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吴氏认为温疫之邪,居于半表半里的膜原,汗之不解,下之不可,其治法是“但使邪毒速离膜原”,因此创立达原饮为主,使邪气溃散,表里分清。其方中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巢穴,令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故名方为达原;热伤津液,加知母滋阴;热伤营血,加芍药以和血;黄芩清燥热;甘草调和诸药。达原饮加大黄、葛根、羌活、柴胡、生姜、大枣,名三消饮,三消者消内、消外、消不内不外,令邪气溃散,表里分消,故吴氏又称此方为“治疫之全剂”。
更多“为什么吴有性治疗温疫强调透达膜原?主方的含义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吴有性对温疫侵入途径和部位的阐发。


    正确答案: 吴有性认为温疫的侵人途径和部位与一般外感不同,他指出,邪自口鼻而人,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邪气在经络则为在表,邪气人胃即为在里,温疫的病邪自口鼻而人后,并不同于一般外邪先表后里的传变形式,吴氏提出了“邪伏膜原”的理论,他认为,温疫之邪,伏于膜原,如兽藏穴,营卫所不关,药石所不及。至其发,邪毒渐张,内侵于腑,外溢于经,营卫所伤,诸证渐显,然后可得而
    治之。须俟邪毒或出表,或入里,然后随证治之,引导邪气外泄。

  • 第2题:

    沿袭吴又可温疫学说,新组“除湿达原饮”者为()


    正确答案:刘奎

  • 第3题:

    吴有性认为温疫之邪侵入人体后,邪伏的部位是()

    • A、肺胃
    • B、膜原
    • C、经络
    • D、营卫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吴有性是如何区别温疫与伤寒的?


    正确答案: 吴氏认为温疫由戾气所致,由口鼻而人,伏于膜原,表里分传,不同于一般外感病的发病。他在《温疫论》中曾详细地指出了伤寒与温疫的不同。在病因方面:伤寒必有感冒之因,或一单衣风露,或冒雨人水,或临风脱衣;温疫则无感冒之因,乃触受天行疫疠之气所致。在初起症状方面:伤寒肌肤寒栗,四肢拘急,恶风恶寒,继而头身疼痛,发热恶寒,脉浮;温疫在忽觉寒凛之后,但热而不恶寒,多为二三日后渐渐加重,或五六日后忽然加重。侵犯途径方面:伤寒自毛窍而人,温疫自口鼻而人。在邪伏部位及传变方面:伤寒自表人里,首犯太阳,然后入里传阳明、少阳,以及三阴;温疫则邪伏膜原,表里分传,或出于表,犯及三阳,或人于里,犯及胃腑。在治疗原则上:伤寒可一汗而解,发表为先,先汗后下;温疫初起以疏利为主,传变后先里后表,先下后汗。在传染问题上:伤寒无传染;温疫有很强的传染性。

  • 第5题:

    试述吴有性对温疫传变方面的独特之见。


    正确答案: 疫邪伏于膜原,居半表半里,外可出表,内可人里,其传变亦不外表里两途。根据邪气的轻重,伏匿的深浅、体质的强弱等因素,吴有性又归纳为九个传变类型:但表不里,表而再表,但里不表,里而再里,表里分传,表里分传再分传,表胜于里、里胜于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即所谓“九传”。表证主见头疼身重,发热而复凛凛恶寒,而内无胸满腹胀等症。里证外无头疼身痛,邪入里之上者,惟胸隔痞闷,欲吐不吐,或虽少吐而不快;邪传人里之中下者,心腹胀满,不呕不吐,或大便秘,或热结旁流,或协热下利,或大肠胶闭。九传的规律,总不离于表里范围,但吴氏认为它不同于一般外感伤寒的传变,或表或里,或表里分传,不局限于伤寒的先表后里,可以先表后里,也可以先里后表,当与伤寒传变相区别。

  • 第6题:

    吴有性创立达原饮的治疗作用是()

    • A、疏利表气,驱除伏邪
    • B、涌吐疫邪
    • C、辛凉解散,疫邪得清
    • D、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
    • E、引毒外透,升清降浊

    正确答案:A,D

  • 第7题:

    单选题
    吴有性治疗疫邪居于膜原而创制的方剂是()
    A

    达原饮

    B

    三消饮

    C

    白虎汤

    D

    瓜蒂散

    E

    败毒散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吴有性创立达原饮的治疗作用是()
    A

    疏利表气,驱除伏邪

    B

    涌吐疫邪

    C

    辛凉解散,疫邪得清

    D

    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

    E

    引毒外透,升清降浊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吴有性创立的治疗温疫的方剂是()
    A

    达原饮

    B

    举斑汤

    C

    三消饮

    D

    清瘟败毒饮

    E

    柴胡达原饮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吴有性认为温疫之邪侵入人体后,邪伏的部位是()
    A

    肺胃

    B

    膜原

    C

    经络

    D

    营卫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吴有性治疗温疫,创制的方剂是()
    A

    达原饮

    B

    普济消毒饮

    C

    清瘟败毒饮

    D

    甘露饮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湿温病,邪阻膜原,治疗宜疏利透达膜原湿浊,方用()。

    正确答案: 雷氏宣透膜原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温疫的病因是(),感染途径是()治疗上强调().


    正确答案:疠气;邪从口鼻而入;以驱邪为第一耍义

  • 第14题:

    湿温病,邪阻膜原,治疗宜疏利透达膜原湿浊,方用()。


    正确答案:雷氏宣透膜原法

  • 第15题:

    为什么吴有性治温疫主张早下?


    正确答案: 吴有性认为多表里分传者,其一半向外传,则邪留于肌肉,一半向里传,邪留于胃腑,邪留于胃则里气结滞,里气结则表气不通,所以肌肉之邪也不能达于肌表,可见癥结在于里气不通。故邪居半表半里,可以早下,下后里气一通,表气也随之通顺,郁于肌肉之邪,便能达于肌表,或斑或汗,邪气外泄,然后脱然而愈。这是与伤寒在治疗上的不同之处。

  • 第16题:

    吴有性的治疗经验有()

    • A、温疫初起,疏利膜原
    • B、疫邪传胃,下不嫌早
    • C、疫后养阴,不宜温补
    • D、表里双解
    • E、清热解毒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吴有性治疗疫邪居于膜原而创制的方剂是()

    • A、达原饮
    • B、三消饮
    • C、白虎汤
    • D、瓜蒂散
    • E、败毒散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湿热疫毒伏于膜原,苔白厚腻浊者,治疗用方为().

    • A、雷氏宣透膜原法方
    • B、小柴胡汤
    • C、达原饮
    • D、甘露消毒丹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为什么吴有性治疗温疫强调透达膜原?主方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吴氏认为温疫之邪,居于半表半里的膜原,汗之不解,下之不可,其治法是“但使邪毒速离膜原”,因此创立达原饮为主,使邪气溃散,表里分清。其方中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巢穴,令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故名方为达原;热伤津液,加知母滋阴;热伤营血,加芍药以和血;黄芩清燥热;甘草调和诸药。达原饮加大黄、葛根、羌活、柴胡、生姜、大枣,名三消饮,三消者消内、消外、消不内不外,令邪气溃散,表里分消,故吴氏又称此方为“治疫之全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沿袭吴又可温疫学说,新组“除湿达原饮”者为()

    正确答案: 刘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温疫的病因是(),感染途径是()治疗上强调().

    正确答案: 疠气,邪从口鼻而入,以驱邪为第一耍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吴有性治温疫主张早下?

    正确答案: 吴有性认为多表里分传者,其一半向外传,则邪留于肌肉,一半向里传,邪留于胃腑,邪留于胃则里气结滞,里气结则表气不通,所以肌肉之邪也不能达于肌表,可见癥结在于里气不通。故邪居半表半里,可以早下,下后里气一通,表气也随之通顺,郁于肌肉之邪,便能达于肌表,或斑或汗,邪气外泄,然后脱然而愈。这是与伤寒在治疗上的不同之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吴有性的治疗经验有()
    A

    温疫初起,疏利膜原

    B

    疫邪传胃,下不嫌早

    C

    疫后养阴,不宜温补

    D

    表里双解

    E

    清热解毒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