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定期考试。
(2)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取舍依据。
(3)应试者原则上可以自由报名而不必经乡举里选。即所谓"拔牒自进"。
(4)有不同的科目且分科考试。
(5)考试严格规范,有统一的录取标准。
(6)有从地方到中央的逐级考试制度。
(7)育士、选士、任官三位一体,密切结合。
更多“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设立
    • B、科举制度自汉代开始设立
    • C、科举制度在我国曾经实行了一千多年
    • D、解放后,我国废除了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A,C

  • 第2题:

    《叶生》、《司文郎》等篇章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败,无情揭露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科举制度的评价。


    正确答案: 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与意义有:
    (1)作为一种分科考试的制度,科举制在法律条文上确立了一种广泛性和开放性(尽管在封建社会,这种广泛性相对有限)。
    (2)专制政治社会阶级基础的扩大,统治阶级内部的不断重新组合与更新,政治异己势力的薄弱,又必然形成中国封建政体的超稳定性。
    (3)科举制推行以来,封建专制政权的超稳定性是与统治阶级的个体对象(个体和家庭)不稳定性相对应的。
    (4)科举制度所规定的自由按考的形式、考试的严格规范以及凭考试成绩优劣决定取舍,使科举制在形式上具有一种公平竞争性。
    (5)在专制政治的现实环境下,科举不是一种具有发展效应的良性竞争的选官制度,而是一种具有内耗效应的或嫉妒型的选官制。
    (6)科举制作为一种与学校教育、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制度,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
    (7)科举与学校教育和儒学的紧密结合,反过来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
    (8)科举制的发展造成士风以及整个社会风气的大变化。

  • 第4题:

    科举制度形成原因分析。


    正确答案: (1)统一趋势的加强,需要采用新的选官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在南北纷争的局面下,"所论必门户,所议莫贤能"的九品中正制已不能适应各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以应付严峻现实的需要。
    (2)士族势力的衰落与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必然要求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与重新组合。要求以新的适应地主阶级内部关系变化的,具有广泛基础的选官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3)南北朝后期已经出现科举制因素的萌芽,为科举制的形成奠定了自身的制度基础。

  • 第5题:

    科举制度从()开始。


    正确答案:隋朝

  • 第6题:

    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


    正确答案: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考试取士的历史。
    积极影响:
    (1)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2)科举是寓教于民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3)选拔相对客观公正,有利于提高封建政权的行政效率;
    (4)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内容,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向学的风气;
    (5)科举考试中有明法、明算等科目,冲击了重文轻武、重经轻算、重成人轻儿童的错误思想。
    (6)对国外,如朝鲜、日本等国以及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影响:
    (1)影响和制约学校教育,使学校逐渐成为科举的附庸;
    (2)科举制具有很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评分不客观;考官受贿现象严重;考生作弊手段高明。
    (3)读书做官成了读书人唯一的目标,束缚思想、败坏学风、阻碍学术发展。

  • 第7题:

    问答题
    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如什么叫科举制度?产生于何时?唐代科举考试最主要科目是什么?

    正确答案: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唐代考试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

    正确答案: 隋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叶生》、《司文郎》等篇章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败,无情揭露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定期考试。
    (2)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取舍依据。
    (3)应试者原则上可以自由报名而不必经乡举里选。即所谓"拔牒自进"。
    (4)有不同的科目且分科考试。
    (5)考试严格规范,有统一的录取标准。
    (6)有从地方到中央的逐级考试制度。
    (7)育士、选士、任官三位一体,密切结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如什么叫科举制度?产生于何时?唐代科举考试最主要科目是什么?


    正确答案: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唐代考试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 第13题:

    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1)定期考试。
    (2)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取舍依据。
    (3)应试者原则上可以自由报名而不必经乡举里选。即所谓"拔牒自进"。
    (4)有不同的科目且分科考试。
    (5)考试严格规范,有统一的录取标准。
    (6)有从地方到中央的逐级考试制度。
    (7)育士、选士、任官三位一体,密切结合。

  • 第14题:

    试论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正确答案:科举制的合理性: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使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紧密结合
    ③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和客观
    ④有利于造成人人向学的社会风气
    消极作用:
    ①国家只重科举而忽视学校教育;
    ②科举制有很大的欺骗性;
    ③束缚思想,败坏学风;
    ④营私舞弊屡屡发生,败坏社会风气。

  • 第15题:

    中国科举制度成熟的时期是()。


    正确答案:唐宋时期

  • 第16题:

    试论科举制度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①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
    ②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选士与育士制度是基本脱节的,科举制度的诞生将两者紧密结合,使两者形成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兴衰直接影响到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制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并不必然导致学校教育衰败,反而刺激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 第17题:

    问答题
    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1)定期考试。
    (2)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取舍依据。
    (3)应试者原则上可以自由报名而不必经乡举里选。即所谓"拔牒自进"。
    (4)有不同的科目且分科考试。
    (5)考试严格规范,有统一的录取标准。
    (6)有从地方到中央的逐级考试制度。
    (7)育士、选士、任官三位一体,密切结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多选题
    关于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设立

    B

    科举制度自汉代开始设立

    C

    科举制度在我国曾经实行了一千多年

    D

    解放后,我国废除了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 就是由国家设立很多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也叫“开科取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

    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

    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