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故宫建于明代,清朝仍沿用,总体布局为象天立宫。
宫城称为紫禁城,东西宽760米,南北深 960米,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四面辟门:南面正门为午门, 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门上均设重檐门楼。 城墙四隅有角楼,3檐72脊,造型华关。宫城内部分为外朝内廷两部分,采用严格中轴对称方式布置。外朝包括三殿,文华殿,武英殿三区,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与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位于 1.6公里的轴线上,通过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此形制即“三朝五门”,形成了庄严,崇高,宏伟的建筑气氛。内廷包括以乾清宫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附会天象中群星拱卫的格局,其中乾清宫,坤宁宫和明嘉靖时加建的交泰殿一起形成了与外三殿对应的内三殿。内廷部分周围由内宫墙环绕保护,墙上还有长巷相卫。中轴的最后是一区对称布置的御花园。通过院落的运用和空间的变化,形成了三个空间高潮。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故宫也遵循了左祖右社的传统方式。午门与端门形成的院落左边卫太庙,右边为社稷坛。故宫在总体布局上采用了象天立宫的手法,乾清宫象天,坤宁宫象地,东西六宫象十二星座,乾东,西五所象众星,形成群星拱卫的格局,以夸张皇权的神圣。宫内各主要殿,门之前还用铜狮,龟鹤,日晷等建筑小品和雕塑作为房屋尺度的陪衬,并以皇权之神威。建筑采用大量对比色,如金朱黄等,显示帝王尊贵。
更多“北京故宫的规划布局特点和宫殿建筑设计上象征手法的运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古代中国用象征的手法表现项目很多,如“天圆地方”之说主要指的是北京()古代建筑。

    • A、故宫
    • B、天坛
    • C、长城
    • D、颐和园

    正确答案:B

  • 第2题:

    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故宫建筑群是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
    整体布局: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它的主要成就包括:
    1)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
    2)建筑群组合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群体设计思想。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
    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3)辉煌的建筑单体艺术。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4)建筑色彩的巧妙运用。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故宫在这种色彩体系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 第3题:

    《北京人》发表于()年,作者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以()象征封建阶级的灭亡。


    正确答案:1941;棺材

  • 第4题:

    试析《秋夜》运用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秋夜》以象征手法抒情,抒发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特别是表现和赞颂了抗击黑暗,不克敌战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
    其特点是:
    第一抓住景物特征。这是象征意蕴得以实现的基础。
    第二,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以拟人化手法描绘,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使得自然景物具有了现实生活的象征意味,自然景物成为人间社会性格、精神的象征体。
    第三,这种拟人化描写都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情思,寄寓着作者的爱憎,有不少地方还掺进了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幻觉印象。
    一幅枣树和夜空的对峙图,就是既写实,又融进作者主观情思与幻觉的象征写意图。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加上文笔的冷隽峭拔,使作品具有情景交融、境界幽深、寓意深远、诗意浓郁的特点,启发读者作无限的联想。

  • 第5题:

    北京故宫建筑布局的特点有()。

    • A、采用严格的中轴线排列和对称布局
    • B、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群中等级最高的建筑
    • C、依“左祖右社”布局
    • D、宫殿左前方设社稷坛,祭祀土地神和谷神
    • E、建筑分外朝、内廷两区

    正确答案:A,B,C,E

  • 第6题:

    填空题
    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宫殿有北京故宫和____。

    正确答案: 沈阳故宫
    解析: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始建于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沈阳故宫位于沈阳旧城中心,占地60000平方米,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四周围以高大的红色宫墙,殿堂金瓦雕梁画栋,光彩夺目,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北京故宫的整体建筑布局特点和建筑特色。

    正确答案: (一)建筑布局
    (1)三朝五门,殿院递进;
    (2)中轴对称,左祖右社;
    (3)前朝后寝,面朝后市。
    (二)建筑特色
    (1)帝王宫闕,民族风格;
    (2)中轴布局,左右对称;
    (3)红墙黄瓦,雕梁画栋;
    (4)高台基,大屋檐,多圆柱;
    (5)屋顶多样,屋脊装饰丰富,等级分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故都的秋》一文为了突出北京秋“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运用了()
    A

    对比手法

    B

    夸张手法

    C

    象征手法

    D

    比喻手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北京天坛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特点。

    正确答案: 规划布局:
    1.背面墙为圆形,南面墙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2.分为两组祭坛,圜丘和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附属建筑。
    3.正门在西面,其余均不设门。
    4.中轴线布局。
    5.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地位上对比:附属建筑原理主。
    6.主体建筑与环境,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除建筑外,遍地柏木,使建筑隐于绿色之中。
    建筑设计特点:
    1.形的象征:圆形的围墙,祭坛,建筑。
    2.色的象征:上层蓝色琉璃屋顶象征天,下层绿色松柏象征万物。
    3.数的特征:以阳数象征天。
    祈年殿:
    1.平面为正方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墙柱12根
    2.依据原型:古代祭祀建筑—明堂
    3.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三重青色琉璃,瓦檐,色典纯净,造型注重典雅。
    圜丘:
    1.坛三层。
    2.四周绕以平面和方形墙个各一重,高度不过一米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故宫建筑群是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
    整体布局: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它的主要成就包括:
    1)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
    2)建筑群组合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群体设计思想。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
    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3)辉煌的建筑单体艺术。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4)建筑色彩的巧妙运用。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故宫在这种色彩体系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北京故宫布局中的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    ),祭祀祖先,故称太庙。
    A

    社稷坛

    B

    家庙

    C

    祖庙

    D

    尧庙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北京故宫的布局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清故宫是根据“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等原则建造的。宫殿的左前方设祖庙(太庙),右前方设社稷坛。前朝宏伟壮观,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三大殿立在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台基上。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是帝王处理日常政务和居住的地方。“三朝”是指午门到天安门之间的外朝、太和门内及太和殿之庭的内朝、乾清门及乾清宫之庭的燕廷。“五门”是指大明门(大清门)、承天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太和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故都的秋》一文为了突出北京秋“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运用了()

    • A、对比手法
    • B、夸张手法
    • C、象征手法
    • D、比喻手法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简述北京天坛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特点。


    正确答案: 规划布局:
    1.背面墙为圆形,南面墙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2.分为两组祭坛,圜丘和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附属建筑。
    3.正门在西面,其余均不设门。
    4.中轴线布局。
    5.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地位上对比:附属建筑原理主。
    6.主体建筑与环境,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除建筑外,遍地柏木,使建筑隐于绿色之中。
    建筑设计特点:
    1.形的象征:圆形的围墙,祭坛,建筑。
    2.色的象征:上层蓝色琉璃屋顶象征天,下层绿色松柏象征万物。
    3.数的特征:以阳数象征天。
    祈年殿:
    1.平面为正方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墙柱12根
    2.依据原型:古代祭祀建筑—明堂
    3.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三重青色琉璃,瓦檐,色典纯净,造型注重典雅。
    圜丘:
    1.坛三层。
    2.四周绕以平面和方形墙个各一重,高度不过一米余。

  • 第15题:

    《秋夜》 分析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运用象征手法抒情,是本文最主要的艺术表现特点。作品写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感,寓情于景,把自然景物人格化,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对这些象征性形象的理解不宜过于指实,但其褒贬分明,作者的感情寄寓与作品的意义指向是十分明确的。天空的形象在作品中是人间生灵与美好事物的虐杀者,显然是黑暗暴虐势力的象征。它冷漠、凶险而狡黠,又色厉内荏,作者对它的态度既憎恨又蔑视。小粉红花在秋夜的寒气中瑟缩地做梦,它是作为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象征,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枣树是全篇的主要形象。作品开头关于两棵枣树的反复修辞手法的独到运用,意在对后面关于枣树的描写进行铺垫。枣树的苍劲挺拔,无情无畏地刺向夜空,不“制他的死命”决不罢休的坚韧的战斗精神,正是抒情主人公自身人格、精神的诗意写照。文章最后的小青虫的形象,小得可爱、可怜,却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精神上与枣树暗相呼应。文章以对小青虫的“敬奠”作结,含义深长。

  • 第16题:

    鲁迅散文诗集《野草》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

    • A、对比手法的运用
    • B、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 C、象征手法的运用
    • D、回忆手法的运用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下列宫殿或宫殿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

    • A、北京故宫
    • B、沈阳故宫
    • C、太极宫
    • D、未央宫

    正确答案:A,B

  • 第18题:

    填空题
    《北京人》发表于()年,作者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以()象征封建阶级的灭亡。

    正确答案: 1941,棺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北京故宫建筑布局的特点有()。
    A

    采用严格的中轴线排列和对称布局

    B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群中等级最高的建筑

    C

    依“左祖右社”布局

    D

    宫殿左前方设社稷坛,祭祀土地神和谷神

    E

    建筑分外朝、内廷两区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宫殿有两座,即北京故宫和____。

    正确答案: 沈阳故宫
    解析: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始建于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沈阳故宫位于沈阳旧城中心,占地60000平方米,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四周围以高大的红色宫墙,殿堂金瓦雕梁画栋,光彩夺目,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

  • 第21题:

    单选题
    鲁迅散文诗集《野草》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
    A

    对比手法的运用

    B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C

    象征手法的运用

    D

    回忆手法的运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北京故宫的规划布局特点和宫殿建筑设计上象征手法的运用。

    正确答案: 故宫建于明代,清朝仍沿用,总体布局为象天立宫。
    宫城称为紫禁城,东西宽760米,南北深 960米,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四面辟门:南面正门为午门, 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门上均设重檐门楼。 城墙四隅有角楼,3檐72脊,造型华关。宫城内部分为外朝内廷两部分,采用严格中轴对称方式布置。外朝包括三殿,文华殿,武英殿三区,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与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位于 1.6公里的轴线上,通过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此形制即“三朝五门”,形成了庄严,崇高,宏伟的建筑气氛。内廷包括以乾清宫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附会天象中群星拱卫的格局,其中乾清宫,坤宁宫和明嘉靖时加建的交泰殿一起形成了与外三殿对应的内三殿。内廷部分周围由内宫墙环绕保护,墙上还有长巷相卫。中轴的最后是一区对称布置的御花园。通过院落的运用和空间的变化,形成了三个空间高潮。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故宫也遵循了左祖右社的传统方式。午门与端门形成的院落左边卫太庙,右边为社稷坛。故宫在总体布局上采用了象天立宫的手法,乾清宫象天,坤宁宫象地,东西六宫象十二星座,乾东,西五所象众星,形成群星拱卫的格局,以夸张皇权的神圣。宫内各主要殿,门之前还用铜狮,龟鹤,日晷等建筑小品和雕塑作为房屋尺度的陪衬,并以皇权之神威。建筑采用大量对比色,如金朱黄等,显示帝王尊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最大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是()
    A

    沈阳故宫

    B

    山东曲阜孔庙

    C

    北京故宫

    D

    泰山岱庙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