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尿道损伤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题目

说出尿道损伤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相似考题
更多“说出尿道损伤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无痛性黄疸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本思路及其要点。


    正确答案:1、首先应区别是否为真性黄疸:血尿胆红素升高即为真性黄疸。
    2、鉴别是否为胆道阻塞性黄疸:在阻塞性黄疸病人,通常血胆红素分类显示直接胆红素的含量超过总胆红素含量的50%,且r-GT、AKP升高,影像学(B超、CT、MRI、ERCP等)检查可发现扩张的胆管。
    3、明确胆管阻塞部位:影像学检查多可提供明确的结果。若为胰腺癌所致,则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胆道阻塞部位在胆总管下端。
    4、尽可能明确病变性质(胆管阻塞原因):多依靠影像学资料。若为胰腺癌,则可发现胰头肿块及其他相应改变。

  • 第2题: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泌尿道感染诊断要点包括()

    • A、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抗菌治疗有效可以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 B、必须尿培养出细菌才可以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 C、留置导尿患者,尿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乳腺癌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是什么?


    正确答案:诊断要点:
    1、40-60岁妇女;
    2、乳腺内结节状肿块,边缘不规则伴有放射状毛刺;
    3、内有砂砾样钙化;
    4、肿块与皮肤粘连;
    5、增强扫描肿块快速明显强化,快速廓清。
    鉴别诊断:
    1、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增强特点呈缓慢渐进性强化;
    2、纤维腺瘤:不伴毛刺及异常血管征,多呈缓慢渐进的离心性强化;
    3、局限性纤维化和纤维瘢痕:多有手术史,一般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 第4题:

    简述肾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 (1)休克、血尿、疼痛、腰腹部肿块、发热
    (2)诊断要点:休克、血尿、疼痛、腰腹部肿块、发热。尿常规、B超、CT、 尿路造影等明确诊断。

  • 第5题:

    闭合性颅脑损伤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1.脑震荡一般认为是头部外伤引起的短暂的脑功能障碍,仅少数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脑组织的形态学病理改变。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伤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一般持续时间短暂,大多不超过半小时,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经过,称为逆行性遗忘。可伴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常于短期内恢复,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CT及脑脊液检查正常。
    2.脑挫裂伤是一种严重的脑损伤,损伤部位的脑皮层或深部的脑组织可有程度不同的出血。周围脑组织水肿,出血灶可融合成血肿。其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是:①较严重的意识障碍,一般持续时间较长;②清醒后常伴有较重的头痛及脑激惹症状;③可出现偏瘫、失语、病理反射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④严重者可伴有生命体征的改变,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血生化、内分泌紊乱;血肿形成及继发脑水肿严重者,可使病情加重发生脑疝。腰穿脑脊液检查含血。CT扫描可与脑震荡及颅内血肿相鉴别,可以显示挫伤部位水肿、出血甚至血肿。
    3.原发脑干损伤单独的原发脑干损伤少见,临床伤后即刻昏迷并迁延较长时间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半数为弥漫性脑白质损伤,称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症状和体征在伤后即刻出现,不一定伴有颅内压升高。临床表现为受伤后立即昏迷。昏迷程度深,持续时间长。瞳孔双侧散大,或大小不等,或极度缩小,或大小多变,形状不整。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体征多为双侧性。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生命体征紊乱。部分患者终成植物生存状态。CT上有时可以检出灰白质交界处、脑干、内囊、胼胝体、第三脑室周围小灶性出血。应用MRI能够大大提高检出率。
    4.颅内血肿颅脑损伤引起颅内各层次和各结构的损伤和出血。血肿形成是颅脑损伤的一种严重合并症,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产生占位效应,引起进行性颅压升高,甚至最终导致脑疝。根据血肿发生的层次和部位可以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实质内血肿。也可根据血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或脑疝症状所经历的时间来分:在受伤3天以内发生的称为急性,3天至3周内发生者为亚急性,超过3周后发生者为慢性。依据血肿的数目又可以分为单发和多发性,后者约占全部颅内血肿的42%。症状典型者不难诊断,通过CT扫描等更加可以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当的手术治疗是减少死亡和残疾的关键。

  • 第6题:

    简述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血管外皮细胞肿瘤通常具有清楚的边界,多结节性,由小的嗜碱性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呈卵圆形,细胞浆界线不清。细胞排列在薄壁分支的血管周围,血管常呈典型的鹿角状,可见局灶或弥漫的粘液样变和纤维化。银染色显示,瘤细胞位于血管腔外,每一个瘤细胞都被网状的鞘所包绕。表明恶性的图像为出现细胞数目增多、坏死、出血和每10个高倍视野多于4个核分裂像,后者是最重要的指征。瘤细胞对PCNA呈阳性反应。血管外皮细胞瘤需排除其他病变以后才能确诊,包括:
    1.滑膜肉瘤可显示双分化,呈EMA和全角质蛋白阳性。
    2.间叶软骨肉瘤可显示岛状成熟软骨。
    3.深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更明显的多形性。
    4.磷酸盐沉积的间叶肿瘤有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并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此外还有孤立性纤维瘤和幼儿型纤维肉瘤。

  • 第7题:

    问答题
    说出尿道损伤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1)症状与体征:会阴骑跨伤或骨盆骨折病人有尿道出血、排尿困难、尿潴留、局部血肿、尿外渗。后尿道损伤,直肠指诊直肠前壁饱满。
    (2)导尿及X线检查
    (3)后尿道伤与膀胱损伤鉴别。前者不易插入尿管,能插入者,先流出血液后流出尿液。后者无尿潴留,导管插入顺利,常流出血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放射性肺炎的概念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 1.概念: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肺照射20Gy后即会产生永久性损伤,照射30-40Gy/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这种改变,所有受照射的肺都有,但大多数无症状。此时若有感染,即产生症状,叫急性放射性肺炎。若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逐渐吸收、消散,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血管硬化及肺实质纤维变,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2.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1)有胸部接受大剂量或照射范围广的放射治疗;或年老、体弱者,原有肺部疾病,有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2)症状:轻者可无症状;一般在放射治疗后2-3个月出现刺激性干咳、气急、胸痛,呈进行性加重,有时发热。肺纤维化明显时呼吸困难加重并发绀。(3)体征:胸部放射治疗部位皮肤萎缩变硬,照射区肺部叩诊呈浊音,可闻及干湿啰音。(4)胸部X线检查:急性期肺野有片状密度增高的模糊阴影,其间隐约可见网状阴影,范围与照射部位相一致。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可见条状或团块状收缩阴影,或局限性肺不张,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需与肺转移性癌相鉴别;若将放射性肺炎误作肺转移性肿瘤,继续放射治疗,可造成死亡。放射性肺炎的部位一般与照射野相符,经足量放射引起肺纤维化,使肺和纵隔组织形成团块,但无肿瘤复发证据,也无其他器官的转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试述腰椎结个的诊断要点及腰椎结核与腰椎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诊断要点:
    (1)多数有与结核病人接触史或过去有肺结核钙化灶;
    (2)有低热、盗汗、精神食欲差、血沉差;
    (3)腰痛有固定的压痛部位,重者腰棘突后凸;
    (4)弯腰活动受限,拾物实验阳性;
    (5)两髂窝可触及包块;
    (6)X线显示: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且有椎旁脓肿。
    鉴别诊断要点:
    1、腰椎结核:
    (1)病史长;
    (2)下地腰痛重,卧床痛轻;
    (3)有两髂窝包块;
    (4)X线片的特点:腰椎体破坏有死骨,椎间隙变窄,有椎旁脓肿;
    (5)硷性磷酸梅正常。
    2、腰椎体肿瘤:
    (1)病史短发展快;
    (2)持续性疼,夜间重;
    (3)无两髂窝包块;
    (4)X线片的特点:腰椎椎体破坏,椎间隙不变窄,无椎旁脓肿;
    (5)碱性磷酸酶增高。

  • 第11题:

    简述结节性痒疹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正确答案:诊断要点:①好发于四肢伸侧、手足背,尤以小腿伸侧显著,有昆虫叮咬史。②皮损为散在豌豆大小半球状坚实结节,表面粗糙,角化增厚,呈红褐色,瘙痒剧烈。
    鉴别诊断:①寻常疣:表面角质增厚,色灰白或淡黄,呈乳头样,无自觉症状,好发于儿童及青年。②丘疹性荨麻疹:好发于儿童,纺锤状风团样丘疹,顶端有小水疱形成,病程短。
    治疗:①防止虫咬,寻找可能的病因,予以对症处理。②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③糖皮质激素霜剂及维A酸制剂封包,石炭酸或50%三氯醋酸溶液外涂结节处。液氮或二氧化碳冷冻治疗,电凝疗法,浅部X线照射,放射性核素32磷、90锶敷贴,激光治疗及不同浓度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等均有较好疗效。

  • 第12题:

    急性阑尾炎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1)诊断: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
    (2)鉴别诊断: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②右侧输尿管结石
    ③妇产科急腹症
    ④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⑤其它。

  • 第13题:

    皮肌炎与SLE的鉴别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1)颜面部特别是上眼睑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及Gottron丘疹为皮肌炎的特征性皮损,在SLE中少见。(2)皮肌炎四肢及躯干部皮损较广泛,四肢皮损好发于关节伸面,红斑干燥,而SLE则多发于四肢末端,特别是指、趾、足跖侧缘为小片红斑、紫癜等渗出性皮疹。(3)皮肌炎肌肉症状明显而SLE极轻微或缺如。(4)实验室检查:肌肉活检、血清酶特别是CK和ALD等增高支持皮肌炎,而LE细胞、抗dsDNA和抗Sm抗体、狼疮带试验在SLE为阳性。

  • 第14题: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要点?


    正确答案: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要点:
    (1)前者呈多结节状,结节大小不一,包膜不完整,并有出血、囊性变、钙化和骨化。后者一般单发,有完整包膜。
    (2)前者滤泡大小不一,可见增生和复旧的变化混杂;后者滤泡大小较一致。
    (3)前者周围甲状腺组织无受压现象,邻近甲状腺内与结节内有相似病变;后者周围甲状腺有压迫现象,周围和远处甲状腺组织均正常。

  • 第15题:

    试述放射性肺炎的概念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1.概念: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肺照射20Gy后即会产生永久性损伤,照射30-40Gy/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这种改变,所有受照射的肺都有,但大多数无症状。此时若有感染,即产生症状,叫急性放射性肺炎。若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逐渐吸收、消散,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血管硬化及肺实质纤维变,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2.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1)有胸部接受大剂量或照射范围广的放射治疗;或年老、体弱者,原有肺部疾病,有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2)症状:轻者可无症状;一般在放射治疗后2-3个月出现刺激性干咳、气急、胸痛,呈进行性加重,有时发热。肺纤维化明显时呼吸困难加重并发绀。(3)体征:胸部放射治疗部位皮肤萎缩变硬,照射区肺部叩诊呈浊音,可闻及干湿啰音。(4)胸部X线检查:急性期肺野有片状密度增高的模糊阴影,其间隐约可见网状阴影,范围与照射部位相一致。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可见条状或团块状收缩阴影,或局限性肺不张,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需与肺转移性癌相鉴别;若将放射性肺炎误作肺转移性肿瘤,继续放射治疗,可造成死亡。放射性肺炎的部位一般与照射野相符,经足量放射引起肺纤维化,使肺和纵隔组织形成团块,但无肿瘤复发证据,也无其他器官的转移。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1)脑震荡:一般指头部外伤引起的短暂的脑功能障碍,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伤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一般持续时间短暂,大多不超过半小时,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经过,称为逆行性遗忘。可伴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常于短期内恢复。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CT及脑脊液检查正常。
    (2)脑挫裂伤:是较严重的脑损伤。其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是:①较严重的意识障碍,一般持续时间较长;②清醒后常伴有较重的头痛及脑激惹症状;③可出现偏瘫、失语、病理反射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④严重者可伴有生命体征的改变,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血生化、内分泌紊乱;血肿形成及继发脑水肿严重者,可使病情加重发生脑疝。CT扫描可以显示挫伤部位水肿、出血甚至血肿。
    (3)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伤后即刻昏迷并迁延较长时间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半数为弥漫性脑白质损伤,称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症状和体征在伤后即刻出现,不一定伴有颅内压升高。临床表现为受伤后立即昏迷,昏迷程度深,持续时间长。CT示脑组织撕裂出血或正常。
    (4)颅内血肿:颅脑损伤引起颅内各层次和各结构的损伤和出血,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出现占位效应,引起进行性颅压升高,称为颅内血肿。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合并症之一,最终可导致脑疝。根据血肿发生的层次和部位可以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实质内血肿。根据血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或脑疝症状所经历的时间可分为:急性:受伤3天以内发生;亚急性:3天至3周内发生;慢性:超过3周后发生。依据血肿的数目分为单发和多发性,后者约占全部颅内血肿的42%。症状典型者不难诊断,通过CT扫描等可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当的手术治疗是减少死亡和残疾的关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闭合性颅脑损伤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1.脑震荡一般认为是头部外伤引起的短暂的脑功能障碍,仅少数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脑组织的形态学病理改变。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伤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一般持续时间短暂,大多不超过半小时,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经过,称为逆行性遗忘。可伴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常于短期内恢复,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CT及脑脊液检查正常。
    2.脑挫裂伤是一种严重的脑损伤,损伤部位的脑皮层或深部的脑组织可有程度不同的出血。周围脑组织水肿,出血灶可融合成血肿。其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是:①较严重的意识障碍,一般持续时间较长;②清醒后常伴有较重的头痛及脑激惹症状;③可出现偏瘫、失语、病理反射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④严重者可伴有生命体征的改变,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血生化、内分泌紊乱;血肿形成及继发脑水肿严重者,可使病情加重发生脑疝。腰穿脑脊液检查含血。CT扫描可与脑震荡及颅内血肿相鉴别,可以显示挫伤部位水肿、出血甚至血肿。
    3.原发脑干损伤单独的原发脑干损伤少见,临床伤后即刻昏迷并迁延较长时间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半数为弥漫性脑白质损伤,称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症状和体征在伤后即刻出现,不一定伴有颅内压升高。临床表现为受伤后立即昏迷。昏迷程度深,持续时间长。瞳孔双侧散大,或大小不等,或极度缩小,或大小多变,形状不整。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体征多为双侧性。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生命体征紊乱。部分患者终成植物生存状态。CT上有时可以检出灰白质交界处、脑干、内囊、胼胝体、第三脑室周围小灶性出血。应用MRI能够大大提高检出率。
    4.颅内血肿颅脑损伤引起颅内各层次和各结构的损伤和出血。血肿形成是颅脑损伤的一种严重合并症,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产生占位效应,引起进行性颅压升高,甚至最终导致脑疝。根据血肿发生的层次和部位可以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实质内血肿。也可根据血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或脑疝症状所经历的时间来分:在受伤3天以内发生的称为急性,3天至3周内发生者为亚急性,超过3周后发生者为慢性。依据血肿的数目又可以分为单发和多发性,后者约占全部颅内血肿的42%。症状典型者不难诊断,通过CT扫描等更加可以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当的手术治疗是减少死亡和残疾的关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