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把用T12A钢制造的车刀,分别加热到780℃和900℃淬火, 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马氏体含碳量高?  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多?  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未溶碳化物较多?   5、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合适?为什么?

题目

两把用T12A钢制造的车刀,分别加热到780℃和900℃淬火, 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马氏体含碳量高?  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多?  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未溶碳化物较多?   5、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合适?为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两把用T12A钢制造的车刀,分别加热到780℃和900℃淬火, 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马氏体含碳量高?  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多?  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未溶碳化物较多?   5、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合适?为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

    • A、马氏体中合金元素的含量
    • B、淬火时冷却速度
    • C、马氏体的碳含量
    • D、淬火加热温度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对高碳钢来说,在相同保温时间条件下,淬火加热温度愈高,淬火后残余奥氏体愈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哪个温度淬火后马氏体晶粒粗大?


    正确答案:因为860℃加热温度高,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得到的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 第4题:

    W18Cr4V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高达1280℃左右,若以一般工具钢Ac1+(30~50℃)的方法来确定其淬火加热温度,淬火后W18Cr4V制造的刃具能否达到要求的性能?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能。
    W18Cr4V钢为高速钢,工作时切削速度快,要求高的硬度和热硬性,故加入了大量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大量的合金碳化物。只有在极高的加热温度下,才能使大量的合金碳化物分解,合金元素与碳溶入奥氏体,以保证淬火、回火后的二次硬化和高的热硬性。故以一般工具钢的方法确定其淬火加热温度显然不行。

  • 第5题:

    问答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哪个温度淬火合适?为什么?

    正确答案: 780℃加热淬火后合适。因为含碳量为1.2%的碳钢属于过共析钢,过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Ac1+(30~50℃),而78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这时淬火后的组织为均匀而细小的马氏体和颗粒状渗碳体及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使钢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且也具有较好的韧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淬火的目的是什么?试比较各种淬火方法的优缺点。简要说明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温度?

    正确答案: 经过奥氏体化的钢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进行冷却,获得不平衡组织(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单液淬火法:
    缺点:水淬则淬火应力大,容易产生变形与开裂;用油淬则不易淬硬,容易产生软点。
    优点: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双液淬火法:
    优点:即可以保证工件得到马氏体组织,又可以降低工件在马氏体区的冷却速度,减小组织应力,从而减小工件的变形,开裂的倾向。
    缺点:操作复杂,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
    分级淬火:
    优点:淬火时工件内部温度均匀,组织转变几乎同时进行,因而减小了内应力,显著降低了变形开裂倾向。
    缺点:液态介质(熔盐等)的冷却能力有限。
    等温淬火:优点:工件的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好。
    淬火应力小,变形小
    缺点:生产周期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哪个温度淬火后参与奥氏体多?

    正确答案: 因为加热温度860℃已经超过了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使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降低钢的Ms和Mf点,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增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哪个温度淬火后未溶碳化物量多?

    正确答案: 因为加热温度860℃已经超过了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因此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有两个含碳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并保温相同时间,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然后以大于VK的冷却速度至室温。试问: 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合适?为什么?

    正确答案: 780℃加热淬火后合适。因为含碳量为1.2%的碳钢属于过共析钢,过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Ac1+(30~50℃),而78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这时淬火后的组织为均匀而细小的马氏体和颗粒状渗碳体及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使钢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且也具有较好的韧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有两个含碳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并保温相同时间,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然后以大于VK的冷却速度至室温。试问: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

    正确答案: 因为加热温度860℃已经超过了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使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降低钢的Ms和Mf点,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增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亚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在Ac3+30~50℃范围,使钢的组织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此称()
    A

    亚温淬火

    B

    等温淬火

    C

    完全淬火

    D

    不完全淬火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淬火钢淬火后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A

    淬火加热速度

    B

    淬火冷却速度

    C

    淬火温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马氏体晶粒越(),残余奥氏体的量()。


    正确答案:粗大;越多

  • 第14题:

    钢的含碳量愈高,淬火加热温度愈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哪个温度淬火后参与奥氏体多?


    正确答案:因为加热温度860℃已经超过了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使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降低钢的Ms和Mf点,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增多。

  • 第16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哪个温度淬火后未溶碳化物量多?


    正确答案:因为加热温度860℃已经超过了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因此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

  • 第17题:

    单选题
    亚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在()范围,使钢的组织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此称完全淬火。
    A

    Ac3+30~50℃

    B

    Acl+30~50℃

    C

    A+10~30℃

    D

    A+10~3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有两个含碳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并保温相同时间,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然后以大于VK的冷却速度至室温。试问: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

    正确答案: 因为加热温度860℃已经超过了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因此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哪个温度淬火后马氏体晶粒粗大?

    正确答案: 因为860℃加热温度高,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得到的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有两个含碳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并保温相同时间,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然后以大于VK的冷却速度至室温。试问: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正确答案: 因为860℃加热温度高,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得到的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过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在Ac1+30~50℃范围,使钢的组织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此称()
    A

    亚温淬火

    B

    等温淬火

    C

    完全淬火

    D

    不完全淬火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A

    淬火加热温度

    B

    马氏体中含碳景

    C

    淬火冷却速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 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亚结构。

  • 第23题:

    问答题
    有两个含碳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并保温相同时间,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然后以大于VK的冷却速度至室温。试问: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

    正确答案: 因为加热温度860℃已经超过了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而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型转变,所以冷却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