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占田制”相关问题
  • 第1题:

    张载主张通过“夺富人之田”的办法来恢复()

    • A、均田制
    • B、井田制
    • C、占田制
    • D、分封制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占田制没有表示要把土地收归国有,只是对民户和官吏的土地使用权行使的范围进行数量上的限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

    • A、均田制
    • B、屯田制
    • C、占田制
    • D、井田制

    正确答案:A

  • 第4题:

    西晋户调式的内容即占田制、()、品官占田荫客制.


    正确答案:户调制

  • 第5题:

    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

    • A、占田制
    • B、井田制
    • C、均田制
    • D、屯田制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古代朝鲜高丽王朝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 A、禄邑制
    • B、丁田制
    • C、科田法
    • D、田柴科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填空题
    户调式是西晋时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它包括()、()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正确答案: 占田制,户调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西晋户调式的内容即()
    A

    占田制

    B

    户调制

    C

    九品混通

    D

    品官占田荫客制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占田、课田和户调制

    正确答案: 西晋的土地、田租和赋税制度。魏末晋初,在屯田制逐渐破坏的情况下,中央两次下令废除屯田制,原屯田官转为郡县地方官,屯田民则变成郡县的编户。太康元年(280),西晋统一全国后,颁布了占田、课田和户调令,实行新的土地,田租和赋税制度。占田、课田令规定:每一男子占田70亩,女子30宙。丁男课田50亩,丁女20亩(男女16~60岁为丁);次丁男25亩,次丁女不课田(男女13~16岁、60~65岁为次丁)。占田数,是国家允许农民占有土地的限额,不是由国家授予农民的土地数。国家限制农民占田不得超过这个限额,而实际上能否达到这个限额则不管。课田数,是农民必须缴纳的田租的田亩数,每年每亩田租8升,50亩为4斛。边远地区不实行课田的少数民族分三等缴纳:稍远者每户每年交“义米”3斛,较远者5斗,绝远者每人钱28文。户调令规定:丁男为户主者,每户每年交绢3匹,绵3斤;丁女及次丁男为户主者,交丁男户的一半;边远郡县交三分之二,最远者交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交“寳布”1匹,远者1丈。西晋土地租赋制度承袭曹魏而对小农的剥削明显加重,田租由曹魏每亩4升增至8升,户调由每户绢2匹、绵2斤增至绢3匹、绵3斤。不仅如此,曹魏田租承担者是确实拥有私有土地的小农,而西晋小农不管是否拥有50亩土地,却都要交50亩地的田租,丁口越多,田租负担越重,这是不利于小农而有利于豪强大族的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土地立法中规定的土地制度包括()
    A

    井田制

    B

    屯田制

    C

    占田制

    D

    均田制

    E

    爰田制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
    A

    均田制

    B

    屯田制

    C

    占田制

    D

    井田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古代朝鲜高丽王朝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

    禄邑制

    B

    丁田制

    C

    科田法

    D

    田柴科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董仲舒设计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方案是()

    • A、井田制
    • B、均田制
    • C、限民名田
    • D、占田制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简述占田的评价?


    正确答案:司马氏政权公布了占田制,其中除规定贵族与官僚占田数的级差限额外,规定农民占田以丁为标准,“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晋书·食货志》)。占田制曾否实行尚有争论,但作为一种土地思想却反映了阻止土地兼并的限田要求,并体现出比前代更为具体的法令规定。但占田制丝毫没有触动世族大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如作为一种土地分配制度来理解,它只有取得土地的规定而无还田规定,也是其重要缺陷。

  • 第15题:

    户调式是西晋时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它包括()、()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正确答案:占田制;户调制

  • 第16题:

    西晋户调式的内容即()

    • A、占田制
    • B、户调制
    • C、九品混通
    • D、品官占田荫客制

    正确答案:A,B,D

  • 第17题:

    占田、课田和户调制


    正确答案: 西晋的土地、田租和赋税制度。魏末晋初,在屯田制逐渐破坏的情况下,中央两次下令废除屯田制,原屯田官转为郡县地方官,屯田民则变成郡县的编户。太康元年(280),西晋统一全国后,颁布了占田、课田和户调令,实行新的土地,田租和赋税制度。占田、课田令规定:每一男子占田70亩,女子30宙。丁男课田50亩,丁女20亩(男女16~60岁为丁);次丁男25亩,次丁女不课田(男女13~16岁、60~65岁为次丁)。占田数,是国家允许农民占有土地的限额,不是由国家授予农民的土地数。国家限制农民占田不得超过这个限额,而实际上能否达到这个限额则不管。课田数,是农民必须缴纳的田租的田亩数,每年每亩田租8升,50亩为4斛。边远地区不实行课田的少数民族分三等缴纳:稍远者每户每年交“义米”3斛,较远者5斗,绝远者每人钱28文。户调令规定:丁男为户主者,每户每年交绢3匹,绵3斤;丁女及次丁男为户主者,交丁男户的一半;边远郡县交三分之二,最远者交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交“寳布”1匹,远者1丈。西晋土地租赋制度承袭曹魏而对小农的剥削明显加重,田租由曹魏每亩4升增至8升,户调由每户绢2匹、绵2斤增至绢3匹、绵3斤。不仅如此,曹魏田租承担者是确实拥有私有土地的小农,而西晋小农不管是否拥有50亩土地,却都要交50亩地的田租,丁口越多,田租负担越重,这是不利于小农而有利于豪强大族的政策。

  • 第18题:

    单选题
    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
    A

    占田制

    B

    井田制

    C

    均田制

    D

    屯田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占田、课田

    正确答案: 这是西晋实行的两项重要土地法令。由于三国长期战乱留下大量无主荒芜土地,西晋政府规定男子每人可以占田70亩,女子30亩,必须向政府申报、登记,归私人所有;课田就是政府要求老姓必须耕种的田地,每年收取租税;官吏占田根据官品高低百可以占有50顷至10顷不等的土地,同时还可以占有荫田客/衣食客,后者只向地主交纳租赋,成为依附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占田制

    正确答案: 西晋颁布的土地制度。又称占田课田制,占田课田制把占田制和田税制结合在一起,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课田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占田数是国家准许农民占有田地的数量,课田是国家征收田租亩数,每亩纳粮八升。晋武帝的占田侧是以西周的井田制为模式的,在当时的土地私有制下是行不通的,其限制兼并的用意也难以实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张载主张通过“夺富人之田”的办法来恢复()
    A

    均田制

    B

    井田制

    C

    占田制

    D

    分封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董仲舒设计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方案是()
    A

    井田制

    B

    均田制

    C

    限民名田

    D

    占田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西晋户调式的内容即占田制、()、品官占田荫客制.

    正确答案: 户调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