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敲警钟”有双重功效:(1)它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2)它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是“敲警钟”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易引起自发的防卫性反应。所以“敲警钟”须掌握分寸,切合实际。
更多“警钟效果”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面哪些是火灾报警工具?

    A.警钟

    B.汽笛

    C.警铃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 第2题:

    警钟效果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说服的效果。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警钟效果的是:( )

    A.班级经常出现逃避值日的现象,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B.每年的戒毒日,市中心广场上都会举办摄影展,展出吸毒人员瘦骨嶙峋或者是家破人亡的照片
    C.近段时间,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广告中呈现出一幕幕环境恶化后人们无处生存的画面
    D.小王爸爸由于家庭原因,文化程度不高,他总是不停地告诫小王要努力学习,否则就会像自己现在这样,生活贫困

    答案:A
    解析:
    警钟效果定义的关键信息是: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起到说服效果。对比四个选项,A项只进行了批评教育,没有运用“敲警钟”的方法,不符合定义。其他选项都符合定义。

  • 第3题:

    2011年,()核电站泄漏事故给我国核电发展敲响了警钟。

    • A、日本
    • B、美国
    • C、英国
    • D、法国

    正确答案:A

  • 第4题:

    《警钟日报》


    正确答案: 原名《俄事警闻》,1903年12月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等主编。初期揭露帝俄侵占中国东北的罪行,此后,对英、法、德等帝国主义侵凌中国主权,也时加抨击。是继《苏报》以后的重要革命报刊之一。1905年3月27日,清政府函请上海租界会审公廨迫令停刊。

  • 第5题:

    人员落水应变信号是()。

    • A、警铃或警钟,七短声一长声,连放一分钟
    • B、警铃或警钟,短声,连放一分钟
    • C、警铃或警钟,七短声一长声,连放30秒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

    • A、结晶效果
    • B、改变效果
    • C、”休眠效果“
    • D、警钟效果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二字

    • A、“常”
    • B、“暂”
    • C、“短”
    • D、“长”

    正确答案:A,D

  • 第8题:

    大众传播媒介的环境认知效果,在传播学中也称()

    • A、警钟效果
    • B、休眠效果
    • C、结晶效果
    • D、视野制约效果

    正确答案:D

  • 第9题:

    警钟效果又称()。

    • A、感情诉求效
    • B、恐惧诉求
    • C、免疫效果
    • D、强化效果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水力警钟是一种()报警装置。

    • A、发光
    • B、电气
    • C、物理
    • D、化学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警钟效果

    正确答案: 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敲警钟”有双重功效:(1)它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2)它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是“敲警钟”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易引起自发的防卫性反应。所以“敲警钟”须掌握分寸,切合实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火灾报警工具包括()。 Ⅰ、警钟;Ⅱ、汽笛;Ⅲ、警铃。
    A

    Ⅰ+Ⅱ

    B

    Ⅰ+Ⅲ

    C

    Ⅱ+Ⅳ

    D

    Ⅰ+Ⅱ+Ⅲ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给定资料6”提到了“生态安全已经向我们敲起了警钟”。请结合“给定资料6”,针对“警钟”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要求:条理清晰,对策建议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450字。(15分)


    正确答案:

        第三题:
         (1)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2)完善生态保护政策法规,拓宽资金投入渠道。要坚持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方式,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态保护经济政策体系。
        (3)建立生态监测评价体系,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国家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国家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
        (4)强化资源开发环境监管,防止人为生态破坏。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原则,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防止生态破坏。
        (5)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要在全社会开展生态安全教育和宣传,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 第14题:

    正在报警的警钟,每隔0.5s响一声。有一人坐在以72km/h的速度向警钟所在地接近的火车中,若声速为u=340m/s,则这个人每分钟听到的响声为( )响。

    A.100
    B.127
    C.158
    D.188

    答案:B
    解析:
    考虑多普勒效应,有

  • 第15题:

    被困在电梯里用电梯里的警钟或对讲机求援,不能从天花板的紧急出口爬出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领导干部面对金钱,一定要控制欲望,警钟长鸣,不能唯利是图。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船舶报警系统包括()。 I.警钟铃组系统; II.自动监测系统; III.火灾报警系统。

    • A、I
    • B、II
    • C、III
    • D、I、II、III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下列传播学者中曾进行”警钟效果“实验的是()。

    • A、哈特曼
    • B、霍夫兰
    • C、贾妮思
    • D、费斯挺格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简述“警钟效果(恐惧诉求)”的研究内容。


    正确答案: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
    ①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
    ②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

  • 第20题: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有()

    • A、强化效果
    • B、结晶效果
    • C、休眠效果
    • D、改变效果
    • E、警钟效果

    正确答案:A,B,D

  • 第21题:

    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来改进传播效果,这是利用了()

    • A、休眠效果
    • B、可信性效果
    • C、警钟效果
    • D、意见领袖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人员落水应变信号是()。
    A

    警铃或警钟,七短声一长声,连放一分钟

    B

    警铃或警钟,短声,连放一分钟

    C

    警铃或警钟,七短声一长声,连放30秒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警钟日报》

    正确答案: 原名《俄事警闻》,1903年12月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等主编。初期揭露帝俄侵占中国东北的罪行,此后,对英、法、德等帝国主义侵凌中国主权,也时加抨击。是继《苏报》以后的重要革命报刊之一。1905年3月27日,清政府函请上海租界会审公廨迫令停刊。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