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探索型人物”的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结合《故里三陈》具体谈谈汪曾増祺小说刻画人物的散文化特征。


    正确答案: 小说散文化:指将散文的特地引入小说,又不改变小说的特质。
    (1)重气氛描写,看重风俗描绘,使小说结构松散。
    (2)写小人物平凡的生活,使小说情节散漫。

  • 第2题:

    结合具体作品阐述《列那狐的故事》


    正确答案: 《列那狐的故事》是中世纪城市文学代表作。 作品假托动物世界的故事,实际上表现的是人类的社会。列那狐对伊桑格兰狼的斗争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列那狐的形象体现了市民阶级的双重性:一方面它和狮王、狼那样的大权贵进行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思想;另一方面它也欺凌残害弱小者,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

  • 第3题:

    结合具体作品阐述“社会问题剧”


    正确答案: “社会问题剧”,十九世纪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创造,他的作品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宗教、道德、家庭、妇女、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笔锋犀利,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
    代表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易卜生是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

  • 第4题:

    结合作品阐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雄奇奔放,“雄奇”是指他的诗歌形象宏伟奇特;“奔放”是指他的诗情激扬,气势充沛。构成这一特征的有四个要素:
    1、激扬而豪迈的抒情基调。如《将进酒》一诗,抒写“天生我才必有用”之豪情,把借酒销愁之意表现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泻的气势和力量,充分展示出李白狂放而自信的人格风采。如此抒情基调的构成要素:从诗到歌的抒情结构(自然形成高潮);宏大的诗歌意象;大数目词汇的高频率使用。
    2、爆发、跳跃式的抒情方式。如《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发端突兀而起,如火山爆发。整首诗抒情脉络起伏跳跃:从强烈的不平到不可一世的自信,再到悲哀感慨,与他激扬豪迈的感情恰当而自然地配合。
    3、壮美而动荡的诗歌意境。如《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构成极为宏伟壮丽的诗歌意境,给人以崇高美的深刻感受。
    4、清新明快,不拘一格的诗歌语言。如他的许多绝句作品表现其瞬间呈现的情感世界,往往灵光一闪,脱口即成,这种表现的自然真切,和其语言的清新明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总之,李白渴望自由,不甘束缚的个性内在地决定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征,从而建立起一种无可仿效的诗歌典范。

  • 第5题:

    结合作品阐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正确答案: 黑格尔认为最常见悲剧冲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并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由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导致的冲突。这类悲剧冲突的原因,还只是外在的自然力量,还构不成真正有价值的悲剧冲突。
    (二)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黑格尔这儿所说的自然条件,主要指与人生命运密切相连的家庭关系、阶级出身、天生情欲等。黑格尔认为,这种冲突也不能构成本质性的悲剧冲突。
    (三)由心灵性的差异产生的冲突。黑格尔认为这才是真正重要的矛盾,才是最理想的悲剧冲突。具体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由无意识的行动导致的冲突。如俄狄浦斯杀父娶母。二是有意识的行动导致的冲突。如阿伽门农的儿子蓄意为父报仇杀死母亲。三是行动本身并不引起冲突,而是由其他关系和情境所决定的人物的内心冲突。就人物各自的立场来看,都带有理性或伦理上的普遍性,其行动都有增却的理由。在黑格尔看来,悲剧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表现人间的苦难,而是通过具有某种片面性的悲剧人物的毁灭,伸张“永恒正义”。

  • 第6题:

    结合具体作品阐述狂飙突进文学的特点。


    正确答案:狂飙突进运动(德语:Sturm und Drang)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提倡自然、感情和个人主义,主张民族统一和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学。其名称来源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通过一个感伤的爱情故事,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阴谋和爱情》是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市民悲剧。作品通过贵族青年斐迪南与平民之女露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出了平民与特权贵族的矛盾冲突,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的作品往往取材于本民族历史,倡导表现上的民族风格,他们推崇天才,创造性的力量,并把其作为其美学观点的核心。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是德国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

  • 第7题:

    请结合具体代表人物及作品简述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主要艺术主张、美学观念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电影史上的新浪潮是指20实际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新型电影的风潮,这些影片一反过去电影中多表现出来的观念和理想,甚至叙事方式、表现方式和制作方式,对以后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浪潮电影的主要艺术主张及美学观念:
    1、强烈的“个人性质”倾向,及作品的“作者化”风格。
    2、造型的“纪实主义”。(电影语言、场面调度、拍摄方法、人物造型、场景布置等)
    3、叙事的非流畅化倾向。(内容表现不流畅,镜头连接不流畅)【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跳接的表现方法】
    新浪潮电影起源于法国,这些电影主要以都市题材和青年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等人的言论和作品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他们的代表作品如戈达尔的《筋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朱尔与吉姆》,夏布罗尔的《表兄弟》等都在诠释着新浪潮电影的主要风格和艺术主张。
    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影响:
    1、在法国掀起的新浪潮电影运动影响到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具有显著代表的便是德国,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发展直接诱发了后来在世界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德国电影运动。
    2、一些欧美国家,典型的以美国为代表。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新浪潮电影的规模,其主要代表作有《邦妮和克莱德》,《逍遥骑士》等影片,以及后来发展出来的“公路电影”都是在新浪潮的影响下衍生。
    3、亚洲代表国家如日本。在日本有“松竹新浪潮”的说法,主要是指的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松竹大船公司制作发行的大岛渚的电影《青春残酷物语》等影片。这些影片的出现与法国新浪潮几乎同时,在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直接刺激下产生。
    4、其他国家如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皆在受到了新浪潮电影刺激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创作。
    5、使人们重新思考传统的制片制度,导致许多国家建立了独立制片制度和独立发行制度,引起了人们对于作品的个人风格特色的注重,形成了导演中心的概念。

  • 第8题:

    结合具体作品,简述哲理小说的特征。


    正确答案:哲理小说是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其特点在于艺术形象与哲理的融合。
    著名的哲理小说有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等。在小说中,作者常常通过传奇的故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阐明哲理和宣传启蒙思想。其手法灵活多样,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但由于忽视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因此作品也就缺乏艺术感染力。

  • 第9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阐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杜甫的诗歌风格体现为沉郁顿挫。“沉郁”,是指感情的悲凉壮大且深厚;“顿挫”是指感情表达的如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具体表现为:
    1、深沉而忧苦的抒情基调。在杜甫的内心世界里,蕴含着一份忧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真挚情感,因而显得特别深沉,博大。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的结束部分,抒写诗人到家后“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悲痛欲绝,但这个人的悲痛却很快因为普通百姓将更加苦难的联想而忧思不断了。所谓“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2、回环反复的抒情方式。和李白式的奔放正好相反,从杜诗里能够体会出他的情感经常是就要爆发却又折回,回流的感情在心中存蓄,受到节制后再缓慢流出,因为这样一种方式,杜诗感情的抒发才显得特别深沉,如《秋兴八首》之第一首:峡江秋色牵起诗人滞留夔府孤城的寂寞心情,也牵动了故园的思念,而当诗人沉浸在回忆和思念之时,忽又被白帝城四处的砧声所惊醒。八首诗采用组诗的形式同样曲折的笔法,抒写出诗人极为复杂的内心感受。
    3、凝重而悲凉的诗歌境界。如《登高》前四句描写峡江秋景,风急、猿啸、鸟飞、木落,再伴随着滚滚而来的江水,整个诗歌境界充满动荡、悲凉的气息;后四句转入抒情,则以高度概括的笔法为自身的命运写照。万里漂泊、多病之身、憔悴的面容,最后透过一个“新停”的动作表现出诗人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执着性情。
    4、凝炼、严整而又流畅的诗歌语言。还以《登高》为例,它突破通常律诗中两联的对仗要求,八句皆对,特别体现出诗句安排的严整,但由于诗中的写景抒情以具体形象展开,形象间的自然衔接,掩盖了对仗的严整,而最终使整首诗变得流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具体论析《伤逝》采用“涓生手记”的形式,对于表现作品的思想蕴涵、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伤逝》作为鲁迅唯一的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写得异常凄切哀婉,情意悠长。作品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涓生手记”的形式,以涓生的回忆来叙述他与子君的这场悲哀心碎的恋情。这样,就便于直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便于充分地抒情。比如,作品对热恋中的涓生在会馆里期待子君到来时的迷惘、忧虑、急切的心情,描述得非常真切:涓生心不在焉地翻着随手抓过来的书,耳朵却聚精会神地听着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细心地分辨着子君的橐橐的脚步声,憎恶着那不像子君或太像子君的脚声,而脑子里却翻滚着种种祸事的忧虑……。对于涓生后来的悔恨和悲哀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真情,作者也是使用第一人称淋漓尽致地表述出来。当涓生知道子君已死的消息时,他的悔恨达到了顶点,鲁迅用第一人称如实地写下了他的悲愤:“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
    此外,作品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在写实的过程中也时有涓生浓重的抒情。在整个悲剧的叙述过程中,抒情气氛非常强烈。热恋中的深情,新婚后的喜悦,失业打击后的惶恐,感情濒于破裂时的痛苦,终于分手后的绝望以及子君死后,涓生的悔恨和悲哀,都或隐或显、或淡或浓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叙述方式构成了小说的双重的独特效果,一是客观真切地记叙了涓生、子君两人的情感历程及其悲剧结局,使作品表述的故事清晰、完整;二是主人公的议论与抒情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情力度,作品突现涓生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也加深了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染力。议论与抒情的不断穿插,还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种波折起伏的意味,把故事演绎得近近远远,既真切又似有些朦胧,既有强烈的现实性,又带有一种凝重的历史感,既有生活细节的精心描写,如用油鸡和阿随的命运来响应子君感情的变化,又有高度概括的抒情性话语,如涓生所说:“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这种抒情又将故事提升到一种新的境地,给人留下很大的回味与思考的空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探索型人物”的特征。

    正确答案: 托尔斯泰的作品因为对现实生活的揭露、批判和讽刺,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热衷于心理探索的贵族形象,善于表现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全过程。这些人物被称为“探索型人物”。他们有良好的教养、高尚的品质、纯粹的情操、神圣的宗教情感和苦苦探索的精神。他们时时思考俄国社会的罪恶、自己所处的贵族阶级的罪恶和自己本人的罪恶,时时思考着如何走出迷误,洗涤罪恶。他们对俄国的专制农奴制、对私有观念、对自己灵魂的堕落采取尖锐的批判态度,同时积极行动,或参与社会改革,或放弃财产,或参加劳动。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断进行灵魂的忏悔。从自传三部曲中的尼考连卡,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再到《复活》中的涅赫柳多夫,都是这类忏悔贵族不同探索阶段的艺术载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的认识。

    正确答案: (1)艺术典型是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具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2)艺术典型的具性是指形象的独一无二、不可重复性。艺术典型的个性问题就是个性鲜明和独特性问题。以阿Q而论,其形象的鲜明性是他的爱看热闹、赌钱,而主导性性格则是“精神胜利法”。阿Q这个典型所以能够令人难忘,就在于鲁迅先生集中笔墨描绘了阿Q性格中“精神胜利法”的种种鲜明表现。这一点无疑具有一种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特征。他具有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和性格、情感和独特的内心世界。
    (3)与艺术典型个性鲜明性联系的是其真实性的概括性,即共性。共性使得艺术典型具有了深刻的认识功能和有益的教育作用。阿Q是一个连姓都被剥夺的雇农形象,精神胜利法成为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性格特征既具辛亥革命前后这些流浪雇农的表现,又体现出了中国农民身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劣根性。这种特征既是一个时代人物的特征,又是不同时代、阶层人物性格的典型,表现出了艺术概括性即典型的共性。
    (4)艺术典型在个性中体现出了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了普遍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恩格斯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正确答案: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对充分的现实主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指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现以小说《智取威虎山》为例,来说明恩格斯的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环境描写要正确而深刻地反映时代本质的要求。
    ②只有在典型的环境中才能塑诰出概括反映了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日作者在描写威虎山的时候,若不写出它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被座山雕等一股穷凶极恶,阴谋狡诈的残匪占据着的特殊性,那么,在写英雄杨子荣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勇敢无畏又足智多谋的优秀品质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③典型人物的典型性里有差别的。典型人物不只一个,人和人里有差别的,典型人物也是有差别的,同时还有正面典型与犀面典型之分。《智取威虎山》中的典型人物正好体现了这个。

  • 第14题:

    结合具体作品阐述《阴谋和爱情》


    正确答案: 《阴谋和爱情》是十八世纪德国伟大文学家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市民悲剧。
    作品通过贵族青年斐迪南与平民之女露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出了平民与特权贵族的矛盾冲突,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 第15题:

    结合作品阐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杜甫的诗歌风格体现为沉郁顿挫。“沉郁”,是指感情的悲凉壮大且深厚;“顿挫”是指感情表达的如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具体表现为:
    1、深沉而忧苦的抒情基调。在杜甫的内心世界里,蕴含着一份忧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真挚情感,因而显得特别深沉,博大。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的结束部分,抒写诗人到家后“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悲痛欲绝,但这个人的悲痛却很快因为普通百姓将更加苦难的联想而忧思不断了。所谓“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2、回环反复的抒情方式。和李白式的奔放正好相反,从杜诗里能够体会出他的情感经常是就要爆发却又折回,回流的感情在心中存蓄,受到节制后再缓慢流出,因为这样一种方式,杜诗感情的抒发才显得特别深沉,如《秋兴八首》之第一首:峡江秋色牵起诗人滞留夔府孤城的寂寞心情,也牵动了故园的思念,而当诗人沉浸在回忆和思念之时,忽又被白帝城四处的砧声所惊醒。八首诗采用组诗的形式同样曲折的笔法,抒写出诗人极为复杂的内心感受。
    3、凝重而悲凉的诗歌境界。如《登高》前四句描写峡江秋景,风急、猿啸、鸟飞、木落,再伴随着滚滚而来的江水,整个诗歌境界充满动荡、悲凉的气息;后四句转入抒情,则以高度概括的笔法为自身的命运写照。万里漂泊、多病之身、憔悴的面容,最后透过一个“新停”的动作表现出诗人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执着性情。
    4、凝炼、严整而又流畅的诗歌语言。还以《登高》为例,它突破通常律诗中两联的对仗要求,八句皆对,特别体现出诗句安排的严整,但由于诗中的写景抒情以具体形象展开,形象间的自然衔接,掩盖了对仗的严整,而最终使整首诗变得流畅

  • 第16题:

    结合作品,具体论析《伤逝》采用“涓生手记”的形式,对于表现作品的思想蕴涵、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伤逝》作为鲁迅唯一的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写得异常凄切哀婉,情意悠长。作品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涓生手记”的形式,以涓生的回忆来叙述他与子君的这场悲哀心碎的恋情。这样,就便于直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便于充分地抒情。比如,作品对热恋中的涓生在会馆里期待子君到来时的迷惘、忧虑、急切的心情,描述得非常真切:涓生心不在焉地翻着随手抓过来的书,耳朵却聚精会神地听着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细心地分辨着子君的橐橐的脚步声,憎恶着那不像子君或太像子君的脚声,而脑子里却翻滚着种种祸事的忧虑……。对于涓生后来的悔恨和悲哀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真情,作者也是使用第一人称淋漓尽致地表述出来。当涓生知道子君已死的消息时,他的悔恨达到了顶点,鲁迅用第一人称如实地写下了他的悲愤:“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
    此外,作品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在写实的过程中也时有涓生浓重的抒情。在整个悲剧的叙述过程中,抒情气氛非常强烈。热恋中的深情,新婚后的喜悦,失业打击后的惶恐,感情濒于破裂时的痛苦,终于分手后的绝望以及子君死后,涓生的悔恨和悲哀,都或隐或显、或淡或浓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叙述方式构成了小说的双重的独特效果,一是客观真切地记叙了涓生、子君两人的情感历程及其悲剧结局,使作品表述的故事清晰、完整;二是主人公的议论与抒情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情力度,作品突现涓生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也加深了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染力。议论与抒情的不断穿插,还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种波折起伏的意味,把故事演绎得近近远远,既真切又似有些朦胧,既有强烈的现实性,又带有一种凝重的历史感,既有生活细节的精心描写,如用油鸡和阿随的命运来响应子君感情的变化,又有高度概括的抒情性话语,如涓生所说:“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这种抒情又将故事提升到一种新的境地,给人留下很大的回味与思考的空间。

  • 第17题:

    结合作品论析刘世吾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典型意义。


    正确答案:刘世吾是一个性格复杂多面的典型的官僚主义者形象。他的性格的核心是对党的事业和对生活的可怕的冷漠,而且这种冷漠是难以改变的。他有光荣的革命经历,有很强的工作能力,熟悉业务,了解下级干部,甚至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文学修养,有时也流露出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但是在新生活面前他的革命意志严重衰退,什么都激不起他的热情。对大小事情他都采取统一的冷淡态度,轻描淡写地打发过去。他的复杂性在于心灵上的尘埃过于厚重,而他那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盾牌掩饰了他自己的错误,使人难以觉察和辨清,“就像灰尘散布在空气里”。由于这种难以识别的复杂性格对新事物产生的阻碍更难被排除,因此对党的事业的危害也就更大,更有害于党的集体的纯洁健全,这正是刘世吾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

  • 第18题:

    精神探索型人物


    正确答案:托尔斯泰一系列重要作品中带有作家自传性质、表现作者精神探索历程的人物。他们思想敏锐,对社会问题敏感,并紧张探索,努力寻找答案。在得不到结果时,则从宗教中寻找启示。他们都企图克服环境的影响走向精神的独立,因而性格与环境每每发生冲突,并在冲突中展示超越性与自主性,从而说明环境的落后与不合理。《战争与和平》中的彼埃尔,《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等就是这类人物。

  • 第19题:

    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探索型人物”的特征。


    正确答案:托尔斯泰的作品因为对现实生活的揭露、批判和讽刺,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热衷于心理探索的贵族形象,善于表现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全过程。这些人物被称为“探索型人物”。他们有良好的教养、高尚的品质、纯粹的情操、神圣的宗教情感和苦苦探索的精神。他们时时思考俄国社会的罪恶、自己所处的贵族阶级的罪恶和自己本人的罪恶,时时思考着如何走出迷误,洗涤罪恶。他们对俄国的专制农奴制、对私有观念、对自己灵魂的堕落采取尖锐的批判态度,同时积极行动,或参与社会改革,或放弃财产,或参加劳动。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断进行灵魂的忏悔。从自传三部曲中的尼考连卡,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再到《复活》中的涅赫柳多夫,都是这类忏悔贵族不同探索阶段的艺术载体。

  • 第20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

    正确答案: (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2)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3)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例如:可以以文学作品中的孙悟空、猪八戒为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恩格斯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正确答案: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对充分的现实主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指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现以小说《智取威虎山》为例,来说明恩格斯的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环境描写要正确而深刻地反映时代本质的要求。
    ②只有在典型的环境中才能塑诰出概括反映了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日作者在描写威虎山的时候,若不写出它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被座山雕等一股穷凶极恶,阴谋狡诈的残匪占据着的特殊性,那么,在写英雄杨子荣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勇敢无畏又足智多谋的优秀品质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③典型人物的典型性里有差别的。典型人物不只一个,人和人里有差别的,典型人物也是有差别的,同时还有正面典型与犀面典型之分。《智取威虎山》中的典型人物正好体现了这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阐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雄奇奔放,“雄奇”是指他的诗歌形象宏伟奇特;“奔放”是指他的诗情激扬,气势充沛。构成这一特征的有四个要素:
    1、激扬而豪迈的抒情基调。如《将进酒》一诗,抒写“天生我才必有用”之豪情,把借酒销愁之意表现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泻的气势和力量,充分展示出李白狂放而自信的人格风采。如此抒情基调的构成要素:从诗到歌的抒情结构(自然形成高潮);宏大的诗歌意象;大数目词汇的高频率使用。
    2、爆发、跳跃式的抒情方式。如《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发端突兀而起,如火山爆发。整首诗抒情脉络起伏跳跃:从强烈的不平到不可一世的自信,再到悲哀感慨,与他激扬豪迈的感情恰当而自然地配合。
    3、壮美而动荡的诗歌意境。如《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构成极为宏伟壮丽的诗歌意境,给人以崇高美的深刻感受。
    4、清新明快,不拘一格的诗歌语言。如他的许多绝句作品表现其瞬间呈现的情感世界,往往灵光一闪,脱口即成,这种表现的自然真切,和其语言的清新明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总之,李白渴望自由,不甘束缚的个性内在地决定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征,从而建立起一种无可仿效的诗歌典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论述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1)情景交融。具体方式是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实景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但要由实境得来。
    (3)生命律动。具体表现为表诚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趣。
    (4)韵味无穷。指意境中蕴含的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作品阐述狂飙突进文学的特点。

    正确答案: 狂飙突进运动(德语:Sturm und Drang)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提倡自然、感情和个人主义,主张民族统一和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学。其名称来源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通过一个感伤的爱情故事,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阴谋和爱情》是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市民悲剧。作品通过贵族青年斐迪南与平民之女露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出了平民与特权贵族的矛盾冲突,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的作品往往取材于本民族历史,倡导表现上的民族风格,他们推崇天才,创造性的力量,并把其作为其美学观点的核心。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是德国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