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丘疹鳞屑型:开始为小丘疹,渐扩大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或斑块,上覆薄层非黏着性鳞屑,似鳞屑病样或糠疹样。
环形红斑型:由小红斑或小丘疹逐渐扩大,中央消退,外周为轻度隆起浸润的环形或弧形水肿性红斑。
L.BT皮损处表皮真皮交界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不规则颗粒状线形沉积。10-25%患者正常皮肤LBT阳性。
更多“简述SCLE临床表现及免疫病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牙周病的免疫病理过程及特点。


    正确答案:1.初期:
    ①菌斑积聚2~4天的边缘龈急性炎症。
    ②病损局限在龈沟及邻近的结合上皮和结缔组织。
    ③特征是上皮下血管炎,局部血管扩张,液体渗出,血管外间隙可见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G)、补体和多形核粒细胞。在结合上皮与邻近的结缔组织也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2.早期:
    ①菌斑积聚的4~7天。
    ②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以T细胞占多数。
    ③活化的淋巴细胞能释放一定量的淋巴因子,促进白细胞聚集和淋巴细胞增殖。
    3.确立期:
    ①菌斑积聚的2~3周。
    ②中性粒细胞渗出及浆细胞浸润明显增多
    ③新活化的淋巴细胞持续不断进入炎性病灶,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IgG、IgA以及少量IgM
    ④确立期病损中的免疫应答反应虽有助于清除细菌,但也加剧了局部组织的破坏
    4.晚期:
    ①慢性连续的免疫病理损伤过程
    ②龈沟液中出现高浓度的IgG、IgA、IgE结缔组织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③牙周胶原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明显

  • 第2题:

    简述天疱疮免疫病理特点。


    正确答案: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棘细胞间有IgG和C3沉积,呈网状分布。
    寻常型和增殖型沉积在棘层下方,落叶型和红斑型沉积在棘层上方甚至颗粒层。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大多数血清中存在天疱疮抗体。

  • 第3题:

    简述HSE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HSE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1)临床表现①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前驱期可有呼吸道感染、发热、乏力、头痛、肌痛、嗜睡、呕吐、肌痛等症状。②多急性起病,约25%患者可有口唇疱疹史。发病后患者体温可高达38.4~40.0℃,并有头痛、轻微的意识和人格改变。③随着病情进展,精神症状逐渐突出,可出现幻觉、妄想、谵妄、木僵等,约15%患者因精神症状而就诊于精神科。④神经系统症状多种多样,可表现为偏盲、偏瘫、失语、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肌阵挛或其他锥体外系症状,或出现癫痫发作,常有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致脑疝形成。⑤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
    (2)鉴别诊断①结核性脑膜炎:起病缓慢,结核中毒症状,头痛明显,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可呈毛玻璃样或黄色,细胞数、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下降明显。②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畏寒、高热、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显著,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外观混浊,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下降明显。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肝移植排异反应的免疫病理学特点。

    正确答案: 临床上根据排异反应发生时间、免疫反应类型和免疫病理学特点将肝移植后排异反应分为以下3大类:
    1.超急性排异反应由于受体内预存有针对供体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当移植物血管接通后立即发生抗原抗体结合,激活补体,引发级链免疫反应,造成移植物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导致移植肝迅速失去功能。
    2.急性排异反应为最常见类型,属典型的细胞免疫反应,由于肝细胞本身只含少量MHCⅠ类分子,不表达MHCⅡ类分子,而胆管上皮和血管内皮富含MHCⅠ类和Ⅱ类分子。汇管区和中央静脉旁区是观察急性排异反应的关键部位。
    3.慢性排异反应形成机制还未完全弄清,它可以由多次急性排异反应所致,也可以与此无关,可能由免疫因素与非免疫因素所致,是导致移植肝晚期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天疱疮免疫病理特点。

    正确答案: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棘细胞间有IgG和C3沉积,呈网状分布。
    寻常型和增殖型沉积在棘层下方,落叶型和红斑型沉积在棘层上方甚至颗粒层。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大多数血清中存在天疱疮抗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简述大疱性类天疱疮免疫病理特点。


    正确答案:直接免疫荧光,90%以上可见IgG和C3在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 盐裂皮肤可见IgG和C3沉积于盐裂皮肤的表皮侧。

  • 第7题:

    简述雀斑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正确答案:临床表现:
    (1)多5岁左右发病。
    (2)好发于颧部及鼻背,严重者发展至颈肩、胸背上部及前臂和手臂。
    (3)典型皮损为1-2mm左右淡褐色斑疹,圆形或不规则状,数目十余个至上百个,散在不融合。
    (4)颜色在日晒后加重。
    (5)常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学示表皮基底层色素增加。
    治疗:避免日晒、532nm或1064nm脉冲燃料激光。

  • 第8题:

    简述肝移植排异反应的免疫病理学特点。


    正确答案:临床上根据排异反应发生时间、免疫反应类型和免疫病理学特点将肝移植后排异反应分为以下3大类:
    1.超急性排异反应由于受体内预存有针对供体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当移植物血管接通后立即发生抗原抗体结合,激活补体,引发级链免疫反应,造成移植物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导致移植肝迅速失去功能。
    2.急性排异反应为最常见类型,属典型的细胞免疫反应,由于肝细胞本身只含少量MHCⅠ类分子,不表达MHCⅡ类分子,而胆管上皮和血管内皮富含MHCⅠ类和Ⅱ类分子。汇管区和中央静脉旁区是观察急性排异反应的关键部位。
    3.慢性排异反应形成机制还未完全弄清,它可以由多次急性排异反应所致,也可以与此无关,可能由免疫因素与非免疫因素所致,是导致移植肝晚期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牙周病的免疫病理过程。

    正确答案: 1)初期:菌斑积聚2-4天,宿主对菌斑抗原的保护性炎症,以趋化吞噬为主,边缘龈急性炎症,病损局限在龈沟及邻近的结合上皮和结缔组织,上皮下血管炎。
    2)早期:菌斑积聚4-7天,初期病损部位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
    3)确立期:菌斑集聚2-3周,中性粒细胞渗出及浆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范围扩大至结缔组织渗出的血管周围和胶原纤维束之间,加剧了局部组织破坏。
    4)晚期:典型的牙周炎,龈沟液中出现高浓度的IgG、IgA、IgE、补体以及大量的多形核粒细胞,结缔组织中出现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牙周胶原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SCLE临床表现及免疫病理。

    正确答案: 丘疹鳞屑型:开始为小丘疹,渐扩大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或斑块,上覆薄层非黏着性鳞屑,似鳞屑病样或糠疹样。
    环形红斑型:由小红斑或小丘疹逐渐扩大,中央消退,外周为轻度隆起浸润的环形或弧形水肿性红斑。
    L.BT皮损处表皮真皮交界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不规则颗粒状线形沉积。10-25%患者正常皮肤LBT阳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