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在药物组成上仅差附子、桂枝二味,然其理法主治大不相同。
六味地黄丸是由肾气丸减附子、桂枝以三补配三泻,寓泻于补,体现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立法特点,主治肾阴虚证。
肾气丸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少加附子、桂枝,取少火生气之意,体现了“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特点,主治肾阳虚证。
更多“试述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在组成配伍与功能主治方面的异同。”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肾气虚证与肾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的异同。


    参考答案:肾气虚证与肾气不固证均有腰膝痠软,耳鸣失聪,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等气虚症状,为其共见证候。但前者有肺肾降纳无权,气不归元的症状,如喘息短气,呼多吸少,动则喘息尤甚;后者有肾失封藏固摄的症状,如:小便频数而清,夜尿频多,尿后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带下清稀量多,胎动易滑等。

  • 第2题:

    执业药师在审方中发现有中成药不合理配伍,下列各组配伍中,属证候禁忌的是

    A.二陈丸与平胃散
    B.归脾丸与人参养荣丸
    C.金匮肾气丸与麦味地黄丸
    D.附子理中丸与黄连上清丸
    E.生脉饮与六味地黄丸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是对中成药联用禁忌的掌握。附子理中丸为温中散寒之剂,而黄连上清丸性质寒凉,为清热解毒泻火之剂,两者合用是不适宜的。

  • 第3题:

    与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两方主治证候均不吻合的病证是()

    • A、消渴
    • B、遗精
    • C、大汗亡阳

    正确答案:C

  • 第4题:

    试述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在组方配伍、功用、主治及证候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以平肝潜阳为主,配伍补益肝肾之品组方,以治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内动,风阳上扰之头痛,眩晕之证。镇肝熄风汤重用牛怀膝引血下行,配伍代赭石、龙骨、牡蛎镇肝降逆潜阳,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壮水涵木,滋阴柔肝,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热疏肝,故镇肝潜阳熄风之功大,并善引血下行。主治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而偏于气血升逆之头痛眩晕,甚或中风者;
    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川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板子、黄芩、益母草、夜交藤、朱茯神清热、活血、安神,故镇肝潜阳之力较逊,但兼清热安神之功。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生风化热之头痛眩晕,伴有失眠者。

  • 第5题:

    试述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在主治、临床表现、主要配伍方面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均治阴血不足,虚烦内扰之心烦失眠。组方均以养心安神,滋阴补血为主,配以清虚热之品。然前者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知母清热除烦,更加调气疏肝之川芎,酸收辛散并用,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心肝失养所致之虚烦不安,伴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等;后者重用生地,并与二冬、玄参等滋阴清热药为伍,更与养血安神之品相配,主治心肾两虚,阴亏血少,虚火内扰所致之心悸失眠,虚烦神疲,兼见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 第6题:

    试述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二方皆治疗阳明气分证,临床表现都有身热,汗出,口渴,脉数,方中都以石膏清热生津为君药,粳米、甘草养胃和中。
    不同点:白虎汤主治阳阴气分热盛证,以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为证治要点。方中石膏、知母相须为用,以加强清热生津之功,其功用为清热生津。
    竹叶石膏汤主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已伤,胃气不和证,故方中以白虎汤去苦寒之知母,恐其苦燥伤阴,而加甘寒之麦冬、竹叶清热生津;人参补气,以补气生津 ,半夏降逆,同人参相伍,和胃止呕,其功用是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在主治、临床表现、主要配伍方面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均治阴血不足,虚烦内扰之心烦失眠。组方均以养心安神,滋阴补血为主,配以清虚热之品。然前者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知母清热除烦,更加调气疏肝之川芎,酸收辛散并用,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心肝失养所致之虚烦不安,伴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等;后者重用生地,并与二冬、玄参等滋阴清热药为伍,更与养血安神之品相配,主治心肾两虚,阴亏血少,虚火内扰所致之心悸失眠,虚烦神疲,兼见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配伍题
    滋补肾阴的代表方是()。|补中益气的代表方是()。
    A

    肾气丸

    B

    举元煎

    C

    真武汤

    D

    六味地黄丸

    E

    内补丸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两者组成都有水牛角、生地,但清营汤配伍玄参、麦冬、银花、连翘、黄连、丹参,而犀角地黄汤配伍芍药、丹皮。在功用方面都可清热解毒,但清营汤重在清营透热养阴,犀角地黄汤重在凉血散瘀。主治上都可用于温热邪毒深入营血,但清营汤偏于热入营分,尚未动血,症见身热夜甚、神烦不寐、舌绛而干、脉数等,犀角地黄汤偏于血分,已经动血,症见神昏、紫斑、舌绛起刺、脉数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执业药师在审方中发现有中成药不合理配伍,下列各组配伍中,属证候禁忌的是()
    A

    二陈丸与平胃丸

    B

    归脾丸与养荣丸

    C

    金匮肾气丸与麦味地黄丸

    D

    附子理中丸与黄连上清丸

    E

    生脉饮与六味地黄丸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在组方配伍、功用、主治及证候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以平肝潜阳为主,配伍补益肝肾之品组方,以治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内动,风阳上扰之头痛,眩晕之证。镇肝熄风汤重用牛怀膝引血下行,配伍代赭石、龙骨、牡蛎镇肝降逆潜阳,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壮水涵木,滋阴柔肝,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热疏肝,故镇肝潜阳熄风之功大,并善引血下行。主治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而偏于气血升逆之头痛眩晕,甚或中风者;
    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川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板子、黄芩、益母草、夜交藤、朱茯神清热、活血、安神,故镇肝潜阳之力较逊,但兼清热安神之功。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生风化热之头痛眩晕,伴有失眠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理中汤与小建中汤、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在组成、功效和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桂枝汤
    【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喷嚏、鼻鸣干呕、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
    理中汤
    【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90克。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喜温喜按、泻利清稀、腹满食少、呕吐、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或脾胃虚寒引起的失血,小儿慢惊,喜唾涎沫,胸痹、霍乱等。
    小建中汤
    【组成】芍药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饴糖30克。
    【功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按之则痛减)、饮食减少,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弦细涩,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虚劳发热、心悸不宁等。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萸肉、干山药各20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9克。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足跟痛、小儿囟门不合,或虚火上炎而见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气丸
    【组成】干地黄240克、山茱萸肉120克、山药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肉桂30克,炮附子30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每口2次,空腹,白开水送下。亦可用汤剂,用量酌定,水煎服。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症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质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微,喘咳,消渴,脚气,水肿,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执业药师在审方中发现有中成药不合理配伍,下列各组配伍中,属证候禁忌的是

    A.二陈丸与平胃散
    B.归脾丸与养荣丸
    C.金匮肾气丸与麦味地黄丸
    D.附子理中丸与黄连上清丸
    E.生脉饮与六味地黄丸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察重点是对中成药联用禁忌的掌握。附子理中丸为温中散寒之剂,而黄连上清丸性质寒凉,为清热解毒泻火之剂,两者合用是不适宜的。

  • 第14题:

    下列哪项不是补益肾气的常用方?()

    • A、肾气丸
    • B、寿胎丸
    • C、归肾丸
    • D、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 E、六味地黄丸

    正确答案:E

  • 第15题:

    《金匮》肾气丸组成是六味地黄丸加()、()。


    正确答案:附子;桂枝

  • 第16题:

    阳和汤与金匮肾气丸的用药,都体现了"阴中求阳"的配伍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试述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二方都主治脾胃虚寒证,以温中补虚立法,然理中丸主治中阳不足,阴寒内盛所致吐、利、冷、痛,故以干姜温中祛寒;人参、白术、甘草补中益气,乃温补并行而以温为主,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小建中汤所治乃由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而致,以腹痛喜温喜按,心悸不宁为主证,故以饴糖为君,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芍药柔肝缓急,桂枝温阳祛寒,甘草补中,生姜、大枣调和阴阳,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 第18题:

    填空题
    《金匮》肾气丸组成是六味地黄丸加()、()。

    正确答案: 附子,桂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补益肾气的常用方?()
    A

    肾气丸

    B

    寿胎丸

    C

    归肾丸

    D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E

    六味地黄丸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二方皆治疗阳明气分证,临床表现都有身热,汗出,口渴,脉数,方中都以石膏清热生津为君药,粳米、甘草养胃和中。
    不同点:白虎汤主治阳阴气分热盛证,以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为证治要点。方中石膏、知母相须为用,以加强清热生津之功,其功用为清热生津。
    竹叶石膏汤主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已伤,胃气不和证,故方中以白虎汤去苦寒之知母,恐其苦燥伤阴,而加甘寒之麦冬、竹叶清热生津;人参补气,以补气生津 ,半夏降逆,同人参相伍,和胃止呕,其功用是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配伍题
    滋补肾阴的代表方是( )|补中益气的代表方是( )
    A

    肾气丸

    B

    补中益气丸

    C

    真武汤

    D

    六味地黄丸

    E

    内补丸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在组成配伍与功能主治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在药物组成上仅差附子、桂枝二味,然其理法主治大不相同。
    六味地黄丸是由肾气丸减附子、桂枝以三补配三泻,寓泻于补,体现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立法特点,主治肾阴虚证。
    肾气丸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少加附子、桂枝,取少火生气之意,体现了“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特点,主治肾阳虚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二方都主治脾胃虚寒证,以温中补虚立法,然理中丸主治中阳不足,阴寒内盛所致吐、利、冷、痛,故以干姜温中祛寒;人参、白术、甘草补中益气,乃温补并行而以温为主,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小建中汤所治乃由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而致,以腹痛喜温喜按,心悸不宁为主证,故以饴糖为君,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芍药柔肝缓急,桂枝温阳祛寒,甘草补中,生姜、大枣调和阴阳,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