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成就。”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正确答案: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具有思辨和批判的特色,“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被认为是中国小说史中讽刺艺术的一个里程碑。其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
    1、挖掘被讽刺现象的社会根源(挖掘根源)
    小说讽刺的矛头虽然直接落在某一个人身上,却使人感到人身上的罪恶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是制度和环境使然。例如:马二先生游西湖无心赏景,只是大嚼零食,留意八股选本的销路,由此揭示出人心风俗如此,是环境的产物。
    2、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看碟下菜)
    作者对贪官司污吏、土豪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对马二先生,则既有批判讽刺,也有表扬赞誉。作者还能随着人物的思想品格的变化分别采取不同态度。如:范进在中举前,境遇可怜,作者对他虽有讥讽,但怜悯的成份居多。等范进做了官,变得虚伪恶劣后,作者的态度也随之改变,对他给予了辛辣、严厉的嘲讽。
    3、讽刺手法含蓄婉转(含蓄婉转) 作者往往不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而是把要讽刺现象本身的矛盾与荒谬或明或暗的显示出来。作者的是非关键,则寄寓在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中。如严监生是怎么死的,作品中没有正式交待。而是通过他为了多点一根灯草不肯咽气的描写,入木三分地勾画出这个吝啬鬼渺小的灵魂。
    4、运用多种多样具体的讽刺技巧(技巧多样)
    有当面揭穿法、前后对照法,以及合理夸张法等等。如第四回,严贡生正在向范进等人吹嘘自己 “为人率真”不占便宜时,一个小厮就跑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一句不经意的话,当面戳穿了严贡生的嘴脸。写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的变化则是前后对照法。而严监生临死为两根灯草不肯咽气,周进撞号板,范进发疯,范进母亲快乐得一命呜呼等例子,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儒林外史》以讽刺为主要艺术手段,而讽刺的手法和运用又非常娴熟巧妙,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后世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 第2题:

    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


    正确答案: 1、通过人物言行的矛盾构成讽刺;
    2、叙述人物的前后差异,形成讽刺;
    3、借助于人物外在表现与真实内心的矛盾以达到讽刺效果;
    4、对不同的人物采用不同的讽刺手法,或同情中讽刺,或讽刺中同情;
    5、根据人物的品行给予不同程度的讽刺。

  • 第3题: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中成就最高的是()

    • A、《儒林外史》
    • B、《聊斋志异》
    • C、《西游记》
    • D、《红楼梦》

    正确答案:A

  • 第4题:

    简析《围城》的“新儒林外史”特色和讽刺艺术。


    正确答案: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的思想是:
    ①婚姻似一座“围城”,未婚的拼命想冲进城去,已婚的极力要冲出城来。这是对婚姻夫妇关系的嘲讽。
    ②不仅如此,“围城”还象征着当时人生的绝境。如事业等等,也和婚姻一样。
    ③小说描写了一群高等知识分子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等,讽刺了他们的猥琐灵魂,是一部“新儒林外史”。
    《围城》在艺术上的特点是: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譬喻,丰富的知识容量,从而构成小说的独特风格。讽刺艺术主要体现为揭穿假面,如说的是仁义道德一套而干的是男盗女娼之事,外表道貌岸然而内里是酒色之徒,高等学府的主任教授而实际是学术骗子,把言和行、外表和内心、前和后的矛盾对照描写出来,取得讽刺的喜剧效果。

  • 第5题: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首先,《儒林外史》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如果文字的真实性都受到了怀疑,那么这样的讽刺就无所谓艺术了。吴敬梓尽量的描写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当然这种真实是艺术的真实,而不是事实上的真实。吴敬梓笔下的人物或许没有实实在在的存在过,但是那些事情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过,平时我们或许会觉得这些事情司空见惯,但是一旦被作家用艺术的笔法了写出来,我们就会突然觉得这些事情是那么的有意思,充满了启发性。
    其次,《儒林外史》还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讽刺不是简简单单的喜剧,简简单单的喜剧就只是小丑的把戏了。《儒林外史》的成功之处在于吴敬梓不仅仅是在写喜剧,同时也在写悲剧,将悲剧融入了喜剧之中,让读者在笑过之后,突然间感受到了文字中所蕴含的深深的哀伤。从而将讽刺的艺术提升,达到升华。
    再次,对照法和夸张法的运用。
    (1)它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2)作者往往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造成强烈对照,从而产生喜剧效果。
    (3)作者善于对人物的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即把某种需要的东西延伸放大,以揭示出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

  • 第6题:

    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正确答案: 全面的讽刺艺术。不仅仅是艺术手法,而是创作的思想。体现在情节、细节的设置,甚至还体现在小说人物的取名。

  • 第7题:

    单选题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中成就最高的是()
    A

    《儒林外史》

    B

    《聊斋志异》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

    正确答案: (1)通过人物前后矛盾的言行,揭穿其虚 伪性,还其真实的本来面目。
    (2)在人物自我吹嘘的过程中,点出“漏 洞”,让人物当场出丑,自我否定。
    (3)通过情节的发展,让讽刺对象 弄巧成拙,处于狼狈的境地。
    (4)通过对人物的形象描写,使讽刺意味 自然流露。
    (5)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夸张,增强讽刺效果,并 暴露出讽刺对象的本质特征。
    (6)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 式的讽刺,很准确地掌握讽刺的分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首先,《儒林外史》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如果文字的真实性都受到了怀疑,那么这样的讽刺就无所谓艺术了。吴敬梓尽量的描写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当然这种真实是艺术的真实,而不是事实上的真实。吴敬梓笔下的人物或许没有实实在在的存在过,但是那些事情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过,平时我们或许会觉得这些事情司空见惯,但是一旦被作家用艺术的笔法了写出来,我们就会突然觉得这些事情是那么的有意思,充满了启发性。
    其次,《儒林外史》还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讽刺不是简简单单的喜剧,简简单单的喜剧就只是小丑的把戏了。《儒林外史》的成功之处在于吴敬梓不仅仅是在写喜剧,同时也在写悲剧,将悲剧融入了喜剧之中,让读者在笑过之后,突然间感受到了文字中所蕴含的深深的哀伤。从而将讽刺的艺术提升,达到升华。
    再次,对照法和夸张法的运用。
    (1)它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2)作者往往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造成强烈对照,从而产生喜剧效果。
    (3)作者善于对人物的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即把某种需要的东西延伸放大,以揭示出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简述《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一)杰出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小说艺术的重大发展。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吴敬梓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写出了《儒林外史》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儒林外史》杰出的讽刺,首先表现在它的写实性上。《儒林外史》的讽刺,主要是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和准确的、透入人物深层心理的刻画来完成的。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素来不以为有何不妥、有何深意可究的事情,经过作者的提炼和描摹,便清晰地透出了社会的荒谬与人心的伪妄;而当人们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却又觉得它仍然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当然艺术的真实并不排斥夸张,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范母一喜而死;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严贡生发病闹船家等精彩描写,都因合理的夸张,而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由于作者态度的严肃和爱憎的分明,他还能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他对王惠、汤知县、严氏兄弟这批贪官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他对马二先生、王玉辉这样秉性善良却又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士人,既同情,又讽刺。作者的讽刺有时还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吴敬梓的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这是《儒林外史》经常运用的讽刺手法。小说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通过范进行动的前后矛盾,把他居丧“尽礼”的虚伪性揭露无余。
    当然艺术的真实并不排斥夸张,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范母一喜而死;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严贡生发病闹船家等精彩描写,都因合理的夸张,而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由于作者态度的严肃和爱憎的分明,他还能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他对王惠、汤知县、严氏兄弟这批贪官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他对马二先生、王玉辉这样秉性善良却又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士人,既同情,又讽刺。作者的讽刺有时还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吴敬梓的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这是《儒林外史》经常运用的讽刺手法。小说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通过范进行动的前后矛盾,把他居丧“尽礼”的虚伪性揭露无余。
    (二)准确洗炼的语言
    《儒林外史》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洗炼而富于形象性。作者经常能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有时由于一个字用得很恰当,使人物“情伪毕露”。吴敬梓学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儒林外史》把白话文的语言艺术,推进到高度纯熟的程度。它的简练、准确、生动、传神,已经完全可以同历史悠久的文言文媲美。
    (三)独特的小说结构
    《儒林外史》虽然一般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不是现代意义上严格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这种特点,鲁迅谓之“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中国小说史略》)。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索。在情节上,也存在内在的统一。总体说来,这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论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正确答案: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具有思辨和批判的特色,“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被认为是中国小说史中讽刺艺术的一个里程碑。其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
    1、挖掘被讽刺现象的社会根源(挖掘根源)
    小说讽刺的矛头虽然直接落在某一个人身上,却使人感到人身上的罪恶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是制度和环境使然。例如:马二先生游西湖无心赏景,只是大嚼零食,留意八股选本的销路,由此揭示出人心风俗如此,是环境的产物。
    2、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看碟下菜)
    作者对贪官司污吏、土豪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对马二先生,则既有批判讽刺,也有表扬赞誉。作者还能随着人物的思想品格的变化分别采取不同态度。如:范进在中举前,境遇可怜,作者对他虽有讥讽,但怜悯的成份居多。等范进做了官,变得虚伪恶劣后,作者的态度也随之改变,对他给予了辛辣、严厉的嘲讽。
    3、讽刺手法含蓄婉转(含蓄婉转) 作者往往不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而是把要讽刺现象本身的矛盾与荒谬或明或暗的显示出来。作者的是非关键,则寄寓在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中。如严监生是怎么死的,作品中没有正式交待。而是通过他为了多点一根灯草不肯咽气的描写,入木三分地勾画出这个吝啬鬼渺小的灵魂。
    4、运用多种多样具体的讽刺技巧(技巧多样)
    有当面揭穿法、前后对照法,以及合理夸张法等等。如第四回,严贡生正在向范进等人吹嘘自己 “为人率真”不占便宜时,一个小厮就跑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一句不经意的话,当面戳穿了严贡生的嘴脸。写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的变化则是前后对照法。而严监生临死为两根灯草不肯咽气,周进撞号板,范进发疯,范进母亲快乐得一命呜呼等例子,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儒林外史》以讽刺为主要艺术手段,而讽刺的手法和运用又非常娴熟巧妙,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后世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

    正确答案: 1、通过人物言行的矛盾构成讽刺;
    2、叙述人物的前后差异,形成讽刺;
    3、借助于人物外在表现与真实内心的矛盾以达到讽刺效果;
    4、对不同的人物采用不同的讽刺手法,或同情中讽刺,或讽刺中同情;
    5、根据人物的品行给予不同程度的讽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简述《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一)杰出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小说艺术的重大发展。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吴敬梓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写出了《儒林外史》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儒林外史》杰出的讽刺,首先表现在它的写实性上。《儒林外史》的讽刺,主要是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和准确的、透入人物深层心理的刻画来完成的。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素来不以为有何不妥、有何深意可究的事情,经过作者的提炼和描摹,便清晰地透出了社会的荒谬与人心的伪妄;而当人们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却又觉得它仍然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当然艺术的真实并不排斥夸张,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范母一喜而死;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严贡生发病闹船家等精彩描写,都因合理的夸张,而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由于作者态度的严肃和爱憎的分明,他还能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他对王惠、汤知县、严氏兄弟这批贪官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他对马二先生、王玉辉这样秉性善良却又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士人,既同情,又讽刺。作者的讽刺有时还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吴敬梓的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这是《儒林外史》经常运用的讽刺手法。小说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通过范进行动的前后矛盾,把他居丧“尽礼”的虚伪性揭露无余。
    当然艺术的真实并不排斥夸张,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范母一喜而死;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严贡生发病闹船家等精彩描写,都因合理的夸张,而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由于作者态度的严肃和爱憎的分明,他还能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他对王惠、汤知县、严氏兄弟这批贪官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他对马二先生、王玉辉这样秉性善良却又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士人,既同情,又讽刺。作者的讽刺有时还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吴敬梓的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这是《儒林外史》经常运用的讽刺手法。小说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通过范进行动的前后矛盾,把他居丧“尽礼”的虚伪性揭露无余。
    (二)准确洗炼的语言
    《儒林外史》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洗炼而富于形象性。作者经常能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有时由于一个字用得很恰当,使人物“情伪毕露”。吴敬梓学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儒林外史》把白话文的语言艺术,推进到高度纯熟的程度。它的简练、准确、生动、传神,已经完全可以同历史悠久的文言文媲美。
    (三)独特的小说结构
    《儒林外史》虽然一般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不是现代意义上严格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这种特点,鲁迅谓之“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中国小说史略》)。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索。在情节上,也存在内在的统一。总体说来,这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 第14题:

    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


    正确答案: (1)通过人物前后矛盾的言行,揭穿其虚 伪性,还其真实的本来面目。
    (2)在人物自我吹嘘的过程中,点出“漏 洞”,让人物当场出丑,自我否定。
    (3)通过情节的发展,让讽刺对象 弄巧成拙,处于狼狈的境地。
    (4)通过对人物的形象描写,使讽刺意味 自然流露。
    (5)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夸张,增强讽刺效果,并 暴露出讽刺对象的本质特征。
    (6)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 式的讽刺,很准确地掌握讽刺的分寸。

  • 第15题:

    试析晚唐讽刺小品文的成就及思想艺术价值。


    正确答案: (1)晚唐讽刺小品文异军突起,大放光彩。晚唐小品文多为刺世之作,篇幅短小精悍,批判性强,有如匕首与投枪,激烈而尖锐。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和罗隐,代表作品为《读司马法》、《野庙碑》和《英雄之言》等。鲁迅先生对他们的小品文给以高度评价,称赞他们“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皮日休是个极具批判精神的作家,他的小品文深刻表现了忧世之情和讽谕之意。其讽刺手法多样,或借古言怀,或托物寓意,或开门见山地直抒胸臆,往往在三言两语中击中要害,具有尖锐泼辣,锋芒毕露的光彩。如他在《读司马法》一文中说:“驱赤子于白刃之下,争寸土于百战之内,由士为诸侯,由诸侯为天子,非兵不能威,非战不能服,不曰取天下以民命者乎?”一针见血指出帝王的权位是用老百姓的生命换来的。
    (3)陆龟蒙以富有正义感和战斗性的文笔,写下了不少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文章,多托古刺今或借物寄讽之作。他一般不直接发议论,而是寓思想于形象之中,如《野庙碑》,借对农民祭祀庙中土木偶像的描述,转而鞭挞大小封建官吏的凶狠残暴和伪善无用:“解民之悬,清民之渴,未尝贮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殴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
    (4)罗隐的讽刺小品集《谗书》,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谴责人事的丑恶,六十篇文章,大多是百来字,最多是几百字的短文,看似随意漫谈,实则是刺世的严肃主题。如《英雄之言》中说:“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对历代统治者打着解救百姓的幌子争夺帝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

  • 第16题: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是()

    • A、《西游记》
    • B、《金瓶梅》
    • C、《水浒传》
    • D、《儒林外史》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试述《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的贡献


    正确答案: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对中国小说发展的一大杰出贡献。
    一.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文学中主要局限于封建皇权的政治讽喻;白话小说《西游记》的讽刺多以调侃出之;明末清初的部分世情小说,如《金瓶梅》和《醒世因缘传》讽刺只是其中附带使用的手法;《西游补》等神魔小说中的讽刺已经上升为主导风格,但主要是嬉笑怒骂,是喜剧的讽刺。《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以范进为例,中举前后的悲喜剧,揭示了八股制艺如何摧残了士人的心灵,造成他们人格的堕落,作者给可笑注入了辛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
    二.在以喜写悲这个主导倾向的规定下,作者将其讽刺艺术的天才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地,主要手法有:
    1.以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前后行为矛盾,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
    2.以白描手法精心刻画人物行动。如严监生临死前还念念不忘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
    3.借用人物自己言行之间的矛盾,如严监贡正在表白自己从不占别人便宜,突然小厮进来,报告早上关起别人的猪人家找上门来等等。

  • 第18题:

    问答题
    以《范进中举》为例,谈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正确答案: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这个片段在讽刺艺术的运用上十分成功,很能代表《儒林外史》高超的讽刺艺术水平。其主要表现如下:
    (1)出色的对比运用。作品塑造了周进和范进两个被科举、功名毒蚀得灵魂麻木的老可怜虫。在这个片断开头部分,周进已偶然高中,做了广东学道,范进却还是“童生”。周进高踞师座,“绯袍金带,何等辉煌”;范进接卷归号,“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这里,通过衣着形貌的简单勾画,对比出两个人的截然不同的命运,揭示了科举制度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别。更有妙者,范进中举前,因参加乡试,他母亲在家饿了两三天,两眼发黑,无人闻问,门庭何其冷寂;一旦中举,且不说报喜、贺喜、看热闹的蜂拥而至,挤得水泄不通;那送酒菜粮米的、集上找人的、还有抹胸捶背的,往来如梭,忙得不亦乐乎,就连“一向有失亲近”的阔乡绅张静斋也一成了范进的“年谊世好”,“如至亲骨肉”一般,又是送银,又是赠房。通过讽刺性的对比描写,把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活现出来。
    (2)巧妙的情节串集。作品中,主要串集了两组情节:一是用范进考秀才时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找岳父借钱参试被骂得狗血淋头和考完后家中断炊去卖鸡换米等情节,极写人物的穷愁潦倒;一是用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居丧期间连银餐具也不肯用却大吃虾肉元子和官至学道而不知苏轼是什么人等情节,暴露他的虚伪愚昧。从而层层剖析,直揭人物的灵魂隐秘,却又无一贬辞,而其情伪毕露。
    (3)传神的细节描绘。如写胡屠户从两次范进家出来的情态:范进中举前,“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作者没有任何主观评价,仅仅两个细节,就把这个人物前倨后恭、见钱眼开的市侩嘴脸、奴才性格传神般地表达出来,使人感到他的可憎、可笑、可鄙,从而取得了讽刺的积极效果。
    (4)显真的夸张技巧。如范进中举。喜得痰迷心窍,胡屠户被迫打了范进一巴掌,把他吓醒。事后,这个以杀猪为业的凶神,只觉“手隐隐的疼”,“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显然是夸张,以突出胡屠户的迷信、愚昧和胆怯,揭露他的势利之心。这样一巴掌并不为重,孱弱的范进被打后尚且无事,何以一个惯以打、杀为事的屠户竟会手疼不止且不能弯曲呢?然而读者并不怀疑这一夸张的真实性,原因就在于运用显真的夸张技巧,写得完全合乎人物性格、心理和生活本身的逻辑。
    (5)精确的个性化语言。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同人物的语言有不同的特色:胡屠户居于社会下层,是个市侩,因此他的语言就会十分粗俗,开口就是什么“癞蛤蟆”呀、“尖嘴猴腮”呀、“老不死的”呀之类,即使吹捧人也十分肉麻,吹张静斋有钱,便说“他家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而更多的则是职业语言,他是屠户,话中也常常离不开“杀”、“猪”、“肉”之类,如嘲笑女婿穷,就说“这十几年,不知猪油曾吃过两三回哩!”说张静斋富、就说“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推说儿子不懂情理,说说“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死这砍头短命的奴才!”张静斋则不同,是中过举、做过知县的乡绅,他拉关系时只说“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要送银子,是“谨具贺仪五十两”,要送房子,是“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而且这前面还要加上一句“世先生果是清贫”这样的语言,对揭示人物性格、增强讽刺效果,都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五点,可以归纳《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两个显著特点:一、作者善于烛幽索隐,揭露人物的灵魂;二、作者善于从整个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着眼,揭露人物的可笑可鄙,进而更有力鞭挞现实社会的罪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成就。

    正确答案: ①戚而能谐,悲喜溶合,严肃性与谐谑性的统一:悲喜溶合的情境描写,悲喜溶合的性格塑造。
    ②婉而多讽,含蓄深厚,写实性与批判性的统一:典型概括、白描写实、艺术夸张。《儒林外史》是写实型讽刺艺术的高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针对讽刺对象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对 他们的言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作“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的讽刺。
    (2) 把喜剧性和真实性结合起来
    (3)把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
    (4)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而是由许多分散的人物和 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鲁迅对《儒林外史》的美学风格与讽刺艺术作出的评价。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析晚唐讽刺小品文的成就及思想艺术价值。

    正确答案: (1)晚唐讽刺小品文异军突起,大放光彩。晚唐小品文多为刺世之作,篇幅短小精悍,批判性强,有如匕首与投枪,激烈而尖锐。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和罗隐,代表作品为《读司马法》、《野庙碑》和《英雄之言》等。鲁迅先生对他们的小品文给以高度评价,称赞他们“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皮日休是个极具批判精神的作家,他的小品文深刻表现了忧世之情和讽谕之意。其讽刺手法多样,或借古言怀,或托物寓意,或开门见山地直抒胸臆,往往在三言两语中击中要害,具有尖锐泼辣,锋芒毕露的光彩。如他在《读司马法》一文中说:“驱赤子于白刃之下,争寸土于百战之内,由士为诸侯,由诸侯为天子,非兵不能威,非战不能服,不曰取天下以民命者乎?”一针见血指出帝王的权位是用老百姓的生命换来的。
    (3)陆龟蒙以富有正义感和战斗性的文笔,写下了不少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文章,多托古刺今或借物寄讽之作。他一般不直接发议论,而是寓思想于形象之中,如《野庙碑》,借对农民祭祀庙中土木偶像的描述,转而鞭挞大小封建官吏的凶狠残暴和伪善无用:“解民之悬,清民之渴,未尝贮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殴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
    (4)罗隐的讽刺小品集《谗书》,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谴责人事的丑恶,六十篇文章,大多是百来字,最多是几百字的短文,看似随意漫谈,实则是刺世的严肃主题。如《英雄之言》中说:“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对历代统治者打着解救百姓的幌子争夺帝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析《围城》的“新儒林外史”特色和讽刺艺术。

    正确答案: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的思想是:
    ①婚姻似一座“围城”,未婚的拼命想冲进城去,已婚的极力要冲出城来。这是对婚姻夫妇关系的嘲讽。
    ②不仅如此,“围城”还象征着当时人生的绝境。如事业等等,也和婚姻一样。
    ③小说描写了一群高等知识分子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等,讽刺了他们的猥琐灵魂,是一部“新儒林外史”。
    《围城》在艺术上的特点是: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譬喻,丰富的知识容量,从而构成小说的独特风格。讽刺艺术主要体现为揭穿假面,如说的是仁义道德一套而干的是男盗女娼之事,外表道貌岸然而内里是酒色之徒,高等学府的主任教授而实际是学术骗子,把言和行、外表和内心、前和后的矛盾对照描写出来,取得讽刺的喜剧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