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更多“文学意境的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是文学意境?文学意境的基本表现?对今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前人对意象的几种见解?


    正确答案: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文学意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情景交融。这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景中藏情式,即藏情于景,情并不直接显示,而仅仅借助逼真的画面去间接表达,从而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句句写景,而实际处处抒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二,情中见景式,即直抒胸臆,不用写景而景却历历在目。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重心在写情,但此情却令人想象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情景和个人境遇。第三情景并藏式,即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属以上两类的综合型。如杜甫《闻官军收可南河北》一诗抒情和写景并举,情与景如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王充的《论衡》里。在汉代以前,“意象”一词被理解为“表意之象”。是圣人们用象征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刘勰从艺术构思角度出发,认为意象构成包括主体之情和外物形象,诗人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之中孕育成审美意象。这就是所谓的“神用象通”。清代王夫之则以情、景关系的分析,对意象的特点和意象的创造作了深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情景说。认为“情”和“景”是审美意象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既阐明了意象在结构上的特点,又揭示了意象创造的途径,可以说是对意象范畴的一次总结。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意象通常指的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具有如下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性。苏轼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从远近高低各个不同侧面观赏庐山景致的体会,表达出一种哲理观念;身在山中而不识其真面目。卡夫卡《变形记》里人变成甲虫的描写,具体地揭示了作家有关现实境遇的非人性性质的抽象观念。

  • 第2题:

    文学意境


    正确答案: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化独创的一个概念,具有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审美特指。并在此基础上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是华夏抒情文和抒情理论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极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 第3题:

    简述文学意境的特征。


    正确答案: 第一,情景交融。意境所激发的想象性画面,往往是一种情感与景致紧密地交织而成的情景交融的景象。
    第二,虚实相生。已经往往被分成“实境”和“虚境”,而意境是虚中求实,虚实相生的。
    第三,感会于心。由于眼睛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就要求读者不能过于用理性思考或者情感投入,而是要依靠一种瞬间形成的、建立在审美直觉基础上的感会于心的阅读方式。
    第四,韵味无穷。从意境的修辞效果来看,虚实相生和情景交融会导致余味深厚,令读者长久的回味

  • 第4题:

    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感会于心、韵味无穷和()

    • A、情景交融
    • B、虚实相生
    • C、真实写照
    • D、感同身受

    正确答案:A,B

  • 第5题:

    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


    正确答案: 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意境的产生同庄禅精神的影响以及色空观念的催化有很大关系。

  • 第6题: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第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第二,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第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 第7题:

    简说文学意境的本质特征――生命律动的特点?


    正确答案:生命律动是从更深层面来看待意境,即指意境能展示生命本身的美。生命本身的美在于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是一种心灵的律动,呈现为一种动态的美。
    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情感是人的生命律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一首诗所创造的意境应能真切的表达人的情感。
    (2)生命律动体现在把事物写活了,写事物的动态,写飞动的势态、动感的趣味。
    (3)生命律动表现在传万物之灵性,也就是客观之物,由于受主观情感浸染,具有一种诗化的生命异彩和神韵。

  •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对“意境”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
    • B、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 C、意境是抒情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 D、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文学意境?文学意境的基本表现?对今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前人对意象的几种见解?

    正确答案: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文学意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情景交融。这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景中藏情式,即藏情于景,情并不直接显示,而仅仅借助逼真的画面去间接表达,从而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句句写景,而实际处处抒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二,情中见景式,即直抒胸臆,不用写景而景却历历在目。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重心在写情,但此情却令人想象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情景和个人境遇。第三情景并藏式,即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属以上两类的综合型。如杜甫《闻官军收可南河北》一诗抒情和写景并举,情与景如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王充的《论衡》里。在汉代以前,“意象”一词被理解为“表意之象”。是圣人们用象征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刘勰从艺术构思角度出发,认为意象构成包括主体之情和外物形象,诗人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之中孕育成审美意象。这就是所谓的“神用象通”。清代王夫之则以情、景关系的分析,对意象的特点和意象的创造作了深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情景说。认为“情”和“景”是审美意象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既阐明了意象在结构上的特点,又揭示了意象创造的途径,可以说是对意象范畴的一次总结。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意象通常指的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具有如下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性。苏轼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从远近高低各个不同侧面观赏庐山景致的体会,表达出一种哲理观念;身在山中而不识其真面目。卡夫卡《变形记》里人变成甲虫的描写,具体地揭示了作家有关现实境遇的非人性性质的抽象观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论述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1)情景交融。具体方式是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实景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但要由实境得来。
    (3)生命律动。具体表现为表诚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趣。
    (4)韵味无穷。指意境中蕴含的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文学意境的特征。

    正确答案: 第一,情景交融。意境所激发的想象性画面,往往是一种情感与景致紧密地交织而成的情景交融的景象。
    第二,虚实相生。已经往往被分成“实境”和“虚境”,而意境是虚中求实,虚实相生的。
    第三,感会于心。由于眼睛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就要求读者不能过于用理性思考或者情感投入,而是要依靠一种瞬间形成的、建立在审美直觉基础上的感会于心的阅读方式。
    第四,韵味无穷。从意境的修辞效果来看,虚实相生和情景交融会导致余味深厚,令读者长久的回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说文学意境的本质特征――生命律动的特点?

    正确答案: 生命律动是从更深层面来看待意境,即指意境能展示生命本身的美。生命本身的美在于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是一种心灵的律动,呈现为一种动态的美。
    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情感是人的生命律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一首诗所创造的意境应能真切的表达人的情感。
    (2)生命律动体现在把事物写活了,写事物的动态,写飞动的势态、动感的趣味。
    (3)生命律动表现在传万物之灵性,也就是客观之物,由于受主观情感浸染,具有一种诗化的生命异彩和神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文学意境的分类。


    正确答案: 首先是物境,即主、客交融,偏重于客,以物为主,以景寓情,景显意微。既王国维所言之“无我之境”。“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之境”,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藏而不露,一切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去体会。
    其次是情境,即主、客交融,偏重于主,以我为主,以情观物,意显景微。既王国维所言之“有我之境”。“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草本不含泪,鸟儿也不会因人的离别惊心,只因诗人痛苦不堪,所以都有了人的情感色彩,这就是“有我之境”。
    再次是中和之境,即主、客交融,情景合一,物我一体,既不偏于客,也不偏于主。既王国维所言之“意与境浑”。

  • 第14题:

    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所谓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所谓文学意象是指反映了主体的一种愿望,以为此愿望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形象,也就是"表意之象"即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通过概念我们可以看到文学意象和文学意境都是文学形象,但却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简单的说意象偏重于象征,意境偏重于性情。
    对于二者的区别我们可以在各自的特征来理解:文学意象具有指意性、暗示性和朦胧性的特点,而文学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感会于心、韵味无穷的特点。一个重在表达、一个重在造境而传情。

  • 第15题:

    文学意境特征为()

    • A、情景交融
    • B、虚实相生
    • C、心理意境
    • D、审美理想

    正确答案:A,B

  • 第16题:

    何谓文学意境?


    正确答案:文学意境是指在抒情类文学文本中由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意同客观的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个富有张力的艺术空间。

  • 第17题: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正确答案: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意境的理解程度,特别是对其特征有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这些特点加以精炼的说明,该题的关键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例说明。

  • 第18题:

    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生命律动、韵味无穷。

    • A、情景交融
    • B、虚实相生
    • C、真实写照
    • D、感同身受
    • E、抒情性

    正确答案:A,B

  • 第19题:

    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


    正确答案: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其特征有
    (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由于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所以古人在这方面研究得十分深透。有了三种情真交融的不同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虽不言情,但情藏泉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情中见景式,第三情景并茂式。
    (二)虚实相生。意境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索;亠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所以后人干脆提出了“全局有法,境分虚实”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是指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热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言不尽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
    (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回味不尽的美的因素它包括情、理、意、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而所谓“韵味”,就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

    正确答案: 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意境的产生同庄禅精神的影响以及色空观念的催化有很大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正确答案: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如杜甫的《春望》中的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将自己个感情融入到景色当中,使景都带上了主观的色彩,可谓是做到了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如《陌上桑》中,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是实写的,借以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这是虚的。
    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境外有境,虽有而又飘渺难寻的。这样的意境如雾里看花,更能让人回味,引发人的无限审美想象空间。
    意与境谐。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对“意境”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

    B

    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C

    意境是抒情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D

    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创立的最高审美范畴,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还是抒情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但不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

  • 第23题:

    多选题
    文学意境特征为()
    A

    情景交融

    B

    虚实相生

    C

    心理意境

    D

    审美理想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