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新浪潮之新,在于其创新性,反对当时优质电影,优质电影是按大众兴趣左右规规矩矩讲故事,陈规俗套制作的电影。特吕弗提出作者论,实质是导演中心论,强调导演个人对电影富有全部责任的唯一艺术家,每一部电影都应该是自我的表现,展现导演独特的人生感受和艺术追求。
表现手法:一个语境跳到一个新语境,动机讳莫如深,高潮结尾不明显。内容宣扬与社会对立,强调人与人的隔膜猜疑挖掘人物心理变化无常,哀叹人的命运。
电影手册派,作者电影:安德烈巴赞周围的年轻影评人,特吕弗,戈达尔。
左岸派,作家电影:实践经验的电影工作者,阿伦雷乃,影片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把电影看作文学的加强。
没有形统一组织,都反对传统电影做法,强调电影是个人艺术创作,从传统中解放,挖掘人物内心,擅长运用荧幕表现潜意识心理活动。不同点:左岸派设计复杂背景一般都会上映有麻烦《广岛之恋》
三位主将:特吕弗(对缺乏创意的影片不屑一顾。推崇美国个人风格影片,《四百下》新浪潮代表作
阿伦雷乃是一位有探索精神的导演。左岸派领袖人物,《广岛之恋》、《夜与雾》。
戈达尔电影手册派重要成员《精疲力竭》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米歇尔偷车的奇遇,生命的冲动,既无理由也无必然。《中国姑娘》。
更多“简述新浪潮电影的理论主张及代表人物。”相关问题
  • 第1题:

    日本新浪潮电影源自1970年6月5日日本《读卖周刊》的一篇名叫《日本电影的“新浪潮”》的文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日本“太阳族电影”是日本新浪潮电影的序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谈谈“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作品。


    正确答案: “新浪潮”发展中的5年:1958年是诞生年,特吕弗拍摄了《淘气鬼》,夏布洛尔拍摄了《漂亮的塞尔其》;1959年是幸福年,特吕弗的《胡作非为》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标志“新浪潮”的作品被评论家承认;1960年是高峰年;1961年是没落年;1962年是危机年,除戈达尔拍摄了《如此生活》外,其他主将再没有什么作品出现。
    “左岸派”公开拒绝“新浪潮”。代表作品有: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亨利·高尔比的《长别离》;阿兰·罗伯-格里叶编剧,阿仑·雷乃导演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阿兰·罗伯-格里叶的《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玛格丽特·杜尔曾经是《广岛之恋》的编剧,此后导演了《音乐》、《黄太阳》等影片。

  • 第4题:

    “新浪潮”电影以反()起家。


    正确答案:优质电影

  • 第5题:

    请结合具体代表人物及作品简述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主要艺术主张、美学观念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电影史上的新浪潮是指20实际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新型电影的风潮,这些影片一反过去电影中多表现出来的观念和理想,甚至叙事方式、表现方式和制作方式,对以后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浪潮电影的主要艺术主张及美学观念:
    1、强烈的“个人性质”倾向,及作品的“作者化”风格。
    2、造型的“纪实主义”。(电影语言、场面调度、拍摄方法、人物造型、场景布置等)
    3、叙事的非流畅化倾向。(内容表现不流畅,镜头连接不流畅)【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跳接的表现方法】
    新浪潮电影起源于法国,这些电影主要以都市题材和青年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等人的言论和作品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他们的代表作品如戈达尔的《筋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朱尔与吉姆》,夏布罗尔的《表兄弟》等都在诠释着新浪潮电影的主要风格和艺术主张。
    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影响:
    1、在法国掀起的新浪潮电影运动影响到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具有显著代表的便是德国,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发展直接诱发了后来在世界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德国电影运动。
    2、一些欧美国家,典型的以美国为代表。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新浪潮电影的规模,其主要代表作有《邦妮和克莱德》,《逍遥骑士》等影片,以及后来发展出来的“公路电影”都是在新浪潮的影响下衍生。
    3、亚洲代表国家如日本。在日本有“松竹新浪潮”的说法,主要是指的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松竹大船公司制作发行的大岛渚的电影《青春残酷物语》等影片。这些影片的出现与法国新浪潮几乎同时,在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直接刺激下产生。
    4、其他国家如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皆在受到了新浪潮电影刺激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创作。
    5、使人们重新思考传统的制片制度,导致许多国家建立了独立制片制度和独立发行制度,引起了人们对于作品的个人风格特色的注重,形成了导演中心的概念。

  • 第6题:

    简述“新浪潮”电影反传统的个性化特色。


    正确答案: “新浪潮”以反“优质电影”起家,其实他们并不否认“优质电影”中有好的电影和好的导演明天们所反对的是“优质电影”对世界的解释。“优质电影”代表了一个传统,那就是将世界看成一个有序的、连贯的共同体,是一个完整的、互为因果的组合。“新浪潮”则认为这个世界是无序的、不连贯的。因此个人是无能为力的、甚至对自己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新浪潮”的个性正是体现在他们对现存制度是持否定态度的。

  • 第7题:

    列举“新浪潮”电影的哲学基础。


    正确答案: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二、存在主义思想;
    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四、巴赞的本体论;
    五、作者论。

  • 第8题:

    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新浪潮电影的一个基本创作特点是电影描写的对象和中心较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
    (2)新浪潮电影在题材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淡化故事情节,有些影片叙述的仅仅是某个片段,或某段生活经历。
    (3)新浪潮电影的另一个创作特点是叙事方法的变革。
    (4)叙事手法细腻、丰富,也是这一流派的突出特点。

  • 第9题:

    简述“新浪潮”电影杂合性特色的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一是“新浪潮”导演对题材和主题的看法,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大多数是电影界的新手,不少作品本来就是实验性质的习作。

  • 第10题:

    什么是“新浪潮”电影?


    正确答案:所谓“新浪潮”,是指1958-1961年期间,在法国影坛上突然涌现出一批由青年人第一次执导的影片,人们将种现象称为“新浪潮”。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法国新浪潮电影。

    正确答案: 法国新浪潮电影指法国1952年代末、1960年代初的新电影制作及创作倾向,其中不少新导演都是《电影笔记》杂志的影评人,包括重要的导演如尚卢高达、法兰苏瓦楚浮、克劳德夏布洛、贾克希维特等人,他们大都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电影历史传统的高度自觉,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在主题上或技法上都与传统电影大相径庭。代表作有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哪位导演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
    A

    罗塞里尼

    B

    楚浮

    C

    罗丹

    D

    杨波贝蒙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大岛渚、吉田喜重和筱田正浩,是日本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太阳族电影是日本新浪潮电影的序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法国“新浪潮”电影在内容及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 从“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品中可以看到下列表现手法的特点:并非所有剧本都有完整的故事结构,故事情节经常由一个语境突然“跳”到另一个新的语境;对行为的动机讳莫如深;高潮与结尾很不明显;故意混淆故事的立论一观点,令观众只得带着疑问离开影院。
    代表作有:《漂亮的塞尔其》、《四百下》、《广岛之恋》、《筋疲力尽》等。

  • 第16题:

    简述世界电影史以“新浪潮”为界的前后两个时代的特点。


    正确答案: 从电影美学发展的角度讲,世界电影史有“新浪潮”前后两个时代。在新浪潮之前,人们一直在致力于探索创建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以便更完美地讲述一个故事;而在新浪潮之后,人们又在试图打破已经建立的那个完整的语言体系或规则,从而使故事因为不完整而变得更为真实、更具有冲击力度。

  • 第17题:

    法国“新浪潮”电影


    正确答案: 二战后,法国电影处于低谷期,制作水平和题材内容都很平庸,一些青年电影工作者以批评者的身份出现,很快闯入编导制片领域,以崭新的电影观念和革新的电影语言,给法国影坛以巨大的震动,并且迅速影响和波及到欧洲、亚洲、美洲等地,使得世界电影艺术在60年代出现了革命性变革。这就是法国的“新浪潮”电影。它大致可归为两个松散的派别:《电影手册》派(青少年题材为主)和“左岸”派(偏重于心理)。鲜明的作者性是这两派得以聚为一体的共同牲特征。代表人物及作品:弗朗索瓦《四百下》;阿仑《广岛之恋》。

  • 第18题:

    简述“新浪潮”电影导演的组成。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新浪潮”电影的导演们由三部分人组成:一类是导演科班出身,一类是拍短片或者记录片出身,一类是从来没有站在取景器后面的人。

  • 第19题:

    简述当代香港和台湾的“新浪潮”电影运动及之后的电影走向。


    正确答案: 1979年,徐克、许鞍华和章国明分别导演了《蝶变》、《疯劫》、《直指兵兵》等三部影片,以更新的电影观念和手法,以个人化的电影表达刷新了香港电影类型化的传统模式,令观众耳目一新。之后,这批或从国外学习电影或从电视台出身的年轻影人相继导演了一批风格化的影片,对香港影坛形成强烈冲击。(主要作品有:方育平的父子情、半边人;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许鞍华的投奔怒海;严浩的似水流年;谭家明的烈火青春;关锦鹏的人在纽约、胭脂扣等)80年代的商业电影一方面传承了70年代的类型电影传统你,另一方面,经过“新浪潮”运动的洗礼,电影语言更趋成熟;同时,置身于80年代的商业背景中,香港电影也进入了资本高度垄断的现代商业电影阶段。
    1982年,台湾“中影”公司出品的集锦式电影《光阴的故事》由陶德晨、杨德昌、柯一正、张毅分别执导其中的一个故事,被视为“新浪潮的开始。台湾新电影的基本特征是舍弃了传统的戏剧式结构,淡化情节而注重内心世界的挖掘;他们大多运用长镜头深焦镜头、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及内敛的表演风格,使新电影呈现出明显的纪实风格。就题材而言,他们更倾向于人物的日常生活经验,寓个人的成长于台湾社会变迁的视野中,从而使作品呈现出较强的时代关怀和人文色彩。(80年代的电影:儿子的大玩偶、小毕的故事、风柜来的人、搭错车、嫁妆一牛车、玉卿嫂、青梅竹马(杨德昌,被视为最具有洞察力的作品)、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侯孝贤,被誉为台湾史诗,并获198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台湾新电影促成了一批电影人的成功和一批艺术电影的走向国际,但它与台湾的电影工业影响甚微,其作为一个整体于1982——1986年的贡献了52部电影后,于1987年渐趋落潮。随后,台湾电影进入一种个人化的表述。

  • 第20题:

    请结合具体的影片简述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美学特征。


    正确答案:<1>首先,在题材内容上,“新浪潮”电影具有强烈的“个人性质”。比如特吕弗的影片《四百下》和戈达尔的《精疲力尽》。
    <2>其次,在美学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纪实性风格。在艺术上突破传统电影语言的同时,避免过分脱离一般观众的欣赏习惯;用长镜头代替蒙太奇,移动摄影代替固定摄影,跳接;很少使用隐喻。如戈达尔的《精疲力尽》。
    <3>再次,在拍片方法上,由于制片费用低,周期短,因此多主张即兴创作,多在实景中拍摄。

  • 第21题:

    因“作家电影”主张的提出而直接形成的电影运动是()

    • A、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 B、法国新浪潮
    • C、德国印象派
    • D、新德国电影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简述“新浪潮”电影中的杂合性特色。


    正确答案:这一点体现在对传统的、既成的电影语言与叙事方式的态度上。杂合性表现为题材无禁区、方法无禁忌。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新浪潮电影的理论主张及代表人物。

    正确答案: 新浪潮之新,在于其创新性,反对当时优质电影,优质电影是按大众兴趣左右规规矩矩讲故事,陈规俗套制作的电影。特吕弗提出作者论,实质是导演中心论,强调导演个人对电影富有全部责任的唯一艺术家,每一部电影都应该是自我的表现,展现导演独特的人生感受和艺术追求。
    表现手法:一个语境跳到一个新语境,动机讳莫如深,高潮结尾不明显。内容宣扬与社会对立,强调人与人的隔膜猜疑挖掘人物心理变化无常,哀叹人的命运。
    电影手册派,作者电影:安德烈巴赞周围的年轻影评人,特吕弗,戈达尔。
    左岸派,作家电影:实践经验的电影工作者,阿伦雷乃,影片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把电影看作文学的加强。
    没有形统一组织,都反对传统电影做法,强调电影是个人艺术创作,从传统中解放,挖掘人物内心,擅长运用荧幕表现潜意识心理活动。不同点:左岸派设计复杂背景一般都会上映有麻烦《广岛之恋》
    三位主将:特吕弗(对缺乏创意的影片不屑一顾。推崇美国个人风格影片,《四百下》新浪潮代表作
    阿伦雷乃是一位有探索精神的导演。左岸派领袖人物,《广岛之恋》、《夜与雾》。
    戈达尔电影手册派重要成员《精疲力竭》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米歇尔偷车的奇遇,生命的冲动,既无理由也无必然。《中国姑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