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它是如何体现“魔幻性”的特征的。

题目

论述《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它是如何体现“魔幻性”的特征的。


相似考题
更多“论述《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它是如何体现“魔幻性”的特”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论述贝克特《等待戈多》在艺术特征上是如何体现荒诞性的。


    正确答案: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突出的反传统戏剧的特点。
    第一,没有戏剧冲突与完整的戏剧情节。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荒诞一词的含义,形式也同样荒诞,与剧本的内容相一致。这出戏的第一幕和第二幕大体相同,全剧只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总是很快中止,构不成可以理解的行为,像木偶般的动作一样。剧情没有发展,人物关系保持不变,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强调生活的单调乏味、荒诞无聊。
    第二,人物没有个性,性格破碎。人物像木偶一样,不会进行深入的思维,没有性格可言,角色甚至可以对换。没有高潮,人物在徒劳地等待,被抽象化为现代西方人的代表。
    第三,语言荒诞离奇。《等待戈多》的语言没有逻辑性,变得支离破碎,甚至语无伦次、自相矛盾,既反映不了人物的个性,也无法在彼此之间进行沟通。综观全剧,一句话短的只一两个字,一二十句都是如此,长的上千个字,没有标点符号,连成一片。长短结合,生动多姿。《等待戈多》的语言对后来的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

  • 第2题:

    关汉卿剧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关汉卿剧作从思想内容方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残暴,歌颂人民群众反抗与斗争的作品,如《窦娥冤》、《蝴蝶梦》等。
    第二类是描写下层妇女的苦难生活以及她们的反抗与斗争,最终总是靠她们的勇敢与机智,战胜恶势力,即所谓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类作品往往多有剧作家理想化的结局,与第一类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不同,这类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喜剧意味和浪漫的理想色彩。《救风尘》是这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第三类是历史题材和歌颂历史英雄的作品,以《单刀会》为最有代表性。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是元前期本色派作家中最有代表性的泰斗式人物。首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现实主义精神。其次,关剧矛盾冲突尖锐而集中,情节紧凑,结构严谨,线索分明,主线突出。同时,排场当行,戏剧性很强。第三,关汉卿善于塑造人物,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极富个性、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四,关汉卿驾驭戏曲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其作品语言通俗晓畅,本色当行。

  • 第3题:

    结合《百年孤独》节选,试论这部小说如何体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法。


    正确答案:(1)把现实魔幻化或把魔幻现实化。瑞典文学院在给马尔克斯的颁奖词中曾这样评价《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50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这段颁奖词还概括说,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是其主要艺术特征。这种结合还不仅仅是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而是最终体现了一种拉丁美洲大陆所特有的观照现实的思维方式。在拉丁美洲人的眼里,现实与幻想世界不是两个世界,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
    (2)陌生化的技巧。所谓的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如《百年孤独》中关于马孔多的第一代创始人布恩蒂亚带领孩子们见识他们从未见过的冰块的描写,就是马尔克斯笔下的一个堪称神奇的细节。它使冰块显示出了奇特的光芒,使读者也有一种神奇之感。读者正是借助小说中人物的眼光在重新打量冰块,从而使冰块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3)神话化。神话是受到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青睐的文学形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更是神话传说的集大成。加拿大文学理论家弗莱总结的几种神话原型:天堂神话,原罪与堕落神话,出埃及记神话,田园牧歌神话,启示录神话等等,在《百年孤独》中几乎都得到了印证。研究者们认为,《百年孤独》模仿了《圣经》中从“创世纪”和“伊甸园”一直到“启示录”的所有核心情节。小说中的第一代领导人布恩蒂亚离开故乡去寻找新的乐园就酷似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小镇马孔多的建立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创世神话,也是一个伊甸园的田园牧歌神话。而最终马孔多的堕落及毁灭则是原罪和堕落神话的体现,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末日神话,一种启示录。此外,马尔克斯还吸纳了世界上众多的神话和传说。如第一代布恩蒂亚杀了人之后受鬼魂纠缠就是取材于印第安传说。
    (4)独具匠心的小说叙事结构。小说的第一句就非同凡响: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一句奠定了小说总体时间框架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参观冰块”的一个小说的初始情节,而且在一句话中包含了时间的三个向度:过去、现在与未来。小说的叙事者不是像一般回忆性小说那样站在全部故事的终点去回溯已经发生的情节,而是选择了一个不确定的“现在”,既能回溯过去,又能预叙未来,从而囊括了小说的三个时空。这种具有“三维”特征的叙述时空的设置,有助于小说凸显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有助于表现布恩蒂亚家族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沧桑。

  • 第4题:

    论述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主题和艺术特色,说说这部作品是如何体现黑色幽默的。


    正确答案: 主题:《第二十二条军规》以二战期间驻扎地中海皮亚诺岛基地一支美军舰空军小队为背景,围绕飞行员尤索林要求停止驾驶飞机飞行和复员回国的事件,以一种嘲笑戏谑的风格,即所谓的“黑色幽默”暴露了美军内部的腐败黑暗,并描写了正直人格无法在此黑暗环境中取胜甚至生存,以此喻示美国社会及人类处境的荒诞性。
    艺术特色:这部作品代表了“黑色幽默”的最高成就,集中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征。
    (1)以喜剧的方式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与主题。小说利用荒诞不经的情节,反讽俏皮的语言,描写了人难以摆脱的困境,揭示了现实生活的荒诞不经,在笑声中嘲笑了社会,但是饱含着心酸与无奈。
    (2)成功塑造了“反英雄”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一群卑鄙无耻之徒,却平步青云。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不甘于同流合污,但他并不想改变这个社会,在害怕死亡的恐惧中最后选择当一名逃兵。
    (3)“反小说”的叙事结构。《第二十二条军规》缺乏一条完整的故事线索,通过“人物展览式”的戏剧性结构构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整体上显得凌乱破碎,但呼应了小说的荒诞氛围。

  • 第5题:

    简述《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1)小说采用极度夸张手法,以真实的事件和事物为基础,借助现象,抓住事物特征加以夸大或渲染,使读者产生一种似曾相识而又陌生惊讶的艺术效果,从而写出既神奇又真实的社会现实。
    (2)小说大量运用拉美、印第安、阿拉伯、西方神话传说,将各种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中奇幻怪诞的成分,巧妙有机地穿插在作品中,加强了作品的奇特神秘气氛。
    (3)小说创作融合了西方现代派技巧技法,接受了超现实主义运用离奇的想象、梦幻、梦呓体现“神奇即美”的美学主张,常以幻想梦境描写,再现布恩地亚家族眼中的梦幻现实。

  • 第6题:

    试述《百年孤独》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特征。


    正确答案:(1)思想内容上:A是“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马贡多的兴衰史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社会历史演变的缩影。
    B深刻揭露了哥伦比亚封建专制与军事独裁统治的罪恶。
    C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对其共同的性格特征——“孤独”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拉美历史现实的深重思索。
    (2)艺术表现上:A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艺术原则。B将各种神话典故、民间传说中奇幻怪诞的成分,巧妙地穿插在作品中,加强了作品的奇特神秘气氛。C广泛采用了象征手法和西方现代派技巧。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百年孤独》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特征。

    正确答案: (1)思想内容上:A是“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马贡多的兴衰史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社会历史演变的缩影。
    B深刻揭露了哥伦比亚封建专制与军事独裁统治的罪恶。
    C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对其共同的性格特征——“孤独”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拉美历史现实的深重思索。
    (2)艺术表现上:A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艺术原则。B将各种神话典故、民间传说中奇幻怪诞的成分,巧妙地穿插在作品中,加强了作品的奇特神秘气氛。C广泛采用了象征手法和西方现代派技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发出五四文学中个性主义与自我表现、自我反省的强音。
    (2)鲜明地表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沉沦》中的“他”不堪忍受异族的侮辱和欺凌而投海自尽。《春风沉醉的晚上》通过“我”与女工的友谊,表现出知识者对普通平民真诚的同情。
    (3)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楼楚馆……在郁达夫的小说中占有显着的地位。《沉沦》中的自渎、窥浴,《秋柳》《寒宵》中的宿妓嫖娼,《茫茫夜》《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的畸恋、同性恋等。一方面是受西方世纪末思潮和东方古国名士风流影响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作者身处窒息时代而放浪形骸、愤世嫉俗的表现。
    (4)开创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新体式,在20年代形成了一个浪漫抒情小说派。该流派主要特征是:自我的写真,感伤的抒情,散文的结构和流丽清新的文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论述《出师表》一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出师表》中,诸葛亮以一个托孤老臣的身份,一方面谆谆劝谏后主修明政治;另一方面自陈心迹,表明北取中原的坚定志向,反映出他北伐前夕复杂的心曲和竭忠尽力的精神品格。本文先分析形势,然后向后主提出三点建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法治国,执法严明;任用贤臣,远离小人,并对人事作了安排,接着表明个人情志。对自己的一生作了简略的回顾,突出对刘备的知遇之感和对蜀汉朝廷的忠贞不渝。最后总结概括,明确君臣各自的职责,谆谆而言,不嫌其烦,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师表》是说理文,但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开头即对“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百感交集。文中另有十三处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切怀念和忠贞感情。结构上前呼后应,章法严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离骚》的内容
    《离骚》全诗共370多句,2400多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诗人自序身世、现实以及因参与政治革新而受谗被疏的过程,抨击了楚国的黑暗现实。后一部分以幻想的方式表现诗人被疏之后的不懈求索和最终选择。《离骚》的内容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一是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实现“美政”。屈原的政治思想接近于儒家,他主张效法历史上的圣君贤相,励精图治,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二是表现屈原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以及因此而遭受的打击,暴露了楚国的黑暗现实。三是表现屈原坚贞洁白的品质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离骚》的艺术成就
    (1)《离骚》是诗歌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和幻想,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驱使各种神话形象、历史人物、禽鸟花草,纷至沓来,构成了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异常芳洁高大,从精神世界到外表服饰都带有理想化的特点,远远高出于世俗之上。
    (2)《离骚》中广泛运用了比兴手法。屈原使比不再局限于以物比物,兴也不仅仅用于作品的发端。他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比喻人的品质和志行,诗中的比兴带有普遍的的象征意义。诗中还大量“引类譬喻”,使比兴的意象互相联系,各成系统。
    (3)《离骚》中的感情非常强烈。《离骚》中自始至终奔涌着火山爆发般的激情。诗中表现了主人公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及在斗争过程中作出的巨大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环境的尖锐冲突以及他内凡的剧烈冲突。全诗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具有崇高的美学风格。
    (4)《离骚》篇幅宏伟,内容丰富,在抒情中带有叙事的成分,诗中出现了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同诗人的自序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论述贝克特《等待戈多》在艺术特征上是如何体现荒诞性的。

    正确答案: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突出的反传统戏剧的特点。
    第一,没有戏剧冲突与完整的戏剧情节。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荒诞一词的含义,形式也同样荒诞,与剧本的内容相一致。这出戏的第一幕和第二幕大体相同,全剧只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总是很快中止,构不成可以理解的行为,像木偶般的动作一样。剧情没有发展,人物关系保持不变,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强调生活的单调乏味、荒诞无聊。
    第二,人物没有个性,性格破碎。人物像木偶一样,不会进行深入的思维,没有性格可言,角色甚至可以对换。没有高潮,人物在徒劳地等待,被抽象化为现代西方人的代表。
    第三,语言荒诞离奇。《等待戈多》的语言没有逻辑性,变得支离破碎,甚至语无伦次、自相矛盾,既反映不了人物的个性,也无法在彼此之间进行沟通。综观全剧,一句话短的只一两个字,一二十句都是如此,长的上千个字,没有标点符号,连成一片。长短结合,生动多姿。《等待戈多》的语言对后来的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它是如何体现“魔幻性”的特征的。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小说描写了布莱恩迪亚家族一百年的兴衰史,象征性地表现了作者对哥伦比亚的历史和现实的认识。通过写布莱恩迪亚家族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独裁政权的残暴、殖民主义者和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揭示了哥伦比亚及整个拉美地区屈辱历史的原因,探讨了如何摆脱与世隔绝状态的途径。指出民族精神的愚昧落后、保守闭塞是他们被压迫的根本原因。同时,以布莱恩迪亚家族和马贡多彻底消失,象征性地表现了愚昧落后的可怕后果,警醒人们认清现实,挣脱愚昧、保守的精神枷锁,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迎来民族的美好未来。
    艺术特色:《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充分表现出了“魔幻性”特征。
    (1)小说通过描写人鬼混杂、生死交融的奇异世界表现魔幻性特征。
    (2)小说通过对生活中千奇百怪、似是而非的神奇事物的描写,显示魔幻性特征。
    (3)小说通过运用神话、传说显示魔幻性特征。
    (4)作者采用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艺术手法,加重了小说的魔幻色彩。如循环往复式的叙事方法和结构、多用象征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正确答案: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作者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创作原则,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地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使读者从这种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画面中,获得一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艺术感受。小说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⑴现实主义的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怀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谲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人间与鬼域的界限,置人物于更广阔的天地中,使人物、事物具有跨时空的更大容量。小说写出了拉丁美洲与世隔绝、愚昧落后的历史真实。
    ⑵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如全村得健忘症,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在各种物品上贴上标签。这类例子很多,作家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大家要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 第14题:

    结合《百年孤独》节选,选论这部小说如何体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法。


    正确答案: (1)把现实魔幻化或把魔幻现实化。瑞典文学院在给马尔克斯的颁奖词中曾这样评价《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50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这段颁奖词还概括说,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是其主要艺术特征。这种结合还不仅仅是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而是最终体现了一种拉丁美洲大陆所特有的观照现实的思维方式。在拉丁美洲人的眼里,现实与幻想世界不是两个世界,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
    (2)陌生化的技巧。所谓的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如《百年孤独》中关于马孔多的第一代创始人布恩蒂亚带领孩子们见识他们从未见过的冰块的描写,就是马尔克斯笔下的一个堪称神奇的细节。它使冰块显示出了奇特的光芒,使读者也有一种神奇之感。读者正是借助小说中人物的眼光在重新打量冰块,从而使冰块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3)神话化。神话是受到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青睐的文学形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更是神话传说的集大成。加拿大文学理论家弗莱总结的几种神话原型:天堂神话,原罪与堕落神话,出埃及记神话,田园牧歌神话,启示录神话等等,在《百年孤独》中几乎都得到了印证。研究者们认为,《百年孤独》模仿了《圣经》中从“创世纪”和“伊甸园”一直到“启示录”的所有核心情节。小说中的第一代领导人布恩蒂亚离开故乡去寻找新的乐园就酷似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小镇马孔多的建立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创世神话,也是一个伊甸园的田园牧歌神话。而最终马孔多的堕落及毁灭则是原罪和堕落神话的体现,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末日神话,一种启示录。此外,马尔克斯还吸纳了世界上众多的神话和传说。如第一代布恩蒂亚杀了人之后受鬼魂纠缠就是取材于印第安传说。
    (4)独具匠心的小说叙事结构。小说的第一句就非同凡响: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一句奠定了小说总体时间框架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参观冰块”的一个小说的初始情节,而且在一句话中包含了时间的三个向度:过去、现在与未来。小说的叙事者不是像一般回忆性小说那样站在全部故事的终点去回溯已经发生的情节,而是选择了一个不确定的“现在”,既能回溯过去,又能预叙未来,从而囊括了小说的三个时空。这种具有“三维”特征的叙述时空的设置,有助于小说凸显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有助于表现布恩蒂亚家族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沧桑。

  • 第15题:

    《罪与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罪与罚》通过彼得堡下层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痛苦不幸的深切同情和对地主、资产阶级罪恶的切齿痛恨,但同时他又反对通过暴力改变现实,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以此建立一个和谐的新世界。他这种思想又虚妄、软弱的一面,也有对生活表现深刻坚实的一面。
    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小说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整个犯罪经过,从酝酿到实施,从犯罪后的精神混乱到自首,最后复兴岛皈依上帝,情节事件有头有尾,而且人物的情感发展过程也非常完整。题材本身决定了作品的戏剧性,围绕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设置了许多悬念,整个情节始终处在紧张的态势之中,扣人心弦。另外,作品头绪繁多,但严谨细密,表现出作者的高超艺术技巧。
    ②其次,深刻的心理描写。这部作品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罪与罚》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揭示了他犯罪的现实依据。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作者运用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幻境、知觉等,表现人物犯罪前后近于疯狂的复杂心理活动,写出了他的紧张、痛苦、孤独、疲惫。这就加大了作品纵向开掘的深度。
    ③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作家在作品中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和人物之间的全面对话关系。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像乐典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

  • 第16题:

    论述《旧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旧约》是古希伯来人的经典,也是一部文学总集。其中汇集了自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希伯来的各种文献和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全书共39卷,按内容一般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律法书又称“摩西五经”,主要内容有耶和华神创造世界、伊甸乐园、诺亚方舟,以及摩西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重返迦南的艰苦历程。历史书主要记述以色列——犹太王国从立国到毁灭的兴衰成败的历史,交织着史实和传说、神话故事,是一部卷帙浩繁、结构宏伟的融历史、宗教、神话传说于一体的史籍。先知书的中心内容是阐述犹太教教义,评议各种社会问题,指出违背神意必遭惩罚,劝告人们敬神守法,预言希伯来人的凶吉祸福,记述自然与社会的奇闻异事。诗文代表了希伯来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古代世界文学的珍品。
    《旧约》作为古希伯来人的文学总集,包含了多种文·学样式。有神话传说、史诗性作品、史传文学、诗歌、戏剧、小说等,用不同方式记录了希伯来民族的兴衰荣枯,塑造了一大批人物形象,融人了一个民族广博而深厚的感情与思想。旧约文学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第一,文学与历史、宗教相融合,人类文化与宗教都有紧密的联系,人类社会初期各民族文学都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而引日约》是犹太教的经典,其宗教思想之系统、色彩之浓厚远非其他文学所能比拟。引日约》还是犹太——以色列人从立国到亡国的社会历史记录,其中《历代志》、《列王记》等前后衔接,从亚当夏娃到扫罗、大卫、所罗门直到耶路撒冷陷落,刻下了希伯来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和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
    第二,民族心声的倾诉。《圣经》的主要体裁是诗歌和故事,这些作品吟唱着民族灾难的悲歌,倾诉着一个民族的心声,渗透强烈的民族自尊、自卫心理,深沉的思乡情绪,歌颂美好的友谊与爱情,诉说民族的悲惨境遇。这些倾诉质朴深切,感天动地,
    第三,民间文学的色彩。由于许多作品来自民间的口头传说,因此许多歌谣、抒情诗清新朴实,优美动人,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第四,简洁、生动的文体风格,引日约》语言简朴,许多故事结构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 第17题:

    论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离骚》的内容
    《离骚》全诗共370多句,2400多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诗人自序身世、现实以及因参与政治革新而受谗被疏的过程,抨击了楚国的黑暗现实。后一部分以幻想的方式表现诗人被疏之后的不懈求索和最终选择。《离骚》的内容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一是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实现“美政”。屈原的政治思想接近于儒家,他主张效法历史上的圣君贤相,励精图治,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二是表现屈原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以及因此而遭受的打击,暴露了楚国的黑暗现实。三是表现屈原坚贞洁白的品质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离骚》的艺术成就
    (1)《离骚》是诗歌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和幻想,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驱使各种神话形象、历史人物、禽鸟花草,纷至沓来,构成了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异常芳洁高大,从精神世界到外表服饰都带有理想化的特点,远远高出于世俗之上。
    (2)《离骚》中广泛运用了比兴手法。屈原使比不再局限于以物比物,兴也不仅仅用于作品的发端。他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比喻人的品质和志行,诗中的比兴带有普遍的的象征意义。诗中还大量“引类譬喻”,使比兴的意象互相联系,各成系统。
    (3)《离骚》中的感情非常强烈。《离骚》中自始至终奔涌着火山爆发般的激情。诗中表现了主人公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及在斗争过程中作出的巨大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环境的尖锐冲突以及他内凡的剧烈冲突。全诗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具有崇高的美学风格。
    (4)《离骚》篇幅宏伟,内容丰富,在抒情中带有叙事的成分,诗中出现了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同诗人的自序传。

  • 第18题:

    论述卡夫卡《城堡》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描写了普通人与行政当局的对立。在森严的行政当局面前,极度官僚主义和窒息的人的社会关系面前,在腐败的奥匈帝国统治下,普通人的普通愿望常常是可望不可即的,他们只得在官僚作风下窒息而死。阿玛利亚、K的失败在于官僚作风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周围人的冷漠。
    另一方面,城堡又是某种抽象理想的象征,不仅城堡显得虚无缥缈,朦朦胧胧,人物形象和故事本身更是飘忽不定,既谈不上典型性格,也谈不上典型环境。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依然受到尊重。进入城堡的努力象征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K的失败是作者悲观厌世的产物,是作者对人生的否定和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否定,这就使得小说通篇贯穿痛苦惶恐和压抑绝望的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情绪使卡夫卡生前不为世人所理解。
    艺术特色:
    (1)以冷峻的笔调叙述了一次绝望的挣扎,因此揭示世界的荒诞、异己和冷漠。
    (2)结构方面,由于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城堡》与另外两部长篇小说一样是完全开放式的,为读者的积极参与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 第19题:

    问答题
    结合《百年孤独》节选,试论这部小说如何体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法。

    正确答案: (1)把现实魔幻化或把魔幻现实化。瑞典文学院在给马尔克斯的颁奖词中曾这样评价《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50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这段颁奖词还概括说,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是其主要艺术特征。这种结合还不仅仅是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而是最终体现了一种拉丁美洲大陆所特有的观照现实的思维方式。在拉丁美洲人的眼里,现实与幻想世界不是两个世界,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
    (2)陌生化的技巧。所谓的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如《百年孤独》中关于马孔多的第一代创始人布恩蒂亚带领孩子们见识他们从未见过的冰块的描写,就是马尔克斯笔下的一个堪称神奇的细节。它使冰块显示出了奇特的光芒,使读者也有一种神奇之感。读者正是借助小说中人物的眼光在重新打量冰块,从而使冰块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3)神话化。神话是受到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青睐的文学形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更是神话传说的集大成。加拿大文学理论家弗莱总结的几种神话原型:天堂神话,原罪与堕落神话,出埃及记神话,田园牧歌神话,启示录神话等等,在《百年孤独》中几乎都得到了印证。研究者们认为,《百年孤独》模仿了《圣经》中从“创世纪”和“伊甸园”一直到“启示录”的所有核心情节。小说中的第一代领导人布恩蒂亚离开故乡去寻找新的乐园就酷似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小镇马孔多的建立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创世神话,也是一个伊甸园的田园牧歌神话。而最终马孔多的堕落及毁灭则是原罪和堕落神话的体现,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末日神话,一种启示录。此外,马尔克斯还吸纳了世界上众多的神话和传说。如第一代布恩蒂亚杀了人之后受鬼魂纠缠就是取材于印第安传说。
    (4)独具匠心的小说叙事结构。小说的第一句就非同凡响: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一句奠定了小说总体时间框架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参观冰块”的一个小说的初始情节,而且在一句话中包含了时间的三个向度:过去、现在与未来。小说的叙事者不是像一般回忆性小说那样站在全部故事的终点去回溯已经发生的情节,而是选择了一个不确定的“现在”,既能回溯过去,又能预叙未来,从而囊括了小说的三个时空。这种具有“三维”特征的叙述时空的设置,有助于小说凸显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有助于表现布恩蒂亚家族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沧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高明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剧作家,存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观念。
    剧中主要人物蔡伯喈本无意仕进,想守住年迈的父母,“甘守清贫,力行孝道”。可父母和周围的亲朋却坚决要他上京应试,他的父亲蔡公甚至以“不为禄仕,所以为不孝”相逼。由于长期远游在外,不能侍养父母,蔡公死前骂他不孝。在众人眼中,他对父母生不能养,死不能葬,是大逆不道。他本人身居官位入赘相府,让含辛茹苦的贤妻在家守活寡,于心何忍。违心地做自己不愿做之事,尚要背负骂名,又何等痛苦。《琵琶记》塑造蔡伯喈形象的意义,并不全在他是否忠孝,还在于他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及他对求取功名的忏悔。这不仅反映 出当时士人的软弱动摇,还反映出士人为科举制度扭曲了的双重人格。许多透视人物心灵矛盾的曲词,细致地描写了蔡伯喈违心时的苦闷、徘徊和无奈.剧中另一位主要人物赵五娘,在蔡伯喈入京赶考之前,已意识自己将来处境艰难,但她还是答应在家好好侍养公婆让丈夫放心离去。当蔡伯喈入赘相府后,她实际上已成弃妇,可她仍把赡养老人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她宁愿自己受委屈,有泪往肚里流,也决不让老人感到不安。家境贫寒,又遇荒年,她筹得米粮让公婆吃,自己暗吞糠秕。婆婆猜疑,明嗔暗察,她也不忍说出实情,默默忍受一切不幸和苦难总之,《琵琶记》意在宣扬封建的忠孝道德,但在客观上也让观众看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其家庭的摧残,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吃苦耐劳、淳朴善良,体现了敬养老人、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操。《琵琶记》在人物塑造、剧情结构和曲词语言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元代南戏最杰出的作品。明代曲论家称它为传奇中的“神品”,南戏中的“绝唱”。具体而言,可分为三:
    第一,成功地塑造了蔡伯喈、赵五娘的舞台形象。前文已论,兹不赘述。
    第二,双线交错的戏剧结构。《琵琶记》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交待完剧中人物之后,从蔡伯喈离家赴试开始,剧情就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府享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婆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一环套一环,然后再汇聚一起,关目的安排别具匠心。 
    第三,曲词风格多样,委曲必尽。 《琵琶记》的曲词能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 。作者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词。如牛小姐的唱词就写得比较文雅华丽,赵五娘的曲词则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在“糟糠自餍”一出中,赵五娘独唱的四支“ 孝顺歌”,历来被认为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结合《百年孤独》节选,选论这部小说如何体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法。

    正确答案: (1)把现实魔幻化或把魔幻现实化。瑞典文学院在给马尔克斯的颁奖词中曾这样评价《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50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这段颁奖词还概括说,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是其主要艺术特征。这种结合还不仅仅是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而是最终体现了一种拉丁美洲大陆所特有的观照现实的思维方式。在拉丁美洲人的眼里,现实与幻想世界不是两个世界,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
    (2)陌生化的技巧。所谓的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如《百年孤独》中关于马孔多的第一代创始人布恩蒂亚带领孩子们见识他们从未见过的冰块的描写,就是马尔克斯笔下的一个堪称神奇的细节。它使冰块显示出了奇特的光芒,使读者也有一种神奇之感。读者正是借助小说中人物的眼光在重新打量冰块,从而使冰块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3)神话化。神话是受到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青睐的文学形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更是神话传说的集大成。加拿大文学理论家弗莱总结的几种神话原型:天堂神话,原罪与堕落神话,出埃及记神话,田园牧歌神话,启示录神话等等,在《百年孤独》中几乎都得到了印证。研究者们认为,《百年孤独》模仿了《圣经》中从“创世纪”和“伊甸园”一直到“启示录”的所有核心情节。小说中的第一代领导人布恩蒂亚离开故乡去寻找新的乐园就酷似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小镇马孔多的建立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创世神话,也是一个伊甸园的田园牧歌神话。而最终马孔多的堕落及毁灭则是原罪和堕落神话的体现,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末日神话,一种启示录。此外,马尔克斯还吸纳了世界上众多的神话和传说。如第一代布恩蒂亚杀了人之后受鬼魂纠缠就是取材于印第安传说。
    (4)独具匠心的小说叙事结构。小说的第一句就非同凡响: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一句奠定了小说总体时间框架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参观冰块”的一个小说的初始情节,而且在一句话中包含了时间的三个向度:过去、现在与未来。小说的叙事者不是像一般回忆性小说那样站在全部故事的终点去回溯已经发生的情节,而是选择了一个不确定的“现在”,既能回溯过去,又能预叙未来,从而囊括了小说的三个时空。这种具有“三维”特征的叙述时空的设置,有助于小说凸显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有助于表现布恩蒂亚家族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沧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荒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荒原》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登峰造极的作品,它是一部“恐怖世纪的恐怖之诗”。全诗433行,共5章,用多种语言以组诗的形式写成。第一章《死者的葬仪》以戏剧性的几个场景来全面地显示现代西方文化的危机。第二章《弈棋》里,诗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以女性及其情欲作为主体去展示西方文化堕落的景象。第三章《火的布道》,诗人以佛对他的门徒言说的形式,以男性及其情欲以及伦敦这个现代都市作为表现的主体,分别从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两个层面上去展示现代西方文化的破败。第四章《水里的死亡》仅仅只有10行,它以象征情欲泛滥与死亡的“水”为主题意象,以腓尼基水手为典型代表,总结性地写出那种情欲横流的必然结果。第五章《雷霆的话》是整个诗篇的逆转,它在前面几章所见所闻的一系列戏剧性场景展示的基础上,写出了诗人对西方文化困境的经验感悟性的独白,它是一种忏悔的启示,从而以一种深刻的危机意识开拓出文化危机的救助,揭示了现代荒原及其超越与拯救的路经。总之,《荒原》是诗人把他对现代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经过意识主要是下意识的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戏剧色彩又富于启示录式的内心独白。它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与出路,从而显示出一个失却了神性之世界的本真状态。《荒原》的艺术特色有:
    ①内心独白的运用。整个《荒原》可以被看作是诗人个人感悟似的内心独白。
    ②广泛运用自由联想。整首长诗就是景象和场景在诗人的心理时间流程中的意识与下意识的自由显现。
    ③具有极强的戏剧性。长诗第二章里丽儿和她的女仆在酒吧间里的交谈,完全就是一种舞台化的展示,其中既有台词,又有潜台词,还有旁白,这种戏剧性恰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④诗人往往通过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无法或者无需表达的思想。在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中去追求思想的感性化效果。
    ⑤诗人在追求思想感性的同时,还极力去达到情感的场面化和具体化,因此,诗人个人感悟的主观性和其诗意表现的客观性便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从而展示出他的象征主义手法的独特性。
    ⑥大量地运用文学的和历史的典故,藉此对现实与历史进行深刻的透视,并试图在一个个文学与文化的广阔而又纵深的语境中去沉思人类的存在、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述卡夫卡《城堡》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描写了普通人与行政当局的对立。在森严的行政当局面前,极度官僚主义和窒息的人的社会关系面前,在腐败的奥匈帝国统治下,普通人的普通愿望常常是可望不可即的,他们只得在官僚作风下窒息而死。阿玛利亚、K的失败在于官僚作风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周围人的冷漠。
    另一方面,城堡又是某种抽象理想的象征,不仅城堡显得虚无缥缈,朦朦胧胧,人物形象和故事本身更是飘忽不定,既谈不上典型性格,也谈不上典型环境。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依然受到尊重。进入城堡的努力象征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K的失败是作者悲观厌世的产物,是作者对人生的否定和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否定,这就使得小说通篇贯穿痛苦惶恐和压抑绝望的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情绪使卡夫卡生前不为世人所理解。
    艺术特色:
    (1)以冷峻的笔调叙述了一次绝望的挣扎,因此揭示世界的荒诞、异己和冷漠。
    (2)结构方面,由于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城堡》与另外两部长篇小说一样是完全开放式的,为读者的积极参与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