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第一,对训诂和训诂学作了著名的界定,人称“黄氏界说”。
第二,提出了互训、义界、推因这三种训诂方式。这比章太炎的“直训”、“语根”、“界说”更为明晰科学,故为后人所接受。
第三,为初学者指点学习训诂学的门径,把《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列为“十种小学根柢书”予以介绍,并指出,“此十书中,以前六书为主,后四书为宾”。
更多“黄侃在训诂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黄侃在训诂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第一,对训诂和训诂学作了著名的界定,人称“黄氏界说”。
    第二,提出了互训、义界、推因这三种训诂方式。这比章太炎的“直训”、“语根”、“界说”更为明晰科学,故为后人所接受。
    第三,为初学者指点学习训诂学的门径,把《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列为“十种小学根柢书”予以介绍,并指出,“此十书中,以前六书为主,后四书为宾”。

  • 第2题:

    洪诚总结清人在训诂学上的三大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1)从文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搜罗故训,订正汉唐训诂的遗失,为后人积累丰富的资料。
    2)发明古音,寻求音义通转的法则;破除历古以来字形的束缚,直接从语言角度研究词义转变分化的情况。这样就使训诂学走向科学的领域。
    3)提出“比例而知,触类长之”的综合比较方法,对后人有很大的启示。

  • 第3题:

    厄威克在行政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试述其内容以及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厄威克在行政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行政管理原则。
    其主要内容:
    (1)对前人管理理论的归纳和总结
    厄威克选择了诸如法约尔、泰勒、福莱特、穆尼这些著名管理学家的著作进行研究。对这些管理学家的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指出了它们的类似之处并且使他们处于正确的相互联系之中,便于读者理解,与此同时,他也加进了自己的观点。正是通过厄威克的分析,科学管理和古典组织理论才得以结合,开始形成了古典管理理论。厄威克从泰勒那里吸取了管理要以科学调查为指导原则的思想,强调了对工作的管理可以通过对工作场所本身收集的客观资料的分析来进行,他认为这是指导所有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厄威克关于一般管理理论的言论和著述是根据法约尔的管理五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来展开的。在讨论这些要素的过程中,厄威克多年以来一直在收集和整理构成一个完美组织所需的各种原则。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三个职能组成:计划,组织和控制。这三个职能的指导原则是预测、协调和指挥。
    (2)对行政管理普遍原则的系统化概括
    厄威尔一直都致力于使范围广泛的行政管理原则获得公认并进而建立起专门的行政学知识体系。在他看来,下列原则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①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确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
    ②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亦称“为组织机构配备合适人员”原则,即“决定某种目的(或‘计划’)需要一些什么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分成一些能分配给各个人的小组”;
    ③单头领导的原则,亦称“一人管理原则”,即在一个组织中应该由一个领导者承担管理职责;
    ④“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共存的原则,即加强和发展“职能”部门或“参谋”部门;
    ⑤“授权原则”,即行政领导者要能够把某些职权授予下级人员;
    ⑥“责权相符原则”,即有权必须有责,权责必须相符;
    ⑦明确性原则,即是指各种职责都应当有明确清晰的界线,要使从上到下的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明确地了解并承认各自的职责,而且每一职位的职、权、责以及各个职位之间相互关系均应以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传达给组织的所有成员;
    ⑧“控制幅度原则”,所谓控制幅度,即是指每一个上级直接领导的下属的人数。厄威尔认为,一个行政领导人员直属的下级人员数量应有一定的限度,宜小不宜大。
    (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 第4题:

    黄侃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在完全切用十种根柢书”,是什么?它们又可分类哪四类?


    正确答案:①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②(1)《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是训诂的根本,能明一切训诂。
    (2)《说文》解释文字之原,掌握文字之由来。
    (3)《方言》解释问题不同之语言。
    (4)《释名》解释文字得音之原,掌握声义贯通之理。

  • 第5题:

    泰戈尔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正确答案: 首先,他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为印度新诗开辟了新天地,代表性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其次,作为小说家,他的优秀小说不仅是印度小说最高水平的体现,也体现出世界小说的最高成就,代表性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第三,作为剧作家,泰戈尔还留给世人许多风格独特的作品,代表作有《邮局》、《摩诃多塔拉》等;第四,作为散文家,泰戈尔还向世人奉献了意味隽永、思想深邃、艺术纯熟的散文精品。

  • 第6题:

    黄侃所谈到的训诂根柢书有()。

    • A、《广雅》
    • B、《说文》
    • C、《文言》
    • D、《释名》
    • E、《尔雅》

    正确答案:B,C,D,E

  • 第7题:

    真空条件在热力学上的贡献主要是()。


    正确答案:使还原反应的起始温度降低

  • 第8题:

    多选题
    黄侃所谈到的训诂根柢书有()。
    A

    《广雅》

    B

    《说文》

    C

    《文言》

    D

    《释名》

    E

    《尔雅》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洪诚总结清人在训诂学上的三大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从文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搜罗故训,订正汉唐训诂的遗失,为后人积累丰富的资料。
    2)发明古音,寻求音义通转的法则;破除历古以来字形的束缚,直接从语言角度研究词义转变分化的情况。这样就使训诂学走向科学的领域。
    3)提出“比例而知,触类长之”的综合比较方法,对后人有很大的启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真空条件在热力学上的贡献主要是()。

    正确答案: 使还原反应的起始温度降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黄侃

    正确答案: 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学生。继承并发展了章太炎的学术路论,提出了训诂学的方法,建立系统的训诂学理论,使其真正独立为一门学科。影响至今。他构拟了第一部训诂学讲义《训诂学讲词》(包括“训诂述略”和“十种小学根柢书”两部分)是一部初具规模的训诂教材,开创了现代训诂学。他的著作有:《尔雅音训》《说文笺识四种》《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最先提出这一论断的人是()。
    A

    黄焯

    B

    段玉裁

    C

    黄侃

    D

    马瑞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洪诚总结清人在训诂学上的缺点。


    正确答案:1)训诂学为经学的附庸。他们尽力做注释疏证,把精思所得的见解变成凡例分散在经书注释中,没有写成系统的理论专著。
    2)依声破字是合理的训诂法,但是滥用通转,附会穿鉴,是王氏以后训诂的通病。
    3)清代几个杰出的小学家懂得语义有古今之变,具有历史观点,但由于厚古薄今,轻视唐以后的轻词俗语,不去作系统研究,虽有不少人积累了资料,但作为语言史的研究是没有的。

  • 第14题:

    黄侃曾被章太炎封为“天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伽利略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


    正确答案: (1)发现太阳黑子,月球表面有山谷,木星有卫星,从而用新的发现支持了哥白尼的学说。
    (2)发表了《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是近代三部最伟大的天文学著作之一。

  • 第16题: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和()。


    正确答案:本义;引申义

  • 第17题:

    “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最先提出这一论断的人是()。

    • A、黄焯
    • B、段玉裁
    • C、黄侃
    • D、马瑞辰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黄侃《尔雅略说》指出了《尔雅注》的两条缺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是袭旧不明举,郭注多用孙炎之说,但称举者不过数处,不够实事求是。
    2)是不得其义而望文生训。

  • 第19题:

    问答题
    黄侃在训诂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对训诂和训诂学作了著名的界定,人称“黄氏界说”。
    第二,提出了互训、义界、推因这三种训诂方式。这比章太炎的“直训”、“语根”、“界说”更为明晰科学,故为后人所接受。
    第三,为初学者指点学习训诂学的门径,把《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列为“十种小学根柢书”予以介绍,并指出,“此十书中,以前六书为主,后四书为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黄侃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在完全切用十种根柢书”,是什么?它们又可分类哪四类?

    正确答案: ①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②(1)《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是训诂的根本,能明一切训诂。
    (2)《说文》解释文字之原,掌握文字之由来。
    (3)《方言》解释问题不同之语言。
    (4)《释名》解释文字得音之原,掌握声义贯通之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和()。

    正确答案: 本义,引申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训诂学上的成绩。

    正确答案: 1)破除假借,揭明本字本义。据统计,段氏破释的假借字就多达一千多条。
    2)揭明古义,纠正误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后人容易犯用今字代替古义的错误,段氏重视对古义的揭示、阐明。
    3)指明引申义,探讨词义演变的轨迹。
    4)精心辨析词义,注意古书用词的区别。段氏在疏证词义时,还比较注意词义的联系和异同,每每把同义词或反义词汇集到一起加以解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读者准确掌握词义提供了方便。
    5)注重对同源词的探求,善于总结规律。段玉裁注《说文》的一个特点是,视野比较开阔,常常并不就字论字,而是善于联系比较,找出规律。
    6)注重方言俗语在训诂学中的作用,每每征引方言俗语来印证词义。段玉裁先后在贵州、四川两省做过官,晚年定居苏州,所以在《说文注》中,常常可以看到段氏举江苏、四川等地的方言俗语为旁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厄威克在行政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试述其内容以及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厄威克在行政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行政管理原则。
    其主要内容:
    (1)对前人管理理论的归纳和总结
    厄威克选择了诸如法约尔、泰勒、福莱特、穆尼这些著名管理学家的著作进行研究。对这些管理学家的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指出了它们的类似之处并且使他们处于正确的相互联系之中,便于读者理解,与此同时,他也加进了自己的观点。正是通过厄威克的分析,科学管理和古典组织理论才得以结合,开始形成了古典管理理论。厄威克从泰勒那里吸取了管理要以科学调查为指导原则的思想,强调了对工作的管理可以通过对工作场所本身收集的客观资料的分析来进行,他认为这是指导所有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厄威克关于一般管理理论的言论和著述是根据法约尔的管理五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来展开的。在讨论这些要素的过程中,厄威克多年以来一直在收集和整理构成一个完美组织所需的各种原则。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三个职能组成:计划,组织和控制。这三个职能的指导原则是预测、协调和指挥。
    (2)对行政管理普遍原则的系统化概括
    厄威尔一直都致力于使范围广泛的行政管理原则获得公认并进而建立起专门的行政学知识体系。在他看来,下列原则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①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确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
    ②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亦称“为组织机构配备合适人员”原则,即“决定某种目的(或‘计划’)需要一些什么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分成一些能分配给各个人的小组”;
    ③单头领导的原则,亦称“一人管理原则”,即在一个组织中应该由一个领导者承担管理职责;
    ④“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共存的原则,即加强和发展“职能”部门或“参谋”部门;
    ⑤“授权原则”,即行政领导者要能够把某些职权授予下级人员;
    ⑥“责权相符原则”,即有权必须有责,权责必须相符;
    ⑦明确性原则,即是指各种职责都应当有明确清晰的界线,要使从上到下的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明确地了解并承认各自的职责,而且每一职位的职、权、责以及各个职位之间相互关系均应以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传达给组织的所有成员;
    ⑧“控制幅度原则”,所谓控制幅度,即是指每一个上级直接领导的下属的人数。厄威尔认为,一个行政领导人员直属的下级人员数量应有一定的限度,宜小不宜大。
    (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黄侃《尔雅略说》指出了《尔雅注》的两条缺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是袭旧不明举,郭注多用孙炎之说,但称举者不过数处,不够实事求是。
    2)是不得其义而望文生训。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