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古代有《三希堂法帖》,此“三希”指的是:王珣的()、王羲之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三希堂法帖”是怎么回事?“三希堂法帖”中有没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正确答案: 中国清代宫廷刻帖。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而成。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3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3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 第2题:

    刻入《三希堂法帖》的有()

    • A、《行书诗十首》
    • B、《相见帖》
    • C、《苦雨帖》
    • D、《寝喜帖》

    正确答案:A,B,C

  • 第3题:

    《三希堂法帖》


    正确答案:中国清代官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1747)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等人奉敕用内府所藏魏晋至明朝历代书迹选编摹勒,刻成《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32卷,至乾隆十八年(1753)完成,共收入历代书法家134人,书迹340件,刻石495块,原石今存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内。清高宗弘历(乾隆)喜好书画,曾将最珍爱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合称“三希”,并在故宫养心殿内辟专室收藏,名曰“三希堂”;又曾命张照等将宫内收藏的书画作品整理著录,先后编成《石渠宝笈》共3编。《三希堂法帖》即由此得名。此帖收罗广泛,摹刻亦精,规模之大为其他朝代所未有,但其中伪迹甚多,后人评价不高。其初拓本纸墨、拓工、装裱皆精良,收藏价值较高,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在帖石上下边缘加刻花纹后,拓本遂粗率不足观。

  • 第4题:

    三希堂法帖的“三希”是指()

    • A、晋代王恂的《伯元帖》
    • B、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 C、王献之的《中秋帖》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清乾隆帝曾将三幅珍贵的书法作品藏于故宫养心殿西暖阁,后称为“三希帖”,“三希帖”中《伯远帖》的作者是()

    • A、王羲之
    • B、王献之
    • C、智永
    • D、王珣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所谓“三希帖”,指的是《快雪(时晴)贴》、《中秋帖》和《伯远帖》,第一帖的作者是王羲之;第二贴的作者是王献之;第三贴的作者是王珣;其中至于()目前被公认为真迹。


    正确答案:《伯远帖》

  • 第7题:

    问答题
    什么是《三希堂法帖》?

    正确答案: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命梁诗正将清宫内府所藏历代法书编次摹勒,历时三年刻成。自魏晋至明末共三十二卷。因乾隆收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白远帖》三种墨迹,这三种墨迹也包括在刻帖内,所以就将刻帖称为《三希堂法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古代有《三希堂法帖》,此“三希”指的是:王珣的()、王羲之的()、王献之的()。

    正确答案: 《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现在所见我国最早的法帖是北宋刻的()。
    A

    《三希堂法帖》

    B

    《乐善堂帖》

    C

    《淳化阁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三希堂法帖》其中因有《伯远帖》、()、《中秋帖》三种珍贵墨迹,故命其收藏室为“三希堂”。
    A

    《《快雨时晴帖》

    B

    《大观帖》

    C

    《停雨馆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三希堂法帖》

    正确答案: 中国清代官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1747)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等人奉敕用内府所藏魏晋至明朝历代书迹选编摹勒,刻成《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32卷,至乾隆十八年(1753)完成,共收入历代书法家134人,书迹340件,刻石495块,原石今存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内。清高宗弘历(乾隆)喜好书画,曾将最珍爱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合称“三希”,并在故宫养心殿内辟专室收藏,名曰“三希堂”;又曾命张照等将宫内收藏的书画作品整理著录,先后编成《石渠宝笈》共3编。《三希堂法帖》即由此得名。此帖收罗广泛,摹刻亦精,规模之大为其他朝代所未有,但其中伪迹甚多,后人评价不高。其初拓本纸墨、拓工、装裱皆精良,收藏价值较高,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在帖石上下边缘加刻花纹后,拓本遂粗率不足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清乾隆帝曾将三幅珍贵的书法作品藏于故宫养心殿西暖阁,后称为“三希帖”,“三希帖”中《伯远帖》的作者是()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

    智永

    D

    王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书房,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原因是阁中藏有三位著名书法家的稀世珍品,以下不属于“三希堂”由来的作品是()。

    • A、王殉的《伯远帖》
    • B、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 C、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D、王献之的《中秋帖》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三希堂法帖》其中因有《伯远帖》、()、《中秋帖》三种珍贵墨迹,故命其收藏室为“三希堂”。

    • A、《《快雨时晴帖》
    • B、《大观帖》
    • C、《停雨馆贴》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清代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法帖》包括()

    • A、晋代王珣的《伯远帖》
    • B、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 C、王献之的《中秋帖》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什么是《三希堂法帖》?


    正确答案: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命梁诗正将清宫内府所藏历代法书编次摹勒,历时三年刻成。自魏晋至明末共三十二卷。因乾隆收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白远帖》三种墨迹,这三种墨迹也包括在刻帖内,所以就将刻帖称为《三希堂法帖》。

  • 第17题:

    乾隆皇帝珍藏的“三希帖”中的《中秋帖》的作者是()

    • A、王羲之
    • B、王献之
    • C、智永
    • D、王珣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单选题
    下面有一个帖不属于乾隆皇帝“三希堂”的三希之一。()
    A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B

    王羲之《兰亭序》

    C

    王献之《中秋帖》

    D

    王珣《伯远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三希堂法帖”是怎么回事?“三希堂法帖”中有没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正确答案: 中国清代宫廷刻帖。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而成。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3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3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所谓“三希帖”,指的是《快雪(时晴)贴》、《中秋帖》和《伯远帖》,第一帖的作者是王羲之;第二贴的作者是王献之;第三贴的作者是王珣;其中至于()目前被公认为真迹。

    正确答案: 《伯远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乾隆皇帝珍藏的“三希帖”中的《中秋帖》的作者是()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

    智永

    D

    王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三希堂法帖的“三希”是指()
    A

    晋代王恂的《伯元帖》

    B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C

    王献之的《中秋帖》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书房,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原因是阁中藏有三位著名书法家的稀世珍品,以下不属于“三希堂”由来的作品是()。
    A

    王殉的《伯远帖》

    B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C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D

    王献之的《中秋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