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湿疹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更多“简述湿疹的临床分期。”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Buerger病临床分期。


    正确答案: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发作。可分为三期:
    1、第一期;局部缺血期
    2、第二期;营养障碍期
    3、第三期;坏死期

  • 第2题:

    简述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分期。


    正确答案:标准:
    (1)解剖部位(区域内,区域外);
    (2)分级(低度和高度);
    (3)有无转移。
    1期:低度恶性,无转移,区域内或区域外。
    2期:高度恶性,无转移,区域内或区域外。
    3期:低度或高度恶性,有转移,区域内或区域外。

  • 第3题:

    简述足藓的临床分期和各期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水泡鳞屑期
    好发部位:趾间、足跖及足侧
    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形大疱,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疱液清,壁厚发亮,不易破溃,水疱经数日后干涸,呈领圈状脱屑。皮损可以不断向四周蔓延。病情稳定时以脱屑为主。瘙痒明显。
    (2)角化过度型
    好发部位:足跟
    皮损处多干燥,角质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易发生皲裂。皮损可向足背蔓延。一般无瘙痒,有皲裂时疼痛。
    (3)浸渍糜烂型(间擦型)
    好发部位:趾缝,以第3~4和4~5趾间多见
    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甚至裂隙。有不同程度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恶臭味。

  • 第4题:

    简述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分期。


    正确答案:刺激期、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瘫痪期。

  • 第5题:

    简述气管异物的临床分期及各期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异物进入期:异物经过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时即引起剧烈咳嗽及憋气窒息、随异物深入症状可缓解。
    (2)安静期:异物停留在气管或支气管内,一段时间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咳嗽及喘鸣,特别是异物较小停留在小支气管内时,可无任何症状。
    (3)刺激与炎症期:异物刺激局部粘膜产生炎症反应并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
    (4)并发症期:有支气管炎和肺炎、肺脓肿时,表现为发烧、咳嗽及咳脓痰、呼吸困难等。异物阻塞气道影响通气时,由于缺氧。使肺循环的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可并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而色苍白或紫绀,心率加快,肝增大等。此外,可引起肺不张,肺气肿等,阻塞性肺气肿明显或剧烈咳嗽时,可使细支气管近端或肺浅表组织破裂,发生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

  • 第6题:

    简述休克分期及各期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休克分为三期:
    休克代偿期:相当于微循环收缩期,或称早期休克,病人表现烦躁不安,口渴、面色稍苍白,心率80~120次/分呼吸增快,收缩压9.33~12kpa(070~90mmHg),舒张压可升高,脉压2.6~4.0kpa(20~30mmHg),尿量正常或减少(<25ml/h),比重增高,中心静脉压(CVP)0.5~1.0kpa(5~10cmH2O)此期如果处理及时,休克可较快好转。
    休克失代偿期:相当于微循环扩张期,中度休克时,病人烦躁不安,湎渴或表情淡漠,面色苍黄,肢体发凉潮湿,心率100~140次/分,呼吸>25次/分,收缩压6.67~9.33kpa(50~70mmHg)、脉压缩小,尿量15~25ml/h,CVP<0.49kpa即5cmHO.重度休克时,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和沾膜紫绀,脉搏细速(>140次/分)或摸不清;呼吸窘迫,不规则,收缩压0~6.67kpa(0~50mmHg);尿量0~15ml/h,CVP<0.49kpa即5cmH2O或>1.96kpa即20cmH2O.
    休克晚期:相当于微循环衰竭期,脉搏和血压无法测知,心音弱,无尿,体温低于正常,皮肤可出现此斑,呼吸微弱或不规则,终至呼吸心跳停止。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牙列的临床分期及其临床标志。

    正确答案: 牙列的临床分期及其临床标志为:
    (1)无牙期:从出生到6~8个月,乳牙尚未萌出;
    (2)乳牙列形成期:出生后6~8个月至3岁,20个乳牙相继全部萌出;
    (3)乳牙列期:3~6岁左右,直至第一恒磨牙萌出;
    (4)混合牙列期:6~12岁左右,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5)恒牙列期:2岁以后,全部乳牙被恒牙替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湿疹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急性湿疹: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常对称分布,皮损呈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自觉瘙痒剧烈。
    (2)亚急性湿疹:红肿渗出减轻,仍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瘙痒剧烈。
    (3)慢性湿疹: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不同程度苔藓样变。常有阵发性瘙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简述鼻疳(鼻前庭湿疹)的主要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鼻疳主要发生于鼻前庭、上唇皮肤,多为双侧性,可蔓延至鼻翼、鼻尖等处。急性鼻疳多见于小儿,局部奇痒、灼热感,患处皮肤潮红、斑块、肿胀,继而出现针头大小红色丘疹、水疱。因搔抓破溃后则肌肤糜烂、溢脂水,干后结痂,可堵塞鼻孔。慢性鼻疳病程长,反复难愈,鼻部痒、干燥,或有微痛。检查见患处肌肤增厚、粗糙、皲裂、结痂,表皮多有鳞屑脱落。

  • 第10题:

    简述湿疹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急性湿疹: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皮损周报丘疱疹逐渐稀疏,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热水烫洗可加重皮损。
    2、亚急性湿疹: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仍自觉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亦有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
    4.几种特殊类型湿疹:
    (1)手部湿疹:表现为手部干燥暗红斑,局部浸润肥厚,边缘较清楚,冬季常形成裂隙。
    (2)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女性。表现为乳头、乳晕、乳房暗红斑,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边界不清楚,可伴糜烂、渗出和裂隙,可单侧或对称发病,瘙痒明显,发生裂隙是可出现疼痛。仅发生于乳头部位者称为乳头湿疹。
    (3)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局部瘙痒剧烈,常因过度搔抓、热水烫洗而呈红肿、渗出、糜烂,长期反复发作可慢性化,表情为局部皮肤苔藓样变。
    (4)钱币状湿疹:好发于四肢。皮损为密集小丘疹和丘疱疹合成的圆形或类圆形钱币状斑片,境界清楚,直径1~3cm大小,急性期潮红、渗出明显,慢性期皮损肥厚、色素增加,表面覆有干燥鳞屑,自觉瘙痒剧烈。

  • 第11题:

    简述荨麻疹临床分期表现。


    正确答案: (1)急性荨麻疹:起病常较急,皮肤突然发痒;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鲜红色风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渐消失;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伏彼起;病情严重可伴高热、腹痛、呼吸困难、窒息、过敏性休克样症状。
    (2)慢性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3)物理性荨麻疹Ⅳ。特殊类型荨麻疹。

  • 第12题:

    简述梅毒的临床分期。


    正确答案:梅毒根据传染途径的不同可分为获得性(后天)梅毒和胎传(先天)梅毒;根据病程的不同又可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获得性梅毒可分为早期梅毒(病程小于2年)和晚期梅毒(病程大于2年);胎传梅毒可分为早期先天梅毒(患者小于2岁)和晚期先天梅毒(患者大于2岁)。

  • 第13题:

    简述霍奇金病的临床分期。


    正确答案:Ⅰ期:病变局限于一组淋巴结或一个结外器官或部位;Ⅱ期:病变局限于膈肌同侧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淋巴结或直接蔓延至一个结外器官或部位;Ⅲ期:累及膈肌两侧的淋巴结或再累及一个结外器官或部位或脾脏或两者;Ⅳ:弥漫或播散性累及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如骨髓、消化道等。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湿疹的临床分期。

    正确答案: 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湿疹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简述肛门湿疹的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肛门湿疹的临床以瘙痒、局部分泌物增多、皮疹呈多形性、易复发为主要特点。由于其病程长,分泌物反复刺激,故肛门及肛周皮肤常常变厚,苔藓样变或皲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足藓的临床分期和各期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水泡鳞屑期
    好发部位:趾间、足跖及足侧
    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形大疱,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疱液清,壁厚发亮,不易破溃,水疱经数日后干涸,呈领圈状脱屑。皮损可以不断向四周蔓延。病情稳定时以脱屑为主。瘙痒明显。
    (2)角化过度型
    好发部位:足跟
    皮损处多干燥,角质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易发生皲裂。皮损可向足背蔓延。一般无瘙痒,有皲裂时疼痛。
    (3)浸渍糜烂型(间擦型)
    好发部位:趾缝,以第3~4和4~5趾间多见
    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甚至裂隙。有不同程度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恶臭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