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李杲辨别外感与内伤的总纲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李杲的内伤热中证。


    正确答案: 病机:阳气不升,伏留化火;津伤血弱,内燥化火;谷气下流,湿火相合;心君不宁,化而为火。此外,李氏又认为劳役过度也可直接引起阴火上冲。症状可见脾胃气虚,如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气短精神少等;以及火热亢盛,如火热上行独燎其面、身热而烦、气高而喘、渴而脉洪大,三焦九窍积热等。治疗经验:①升阳益气,甘温除热,多用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②苦寒直折,多用朱砂安神丸。③滋阴降火,多用熟干地黄丸。李氏谴方用药的特点了,可归纳为重视整体,调治局部,治病求本,本于脾胃;因证投方,灵活权变;多多益善,亦用精专。

  • 第2题:

    简述李杲所论内伤与外感发热的不同机理。


    正确答案: 内伤热中证的发热恶寒是由于内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常及元气阴火的关系失调所致。脾胃受损,则不能正常生化元气,升阳布精,上焦心肺间阳气不足,不能布散卫气,温煦体表,但见风寒或居处阴冷,便恶寒。发热则是元气不足,脾湿下流,内塞于下焦,使肾间阴火上冲头面,旁彻皮毛而致发热。而外感的发热恶寒是因风寒外束,闭塞皮毛,使卫阳不能外散,内郁而发热,表闭而恶寒。

  • 第3题:

    简述李杲对脾胃内伤病病理变化的认识。


    正确答案: 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病的病理变化不外气火失调和升降失常两个方面所谓气火失调,是指脾胃亏损可使元气与阴火间的正常关系紊乱,李杲认为正常状态下元气与阴火是对立统一的,即元气充沛可使阴火敛藏,但在脾胃亏损的病变状态下,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会变成势不两立,一胜一负的关系,即元气不足不敛阴火,致使阴火上冲并反过来消耗元气,成为“元气之贼”,从而形成内伤热中证,又称气虚发热证。所谓升降失常,是指脾胃虚损可使升清降浊的功能异常,李杲认为脾胃健运时可维持清阳浊阴的正常升降运动,但脾胃虚损时则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甚则中气下陷,湿浊下流,激发阴火上乘,从而促使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如肺之脾胃虚、肾之脾胃虚、九窍不利、恶寒、发热等即是其例。

  • 第4题:

    李杲论述内伤热中证的主症是()


    正确答案: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 第5题:

    填空题
    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见解,创立脾胃学说,是补土学派的鼻祖,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故有“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他的代表著作是()。

    正确答案: 《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的主要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饮食失节、七情所伤、劳役过度等原因导致人体气血失调,升降失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多选题
    李杲与王好古学术观点相同之处是()
    A

    重视内伤

    B

    重视外感发病

    C

    重视脾胃

    D

    重视肾命

    E

    认为致病的重要因素是人体本气虚损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李杲与王好古同为易水学派的重要医家,皆重视脾胃内伤,重视人身正气。

  • 第8题:

    问答题
    李杲治疗内伤热中证的用药法度是什么?

    正确答案: 李氏注重脾气升发的一面,治疗上突出表现为善于运用补脾升阳药物,组方两大法度是强调甘温除热与升阳散火,而用苦降药是权宜之计。所谓甘温除热,是用参、芪、术、草等药温补脾气,使脾气充足,元气布散,不生脾湿,不致脾湿下流,阴火上冲,内热便不会产生,因此说甘温可除大热,这是治疗关键,升阳散火是在甘温补脾药中,结合具有升提透散功能的药物,常用升、柴、葛根等,补中升阳能使脾胃之气易于升发,元气随之旺盛,则阴火敛降,虽不用泻火之药而烦热自除,因此称为升阳散火法。这是治本之法,益脾而阴火自降,这是李氏治内伤热中证的两大法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李杲认为内伤热中证的主要病机是什么?

    正确答案: 李杲认为元气与阴火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内伤热中证的病理变化,就在于气与火的关系失调。元气不足时,阴火则亢盛;若元气充沛,阴火自然敛降;阴火愈炽,元气愈被耗伤。这种阴火是病理之火,正是《内经》所说的“壮火食气”。因而内伤热中证病机关键是元气与阴火的对立统一关系破坏,同时李氏还认为脾胃是元气升降运动的枢纽。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则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便会发生种种疾病。如常见的内伤发热恶寒一证,正由于阳气不升,不能卫外而恶寒,而脾湿下流,阴火上冲,则导致发热,故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失调,是内伤热中证的又一重要病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李杲脾胃内伤的治疗特点。

    正确答案: 李杲根据脾胃内伤的病机是脾胃元气不足、气火失调、升降失常,治疗上针对不同病机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如甘温除热法(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法、生阳除湿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李杲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内伤热中证的发热恶寒是由于内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常及元气阴火的关系失调所致。脾胃受损,则不能正常生化元气,升阳布精,上焦心肺间阳气不足,不能布散卫气,温煦体表,但见风寒或居处阴冷,便恶寒。发热则是元气不足,脾湿下流,内塞于下焦,使肾间阴火上冲头面,旁彻皮毛而致发热。而外感的发热恶寒是因为风寒外束,闭塞皮毛,使卫阳不能外散,内郁而发热,表闭而恶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李杲对脾胃内伤的病因与病机是如何阐发的?

    正确答案: (1)病因:李杲生活在中原的战乱年代,饥饿、劳役及精神创伤严重损害脾胃的功能,为此他总结并提出饮食失节、劳役过度、七情所伤是脾胃内伤的主要因素。
    (2)病机:主要有气火失调和升降失常。气火失调,李氏认为元气与阴火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元气不足时,阴火就亢盛枭张,反之元气充沛,阴火自然戢敛下降;升降失常,李氏认为脾胃居于中焦,是升降运动的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因而脾胃健运,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升降运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李杲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内伤热中证的发热恶寒是由于内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常及元气阴火的关系失调所致。脾胃受损,则不能正常生化元气,升阳布精,上焦心肺间阳气不足,不能布散卫气,温煦体表,但见风寒或居处阴冷,便恶寒。发热则是元气不足,脾湿下流,内塞于下焦,使肾间阴火上冲头面,旁彻皮毛而致发热。而外感的发热恶寒是因为风寒外束,闭塞皮毛,使卫阳不能外散,内郁而发热,表闭而恶寒。

  • 第14题:

    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见解,创立脾胃学说,是补土学派的鼻祖,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故有“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他的代表著作是()。


    正确答案:《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

  • 第15题:

    李杲对脾胃内伤的病因病机是如何阐发的?


    正确答案:李杲认为导致内伤的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伤胃,劳役过度伤脾,精神刺激。这三种因素既可单独致病,又可综合致病。其病理变化一是气与火的关系失调,阴火炽盛,元气耗伤,阴火上冲而发生“热中证”。二是升降失常,脾胃不足,清气不能上升,表现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清气下陷可见泄痢,脱肛,小便闭涩;清浊相混,气机逆乱,可见痞膈,中满。也即是说升降失常,向上影响肺,向下影响肾。

  • 第16题:

    李杲对脾胃内伤的病因与病机是如何阐发的?


    正确答案: (1)病因:李杲生活在中原的战乱年代,饥饿、劳役及精神创伤严重损害脾胃的功能,为此他总结并提出饮食失节、劳役过度、七情所伤是脾胃内伤的主要因素。
    (2)病机:主要有气火失调和升降失常。气火失调,李氏认为元气与阴火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元气不足时,阴火就亢盛枭张,反之元气充沛,阴火自然戢敛下降;升降失常,李氏认为脾胃居于中焦,是升降运动的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因而脾胃健运,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升降运动。

  • 第17题:

    问答题
    李杲对脾胃内伤的病因病机是如何阐发的?

    正确答案: 李杲认为导致内伤的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伤胃,劳役过度伤脾,精神刺激。这三种因素既可单独致病,又可综合致病。其病理变化一是气与火的关系失调,阴火炽盛,元气耗伤,阴火上冲而发生“热中证”。二是升降失常,脾胃不足,清气不能上升,表现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清气下陷可见泄痢,脱肛,小便闭涩;清浊相混,气机逆乱,可见痞膈,中满。也即是说升降失常,向上影响肺,向下影响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李杲所论内伤与外感发热的不同机理。

    正确答案: 内伤热中证的发热恶寒是由于内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常及元气阴火的关系失调所致。脾胃受损,则不能正常生化元气,升阳布精,上焦心肺间阳气不足,不能布散卫气,温煦体表,但见风寒或居处阴冷,便恶寒。发热则是元气不足,脾湿下流,内塞于下焦,使肾间阴火上冲头面,旁彻皮毛而致发热。而外感的发热恶寒是因风寒外束,闭塞皮毛,使卫阳不能外散,内郁而发热,表闭而恶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李杲辨别外感与内伤的总纲是()
    A

    辨阴证阳证

    B

    辨寒热

    C

    辨渴与不渴

    D

    辨脉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论述李杲的内伤热中证。

    正确答案: 病机:阳气不升,伏留化火;津伤血弱,内燥化火;谷气下流,湿火相合;心君不宁,化而为火。此外,李氏又认为劳役过度也可直接引起阴火上冲。症状可见脾胃气虚,如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气短精神少等;以及火热亢盛,如火热上行独燎其面、身热而烦、气高而喘、渴而脉洪大,三焦九窍积热等。治疗经验:①升阳益气,甘温除热,多用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②苦寒直折,多用朱砂安神丸。③滋阴降火,多用熟干地黄丸。李氏谴方用药的特点了,可归纳为重视整体,调治局部,治病求本,本于脾胃;因证投方,灵活权变;多多益善,亦用精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李杲论述内伤热中证的主症是()

    正确答案: 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辨别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

    正确答案: 外感头痛因外邪致病,为实证,其病急,一般疼痛较剧烈,表现为掣痛、跳痛、胀痛、重痛、灼痛等,痛无休止。内伤头痛由饮食劳倦、情志不调、体虚病后等所致,多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证多为血虚或肾虚头痛,起病缓,痛势较轻,为隐痛、空痛、昏痛等,其痛时作时止,遇劳加重;实证者多由肝阳上亢、痰浊蕴结、瘀血阻络所致,痛势较剧,表现为胀痛、重痛、刺痛等,同时伴见相关症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李杲认为内伤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饮食不节,劳役过度,七情所伤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