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于 19 世纪中叶的()。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简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通过改革,英国文官队伍素质大为改善。考试合格被录用的人员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基础知识、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相当强的业务能力。文官被录用后,平时有严格的、科学的考评制度,用统一客观的标准核对文官工作的成绩,根据成绩决定奖惩。这一规定鼓励文官在工作中互相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考核成绩的制度化,可以避免各部大臣凭个人的好恶或者一时的错觉用人不当。这一系列的规定,使得文官的任用、选拔、晋升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政府机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业务娴熟,而扯皮、不办实事、虚夸的官僚主义作风很少。同时,录用的文官人员精干,可以保证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生产中去,发展经济。
    改革后建立起来的近代文官制度把英国政府官职分为政务官和文官两部分。对文官规定了“中立原则”,即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政治活动,不得竞选议员,不得接受政治捐款,不随内阁更迭而进退。从而避免了政党分赃制的弊病,保持行政工作的熟练和执行国策的连续性,有利于政局稳定。同时也保持了文官职业的相对独立性,不为党派效力,秉公执法,取得公众的合作与支持。
    文官制度的改革也促进了其他部门改革的进行。


  • 第3题:

    简述18世纪中叶英国陶瓷工艺上的两大革新。


    参考答案:

    一是通过洗的方法及改善陶泥混合比使陶更洁白,使之接近与此。
    二是在模具中重复浇铸泥浆的成型方法。


  • 第4题:

    简述英国文官制度的具体内容。
    1、英国常任文官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原则,公开,择优,平等,通才
    2、对文官考核侧重能力,素质,潜力的评定同时也注重质量评估,考察其工作年度内目标实现情况,考核形式分日常考勤和定期考核
    3、晋升与奖惩
    4、职业培训
    5、工资与福利,同工同酬,公平,可比性,协商

  • 第5题:

    1870年6月4日,英国格拉斯顿内阁颁布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道枢密院令,继续推行文官考试制度改革,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任职”,使英国的文官考试走向(),此后凡进入政府各部门工作的文职官员,都以竞争性考试获得任职资格。

    • A、民主化
    • B、公开化
    • C、制度化
    • D、正规化

    正确答案:C,D

  • 第6题:

    1854年5月21日,英国以枢密院命令的名义颁布了《文官任用令》,至此英国文官考试制度自此得以初步确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英国文官考试录用的程序.


    正确答案: 1、考选机关首先要发布考试公告;
    2、资格审查;
    3、考试;
    4、录用。

  • 第8题:

    关于英国文官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职业文官的出现为文官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B、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是从改革东印度公司职员任用制度开始的
    • C、文官包括选举产生的议员、首相、大臣等政务官
    • D、文官不包括法官、军人及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文官考试录用的程序。

    正确答案: 英国文官考试录用的程序:1、考选机关首先要发布考试公告;2、资格审查;3、考试;4、录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20世纪70年代的考试制度改革。

    正确答案: 英国的这次考试改革分两个层次进行:
    一是取消1944年规定的11+升中学考试。因1972年前后英国已基本实现16岁义务教育,旧制已不适应形势,1974年底11+考试终被废除;
    二是设立普通教育的证书考试(16岁和18岁),以此完成取代旧制的改革。其中16岁义务教育结束时进行初级证书考试,成绩优者升学读到18岁,再进行高级证书考试选拔进入大学;成绩差者获得中等教育证书、离校就业,以后接受职业教育性质的继续教育。这次改革除了适应义务教育形势的变化,也具有消除双轨制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文官的工资制度的原则。

    正确答案: 1、比较平衡原则:即政府文官的工资要“同文官系统外的广泛可比工作的工资率,有一个公平比例。”
    2、适应物价原则:就是文官的工资必须随着物价上涨而相应提高,以保证文官的实际收入不会下降。
    3、定期提薪原则:就是各级文官的工资要按照工资等级逐步加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18世纪中叶英国陶瓷工艺上的两大革新。

    正确答案: 一是通过洗的方法及改善陶泥混合比使陶更洁白,使之接近与此。
    二是在模具中重复浇铸泥浆的成型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现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又称现代文官制度最早确立于19世纪中叶的:()。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简述十九世纪英国法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英国从l9世纪开始就进行了一系列法律制度方面的改革。这一改革的重要特点就是主要是通过立法形式进行的。主要内容有:
    ①整顿和改革了旧的刻板繁琐的诉讼程序。通过改革使法官和法学家逐渐从诉讼程序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而日益重视法律的实质问题。
    ②精简和改革了旧的分散重叠的法院组织。这方面最重要.的是1875年颁布了《司法条例》,创投了最高法院,取消了普通法院和衡平法院的双重体制。同时,《司法条例》还制定了一套适用于最高法院的统一的诉讼规则。
    ③在宪法、刑法和私法方面也制定了大量成文法,革除了旧的封建法的某些残余,修改了前一时期的某些陈旧过时的法律原则,创立了一些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法律制度:在宪法方面,制定了1832年的《改革法案》,削减了贵族在选举中的特权,扩大了城市有产者的参政权;1911年又颁布了《国会法》,对上院的权力进行了限制。
    在刑法方面,减缓了某些刑罚的残酷程度,采用了缓刑、假释以及减轻青少年犯罪等新的刑罚制度。在私法方面,除对婚姻家庭法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外,特别是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商法方面的规范和制度。产业革命后,英国法律制度虽然相应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革,但仍维持其古老的体制和传统,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仍是英国法的三种基本形式和主要渊源。虽然制定法的比重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是判例法仍然是英国法的基本形式。


  • 第15题:

    简述英国文官考试录用的程序。
    英国文官考试录用的程序:1、考选机关首先要发布考试公告;2、资格审查;3、考试;4、录用。

  • 第16题:

    ()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

    A《美国文官法》

    B《荣誉法典》

    C《文官制度改革法》

    D《彭德尔顿法》


    D

  • 第17题:

    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的()

    • A、德国
    • B、法国
    • C、美国
    • D、英国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英国文官的工资制度的原则。


    正确答案: 1、比较平衡原则;即政府文官的工资要“同文官系统外的广泛可比工作的工资率,有一个公平比例。”
    2、适应物价原则;就是文官的工资必须随着物价上涨而相应提高,以保证文官的实际收入不会下降。
    3、定期提薪原则。就是各级文官的工资要按照工资等级逐步加薪。

  • 第19题:

    简述英国文官的工资制度的原则。


    正确答案: 1、比较平衡原则:即政府文官的工资要“同文官系统外的广泛可比工作的工资率,有一个公平比例。”
    2、适应物价原则:就是文官的工资必须随着物价上涨而相应提高,以保证文官的实际收入不会下降。
    3、定期提薪原则:就是各级文官的工资要按照工资等级逐步加薪。

  • 第20题:

    英国的文官是指?


    正确答案:英国的文官是指事务官。

  • 第21题:

    多选题
    1870年6月4日,英国格拉斯顿内阁颁布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道枢密院令,继续推行文官考试制度改革,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任职”,使英国的文官考试走向(),此后凡进入政府各部门工作的文职官员,都以竞争性考试获得任职资格。
    A

    民主化

    B

    公开化

    C

    制度化

    D

    正规化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的()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文官制度的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 1、英国常任文官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原则,公开,择优,平等,通才
    2、对文官考核侧重能力,素质,潜力的评定同时也注重质量评估,考察其工作年度内目标实现情况,考核形式分日常考勤和定期考核
    3、晋升与奖惩
    4、职业培训
    5、工资与福利,同工同酬,公平,可比性,协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通过改革,英国文官队伍素质大为改善。考试合格被录用的人员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基础知识、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相当强的业务能力。文官被录用后,平时有严格的、科学的考评制度,用统一客观的标准核对文官工作的成绩,根据成绩决定奖惩。这一规定鼓励文官在工作中互相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考核成绩的制度化,可以避免各部大臣凭个人的好恶或者一时的错觉用人不当。这一系列的规定,使得文官的任用、选拔、晋升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政府机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业务娴熟,而扯皮、不办实事、虚夸的官僚主义作风很少。同时,录用的文官人员精干,可以保证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生产中去,发展经济。
    改革后建立起来的近代文官制度把英国政府官职分为政务官和文官两部分。对文官规定了“中立原则”,即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政治活动,不得竞选议员,不得接受政治捐款,不随内阁更迭而进退。从而避免了政党分赃制的弊病,保持行政工作的熟练和执行国策的连续性,有利于政局稳定。同时也保持了文官职业的相对独立性,不为党派效力,秉公执法,取得公众的合作与支持。
    文官制度的改革也促进了其他部门改革的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