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苏报案的基本情况。”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正确答案: “苏报案”与《苏报》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密切相关,直接导火索是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的发表。
    1903年6月,从日本回国的青年革命家邹容出版了一本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苏报》刊文对其加以大力介绍和鼓吹。1903年6月29日,《苏报》以显著地位刊登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之关系》,文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批驳康有为的“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谬论,同时,还以轻蔑口吻直呼光绪皇帝为“载小丑”。《苏报》这样毫无忌惮的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空前震动。清政府会同租界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查封《苏报》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拆清廷的指空,慨然阵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1904年5月21日,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的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 第2题:

    《苏报》是一张怎样的报纸?“苏报案”是怎么一回事?


    正确答案: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它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96~1900)由胡璋的日籍妻子生驹悦任“馆主”,打着“日商”的旗号在日本驻沪领事馆注册,是受日本外务省控制的一家报纸;第二阶段(1900~1902)由中国人陈范接办,“高唱保皇立宪之论”,“时人多以康党目之”;第三阶段(1902~1903)陈范受革命潮流的影响,由改良派的支持者变为革命派的支持者。当时蔡元培、章士钊、章太炎等人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陈范同他们接触,并于1903年5月27日聘请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该报遂成为这两个革命团体的言论机关。
    《苏报》自章士钊主持后,以“第一排满,第二排康”为宗旨,决心“扔出一束手榴弹轰开局面,报馆被封在所不惜”。因此从6月1日起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当时,清末著名革命家邹容写的宣传小册子《革命军》在上海出版,《苏报》立即加以介绍。章士钊发表《读<革命军>》一文,称颂它是“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接着又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把此书的发行说成是震撼人心的“雷霆之声”。因此引起清政府的注意。6月底,该报又发表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论调,文中以轻蔑的口吻骂光绪皇帝是“载聒小丑,未辨菽麦”,说他跟慈禧太后没有区别,都是“汉族的公仇”。这篇文章发表的第二天,蓄谋已久的清政府与租界当局勾结,派军警包围了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太炎等5人被捕,邹窑第二天自动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章、邹被捕后,清政府要求引渡,欲置之于死地,遭租界当局拒绝。于是,一场以洋人做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活动于7月15日开始了。章、邹以珐庭为讲坛,无情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自由和卖国丧权的罪行,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起初,租界当局判章、邹两人永远监禁,其余人开释;后来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改判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苏报案”。其结果是扩大了茧命派的影响,削弱了清政府对新闻界的控制力量。

  • 第3题:

    保险理赔报案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营业网点柜面报案、电话报案及传真报案外,出现了新型的报案方式,包括()。

    • A、网上报案
    • B、微信报案
    • C、邮件报案
    • D、移动终端报案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影响如何?


    正确答案: i、起因、经过、结果:《苏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之一。1896年创刊于上海,创办者为胡璋,趣味低级,因为经营不善,于1900年前后出售给陈范,从此具有了进步的革命倾向。1903年,章世钊担任主笔,其革命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的程度,1903年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苏报》大力推荐。同年6月29日,《苏》于显著位置刊登章太炎的《驳康有为最近政见书》,极端蔑视清政府,批驳保皇派,引起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憎恨与恐慌,清政府请求上海租界逮捕《苏》人员。6月30日,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世钊逃走,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苏》被查封,章太炎和邹容先后被判入狱,史称“苏报案”。
    ii、影响:这是中国报业史上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字狱。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从不允许有任何“犯上作乱”的言论出现。他们大兴文字之狱,动辄加害敢于说话的文人,此举尤以明、清两朝为甚。近代报业在中国出现以后,封建统治者视之为洪水猛兽,极尽控制、压制之能事,“苏报案”的出现正是广大民众和进步文人同封建统治者冲突、较量的一个突出事件,也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字狱实施于报界最早、最为典型的案件。自“苏报案”以后,中国社会经过了多次变革,历史在不断前进。可是涉及报界的文字狱却依然绵绵不绝,甚至不断推陈出新,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即使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后,知识界仍然无法摆脱种种精神枷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宝剑随时都会掉落下来,把人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从批《武训传》、反“胡风集团”,到“反右运动”,哪一项不和报刊有关、哪一次不让办报人无限惶恐、无比颤栗?而在那“大革文化命”的年月,这种文字狱的深度、广度和烈度,更是创历史之最、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第5题:

    1903年6月,清政府勾结上海租借工部局查封了刊登《革命军》的《苏报》,将宣扬革命的()逮捕囚禁,造成震动一时的“苏报案”。

    • A、陈天华
    • B、章太炎
    • C、邹容
    • D、徐锡麟

    正确答案:B,C

  • 第6题:

    客户出现事故后进行报案的方式有()

    • A、上门报案
    • B、电话报案
    • C、传真报案
    • D、以上方式都可以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单选题
    现场保卫人员在民警到达现场后,必须向民警报告情况的要点有()。
    A

    案件发生、发现的时间

    B

    群众对案件议论、反应

    C

    保护现场的时间

    D

    事主、被害人、发现人、报案人的基本情况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1903年6月,清政府勾结上海租借工部局查封了刊登《革命军》的《苏报》,将宣扬革命的()逮捕囚禁,造成震动一时的“苏报案”。
    A

    陈天华

    B

    章太炎

    C

    邹容

    D

    徐锡麟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苏报案

    正确答案: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保险理赔报案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营业网点柜面报案、电话报案及传真报案外,出现了新型的报案方式,包括()。
    A

    网上报案

    B

    微信报案

    C

    邮件报案

    D

    移动终端报案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正确答案: 《苏报》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革命派报刊,是上海革命派的言论机关,一些著名人士如章太炎、章士钊、邹容等人聚集在报馆主人陈范周围,大力宣传民族革命的主张,这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1903年6月,清政府密谋上海租界拘捕了章太炎、邹容、陈范等人。7月7日,上海租界将《苏报》查封。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如何?

    正确答案: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租界内。由胡璋经营。后因经营不善,于1900年售予陈范。陈范接手《苏报》的初期,《苏报》言论同情变法,1902年以后,中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陈范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从同情改良逐渐转向同情革命。1902年冬,《苏报》专辟“学界风潮”栏目,报道并支持爱国学生运动,从此为学界所关注。1903年5月27日,陈范正式聘请爱国学社的章士钊担任主笔。此时《苏报》实际上成了爱国社的机关报。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后,每天的《苏报》几乎都会发表一些言词犀利、宣传革命的政论文章。1903年6月9日,《苏报》在“新书介绍”栏中热情介绍了邹容的小册子《革命军》,10日又发表章太炎的《〈革命军〉序》。6月29日,发表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驳斥康有为只可保皇立宪,不可革命的论调。并在文中称光绪帝为“载湉小丑”。这些大张旗鼓的革命宣传与激烈的言论,震撼了全国,也触怒了清廷,清政府决心镇压革命党人。6月30日,上海工部局逮捕了章太炎等人,邹容自动投案。此时由于章士钊未列入黑名单,所以仍在主编《苏报》,同时还发表了章太炎在狱中所写的《狱中答新闻报记者》。7月7日,《苏报》被封。章、邹被捕后,清政府要求引渡二人。上海租界当局一方面为维护治外法权,一方面也迫于舆论,不敢将二人引渡给清廷,故在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对此案进行会审。当年12月24日,判决章、邹永远监禁。由于受当事人和世人的坚决反对,1904年5月改判章监禁三年,邹监禁两年,《苏报》永远停刊。1905年5月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1906年6月29日章太炎刑满出狱,同盟会专门派人把他接到东京,任《民报》主编。至此,这场以清廷为原告的诉讼方告结束。史称“苏报案”。苏报案的发生,打击和削弱了清政府对新闻舆论的控制力量,革命派报刊声望大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苏报案”发生的过程。


    正确答案: 1903年五、六月间《苏报》推介邹容的《革命军》,发表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之关系》等遭到清朝政府和上海租界当局的联合镇压。7月7日报馆被查封,相关人员被捕。

  • 第14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正确答案: 《苏报》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革命派报刊,是上海革命派的言论机关,一些著名人士如章太炎、章士钊、邹容等人聚集在报馆主人陈范周围,大力宣传民族革命的主张,这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1903年6月,清政府密谋上海租界拘捕了章太炎、邹容、陈范等人。7月7日,上海租界将《苏报》查封。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 第15题:

    受案民警应当在《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中填写()等内容。

    • A、报案人基本情况
    • B、案件来源
    • C、发案时间、地点、简要过程、涉案人基本情况、受害情况等
    • D、接警单位、地点、人员、时间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苏报案”


    正确答案: 是近代著名的媒体事件。《苏报》于1896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办人胡璋,以“日商”报纸的招牌出版发行。1899年出售给陈范。上海爱国学社成立后,陈范在经济上予以资助,爱国学生师生为《苏报》撰写论说,《苏报》实际上成了当时上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言论机关。1903年5月,章士钊担任主笔后明确提出“第一排满,第二排康”的办报方针,大力鼓吹邹容的《革命军》,介绍章太炎所撰《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公开呐喊革命,为清政府所不容。1903年6月30日,清政府与上海领事团密谋后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7人实行拘捕,“苏报案”由此引发。章太炎在狱中发表《狱中答新闻报记者书》,痛斥《新闻报》,表达反满革命决心。租界工部局将《苏报》查封。租界当局拒绝将章、邹二人交给清廷。会审“苏报案”后,判决《苏报》永远停刊,章太炎3年监禁,邹容2年监禁。“苏报案”的结果是以革命派的胜利和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 第17题:

    现场保卫人员在民警到达现场后,必须向民警报告情况的要点有()。

    • A、案件发生、发现的时间
    • B、群众对案件议论、反应
    • C、保护现场的时间
    • D、事主、被害人、发现人、报案人的基本情况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车辆保险检验报告的基本内容有保险的基本情况,(),损失情况,修理方案及修复情况,保险责任的认定,有关追偿问题。

    • A、事故发生和处理经过
    • B、报案人的情况
    • C、当天的天气
    • D、当天的交通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苏报案的基本情况。

    正确答案: 开端:6月1日,《苏报》极力向读者推荐邹容所写的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发表章士钊的论说《读〈革命军〉》、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革命书》等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主张,并以轻蔑的口吻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说他和慈禧太后都是“汉族公仇”。过程:上述断论,为清政府所不容,6月30日决定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发出拘票,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七人进行抓捕。7月15日,上海租界会开始会审“苏报案”,清政府为原告,章、邹等为被告的审讯开始了。结果: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苏报》和苏报案

    正确答案: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吹鼓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借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章邹2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进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苏报》是一张怎样的报纸?“苏报案”是怎么一回事?

    正确答案: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它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96~1900)由胡璋的日籍妻子生驹悦任“馆主”,打着“日商”的旗号在日本驻沪领事馆注册,是受日本外务省控制的一家报纸;第二阶段(1900~1902)由中国人陈范接办,“高唱保皇立宪之论”,“时人多以康党目之”;第三阶段(1902~1903)陈范受革命潮流的影响,由改良派的支持者变为革命派的支持者。当时蔡元培、章士钊、章太炎等人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陈范同他们接触,并于1903年5月27日聘请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该报遂成为这两个革命团体的言论机关。
    《苏报》自章士钊主持后,以“第一排满,第二排康”为宗旨,决心“扔出一束手榴弹轰开局面,报馆被封在所不惜”。因此从6月1日起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当时,清末著名革命家邹容写的宣传小册子《革命军》在上海出版,《苏报》立即加以介绍。章士钊发表《读<革命军>》一文,称颂它是“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接着又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把此书的发行说成是震撼人心的“雷霆之声”。因此引起清政府的注意。6月底,该报又发表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论调,文中以轻蔑的口吻骂光绪皇帝是“载聒小丑,未辨菽麦”,说他跟慈禧太后没有区别,都是“汉族的公仇”。这篇文章发表的第二天,蓄谋已久的清政府与租界当局勾结,派军警包围了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太炎等5人被捕,邹窑第二天自动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章、邹被捕后,清政府要求引渡,欲置之于死地,遭租界当局拒绝。于是,一场以洋人做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活动于7月15日开始了。章、邹以珐庭为讲坛,无情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自由和卖国丧权的罪行,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起初,租界当局判章、邹两人永远监禁,其余人开释;后来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改判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苏报案”。其结果是扩大了茧命派的影响,削弱了清政府对新闻界的控制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报案的方式有哪几种()
    A

    上门报案

    B

    电话报案

    C

    网上报案

    D

    营销员传达报案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影响如何?

    正确答案: i、起因、经过、结果:《苏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之一。1896年创刊于上海,创办者为胡璋,趣味低级,因为经营不善,于1900年前后出售给陈范,从此具有了进步的革命倾向。1903年,章世钊担任主笔,其革命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的程度,1903年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苏报》大力推荐。同年6月29日,《苏》于显著位置刊登章太炎的《驳康有为最近政见书》,极端蔑视清政府,批驳保皇派,引起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憎恨与恐慌,清政府请求上海租界逮捕《苏》人员。6月30日,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世钊逃走,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苏》被查封,章太炎和邹容先后被判入狱,史称“苏报案”。
    ii、影响:这是中国报业史上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字狱。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从不允许有任何“犯上作乱”的言论出现。他们大兴文字之狱,动辄加害敢于说话的文人,此举尤以明、清两朝为甚。近代报业在中国出现以后,封建统治者视之为洪水猛兽,极尽控制、压制之能事,“苏报案”的出现正是广大民众和进步文人同封建统治者冲突、较量的一个突出事件,也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字狱实施于报界最早、最为典型的案件。自“苏报案”以后,中国社会经过了多次变革,历史在不断前进。可是涉及报界的文字狱却依然绵绵不绝,甚至不断推陈出新,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即使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后,知识界仍然无法摆脱种种精神枷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宝剑随时都会掉落下来,把人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从批《武训传》、反“胡风集团”,到“反右运动”,哪一项不和报刊有关、哪一次不让办报人无限惶恐、无比颤栗?而在那“大革文化命”的年月,这种文字狱的深度、广度和烈度,更是创历史之最、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