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6年到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报刊出版法律有()A、《大清印刷物专律》B、《报章应守规则》C、《大清报律》D、《大清律例》E、《报纸条例》

题目

从1906年到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报刊出版法律有()

  • A、《大清印刷物专律》
  • B、《报章应守规则》
  • C、《大清报律》
  • D、《大清律例》
  • E、《报纸条例》

相似考题
更多“从1906年到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报刊出版法律有()”相关问题
  • 第1题:

    清政府在清末“新政”时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并下令从1905年起正式废除()?


    参考答案:科举考试

  • 第2题:

    (四级)外国出版的外文报刊,称为“外文报刊”。外国出版的中文版报刊,称“进口中文版报刊”。

    A

    B



  • 第3题:

    非法出版行为主要有()

    A未经批准擅自出版报刊

    B假冒报刊名称出版

    C转让刊号和出版权

    D盗印报刊

    E擅自更改发行价格


    A,B,C,D

  • 第4题:

    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出版过哪些中文报刊?这些报刊有何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第一批近代报刊。是鸦片战争前函方各国派遣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创办起来的。从1815年到1842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和中国附近的地方创办过6家中文报刊。它们是。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1821),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主编的《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1823~1826);曲英国传教士吉特在马六甲主编的《天下新闻》(1828~1829),由士罗在澳门编印的《依泾杂说》(1826~?);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1837,后迁新加坡);由麦都思在广州主编的、《各国消息》(1838~?)。在这6家中文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这个时期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它们的办报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想征段中国人的心。起初,传教士们以为宣传基督教教义就能够敲到这一点,所以最早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确实是一份宣传宗教的刊物。可是,当他们发现上帝并不能感化中国人时,便改变了做法,转而大力宣传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想用“知识的炮弹”来使中国人就范。《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就是这样做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和排外的观念”。这一目的,它们是达到了的。
    第二,它们都尽量做到中国化。传教士们知道,他们所办报刊的读者,是具有几可翠文化传统的中国入,因而不得不使自己办的报刊适合于中国人的口味。所以,无论报刊的形式和报刊的内容,都披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衣。比如,这些报刊都采用了中国古代报纸的传统形式—书册式,封面上印着《论语》中的孔子语录:“子日多闯,择其善者而从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文章也多采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形式,经常出现“欲知后事如何,且昕下回分解”的字样;论述问题则经常引用“四书五经”和程朱著作的用语等等。
    第三,出现了由宗教性报刊到向非宗教性报刊发展的趋势。如果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一份纯宗教性刊物的话,那么,它以后出版几份中文报刊的宗教性内容日益减少,非宗教性内容日益增多,并且出现了新闻、评论和广告等非宗教性报刊。

  • 第5题:

    我国第一部认可公司是一种企业制度的法律是()

    • A、明朝颁布的《大明律》
    • B、清政府颁布的《公司律》
    • C、北洋政府颁布的《公司法沪》
    • D、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公司法》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四级)外国出版的外文报刊,称为“外文报刊”。外国出版的中文版报刊,称“进口中文版报刊”。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报刊按出版地区可划分为本埠报刊、外埠报刊和进口报刊。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判断题
    (四级)外国出版的外文报刊,称为“外文报刊”。外国出版的中文版报刊,称“进口中文版报刊”。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四级)在国内出版的本国报刊,如系本地出版的称“本埠报刊”,外地出版的称为“____”。

    正确答案: 外埠报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调整公司的法律。这部法律是()
    A

    《商律》

    B

    《公司律》

    C

    《公司条例》

    D

    《公司条令》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报刊:新闻
    A

    土地:玉米

    B

    法院:法律

    C

    出版社:书籍

    D

    唱片:歌曲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报刊业务规定,在国内出版的本国报刊如系外地出版的称()。
    A

    本埠报刊

    B

    外埠报刊

    C

    出口报刊

    D

    进口报刊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报刊∶新闻

    A. 出版社∶书籍
    B. 唱片∶歌曲
    C. 土地∶玉米
    D. 法院∶法律

    答案:B
    解析:
    新闻刊登在报刊上,歌曲录制在唱片里,且二者为一一对应关系。A选项中出版社出版书籍,和题干关系不一样,C选项中玉米种植在土地里,但是玉米和土地不是一一对应,土地也可以种植其他事物,D选项中法院和法律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 第14题:

    报刊业务规定,在国内出版的本国报刊如系外地出版的称()。

    A本埠报刊

    B外埠报刊

    C出口报刊

    D进口报刊


    B

  • 第15题: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调整公司的法律。这部法律是()

    • A、《商律》
    • B、《公司律》
    • C、《公司条例》
    • D、《公司条令》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本地出版的报刊称“本埠报刊”,外地出版的称“外埠报刊”。外国出版的外文报刊,称为“进口报刊”。外国出版的中文版报刊,称“进口中文版报刊”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清政府制定了哪些报刊法规?


    正确答案: 1906年7月清廷颁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对报刊的注册、审批、处罚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1908年1月,清廷正式颁布《大清报律》。

  • 第18题:

    (四级)在国内出版的本国报刊,如系本地出版的称“本埠报刊”,外地出版的称为“____”。


    正确答案:外埠报刊

  • 第19题:

    我国第一部认可公司是一种企业制度的法律是()

    • A、明朝颁布的《大明律》
    • B、清政府颁布的《公司律》
    • C、北洋政府颁布的《公司法》
    • D、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公司法》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清政府制定了哪些报刊法规?

    正确答案: 1906年9月清廷宣布被告预备立宪后,随着清廷修律活动的加速,新闻立法工作也正式起步。自1906年至1911年五年内,清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大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或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或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的法律与法令。其中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主要有《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大清报律》(后修订为《钦定报律》)等,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与新闻事业相关的法律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违警律》、《清新弄律》、《电报总局传递新闻电报减收半价章程十条》、《重订收发电报办法及减价章程》、《著作权章程》等。这些法律、法令的创制与颁行,特别是《大清报律》等一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法令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法律制度在封建统治的末年初步建成。清末法律制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言论出版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1908年颁发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在其所附“臣民权利义务”一节中规定:“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它第一次在法律性文件中明确做出赋予国民以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规定,具有资产阶级法制的色彩。但是,清王朝由其封建专制本质所决定,不可能真正给予国民以言论出版的自由权利,因为国民具有的言论、出版等各项自由权利,首先被限制在法律范围之内,其次还得受皇帝的制约,皇帝具有“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的权利。
    (2)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1906年制定的《大清印刷物件专律》规定:“京师特设一印刷注册总局,隶商部、巡警部、学部。所有关涉一切印刷及新闻记载等,均须在该局注册”。值得注意的是,《大清印刷物件专律》虽使用“注册”一词,但其本质是“审批”。1908年颁行的《大清报律》照抄照搬日本的新闻纸法,因而在报刊的创办这一问题上较前有所进步,由批准制改为注册登记制加保证金制,办理这一手续的部门也由巡警衙门改为行政部门。清廷将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由批准制改为注册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同时又规定缴纳保证金的制度,使批准制实际进步意义大打折扣。
    (3)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
    ①报刊出版时须在报刊上标明发行出版人姓名、发行出版所地址的资料。
    ②报刊样品须呈送有关管理部门查核。《大清报律》明确规定:“每日发行之报纸,应于发行前一日晚十二点以前;其月报、旬报、星期报等类,均应于发行前一日午十二点钟以前,送由该管巡警署或地方官署,随时查核,按律办理”。这一规定的本意是建立新闻事物审查制度,但因条件不成熟而未付诸实践,并为1911年1月修订颁行的《钦定报律》所否定。同年10月11日,清廷民政部通知各省督抚转饬各级地方当局,将当地出版的日报逐日寄送一份到部,备案存查。以上两项规定,完全是为了加强清廷对报业的控制。
    ③实行更正制。《大清报律》规定:“报纸记载失实,经本人或关系人声请更正,或送登辨误书函,应即于次号照登。如辨误字数过原文二倍以上者,准照该报普通告白例,计字收费。更正及辨误书函,如措词有背法律或未书姓名、住址者,毋庸照登。”“记载失实事项,由他报转抄而来者,如见该报自选更正或登有辨误书函时,应于本报次号照登,不得收费。”这一规定虽然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但仅就载入封建统治下的晚清新闻法典这一点而言,其进步意义就十分明显。
    (4)报刊禁载事项《大清报律》将禁载事项归纳为六条:“诉讼事件,经审判衙门禁止旁听者,报纸不得揭载”;“预审事件,于未经公判以前,报纸不得揭载”;“外交、海陆军事件,凡经该管衙门传谕禁止登载者,报纸不得揭载”;“凡谕旨章奏,未经阁抄、官报公布者,报纸不得揭载”;“下列各款,报纸不得揭载:诋毁宫廷之语,淆乱政体之语,损害公安之语,败坏风俗之语”;“发行人或编辑人,不得受人贿嘱,颠倒是非。发行人或编辑人,亦不得挟嫌诬蔑,损人名誉”。1911年清廷对《大清报律》进行修正。军机处在修订原“报律”第12条时,将资政院拟订的“外交陆海军事件及其他政治上秘密事件,经该管官署禁止登载者,报纸不得登载”一条改拟为“外交陆海军事件,及其他政务,经该管官署禁止登载者,报纸不得登载”。清廷最后同意了军机处的提法,即禁止登载的不以政治机密为限,进一步将法网收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从1906年到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报刊出版法律有()
    A

    《大清印刷物专律》

    B

    《报章应守规则》

    C

    《大清报律》

    D

    《大清律例》

    E

    《报纸条例》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我国第一部认可公司是一种企业制度的法律是()
    A

    明朝颁布的《大明律》

    B

    清政府颁布的《公司律》

    C

    北洋政府颁布的《公司法沪》

    D

    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公司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清政府颁布的《公司律》是我国第一部认可公司是一种企业制度的法律。

  • 第23题:

    判断题
    本地出版的报刊称“本埠报刊”,外地出版的称“外埠报刊”。外国出版的外文报刊,称为“进口报刊”。外国出版的中文版报刊,称“进口中文版报刊”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