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仔鳝为何要专池培育?”相关问题
  • 第1题: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时所得计数值为何处的白细胞数()

    • A、分裂池
    • B、成熟池
    • C、储备池
    • D、循环池
    • E、边缘池

    正确答案:D

  • 第2题:

    鳝苗培育土池如何建造?


    正确答案:用于培养鳝苗的土池一般都是在繁殖季节快要来临时而临时挖建的临时土池,也有使用小水泥池或商品鳝池作鳝苗培育池的。在养鳝实践中,往往也会因水泥池培育鳝苗不足而需临时挖建鳝苗培育池。鳝苗培育池一般系黄鳝繁殖季节来临,已发现有黄鳝开始吐泡沫时而及时挖建的。一般池深50厘米左右,每个池约2-3平方米,池底及四周用塑料膜或彩条布铺设,接口处缝合完好。池底铺腐熟粪肥或蚯蚓粪5-10厘米,并在离底质10-15厘米处设置溢水管,溢水管的池内一端用双层密眼纱布包住防苗逃出。池内投入少量水浮莲,同时加注池水至溢水管,让其培肥水质,繁殖大量的微生物。在鳝苗入池的前一天搭好遮荫棚或在池上铺设遮阳网,应全部或遮住培育池的大部分,以防日光直射水温不稳定。

  • 第3题:

    鳝池如何增设防逃设施?


    正确答案:从市场上选购网眼较小(养殖的黄鳝不能钻过直径约15厘米的小塑料筐。将其反扣在池内弯头上面,并用一至两块砖压住即可防止鳝鱼从排溢水管中逃走。但如果池内养的是很小的鳝苗,或个体在100克以上大鳝时,使用这种方法防逃时,小苗容易从网眼中钻出,而较大的黄鳝因力气较大,容易将筐上压的砖掀开。我们可以取一段大小与弯头相适、长度为3-5厘米的PVC塑料管,在其一端蒙上一块细眼纱布或密眼的聚乙烯网布,然后将其另一端插入池内的弯头上即可。由于网眼细密,水中的微生物容易滋生而堵塞网眼,因此需经常检查并清洗网布。

  • 第4题:

    哪些地方适宜修建养鳝池?


    正确答案:规模饲养,应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较为安静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造养鳝场。小面积家庭饲养,则可利用房前屋后空地,采光较好的废旧房屋、旧粪坑、低洼地和废蓄水池等改建或在楼房屋顶上建池养殖。

  • 第5题:

    为什么仔蟹培育池必须种植水草、要种养结合?


    正确答案:1仔蟹培育池放养水生植物是仔蟹养殖阶段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提高仔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仔蟹池培养水生植物有以下优点:
    (1)为仔蟹提供栖息、蜕壳的环境。仔蟹喜浅水环境,但仔蟹又怕强光,喜弱光,尤其在蜕壳时特别惧怕紫外线对其的杀伤。因此,在池塘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菹草、聚草等),在水面放养漂浮植物(水胡芦、水花生、小浮萍等),使仔蟹集中在水生植物丛中生活,既为仔蟹提供了浅水、避光的环境,又为其蜕壳和栖息创造了良好的场所。
    (2)解决了池塘水浅,水质不稳定,而池水过深,仔蟹又不能蜕壳的矛盾。
    (3)为仔蟹提供了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饵料。水葫芦、水花生等水草的嫩叶、嫩根以及小浮萍均是仔蟹的优质植物性饵料。
    (4)降低水中氨氮,增加溶氧,改善水质。仔蟹喜清新水质,而大量投饵,会造成其粪便、残饵分解,致使水中氨氮急增,水质肥,溶氧条件差,从而抑制河蟹生长。放养水生植物后,它们生长需大量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大大降低水中氨氮,同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又释放大量溶氧,进一步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以供植物利用,使水质转清,有利于仔蟹生长。
    (5)防止仔蟹逃逸。仔蟹个体轻,其步足刚毛上粘附吸附水后,攀爬外逃能力极强,即使是十分光滑的玻璃板,也可以垂直爬出。在下雨时,防逃设施受潮后,仔蟹即可垂直爬出。因此,严格地讲,单配置良好的防逃设施,仔蟹还是容易逃逸。只有在培育池内为仔蟹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特别是种植和培养大量水生植物,才能留住仔蟹,减少逃逸数量。
    池塘内单一饲养蟹种,其水体、饵料没有充分利用,而且养蟹池因大量投饵后,水质容易变肥并混浊;加以蟹种因缺乏水生植物作为栖息和蜕壳场所,不利于蟹种栖居、蜕壳和生长。而在蟹种池内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水蕹菜、菱等)和饲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则可以做到蟹稻、蟹和水生蔬菜共生;而蟹鱼混养,河蟹的粪便、残饵肥水,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利用水中的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这不仅促进了水生植物和鱼类生长,而且使池水转清,也有利于蟹种生长。由此同时,水生植物既可以为蟹种提供新鲜适口的植物性饵料,又为蟹种的提供了栖居、蜕壳的良好环境,河蟹就不会逃逸。它们互利共存,形成一个水底、水中、水面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渔谚有:"蟹多少,看水草"形象化地说明蟹种池种植水生植物的重要性。

  • 第6题:

    试述亲鱼培育池的条件?


    正确答案: 位置:要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环境开阔向阳;交通便利;亲鱼培育池,产卵池和孵化场所的位置应靠近。
    面积:长方形,大小适宜,便于饲养和捕捞。
    水深:1.5~2.0m
    底质:池底平坦,便于捕捞;保水性好;因鱼种类而变

  • 第7题:

    为什么将蟹苗养至Ⅲ期仔蟹作为仔蟹培育阶段?


    正确答案:蟹苗蜕3次壳即为Ⅲ期仔蟹,标志着仔蟹阶段结束。这是因为:
    (1)Ⅲ期仔蟹已开始具备河蟹的基本形态。I期仔蟹尽管已形成蟹的形状,但其头脑甲长度大于头胸甲的宽度,而从Ⅲ期仔蟹开始,其头胸甲长小于头胸甲宽。
    (2)Ⅲ期仔蟹已开始完全适应在淡水中生活。在蟹苗阶段其最适盐度为7‰~8‰,I期仔蟹的最适盐度为5‰左右,Ⅱ期仔蟹为3‰左右,Ⅲ期仔蟹为0.5‰以下(淡水),它们发育到Ⅲ期仔蟹以后,只有在淡水中,耗氧率低,能需量小,生长快,蜕壳间隔时间短,成活率高。如果此时Ⅲ期仔蟹仍在咸淡水中生活,其生长速度比淡水中低得多。
    (3)Ⅲ期仔蟹已开始挖洞穴居,与成蟹的生活习性相似。通常I期、Ⅱ期仔蟹不会挖洞穴居,仅过隐居生活。而Ⅲ期仔蟹开始挖洞穴居,其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明显加强。
    (4)Ⅲ期仔蟹的食性已属杂食性。蟹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也摄食少量有机碎屑。到I期仔蟹,肠道内植物性饵料以及有机碎屑的含量逐步增加。到Ⅲ期仔蟹阶段,其食性已与成蟹相近似,唯食谱范围比成蟹狭,均属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类型。
    由此可见,从蟹苗到Ⅲ期仔蟹是一个过渡阶段。在形态上由龙虾型过渡到真正的蟹型;在生态上从海水逐步过渡到淡水。从浮游逐步过渡到穴居,其食性从食浮游生物过渡到杂食性。因此在养殖上必须提供这种过渡所要求的条件,采用专门的池塘给予精心的培育。
    此外,从生产上看,蟹苗经l5~20天的培育,随着个体增大,养殖的密度与水质、饵料的矛盾也随之增大,特别是在培育后期,水温越来越高,给出池、分养和运输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只要达到Ⅲ期仔蟹,幼体已完全适应淡水生活,其抗逆能力大大增强,即可出池分养、运输和销售。仔蟹培育阶段相当于鱼苗培育成夏花阶段。

  • 第8题:

    长鱼又叫黄鳝,为硬骨鱼纲()。

    • A、鳃鳝目合鳃鳝科
    • B、鲤形目鲤科鳝属
    • C、鲈形目鲭科鳝属
    • D、鳃鳝目鲭科鳝属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为什么将蟹苗养至Ⅲ期仔蟹作为仔蟹培育阶段?

    正确答案: 蟹苗蜕3次壳即为Ⅲ期仔蟹,标志着仔蟹阶段结束。这是因为:
    (1)Ⅲ期仔蟹已开始具备河蟹的基本形态。I期仔蟹尽管已形成蟹的形状,但其头脑甲长度大于头胸甲的宽度,而从Ⅲ期仔蟹开始,其头胸甲长小于头胸甲宽。
    (2)Ⅲ期仔蟹已开始完全适应在淡水中生活。在蟹苗阶段其最适盐度为7‰~8‰,I期仔蟹的最适盐度为5‰左右,Ⅱ期仔蟹为3‰左右,Ⅲ期仔蟹为0.5‰以下(淡水),它们发育到Ⅲ期仔蟹以后,只有在淡水中,耗氧率低,能需量小,生长快,蜕壳间隔时间短,成活率高。如果此时Ⅲ期仔蟹仍在咸淡水中生活,其生长速度比淡水中低得多。
    (3)Ⅲ期仔蟹已开始挖洞穴居,与成蟹的生活习性相似。通常I期、Ⅱ期仔蟹不会挖洞穴居,仅过隐居生活。而Ⅲ期仔蟹开始挖洞穴居,其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明显加强。
    (4)Ⅲ期仔蟹的食性已属杂食性。蟹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也摄食少量有机碎屑。到I期仔蟹,肠道内植物性饵料以及有机碎屑的含量逐步增加。到Ⅲ期仔蟹阶段,其食性已与成蟹相近似,唯食谱范围比成蟹狭,均属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类型。
    由此可见,从蟹苗到Ⅲ期仔蟹是一个过渡阶段。在形态上由龙虾型过渡到真正的蟹型;在生态上从海水逐步过渡到淡水。从浮游逐步过渡到穴居,其食性从食浮游生物过渡到杂食性。因此在养殖上必须提供这种过渡所要求的条件,采用专门的池塘给予精心的培育。
    此外,从生产上看,蟹苗经l5~20天的培育,随着个体增大,养殖的密度与水质、饵料的矛盾也随之增大,特别是在培育后期,水温越来越高,给出池、分养和运输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只要达到Ⅲ期仔蟹,幼体已完全适应淡水生活,其抗逆能力大大增强,即可出池分养、运输和销售。仔蟹培育阶段相当于鱼苗培育成夏花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鲤亲鱼培育时为什么要雌雄分池培养?

    正确答案: 鲤鱼对产卵要求低,春季水温上升至17℃以上时发育早的个体会自行产卵,繁殖行为难以控制,故需分池饲养,到大部分亲鱼都成熟时再合池产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亲鱼培育池的条件?

    正确答案: 位置:要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环境开阔向阳;交通便利;亲鱼培育池,产卵池和孵化场所的位置应靠近。
    面积:长方形,大小适宜,便于饲养和捕捞。
    水深:1.5~2.0m
    底质:池底平坦,便于捕捞;保水性好;因鱼种类而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立花”的确立是于17世纪由()完成的。
    A

    池坊专定

    B

    二代池坊专好

    C

    千利休

    D

    丰臣秀吉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立花”的确立是于17世纪由()完成的。

    • A、池坊专定
    • B、二代池坊专好
    • C、千利休
    • D、丰臣秀吉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为何要开展“休稻养鳝”?


    正确答案:在以粮为主的粮食紧张时期,为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曾大力提倡稻田养鱼,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被世界银行有关专家誉为“小粮仓”、“小银行”,为我国的养鱼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粮食产品的不断丰富,我国政府及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新方针。同时,随着养鱼业的高速发展,逐步向专业化及密集型、生态型发展。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及时提出了“休稻养鱼”的新思路,并经实践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再加之以前开展的稻田养鳝存在着众多的突出矛盾,因此我们建议各位欲开展稻田养鳝的朋友,最好采取“休稻养鳝”。

  • 第15题:

    楼顶鳝池的建造应注意些什么?


    正确答案:从楼顶承重方面考虑,楼顶池建议全部砌立砖,墙厚6厘米;除繁育池外,均采用无土养殖。从降温的角度考虑,应将太阳时常照射的一面墙加高超过养殖池的高度,然后再退开10厘米左右开始建池,以防太阳长时间照射该池壁而导致该池水温异常于其它池上升,造成不易觉察的池水高温而出现黄鳝死亡。

  • 第16题:

    为什么蟹苗必须培育成仔蟹,才能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正确答案:河蟹在蟹苗阶段有以下特点:
    (1)个体小(一般每只仅3~7毫克),龙虾型,游动速度慢,不能挖穴,喜集群,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很差,极易被敌害生物吞食。据测定,一条白鲦鱼其肠内有34只蟹苗,一只癞蛤蟆其胃内有121只蟹苗。因此需要创造一个无敌害的生活环境,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2)取食能力低,食谱范围狭。蟹苗在自然水体中,主食水蚤、水虹蛔和一些水生植物(小浮萍等),这些食物在自然条件下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提供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3)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低。蟹苗的适温范围为l5~30℃,最适水温为25±3.5℃。水温下降到12℃以下,就要冻死。对温度骤变的适应能力差,降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5.37±0.85℃,升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3.15±0.75℃。此外,它们对淡水也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也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控制水质,提高其成活率。
    (4)新陈代谢水平高,蟹苗生长快。一般3~7毫克/只的大眼幼体,经15~20天的培育,蜕3次壳成为Ⅲ期仔蟹,体重达35~80毫克/只,增长了l0倍以上。其每克体重的耗氧率为1.068毫克/小时,比一龄蟹种大8.3倍,每小时每千克能需量为3.44千卡,比一龄蟹种大4.9倍。
    综上所述,蟹苗新陈代谢水平高,生长快,需要摄食大量的高质量的饵料,但蟹苗个体小,抗逆性差,对饵料的要求高。如果直接将它们放入湖泊、河道中,就好比将鱼苗直接放入天然水体一样,成活率极低(通常回捕率仅0.1%~5%)。因此必须创造一个无敌害的、水质良好、饵料适口充足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生长,提高成活率。仔蟹培育池就是为其创造这一生态环境而设立的专用培育池。

  • 第17题:

    成蟹池能否套养当年仔蟹?


    正确答案:池塘单养河蟹,面积小而密度大,活动空间小,尽管采取了种植大量水生植物等措施,但自相残食的机率还是较高。如将仔蟹套养在成蟹池中,则绝大部分被二龄蟹残食,成活率很低。在生产中就是同一年龄的蟹种,为了提高成活率,其规格大小也务必一致,这样才能做到同步蜕壳、同步生长。因此,成蟹池不能套养当年仔蟹。而湖泊等大水体,河蟹密度小,隐蔽物多,不同年龄、不同规格

  • 第18题:

    鲤亲鱼培育时为什么要雌雄分池培养?


    正确答案: 鲤鱼对产卵要求低,春季水温上升至17℃以上时发育早的个体会自行产卵,繁殖行为难以控制,故需分池饲养,到大部分亲鱼都成熟时再合池产卵。

  • 第19题:

    当代大型肉用仔鸭是以()为基础培育的。

    • A、天府肉鸭
    • B、北京鸭
    • C、金定鸭
    • D、跑鸭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蟹苗必须培育成仔蟹,才能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正确答案: 河蟹在蟹苗阶段有以下特点:
    (1)个体小(一般每只仅3~7毫克),龙虾型,游动速度慢,不能挖穴,喜集群,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很差,极易被敌害生物吞食。据测定,一条白鲦鱼其肠内有34只蟹苗,一只癞蛤蟆其胃内有121只蟹苗。因此需要创造一个无敌害的生活环境,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2)取食能力低,食谱范围狭。蟹苗在自然水体中,主食水蚤、水虹蛔和一些水生植物(小浮萍等),这些食物在自然条件下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提供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3)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低。蟹苗的适温范围为l5~30℃,最适水温为25±3.5℃。水温下降到12℃以下,就要冻死。对温度骤变的适应能力差,降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5.37±0.85℃,升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3.15±0.75℃。此外,它们对淡水也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也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控制水质,提高其成活率。
    (4)新陈代谢水平高,蟹苗生长快。一般3~7毫克/只的大眼幼体,经15~20天的培育,蜕3次壳成为Ⅲ期仔蟹,体重达35~80毫克/只,增长了l0倍以上。其每克体重的耗氧率为1.068毫克/小时,比一龄蟹种大8.3倍,每小时每千克能需量为3.44千卡,比一龄蟹种大4.9倍。
    综上所述,蟹苗新陈代谢水平高,生长快,需要摄食大量的高质量的饵料,但蟹苗个体小,抗逆性差,对饵料的要求高。如果直接将它们放入湖泊、河道中,就好比将鱼苗直接放入天然水体一样,成活率极低(通常回捕率仅0.1%~5%)。因此必须创造一个无敌害的、水质良好、饵料适口充足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生长,提高成活率。仔蟹培育池就是为其创造这一生态环境而设立的专用培育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时所得计数值为何处的白细胞数()
    A

    分裂池

    B

    成熟池

    C

    储备池

    D

    循环池

    E

    边缘池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仔蟹培育池必须种植水草、要种养结合?

    正确答案: 1仔蟹培育池放养水生植物是仔蟹养殖阶段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提高仔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仔蟹池培养水生植物有以下优点:
    (1)为仔蟹提供栖息、蜕壳的环境。仔蟹喜浅水环境,但仔蟹又怕强光,喜弱光,尤其在蜕壳时特别惧怕紫外线对其的杀伤。因此,在池塘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菹草、聚草等),在水面放养漂浮植物(水胡芦、水花生、小浮萍等),使仔蟹集中在水生植物丛中生活,既为仔蟹提供了浅水、避光的环境,又为其蜕壳和栖息创造了良好的场所。
    (2)解决了池塘水浅,水质不稳定,而池水过深,仔蟹又不能蜕壳的矛盾。
    (3)为仔蟹提供了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饵料。水葫芦、水花生等水草的嫩叶、嫩根以及小浮萍均是仔蟹的优质植物性饵料。
    (4)降低水中氨氮,增加溶氧,改善水质。仔蟹喜清新水质,而大量投饵,会造成其粪便、残饵分解,致使水中氨氮急增,水质肥,溶氧条件差,从而抑制河蟹生长。放养水生植物后,它们生长需大量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大大降低水中氨氮,同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又释放大量溶氧,进一步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以供植物利用,使水质转清,有利于仔蟹生长。
    (5)防止仔蟹逃逸。仔蟹个体轻,其步足刚毛上粘附吸附水后,攀爬外逃能力极强,即使是十分光滑的玻璃板,也可以垂直爬出。在下雨时,防逃设施受潮后,仔蟹即可垂直爬出。因此,严格地讲,单配置良好的防逃设施,仔蟹还是容易逃逸。只有在培育池内为仔蟹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特别是种植和培养大量水生植物,才能留住仔蟹,减少逃逸数量。
    池塘内单一饲养蟹种,其水体、饵料没有充分利用,而且养蟹池因大量投饵后,水质容易变肥并混浊;加以蟹种因缺乏水生植物作为栖息和蜕壳场所,不利于蟹种栖居、蜕壳和生长。而在蟹种池内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水蕹菜、菱等)和饲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则可以做到蟹稻、蟹和水生蔬菜共生;而蟹鱼混养,河蟹的粪便、残饵肥水,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利用水中的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这不仅促进了水生植物和鱼类生长,而且使池水转清,也有利于蟹种生长。由此同时,水生植物既可以为蟹种提供新鲜适口的植物性饵料,又为蟹种的提供了栖居、蜕壳的良好环境,河蟹就不会逃逸。它们互利共存,形成一个水底、水中、水面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渔谚有:"蟹多少,看水草"形象化地说明蟹种池种植水生植物的重要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成蟹池能否套养当年仔蟹?

    正确答案: 池塘单养河蟹,面积小而密度大,活动空间小,尽管采取了种植大量水生植物等措施,但自相残食的机率还是较高。如将仔蟹套养在成蟹池中,则绝大部分被二龄蟹残食,成活率很低。在生产中就是同一年龄的蟹种,为了提高成活率,其规格大小也务必一致,这样才能做到同步蜕壳、同步生长。因此,成蟹池不能套养当年仔蟹。而湖泊等大水体,河蟹密度小,隐蔽物多,不同年龄、不同规格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