但由于协定条款规定了英国承担义务时的模糊性,又揭示了英德合作的有限程度。

俾斯麦希望与俄国订立协定,获得三皇同盟所规定的俄国杂法德战争时采取善意中立的保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有意从德国那里获得其在巴尔干和海峡问题上的支持。

1887年6月18日,《再保险条约》。
自三皇同盟终结后,俾斯麦借助《三国同盟续约》、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实现了对其结盟体系的调整,而其目标就是要牵制法俄的力量,阻止法俄结合,确保德国在欧洲大陆占据支配地位。但调整后的结盟体系仍很脆弱。首先,法德、俄奥之间存在着根本对立矛盾,俾斯麦对此始终未能解决。由于德奥间存在同盟关系,一旦俄与德关系再恶化,它就极有可能寻求与法国联合。其次,英国态度暧昧。英国虽与法俄在殖民扩张上有矛盾,但它宁愿信奉自身实力也不愿依靠大陆结盟。俾斯麦如不能很好地处理与英国的关系,其大陆结盟体系的前景仍是未知数。最后,结盟体系深深打上了俾斯麦个人的烙印,反映了他联合奥意、拉拢俄英、孤立法国的策略思路。这一思路有待于德国政府继续通过卓有成效的外交去实践。但自威廉二世(1888-1918)上台后,俾斯麦与之政见冲突不断。1890年3月,俾斯麦被迫辞职。新内阁的政策措施开始与俾斯麦拉开距离。此后,英德矛盾不断上升,法俄不断靠拢,结盟体系遂趋于瓦解。
更多“俾斯麦体系为何会瓦解?”相关问题
  • 第1题:

    发电机气体系统退出后氢侧密封油箱为何会满油?应如何处理?
    原因:
    当发电机气体系统退出运行后,氢侧密封油箱上部气体压力接近为0,而我*厂空侧油箱设在6.9m,氢侧油箱0m置,此时空侧油就通过补油阀进入氢侧油箱从而导致氢侧油箱满油。油位较高时自动排油阀开启,由于油箱无压,空侧油倒流回氢侧油箱使油位不断升高。
    处理方法:
    先关闭氢侧高油位排油针型阀,我*厂在氢侧滤网出口加装了一管路至空侧进口(管路上有一手动门),然后开启这个手动门,启动氢侧油泵往空侧打,直到氢侧油箱油位下降到20-30cm.

  • 第2题:

    通常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

    • A、1951年
    • B、1961年
    • C、1971年
    • D、1981年

    正确答案:C

  • 第3题:

    英国、法国、美国的制造业很少,没有实体经济,制造业搞不起来,找不到工人,现因素体系、产业体系、服务体系早已经瓦解掉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推行“铁血政策”目的是()。

    • A、使用武力巩固统治
    • B、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 C、扫清障碍实现统一
    • D、维护维也纳体系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李嘉图学派为何会解体?


    正确答案: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后,获得广泛的支持,并以李嘉图为核心形成了李嘉图学派。站在李嘉图对立面的马尔萨斯1819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挑起了一场理论上的论战,在马尔萨斯一方也聚集了一批反李嘉图学说的经济学家。
    19世纪2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也日益暴露,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过,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仍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以马尔萨斯、贝利、托伦斯为代表的李嘉图学说的反对者,利用李嘉图理论中的矛盾,企图证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而李嘉图学派的代表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力图对李嘉图学说进行宣传和解释。但是,他们在对劳动价值论和利润理论的解释过程中,由于同李嘉图一样不能解决两大难题,所以,不仅没能克服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中的矛盾,反而丢失了李嘉图理论中的科学与合理因素,这被马克思称为对李嘉图经济学说的庸俗化,并表明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 第6题:

    为何要建立指数体系?指数体系有哪两种不同的含义?


    正确答案: (1)在经济分析中,一个指数通常只能说明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实践中往往需要将多个指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数体系。
    (2)
    A.广义的指数体系类似于指标体系的概念,泛指由若干个内容上相互关联的统计指数所结成的体系;
    B.狭义的指数体系仅指几个指数之间在一定的经济联系基础上所结成的较为严密的数量关系式。

  • 第7题:

    俾斯麦


    正确答案:1815-1898年,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国从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再走向资本主义列强的重要历史时期。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麦正是凭靠这种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性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一步,就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三步、就是1870年的反法战争。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执行为大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利益服务的政策,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他的“铁和血”却没有因此而停止。1871年他参与镇压了巴黎公社。在国内,他为了加紧镇压德国工人运动,于1878年颁布了所谓《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社会治安的法令》(又叫《反社会主义者非常法》);他对外组织军事集团,极力巩固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同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掠夺殖民地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到19世纪80年代末,俾斯麦的内外政策连遭失败,被迫于1890年3月17日下台。应该注意的是,俾斯麦本人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的“铁血”政策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

  • 第8题:

    在凡尔赛体系下,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 A、巴尔干地区成立民族国家
    • B、奥斯曼帝国瓦解
    • C、德国丧失了海外殖民地
    • D、奥匈帝国瓦解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的时间是:()

    • A、1968年
    • B、1971年
    • C、1973年
    • D、1975年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71年该体系瓦解。该体系从建立到瓦解所体现的本质特征是()

    • A、雅尔塔体系从建立到崩溃
    • B、世界金融秩序从稳定走向混乱
    • C、美国经济实力由盛至衰
    • 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繁荣走向“滞胀”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问答题
    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1分):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1分)。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1分);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1分)。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1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俾斯麦企图通过保险体系来压制工人运动的做法最终并没有获得成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各国普遍采用的汇率制度是()。


    正确答案:浮动汇率制

  • 第14题:

    俾斯麦企图通过保险体系来压制工人运动的做法最终并没有获得成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分馏塔为何会冲塔?


    正确答案: 分馏塔正常操作中,气液相负荷相对稳定。
    当气液相负荷都过大时,气体通过塔板压降ΔP板增大,会使降液管中液面高度增加,液相负荷增加时,出口堰上液面高度增加。
    当液体充满整个降液管时,上下塔板液体连成一片,分馏塔的气液平衡完全被破坏,即出现冲塔。

  • 第16题:

    下列人物中,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 A、伯利克里
    • B、查士丁尼
    • C、华盛顿
    • D、俾斯麦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为何要对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安全评审?


    正确答案:应该说,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优劣决定着全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成败,而如何评价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质量,则需要我们遵照ISM规则,以一种程序化,文件化的方式对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活动进行全面的审视,对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进行评价,以确定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这样的活动称为内部安全评审或管理复查,由船长主持进行。复查的依据是ISM规则和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复查的内容是船舶内审的全部记录和结论以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活动的记录,还包括船舶接受国内外PSC检查和FSC检查的材料和针对这些检查所暴露的缺陷所进行的纠正记录。根据船舶的这些现象,总结出对船舶体系运行情况的结论。这个结论也就是船长对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评价,同时这个结论要按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具体要求向公司指定人员书面报告。

  • 第18题: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多国货币纷纷实行()。


    正确答案:浮动汇率制

  • 第19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成为国际货币的是()。

    • A、美元
    • B、德国马克
    • C、日元
    • D、欧元
    • E、英镑

    正确答案:B,C

  • 第20题:

    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 A、美国
    • B、德国
    • C、苏联
    • D、英国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炉膛负压为何会变化?


    正确答案: 锅炉运行时。炉膛负压表上的指针经常在控制值左右轻微晃动,有时甚至出现大幅度的剧烈晃动,可见炉膛负压总是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l)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量与排出的烟气量不平衡。
    (2)虽然有时送、引风机出力都不变,但由于燃烧工况的变化,因此炉膛负压总是波动的。
    (3)燃烧不稳时,炉膛负压产生强烈的波动,往往是灭火的前兆或现象之一。
    (4)烟道内的受热面堵灰或烟道漏风增加,在送引风机工况不变时,也使炉膛负压变化。

  • 第22题:

    填空题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多国货币纷纷实行()。

    正确答案: 浮动汇率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71年该体系瓦解。该体系从建立到瓦解所体现的本质特征是()
    A

    雅尔塔体系从建立到崩溃

    B

    世界金融秩序从稳定走向混乱

    C

    美国经济实力由盛至衰

    D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繁荣走向“滞胀”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