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七年”中国电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与强烈的时代感B、追求崇高壮美的美学风格C、歌颂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D、具有跨时代的普适性

题目

关于“十七年”中国电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与强烈的时代感
  • B、追求崇高壮美的美学风格
  • C、歌颂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 D、具有跨时代的普适性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更多“关于“十七年”中国电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委托作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委托作品的相关问题。委托作品,是指作者接受他人委托而创作的作品。委托作品的创作基础是委托合同,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委托作品应体现委托人的意志,实现委托人使用作品的目的。委托钟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

  • 第2题:

    下列关于风险的构成要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A
    在风险管理中,损失的含义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即经济损失,一般以丧失所有权、预期利益、支出费用和承担责任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例如精神打击、政治迫害、折旧以及馈赠等行为的结果一般不能视为损失。

  • 第3题:

    下列关于“十恶”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十恶”制度源于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B.“十恶”制度最早规定在《开皇律》C.凡犯十恶者,一般不适用八议D.“十恶”中的“大不敬”指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等尊亲属的行为


    正确答案:D

    “十恶”制度最早规定在隋朝的《开皇律》中,其制度渊源在于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A、B正确。由于十恶犯罪被认为是封建社会中最严重的犯罪。一般不适用“八议”制度,C正确。“十恶”中的“大不敬”是指冒犯皇室尊严的犯罪。D错误。正确答案为D。

  • 第4题:

    关于洛阳桥的修建经过,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由蔡襄带领当地人民共同修建
    • B、靠蔡襄的个人捐款解决资金问题
    • C、修建期间蔡襄被调走了数年
    • D、前后历时将近七年才完成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关于复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复核不适用于扣减福利待遇等违规行为

  • 第6题:

    关于陆羽《茶经》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之具
    • B、五之煮
    • C、七之事
    • D、十之出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十七年”和“文革”十年文学的历史教训。


    正确答案: 首先,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乃至空前劫难,其根本原因便在于1949年以后“左”倾思潮愈演愈烈,终于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这正好迎合了相当一部分人“左”比右好、宁“左”勿右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文艺界还是全社会,反“左”实际上是一项比反右更为长期、更为艰巨、也更为重要的任务。
    其次,文艺与政治虽不无联系,但毕竟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用政治方式乃至专政方式来解决文艺问题,是违反文艺规律的错误做法,其危害性极大。然而,这种风气并非肇始于“文革”,早在“十七年”间,甚至解放区文学时期便已有明显的体现。这种“精神内伤”的治疗途径,是彻底改变“文艺等同于政治”的观念,实事求是地按照文艺规律办事。
    最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并取得法律的保障,才能免遭戕害、健康发展。

  • 第8题:

    政治因素对“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影响是什么?


    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对电影重要性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是超乎寻常的。早在夺取政权的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将电影仅仅看作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娱乐方式,而是把它作为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电影历史,始终是政治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一部分。这种观念,从领导左翼电影运动到发展解放区电影,到1949年以后推动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再到文化大革命,甚至直到今天,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可以说,从新中国一开始,新中国电影就伴随着中国政治的命运拉开了帷幕。

  • 第9题:

    “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几种主要样式?


    正确答案:就风格样式而言,“十七年”的中国电影主要是戏剧式的电影,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占主导地位的是革命的正剧如《林则徐》、《风暴》、《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革命的正剧这类影片的基本特点:(1)影片的题材、内容直接表现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不是一般的情节剧的儿女情长或爱情故事。(2)这类影片要正面塑造英雄形象,如林则徐、聂耳、吴琼花、洪常青、林道静等。(3)革命的抒情正剧多吸收和借鉴中国民间叙事艺术的传统,多是以戏剧冲突为基础的戏剧式电影。
    除革命的抒情正剧之外,“十七年”的电影艺术家们在其它风格样式方面的追求和探索如:
    喜剧样式的发展。1955年到1958年是喜剧电影探索的活跃时期,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是吕班导演拍摄的“讽刺喜剧”,如《新局长到来之前》、《不拘小节的人》、《未完成的喜剧》等。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片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喜剧样式——歌颂性喜剧。《五朵金花》和《今天我休息》是歌颂性喜剧的成功之作。60年代初,发展较快的是介于讽刺喜剧和歌颂性喜剧之间的——轻喜剧或生活喜剧,像《大李、小李和老李》、《锦上添花》、《女理发师》等。
    散文式电影。十七年中国散文式电影代表性作品如《林家铺子》、《早春二月》。
    史诗式电影。代表性作品是《南征北战》。
    惊险样式电影。在正面环境中表现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斗争的如《国庆十点钟》、《秘密图纸》等。反映边防线上斗争的如《冰山上的来客》、《神秘的伴侣》等。正面人物处于反面环境之中的如《英雄虎胆》、《虎穴追踪》、《羊城暗哨》等。

  • 第10题:

    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是()、()。十七年中,出现过四个蓬勃发展时期()第一次发展;()年前后的第二次发展;()年的第三次发展以及()的发展。


    正确答案:艰难曲折、大起大落;建国初期、1956、1959、60年代初期

  • 第11题:

    单选题
    李自成攻克北京城的时间是()
    A

    崇祯七年

    B

    崇祯十年

    C

    崇祯十七年

    D

    崇祯二十七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十七年”中国电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与强烈的时代感

    B

    追求崇高壮美的美学风格

    C

    歌颂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D

    具有跨时代的普适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关于关系表达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B
    关系表达式是由关系运算符将两个运算对象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也称为简单逻辑表达式。各种关系运算符的优先级相同.用来比较两个表达式的大小,其运算结果都为逻辑型数据。

  • 第14题:

    关于强制意外伤害保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B
    强制意外伤害保险规定必须向哪家保险公司投保(即由哪家保险公司承保)时,该保险公司必须承保,没有选择的余地。

  • 第15题:

    下列关于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连环担保十分普遍
    B、内部关联交易频繁
    C、系统性风险较低
    D、贷后管理难度大

    答案:C
    解析:
    与单一法人客户相比,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具有以下明显特征:①内部关联交易频繁;②连环担保十分普遍;③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掌握;④系统性风险较高;⑤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难度大。

  • 第16题:

    关于微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浮萍同属,有十余种
    • B、世界上最小的有花植物
    • C、世界上果实最小的植物
    • D、世界上花最小的植物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下列对行政公文的成文日期表述规范的是()。

    • A、2007年10月26日
    • B、2007-10-26
    • C、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 D、二○○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关于《雷雨》这部作品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戏剧结构精致
    • B、人物性格鲜明独特
    • C、矛盾冲突十分激烈
    • D、对人生、社会、家庭的思考流于表面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十七年”中国电影各时期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建国初期第一次发展电影创作的艺术特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真实、朴素、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影片创作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大胆创造,“提倡从纪录片基础上来发展我们的故事片”,影片结构比较自由,不很戏剧化。
    1956年前后中国电影第二次发展的艺术特点:大胆突破。具体是:(1)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2)艺术上大胆突破;(3)风格、样式上也比较丰富多彩。
    1959年是5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最高峰,其艺术特点是:(1)反映历史真实,将时代精神溶入革命题材之中;(2)创作方法与时代相一致;(3)影片艺术质量普遍提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
    60年代初期电影创作的艺术特点是强烈地追求创新。当时夏衍提出反对电影中的“四多”(直、露、多、粗),周扬同志要求电影“四好”(好故事、好演员、好镜头、好音乐),瞿白音的“创新独白”影响深远。

  • 第20题:

    “十七年”中国电影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成就?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1、鲜明的现实性与时代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现代与当代革命史,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风云人物和普通的劳动者,以及他们成长、战斗的历程和生活的环境。“十七年”的中国电影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人民、中国的风土人情。
    2、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十七年”的电影艺术家们力图体现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这一类人物有着较为复杂的性格特征,塑造好他们要求创作者具备深厚的功力。
    3、造就了一批风格各异的电影艺术家,这些电影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存在的问题:总的来看,由于经历的干扰比较多,“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比较迟缓,影片数量少,17年一共生产故事片600多部。从质量上看,虽然在各个阶段都出现过一些优秀影片,但多数影片的艺术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致使不少影片存在虚假、说教、拔高、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对人物内心世界深入挖掘不够。人物类型简单化,人物形象脸谱化。《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这样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较成功的影片,反而遭到批判。很少借鉴国外电影的艺术成就。这主要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

  • 第21题:

    “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


    正确答案: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是:艰难曲折、大起大落。十七年中,出现过四个蓬勃发展时期: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956年前后的第二次发展;1959年的第三次发展以及60年代初期的发展。
    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展。这一时期出了不少优秀影片,如《中华儿女》、《白毛女》、《钢铁战士》、《我这一辈子》等。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电影《武训传》提出严厉的批判,紧接着全国开展对《武训传》的批判及其后的文艺整风运动,使建国初期电影第一次蓬勃发展的局面很快结束。
    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10月至11月,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召开各制片厂厂长会议,重点讨论贯彻“双百”方针,改革电影体制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舍饭寺会议”。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各电影厂开始试行以导演为中心,自由组合、自由选题、自负盈亏的“三自一中心”的改革方案。电影创作在逐步前进,到1956年前后产量赶上并超过50年的水平,艺术质量也有新的突破,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呈现一派勃勃生机。1957年的反右斗争及康生的“拔白旗”扼制了第二次电影创作发展的大好局面。1959年中国电影进入第三次大发展,达到了50年代的最高峰。
    1959年新片展览月是第三次发展的标志。好影片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林家铺子》、《风暴》、《青春之歌》等。
    从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间,一个电影创新高潮正在形成。由于召开了新侨、广州两次会议,周总理和陈毅亲自出席讲话,宣传党的文艺政策,电影从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在稳步地前进,掀起了一场电影艺术创新的热潮。《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农奴》、《独立大队》、《阿诗玛》等正是这个潮流的产物。这一次的创新幅度较大,在学习我国文艺传统的基础上,提高了影片的艺术质量,使之接近或达到当时世界电影的先进水平,一个更高质量的电影创作高潮正在形成,可惜风云多变,半途夭折了。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连环担保十分普遍

    B

    内部关联交易频繁

    C

    系统性风险较低

    D

    贷后管理难度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与单一法人客户相比,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①内部关联交易频繁;
    ②连环担保十分普遍;
    ③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掌握;
    ④系统性风险较高;
    ⑤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难度大。

  • 第23题:

    填空题
    关于复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复核不适用于扣减福利待遇等违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