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在那遥远的地方》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题目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在那遥远的地方》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地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过程与方法】在歌唱与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知识与技能】分析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的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难点】了解“混合拍子”,并能随乐合拍。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青海相关图片与中国地图。(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体会歌曲描写的内容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新疆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男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2)欣赏全曲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速度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3.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歌曲。(2)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3)跟琴学唱旋律,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老师用正确与错误的两种方式演唱,设置问题:哪一种唱法更好?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二种我运用了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法,演唱出了男青年对姑娘的爱慕,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时气息的控制,口腔打开,微笑着歌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处于兴奋的状态。(4)学生完整地、有情感地演唱。(5)分组表演。(6)介绍歌曲改编者王洛宾。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三)巩固提高1.欣赏《康定情歌》,对比《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康定情歌》之间的区别。老师设置问题:《康定情歌》是四川民歌,音乐热情饱满,旋律欢快跳跃,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直白和坦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新疆民歌,歌曲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2.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视频。(1)欣赏歌曲。(2)感受音乐,分析歌曲特点。老师设置问题:新疆歌曲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抒情、委婉、含蓄。(3)分析半音的作用。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分析半音在这里的作用。(更加温柔、含蓄,新疆音乐特点之一)(四)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了新疆音乐的温柔含蓄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关于新疆的音乐文化,了解我们祖国各民族的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更多“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在那遥远的地方》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内容:《洪湖水,浪打浪》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确定教学难点。(10分)
    (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15分)


    答案:
    解析: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旋律浓郁的地区风情,体会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洪湖鱼米香的一片好光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热爱家乡、热爱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在参与学唱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比较、探讨、合作等方法,学会以小组合作、互助的形式进行歌曲的演唱,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能背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并能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整首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情感丰富、情绪饱满地演唱歌曲。
    【难点】
    1.2/4、3/4/4拍的转换。
    2.体会装饰音在演唱中的作用,并能准确地演唱装饰音所在的乐句。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人新课
    用多媒体分别给学生播放歌剧《洪湖水,浪打浪》、舞剧《丝路花雨》、话剧《雷雨》的片段,引导学生分辨哪部作品是歌剧,其理由是什么?(讨论发言)
    总结:《洪湖水,浪打浪》是歌剧作品,因为歌剧是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简单向学生介绍歌剧相关知识:
    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歌剧艺术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歌剧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其中声乐包括咏叹调、宣叙调等,器乐包括序曲、幕间曲、情景音乐。咏叹调是歌剧中主角们抒发感情的主要唱段。
    老师重新播放《洪湖水,浪打浪》,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歌曲,进入歌曲情境,开始教学。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1.请同学结合课本,一起来分享课前准备的关于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故事。
    歌剧《洪湖赤卫队》讲述了1930年,洪湖赤卫队在韩英和刘闯的率领下消灭白极会首领彭霸天的故事,剧目首排于1958年,在北京一炮打响,从此便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瑰宝享誉海内外。该剧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中西合璧、史乐结合。《洪湖赤卫队》在借鉴的基础上探求创新,成为继歌剧《白毛女》后,建国文艺史上的经典之作。《洪湖赤卫队》突出展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蓬勃奋发风貌.展现了一个特定时期、一个时代的主题精神,从而在歌剧艺术史上永绽光芒。
    《洪湖水,浪打浪》唱段抒发了韩英热爱家乡、热爱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2.再次聆听歌曲,跟着音乐小声哼唱,熟悉曲调。
    (一)朗诵歌词,初步学唱
    1.将曲谱投射在多媒体上,师生共同齐声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老师弹奏钢琴范唱,学生轻声跟唱。
    (三)探究难点,解决问题
    1.教师设问:
    同学们在跟老师一起轻唱的时候,发现哪个地方比较难,并且比较有特点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组内的意见。
    2.教师归纳:
    A.歌曲中多处出现节拍的变化。
    B.在歌曲中多处出现装饰音。
    3.组织活动.解决难点。
    难点A: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曲谱,分析节拍上有什么特点。(浏览曲谱、讨论、发言)
    总结:歌曲的A乐段为4,4拍,B乐段转为2/4拍,9小节后转为3/4拍,3/4拍只持续了一小节就又转为2/4拍。
    4/4拍的强弱关系为强一弱一次强一弱,3/4拍的强弱关系为强一弱一弱,2/4拍的强弱关系为强一弱,在演唱时应注意区分强弱拍,使歌曲生动灵活,富有表现力。
    难点B:
    教师给学生分别范唱课本上“活动与探究”环节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请同学们体会有装饰音的乐句的感觉和唱法。(讨论、发言)
    总结:第一句没有装饰音,因此听起来比较直白、生硬。第二旬有装饰音,既能表现出划动船儿时的摇摆感觉,又能表现出女声演唱的甜美。在唱装饰音时应轻巧地划过,避免语气生硬、时值过长。
    带领学生演唱有装饰音的乐句。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一)分组练习,将节拍与歌声相融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轻轻打拍,一组唱歌。体会节拍与歌声相融合的感觉。
    (二)划船游戏,激发兴趣
    让同学们自由组合,4~5人一组,将椅子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小船,想象自己身处洪湖深处,湖面上有野鸭莲藕。湖水中有鱼儿游动,岸边是美丽的家乡,一边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一边唱歌,体会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美好情感。
    环节四:小结与作业
    老师给大家做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演唱了《洪湖水,浪打浪》,我们从中体会到了歌声的优美、洪湖鱼米香的意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歌曲,比如我们的家乡就有很多这样的歌曲,请同学下课之后去搜集一下,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来展示、分享。

  • 第2题:

    请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快乐的女战士》
    教学任务:了解乐曲的背景知识并能哼唱旋律主题。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写出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哼唱旋律、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音乐欣赏与分析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乐曲背景知识,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并能辨别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创作背景;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表现音乐的情感。
    【难点】
    能够辨别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人
    播放《四小天鹅》的音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问题:猜一猜曲目名称是什么说说乐曲带来的感受与情绪是什么
    通过对《四小天鹅》的讲解,引出中国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快乐的女战士》。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曲子,体会这首曲目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薪课教授
    1.初步感知.简介背景
    (1)首先,请学生观看舞蹈视频《快乐的女战士》,边聆听,边思考一个问题:
    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通过仔细聆听和互相讨论,进行回答,教师总结:这首曲目是欢快、活泼的。
    (2)简介《快乐的女战士》
    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女战士与炊事班班长在美丽的万泉河旁争先恐后劳动的愉快场景。想想当时处在艰苦的战争时期,战士们这么愉快地干活劳动,充分体现战士们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这正是中国取得最终胜利的源泉。
    2.分段欣赏.探究学习
    (1)聆听音乐第一主题,请学生说说演奏第一主题的乐器是什么。
    (2)教师用钢琴弹奏主题旋律,学生学唱主题旋律,并思考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有何变化。
    (3)聆听音乐第二主题,和第一部分的主题形成对比,说说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4)完整聆听音乐,画出音乐旋律线条,观察音乐线条,分组讨论乐曲的曲式结构。
    (5)总结音乐特点。
    (三)拓展延伸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乐曲进行创编,如舞蹈、节奏、歌词、舞台剧、情景剧等不艺术形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片段《快乐的女战士》,使我们感受到了经典音乐的感染力以及经典音乐所传递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整部舞剧.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下课!

  • 第3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根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环节。


    答案:
    解析:
    《我的祖家是歌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高山族人民对歌舞热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感受、体验音乐,了解歌曲的情绪,用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一字多音的演唱和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会初步判断民族调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演唱时,节奏和旋律的配合。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高山族歌舞《杵乐》视频。
    老师设置问题:这是哪个民族的歌舞表演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高山族的歌舞表演,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宝岛台湾,高山族是土著居民的一个统称,其实还分有阿美、排湾泰、雅赛夏等十三个支系,他们每一个族系之间的生活习惯、语言都很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喜欢唱歌,非常喜欢跳舞,唱歌和跳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新课教学
     1.节奏练习。

    老师引导手和脚的配合,注意节奏要平稳。
     2.初次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的思想情感。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的速度怎么样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高山族民歌,歌曲非常欢快热烈,轻快的速度具有舞曲的风格,表现了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再次聆听音乐。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有多少个乐句组成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歌曲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
     4.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拍击节奏。
    (2)学唱歌谱。
    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唱乐谱,学生跟唱。
    ①学生跟着钢琴学唱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旋律中哪一句不太好唱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二句和第三句相对难一些,并且气息要连贯,长音时值要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
    ②学生再次跟琴唱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在乐谱的一、二、三、四句中有相似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种乐句的写作手法叫作起承转合,这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写作方法,起句(第一句)是音乐的初步呈示,是全曲发展的基础;承句(第二句)是起句的重复或展开,加深、巩固呈示的乐思;转句(第三句)是全曲的发展,乐句中节奏变得宽松,把呈示和巩固的乐思加以发展,出现不稳定的因素;合句(第四句)是乐段的结尾,有时也和起句、承句有再现的因素,或者在转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对整个乐段加以概括。
    ③学生演唱音阶和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中都有哪些音乐谱最后一个音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中有宫、商、角、徵、羽,而乐谱中最后一个音是羽音,所以这首歌是民族调式中五声羽调式。
    (3)学唱歌词。
    ①欣赏歌曲,学生小声跟唱,感受歌词的意境。
    老师设置问题: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轻快的速度与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出祖辈们爱唱歌的风俗习惯,同时也表现了台湾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感。
    ②学生跟钢琴学唱歌词。
    老师做正确的示范。
    学生评价:歌曲中出现了一字多音的地方,演唱时注意气息要保持平衡,时值要唱足,声音保持竖立的状态、圆润饱满的演唱;歌唱时声音稍微短促一点,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③学生再次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
    (三)巩固提高
     1.为歌曲配伴奏。
    (1)学生练习乐谱中拍手的节奏。
    (2)老师将学生分为演唱组与节奏组,学生表演。
    老师评价:表演时大家要带有表情地演奏,旋律不要越唱越快,拍手时注意休止符的转变和时值的变化。
    (3)学生再次表演。
    (4)学生交换角色表演。
     2.为歌曲创编舞蹈。
    (1)老师示范高山族舞蹈的动作。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跳舞蹈动作。
    老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变换队形,注意动作要保持一致,双脚有节奏地、缓慢地向一旁动,双手垂放在身体前方有节奏地轻轻摆动。
    (3)学生很热情地表演。
    (4)学生分组进行歌伴舞表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深深感受到高山族人民对歌舞的挚爱,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高山族也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让我们在歌声中共同祝愿海峡两岸的同胞早日团聚。

  • 第4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西风的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人生观;感受音乐家黄自通过歌曲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感情。【过程与方法】能用连贯、优美、自然的声音合唱歌曲《西风的话》,并能较流畅地跟琴识读乐谱。【知识与技能】能对指挥的手势、表情做出正确的反映,了解作曲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其音乐代表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好《西风的话》。【难点】二部合唱的统一、协和、均衡。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金色秋天的图片,背景音乐为《西风的话》,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老师设置问题:音乐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歌曲《西风的话》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廖辅叔作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歌曲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人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表现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黄自:(1904-1938年),江苏川沙人,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后任教于沪江大学和上海国立音专,培养了很多音乐人才。他创作的作品题材比较多样,代表作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探索。他还发表多篇音乐论著,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复听歌曲,感受情绪。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缓慢的速度、平稳的旋律、简单的节奏,体现了秋天柔美、深情,略带伤感的音乐情绪。4.学唱歌曲。(1)再听教师的范唱歌曲。老师设置问题:思考老师演唱时力度的变化有何规律?这样唱有哪些好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上行渐强,下行减弱。歌曲形象更突出,更能感受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2)高低声部学生分别随琴用“hu”模唱旋律(模拟西风),并画出旋律线。(3)根据旋律线,学生随老师的手势唱出旋律的起伏特点。(4)高声部小组合作学习填词演唱的同时,低声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词数遍。(5)低声部用各种形式巩固演唱。(三)巩固提高1.两声部合唱。(1)老师(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几个学生代表合唱,其他同学聆听并谈听后感受。(引导他们从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均衡、协和程度方面去欣赏合唱)(2)两声部合唱,教师指挥并录下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看懂指挥的手势、表情等)(3)学生听赏自己的录音,教师引导讨论分析好与不足的地方。(注意提醒学生歌唱状态、声音位置与气息控制)(4)再唱,再分析。(提示学生唱好“袄”“高”“蓬”“红”的归韵)反复几次,不断提高。2.教师指挥,放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老师评价: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情感、自然微笑的表情,注意两声部的配合,相互倾听两声部之间的统一、和谐、均衡。3.老师指挥,学生有情感地演唱全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金色的秋天,学习了合唱《西风的话》,秋天就是人生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的时期,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把握自己的命运,祝同学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第5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在那银色的月光下》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塔塔尔民族音乐文化,树立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思想情感;培养音乐的审美能力,挖掘音乐的艺术美。【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讨,感受歌曲的情绪,熟唱歌曲;通过欣赏作品,了解其他体裁的不同特点。【知识与技能】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转调,感受转调前后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情感地演唱歌曲。【难点】了解转调,感受转调前后的情绪变化。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娜鲁湾情歌》。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以什么为主题的歌曲?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台湾高山族民歌,名字叫《娜鲁湾情歌》,顾名思义歌曲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歌曲,无论是从歌词还是曲调都看得出音乐的情绪非常奔放、热烈,接下来我们一同领略塔塔尔族的民族风情,感受塔塔尔族青年男女恋爱的情景。(二)逐步探知,新课教学1.了解塔塔尔族的风土人情老师设置问题:课前大家已经了解了塔塔尔族,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的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塔塔尔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中国境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塔塔尔族的服饰十分讲究,传统饮食也十分丰富,独具民族风味。塔塔尔族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塔塔尔族的使用乐器种类繁多,有手风琴、曼陀林、七弦琴等。舞蹈活泼,吸收了维吾尔、俄罗斯、乌孜别克等族舞蹈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按照传统习惯,舞蹈中的男角色要由女子扮演。舞蹈的动作活泼、灵巧、奔放。男子多踢蹲、跳跃的动作,女子多手部和腰部动作。2.体会塔塔尔民族的舞蹈老师设置问题:新疆塔塔尔族除了踢蹲、跳跃、手部和腰部动作,还有哪些典型的舞蹈动作?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多年以来塔塔尔族已经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相互交融,很多的舞蹈已成为自己本民族的舞蹈动作,比如翻手腕、扭脖子、垫步等。学生表演典型的舞蹈动作。3.欣赏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意境,歌曲的情绪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歌曲柔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塔塔尔族的青年男女之间朦胧的爱情,这首歌曲则表现了一首优美、忧伤、以物达意、借月咏愁,抒发伤感哀怨之情的代表作品。4.老师弹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5.教唱歌曲(1)学唱乐谱①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跟琴学唱乐谱。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中哪个地方不太好唱?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点乐曲中的连音线,连音线有两种记法,一种是小节与小节之间相同音之间的连线,时值是前一小节的节拍和后一小节节拍的相加,第二种是不同音之间的连线(老师示范),第二点注意临时变化音,升sol要比原来的sol高半音,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老师示范)第三点是开头的弱起小节,开头和结尾连起来是整拍,加上连音线一共是六拍,所以前奏弹到第五拍时就开始唱旋律。(老师示范)②学生再次学唱乐谱。老师设置问题:每段之间的音色相同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谱中先后出现了1=D调、1=F调、1=D调,这是音乐要素中的转调,前面的mi,转成sol,最后又回归到mi上,所以音乐表现出来的音色也不一样,所表现的情感也不一样。中间的F调的音色和前后不一样,显得暗淡了很多,使得音乐的情绪比之前更加的忧伤。(2)学唱歌词①欣赏歌曲,学生小声跟唱,再次感受乐曲的情绪情感。②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学唱歌词。老师引导:注意气息的转换,吸气时不要出声;时值一定要唱足,注意旋律的流畅性,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③学生有情感的演唱歌曲。(三)巩固提高1.根据歌曲画指挥图,感受3/4强弱弱的旋律特点①画3/4的指挥图。老师设置问题:3/4强弱弱的节拍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总体感觉比较柔和,适合柔和抒情的曲子,有动荡、摇摆的感觉,如一些舞曲。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是追忆背叛自己的恋人的歌曲,无限思忆诉诸月光下,温婉低沉地表达了作者忧伤的情感。②一边歌唱,一边画3/4的指挥图,感受歌曲的意境。2.欣赏合唱《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体会不同演唱形式之间的区别老师设置问题:合唱与独唱在唱法上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合唱与独唱又具有不少鲜明的差异。合唱是一门共性的艺术,解决好演唱的共性是合唱的关键。合唱共性强调队员发声状态、位置、音色以及表达情感等诸多方面的统一与和谐。独唱完全是个性艺术,它的演唱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以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音色作为发展目标。3.欣赏轻音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感受不同体裁所表达的音乐美(四)小结与作业塔塔尔族音乐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音乐,其特点是表现细腻形象,善于比喻,使人听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一种强烈的优美感。课下完成我给大家布置的两道作业题,第一题,找一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演奏或演唱的形式;第二题,了解新疆音乐,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 第6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在那遥远的地方》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地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过程与方法】在歌唱与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知识与技能】分析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的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难点】了解“混合拍子”,并能随乐合拍。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青海相关图片与中国地图。(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体会歌曲描写的内容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新疆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男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2)欣赏全曲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速度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3.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歌曲。(2)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3)跟琴学唱旋律,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老师用正确与错误的两种方式演唱,设置问题:哪一种唱法更好?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二种我运用了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法,演唱出了男青年对姑娘的爱慕,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时气息的控制,口腔打开,微笑着歌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处于兴奋的状态。(4)学生完整地、有情感地演唱。(5)分组表演。(6)介绍歌曲改编者王洛宾。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三)巩固提高1.欣赏《康定情歌》,对比《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康定情歌》之间的区别。老师设置问题:《康定情歌》是四川民歌,音乐热情饱满,旋律欢快跳跃,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直白和坦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新疆民歌,歌曲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2.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视频。(1)欣赏歌曲。(2)感受音乐,分析歌曲特点。老师设置问题:新疆歌曲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抒情、委婉、含蓄。(3)分析半音的作用。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分析半音在这里的作用。(更加温柔、含蓄,新疆音乐特点之一)(四)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了新疆音乐的温柔含蓄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关于新疆的音乐文化,了解我们祖国各民族的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 第7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演唱教学《七子之歌》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抢答赛、模唱旋律、朗诵歌词、齐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创作的能力。【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准确理解歌曲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次体验演唱加深对歌曲情感的认识。【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心情,加入到歌曲处理中。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澳门行政区区旗和澳门风景图片,澳门曾经离开过祖国母亲怀抱,欣赏《七子之歌》,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来体会澳门人民当年的心声。(二)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1.《七子之歌》作为背景音乐,介绍澳门及《七子之歌》相关资料。2.走近澳门与《七子之歌》,然后根据大家的记忆进行一个小小抢答赛。3.分组,进行小小抢答赛。(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三)学唱歌曲1.再次欣赏歌曲。2.用mu音哼唱歌曲旋律。3.根据歌曲节奏朗诵歌词。4.词曲结合,教师伴奏,学生齐唱。(四)情感升华1.播放香港、澳门回归以及与台湾来往互助视频,背景音乐为《七子之歌》。香港、澳门已陆续回归祖国怀抱,希望台湾也能早日回归。2.通过对视频的感受,分小组带感情演唱歌曲。

  • 第8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演唱教学《七子之歌》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抢答赛、模唱旋律、朗诵歌词、齐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创作的能力。【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准确理解歌曲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次体验演唱加深对歌曲情感的认识。【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心情,加入到歌曲处理中。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澳门行政区区旗和澳门风景图片,澳门曾经离开过祖国母亲怀抱,欣赏《七子之歌》,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来体会澳门人民当年的心声。(二)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1.《七子之歌》作为背景音乐,介绍澳门及《七子之歌》相关资料。2.走近澳门与《七子之歌》,然后根据大家的记忆进行一个小小抢答赛。3.分组,进行小小抢答赛。(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三)学唱歌曲1.再次欣赏歌曲。2.用mu音哼唱歌曲旋律。3.根据歌曲节奏朗诵歌词。4.词曲结合,教师伴奏,学生齐唱。(四)情感升华1.播放香港、澳门回归以及与台湾来往互助视频,背景音乐为《七子之歌》。香港、澳门已陆续回归祖国怀抱,希望台湾也能早日回归。2.通过对视频的感受,分小组带感情演唱歌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梁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熟悉民间故事,发挥想象,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简单地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辨别,找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音乐素材与越剧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知识与技能】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单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难点】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梁祝》的舞蹈视频。老师设置问题:这是一首有关什么故事的舞蹈?故事的内容大家了解吗?除了舞蹈之外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艺术形式来表现它?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我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在严酷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双双殉情,最后化作蝴蝶翩翩飞去的动人的故事。除了舞蹈可以演绎这个故事之外,电影、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曾经展示过。(二)新课学习1.作曲家介绍(1)何占豪,浙江人,曾在浙江越剧团乐队工作,后人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小提琴,并会同几位同学组成民族乐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2)陈钢,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习音乐,10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习钢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部队文工团,15岁开始进行音乐创作,曾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曲。195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2)欣赏三种不同的地方戏曲。(3)演奏主题旋律。老师设置问题: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来自于哪个地方戏曲的音乐素材?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主题旋律采用了越剧的优美旋律作为其音乐素材,从乐曲细腻委婉的旋律风格及走向,不难感受到二者的相似性。(4)再次演奏“楼台会”和越剧音乐素材,近距离地感受委婉、动人的旋律。(5)学唱主题旋律。①老师演奏主题旋律,学生小声模唱。②学生跟着小提琴一句一句地学唱。③学生完整地演唱主旋律。老师评价:宽松的节奏与舒缓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动人的意境,所以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情绪(忧伤),还要注意正确的节奏和音准。④学生再次有情感的演唱。3.介绍奏鸣曲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取的是呈示、展开和再现的一种结构来讲述故事的,那么这种结构在乐句当中被称为是奏鸣曲式。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化蝶这些情节来作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如何划分?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这是呈示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爱的主题;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这是展开部的再现,是抗婚的主题;最后化蝶是它的再现部分。4.欣赏音乐片段(1)展示三载同窗、哭灵投坟和十八相送的画面,并播放相应的音乐。老师设置问题:三幅不同的音乐主题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三载同窗,力度中强,速度稍快,节奏紧凑,表现的音乐情绪活泼欢快,乐曲跳跃、欢快,充分表现了梁祝二人同窗共读那段情投意合、相依体贴的幸福快乐时光;第二段是十八相送,力度中弱,速度较慢,节奏宽松,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深情、恋恋不舍,独奏小提琴委婉缠绵的旋律极为细腻地描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第三组力度较强,速度快慢结合,节奏急促不安,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悲痛,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及越剧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祝英台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的情绪,她呼天唤地,发誓绝不屈从万恶的封建礼教,发誓死也要同梁山伯在一起。(三)巩固提高1.演奏哭灵投坟由一位学生演奏哭灵投坟,其他学生为旋律配伴奏。(1)分发打击乐器,并讲解活动规则(拉小提琴的同学在拉长音的时候,其他同学的节奏要加进去,拿到木鱼的同学跟着乐曲从头到尾敲击同一个节奏)。(2)学生练习节奏。(3)学生演奏。老师总结:演奏这段旋律时,情绪要饱满,节奏紧凑点,力度加强些。(4)学生再次演奏。2.哼唱化蝶,深化主题(四)课堂小节今天我们赏析了部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题材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而《梁祝》的音乐语汇又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祝愿我国的交响乐蓬勃发展,把更多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


    答案:
    解析: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熟悉民间故事,发挥想象,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简单地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辨别,找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音乐素材与越剧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
     3.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单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
     2.教学难点: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舞蹈视频。
    老师设置问题:这是一首有关什么故事的舞蹈故事的内容大家了解吗除了舞蹈之外你
    们知道还有哪些艺术形式来表现它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我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在严酷的封建势力的逼迫下双双殉情,最后化作蝴蝶翩翩飞去的动人的故事。除了舞蹈可以演绎这个故事之外,电影、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曾经展示过。
    (二)新课学习
     1.作曲家介绍
    (1)何占豪,浙江人,曾在浙江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小提琴,并同几位同学组成民族乐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
    (2)陈钢,上海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习音乐,10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习钢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部队文工团,15岁开始进行音乐创作,曾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曲。
    195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又创作了《苗岭的早晨》。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
    (2)欣赏三种不同的地方戏曲。
    (3)演奏主题旋律。
    老师设置问题: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来自于哪个地方戏曲的音乐素材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主题旋律采用了越剧的优美旋律作为其音乐素材,从乐曲细腻委婉的旋律风格及走向,不难感受到二者的相似性。
    (4)再次演奏“楼台会”和越剧音乐素材,近距离地感受委婉、动人的旋律。
    (5)学唱主题旋律。
    ①老师演奏主题旋律,学生小声模唱。
    ②学生跟着小提琴一句一句地学唱。
    ③学生完整地演唱主旋律。
    老师评价:宽松的节奏与舒缓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动人的意境,所以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情绪(忧伤),还要注意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3.介绍奏鸣曲式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采取的是呈示、展开和再现的一种结构来讲述故事的,这种结构在乐曲当中被称作奏鸣曲式。
    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化蝶这些情节来作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如何划分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这是呈示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爱的主题;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这是展开部的内容,是抗婚的主题;最后化蝶是它的再现部分。
     4.欣赏音乐片段
    (1)展示三载同窗、哭灵投坟和十八相送的画面,并播放相应的音乐。
    老师设置问题:三段不同的音乐主题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三载同窗,力度中强,速度稍快,节奏紧凑,表现的音乐情绪活泼欢快,乐曲跳跃、欢快,充分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同窗共读那段情投意合、相依体贴的幸福快乐时光;第二段是十八相送,力度中弱,速度较慢,节奏宽松,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深情、恋恋不舍,独奏小提琴委婉缠绵的旋律极为细腻地描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力度较强,速度快慢结合,节奏急促不安,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悲痛,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及越剧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祝英台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的情绪,她呼天唤地,发誓绝不屈从万恶的封建礼教,发誓死也要同梁山伯在一起。
    (三)巩固提高
     1.演奏哭灵投坟
    由一位学生演奏哭灵投坟,其他学生为旋律配伴奏。
    (1)分发打击乐器,并讲解活动规则。(拉小提琴的同学在拉长音的时候,其他同学的节奏要加进去,拿到木鱼的同学跟着乐曲从头到尾敲击同一个节奏)
    (2)学生练习节奏。
    (3)学生演奏。
    老师总结:演奏这段旋律时,情绪要饱满,节奏紧凑点,力度加强些。
    (4)学生再次演奏。
     2.哼唱化蝶,深化主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赏析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部分内容,《梁山伯与祝英台》题材是中
    国文化所独有的,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语汇又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祝愿我国的交响乐蓬勃发展,把更多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 第11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 教学对象:七年级
    ? 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共青团员之歌》
    ? 要求:
    ? (1)设定教学目标。
    ? (2)确定教学难点。
    ? (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答案:
    解析:
    《共青团员之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共青团员之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共青团员之歌》旋律的聆听和分析,把握前苏联音乐风格的特点,了解以进行曲风格为主并兼有抒情色彩的小调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练习,学生能够完整地、自信地、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共青团员之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二)新课教学
    1.咱们班有会唱这首歌曲的吗?(找几位同学分别演唱)
    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几位同学演唱中存在的问题。
    3.学习歌曲。
    (1)师示范演唱歌曲。
    (2)生跟琴视唱歌曲。
    (3)完整演唱歌曲。
    (4)及时纠正。
    ①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有必要的。
    ②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保卫国家,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了亲爱的故乡。”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哪个字对准哪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③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进入情境,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根据自己原来的欣赏学习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认真学习,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地方(附点节奏的掌握,休止符节奏的速度)。
    (5)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6)处理歌曲的感情: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主题思想:热情奔放、乐观自豪。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三)巩固训练
    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唱地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地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学生讨论歌曲,并结合到歌曲当中分析歌曲情绪的处理,演唱巩固练习。
    (四)小结与作业
    《共青团员之歌》把人们带入了艰苦卓绝的苏联卫国战争中,道出了苏联人民憎恨侵略战争、决不向敌人屈服,保卫家园、热爱和平的心卢。课下同学们找两首与《共青团员之歌》调式风格相似的前苏联音乐作品,并尝试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演唱它们。(如《喀秋莎》《三套车》等)

  • 第12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年轻的心》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追求自己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过程与方法】学唱歌曲,用轻快活泼、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与技能】感受连音线一字多音的连贯性,渐强渐弱的力度处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演唱歌曲。【难点】通过演唱和创编,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和创造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聆听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教师引导学生做声势动作)(二)新课教学--《年轻的心》1.初次欣赏歌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轻快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我们青少年在祖国的怀抱下茁壮的成长、放飞理想的欢快活泼的画面。2.再次欣赏歌曲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中有几段体?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曲共分为A、B两段体,其中A段有三段歌词,B段有一段歌词,A段的旋律比较平稳、轻快,表达了青少年在祖国的怀抱里,欢快活泼、自由成长的情感,B段前面比较轻快,后面速度减慢,力度由中弱变为中强,使得音乐得情绪变得庄严雄壮,表现了为祖国做奉献的崇高精神。3.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2)基本步骤:①老师弹唱旋律,学生学唱乐谱。老师设置问题:乐谱中哪些地方不太好唱?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谱中出现了一字多音的连音线,我们演唱的时候要唱得连贯一些,要有足够的气息,声音要轻快、有弹性,快速的换气,注意力度渐强渐弱的变化,要求气息很好的控制,注意切分音、附点的运用。②学生学唱乐谱,问题逐步解决。(3)学唱歌词。①老师弹奏旋律,学生学唱歌词。②学生分组A、B两组,第一次A组分句哼唱旋律,B组填唱歌词;第二次B组分句哼唱旋律,A组填唱歌词。③学生随音乐演唱全曲。④老师评价:同学们基本上都会唱了,可是我感受不到欢快的情绪,唱得不够圆润,如果连音线的位置再连贯一些,切分音唱得再跳跃、欢快一些,声音再竖立一些,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才能表现出来,最后一句要及时换气,还要有大量的气息来控制力度。⑤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体会音乐的情绪。⑥学生有情感的演唱。老师设置问题:同学们有情感的演唱使得音乐的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如何让我们的音乐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我们还可以加入哪些艺术形式?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很丰富,发现了打口哨、器乐伴奏、变换速度等很多的形式都能创造出很美的效果。⑦部分学生打口哨,其他学生演唱歌曲。⑧变换歌曲速度进行演唱,感受由于速度的变化,音乐情绪和风格的变化。(三)创编活动1.自由创编(1)老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自由创编。(2)老师弹琴,学生根据表演创编内容。老师评价:同学们不仅会唱这首歌曲,创编的内容也很丰富,在老师的伴奏下,同学们很有律动地模仿各种课外活动,真是一群可爱活泼、聪明的少年。2.集体创编同学分成两组围成一个同心圆,A段里外两圈按照音乐的四个乐句和节拍往相反的方向走:B段里外两圈的对应的同学按逆时针方向拉手转圈。(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年轻的心》,我们不仅学会了这首歌曲,还发挥想象,用各种形式来表现歌曲和创造歌曲,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像歌曲中的人物一样朝气蓬勃、健康成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砖添瓦。今天这节课到此结束,再见。

  • 第13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我的祖家是歌乡》要求:(1)设定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2)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环节。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高山族人民对歌舞的热爱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爱国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体验音乐,了解歌曲的情绪,用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字多音的演唱和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会初步判断民族调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难点】演唱时,节奏和旋律的配合。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高山族歌舞《杵乐》视频。
    老师设置问题:这是哪个民族的歌舞表演?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高山族的歌舞表演,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宝岛台湾,高山族是土著居民的一个统称,其实还分有阿美、排湾泰、雅赛夏等十三个支系,它们每一个族系之间的生活习惯、语言都很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喜欢唱歌,非常喜欢跳舞,唱歌和跳舞已经成为它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新课教学
    1.节奏练习。
    学生练习节奏,老师引导注意节奏要平稳。
    老师引导学生休止符用跺脚来表示。
    老师引导手和脚的配合,注意节奏要平稳。
    2.初次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的思想情感。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的速度怎么样?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也是一首高山族民歌,歌曲非常欢快热烈,轻快的速度具有舞曲的风格,表现了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再次聆听音乐。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有多少个句子组成?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歌曲是一首单乐段结构,有四个乐句组成。
    4.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拍击节奏。
    (2)学唱歌谱。
    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唱乐谱,学生跟唱。
    ①学生跟着钢琴学唱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旋律中哪一句不太好唱?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二句和第三句相对难一些,并且气息要连贯,长音时值要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
    ②学生再次跟琴唱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在乐谱中一、二、三、四句中有相似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种乐句的写作手法叫作起承转合,这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写作方法,起句(第一句)是音乐的初步呈示,是全曲发展的基础;承句(第二句)是起句的重复或展开,加深、巩固呈示的乐思;转句(第三句)是全曲的发展,乐句中节奏变得宽松,把呈示和巩固的乐思加以发展,出现不稳定的因素;合句(第四句)是乐段的结尾,有时也和起句、承句有再现的因素,或者在转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对整个乐段加以概括。
    ③学生演唱音阶和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中都有哪些音?乐谱最后一个音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中有宫、商、角、徵、羽,而乐谱中最后一个音是羽音,所以这首歌是民族调式中五声羽调式。
    (3)学唱歌词。
    ①欣赏歌曲,学生小声跟唱,感受歌词的意境。
    老师设置问题: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轻快的速度与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出祖辈们爱唱歌的风俗习惯,同时也表现了台湾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感。
    ②学生跟钢琴学唱歌词。
    老师做正确与错误的示范。
    学生评价:歌曲中出现了一字多音的地方,演唱时注意气息要保持平衡,时值要唱足,声音保持竖立的状态圆润饱满的演唱;歌唱时声音稍微短促一点,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③学生再次有情感的完整地演唱。
    (三)巩固提高
    1.为歌曲配伴奏。
    (1)学生练习乐谱中拍手的节奏。
    (2)老师将学生分为演唱组与节奏组,学生表演。
    老师评价:表演时大家要带有表情地演奏,旋律不要越唱越快,拍手时注意休止符的转变和时值的变化。
    (3)学生再次表演。
    (4)学生交换角色表演。
    2.为歌曲创编舞蹈。
    (1)老师示范高山族舞蹈的动作。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跳舞蹈动作。
    老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变换队形,舞蹈的情绪很热情,注意动作要保持一致,双脚有节奏地、缓慢地向一旁移动,双手垂放在身体前方有节奏地轻轻摆动。
    (3)学生很热情的表演。
    (4)学生分组进行歌伴舞表演。
    (四)课堂小节
    这节课同学们深深感受到高山族人民对歌舞的挚爱,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高山族也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让我们在歌声中共同祝愿海峡两岸的同胞早日团聚。

  • 第14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猎人合唱》要求:(1)设定三维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歌剧音乐的趣味,并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过程与方法】能够感受并表现节拍的强弱,以及准确地演唱弱起节拍。【知识与技能】韦伯的生平及作品背景有初步的了解;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猎人合唱》,能表现歌曲欢快豪放、幽默诙谐的音乐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猎人合唱》。【难点】能够感受并表现节拍的强弱及装饰音的演唱处理。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猎人进行曲》,学生欣赏感受。老师引导:之前我们已经学过《猎人进行曲》,这首歌曲其实是歌剧选段《猎人合唱》中的主旋律。(二)新课教学1.视唱练习(1)老师将《猎人合唱》中的三段主旋律作为视唱练习的四条乐谱,并分别范唱。(2)学生分别学唱。老师正确把握弱起拍: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要求学生把身体坐直,把气息沉下来;在唱装饰音的时候不仅要唱得很快,而且要强调其重音。(3)学生加快速度分别演唱。第三段用“啦”模唱。2.介绍作品老师讲解:《猎人合唱》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韦伯在1820年创作的一幕歌剧叫作《自由射手》中的一首选曲。这部《自由射手》一共有三幕,这部歌剧主要讲述了马克斯和阿加特之间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经历了很多的坎坷最终能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猎人合唱》是自由射手中的第三幕的一首插曲,这个时候阿加特与马克斯已经经历了重重的磨难,即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猎人朋友们一起来表示祝贺,于是演唱了一首歌曲。这首歌曲音乐节奏非常的生动、活泼,旋律也非常奔放、流畅,整首歌热烈欢快、坚定自信、诙谐幽默。以后有机会将带领大家完整地欣赏这一部歌剧--《自由射手》。3.学唱歌曲(1)欣赏歌曲。(2)学唱歌谱。(3)学生再次演唱乐谱。(4)加入歌词演唱。①老师引导:德国的歌曲翻译成汉语之后,与汉语的发音位置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这两句话:任那豺狼虎豹多凶猛残恶,任凭它飞奔躲闪也休想逃脱,这两句话唱起来和我们的汉语有一些差别。②老师范唱这两句歌词,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③老师范唱整首曲子,学生小声跟唱。④学生整体演唱歌曲。(5)分析歌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应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是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情绪色彩。A段的旋律线是逐渐向上的,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粗犷、越来越豪放的音乐情绪,所以A段有两个情绪特点:豪放、开阔。B段很平静,我们可以看看歌词,它有很强叙事性,我们通过欣赏B段还可以感觉到这段旋律表现出猎人的那种坚定和自信。所以B段的旋律特点是叙事性强,情绪特点是坚定和自信。C段把前两段的弱起拍的节奏非常完美地过度为正常的拍子,而且还带给我们一种猎人正骑着马在狩猎的这样一种意境。这段旋律的情绪特点:幽默诙谐、乐观、开朗。(6)能够自信地、坚定的、有感情地演唱《猎人合唱》。(三)巩固提高,学习第三段的合唱部分1.学唱第三段第二声部的主旋律(这段主旋律和第四条视唱谱相同)。2.学生用“啦”唱第二声部的旋律。3.学生合唱两声部。老师评价:第一声部声音大一点,坚定自己的旋律。4.学生再次合唱两声部。5.学生加入歌词合唱两声部。6.欣赏原版的《猎人合唱》,感受猎人开朗乐观、诙谐幽默,而且勇敢坚强的旋律特点。7.老师指挥,学生演唱歌曲。要求同学们的速度稍微快一点,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看指挥,来统一我们的速度。(四)课堂小节今天同学们学得非常努力,也非常认真,我们通过学唱《猎人合唱》,感受到猎人坚定、自信、乐观、开朗的性格。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坎坷和困难,希望同学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起猎人合唱,能够用猎人们这种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来激励自己来战胜困难。我希望这首歌能够伴随着同学们的成长,还有一点儿时间,我们再来演唱一遍这首《猎人合唱》。老师指挥,学生演唱歌曲。

  • 第15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梁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熟悉民间故事,发挥想象,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简单地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辨别,找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音乐素材与越剧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知识与技能】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单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难点】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梁祝》的舞蹈视频。老师设置问题:这是一首有关什么故事的舞蹈?故事的内容大家了解吗?除了舞蹈之外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艺术形式来表现它?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我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在严酷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双双殉情,最后化作蝴蝶翩翩飞去的动人的故事。除了舞蹈可以演绎这个故事之外,电影、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曾经展示过。(二)新课学习1.作曲家介绍(1)何占豪,浙江人,曾在浙江越剧团乐队工作,后人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小提琴,并会同几位同学组成民族乐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2)陈钢,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习音乐,10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习钢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部队文工团,15岁开始进行音乐创作,曾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曲。195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2)欣赏三种不同的地方戏曲。(3)演奏主题旋律。老师设置问题: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来自于哪个地方戏曲的音乐素材?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主题旋律采用了越剧的优美旋律作为其音乐素材,从乐曲细腻委婉的旋律风格及走向,不难感受到二者的相似性。(4)再次演奏“楼台会”和越剧音乐素材,近距离地感受委婉、动人的旋律。(5)学唱主题旋律。①老师演奏主题旋律,学生小声模唱。②学生跟着小提琴一句一句地学唱。③学生完整地演唱主旋律。老师评价:宽松的节奏与舒缓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动人的意境,所以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情绪(忧伤),还要注意正确的节奏和音准。④学生再次有情感的演唱。3.介绍奏鸣曲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取的是呈示、展开和再现的一种结构来讲述故事的,那么这种结构在乐句当中被称为是奏鸣曲式。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化蝶这些情节来作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如何划分?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这是呈示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爱的主题;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这是展开部的再现,是抗婚的主题;最后化蝶是它的再现部分。4.欣赏音乐片段(1)展示三载同窗、哭灵投坟和十八相送的画面,并播放相应的音乐。老师设置问题:三幅不同的音乐主题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三载同窗,力度中强,速度稍快,节奏紧凑,表现的音乐情绪活泼欢快,乐曲跳跃、欢快,充分表现了梁祝二人同窗共读那段情投意合、相依体贴的幸福快乐时光;第二段是十八相送,力度中弱,速度较慢,节奏宽松,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深情、恋恋不舍,独奏小提琴委婉缠绵的旋律极为细腻地描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第三组力度较强,速度快慢结合,节奏急促不安,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悲痛,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及越剧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祝英台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的情绪,她呼天唤地,发誓绝不屈从万恶的封建礼教,发誓死也要同梁山伯在一起。(三)巩固提高1.演奏哭灵投坟由一位学生演奏哭灵投坟,其他学生为旋律配伴奏。(1)分发打击乐器,并讲解活动规则(拉小提琴的同学在拉长音的时候,其他同学的节奏要加进去,拿到木鱼的同学跟着乐曲从头到尾敲击同一个节奏)。(2)学生练习节奏。(3)学生演奏。老师总结:演奏这段旋律时,情绪要饱满,节奏紧凑点,力度加强些。(4)学生再次演奏。2.哼唱化蝶,深化主题(四)课堂小节今天我们赏析了部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题材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而《梁祝》的音乐语汇又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祝愿我国的交响乐蓬勃发展,把更多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 第16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在那遥远的地方》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地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过程与方法】在歌唱与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知识与技能】分析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的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难点】了解“混合拍子”,并能随乐合拍。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青海相关图片与中国地图。(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体会歌曲描写的内容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新疆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男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2)欣赏全曲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速度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3.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歌曲。(2)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3)跟琴学唱旋律,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老师用正确与错误的两种方式演唱,设置问题:哪一种唱法更好?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二种我运用了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法,演唱出了男青年对姑娘的爱慕,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时气息的控制,口腔打开,微笑着歌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处于兴奋的状态。(4)学生完整地、有情感地演唱。(5)分组表演。(6)介绍歌曲改编者王洛宾。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三)巩固提高1.欣赏《康定情歌》,对比《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康定情歌》之间的区别。老师设置问题:《康定情歌》是四川民歌,音乐热情饱满,旋律欢快跳跃,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直白和坦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新疆民歌,歌曲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2.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视频。(1)欣赏歌曲。(2)感受音乐,分析歌曲特点。老师设置问题:新疆歌曲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抒情、委婉、含蓄。(3)分析半音的作用。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分析半音在这里的作用。(更加温柔、含蓄,新疆音乐特点之一)(四)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了新疆音乐的温柔含蓄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关于新疆的音乐文化,了解我们祖国各民族的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走进京剧》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京剧艺术特征的介绍,及对京剧的欣赏,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过程与方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与感受,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唱腔、表现手法和四大行当,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介绍京剧艺术的唱腔和四大行当。【难点】积极体验和感受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三、教学用具
    图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学生伴随着《唱脸谱》,进入教室。(一)温故而知新导入播放歌曲《唱脸谱》,老师和学生一起歌唱。复习歌曲中提到的脸谱。(二)老师演唱京剧片段,引起注意老师设置问题:我演唱的是什么剧种?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我唱的是京剧中《苏三起解》的片段。1.介绍京剧的唱腔。老师设置问题:《铡美案》唱段中的人物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是喜剧还是悲剧?什么样的场面?属于什么唱腔?(播放视频)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中有两大唱腔分别是西皮腔和二黄腔。而这首《铡美案》唱段中是采用西皮腔。西皮腔的特点表现旋律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的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用轻快或强劲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老师设置问题:《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片段中的人物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是喜剧还是悲剧?什么样的场面?属于什么唱腔?(播放音乐)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这一段是二黄腔,二黄的旋律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2.介绍四大行当。(1)老师展示关于生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从年龄上说他们大概都是什么年龄段的人?在京剧里面他们分别叫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中有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这一组是生的角色,生的角色包括老生、小生、娃娃生,还有打斗场面出现的武生。(老师表演武生的角色)(2)老师展示关于旦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从年龄上说他们大概都是什么年龄段的人?在京剧里面他们分别叫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一组是旦的角色,旦角划分得比较细。从年龄上旦的角色包括老旦、青衣、花旦,打斗场面会出现刀马旦和武旦。(老师表演武旦的角色)(3)老师展示关于净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净角长什么样?你们都认识哪些净角的人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净角就是在脸上勾勒脸谱,俗称大花脸,我们学过的唱脸谱中人物包括:关羽、张飞、曹操、典韦、窦尔敦等。(4)老师展示关于丑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图片。老师设置问题:丑角长什么样?你们都认识哪些关于丑角的人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丑角脸上有一块白粉,他看起来跟大花脸有点相似,他脸上也勾画脸谱,大花脸就是净行,净行也勾画脸谱,但是他们表演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大花脸一般比较庄重,声音比较宽厚洪亮,而丑角的出场引得大家发笑,表演的动作非常的夸张。丑角的人物,如武大郎。(5)介绍服装老师设置问题:京剧里人物的服装的颜色是单一的,还是鲜艳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的服装的颜色是很鲜艳的,而且服装在各个行当里面分工是非常严格的。3.介绍京剧的表现手法。老师设置问题:京剧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京剧的表现手法分别是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老师分别表演做、打的动作。(三)创编京剧中的动作,升华主题1.老师表演几个简单的手势和动作。2.将学生分为男女两组。3.两组学生分别学习和练习老师教的手势和动作。老师讲解注意事项。4.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唱脸谱》表演。5.师生评价:女同学要注意手势抬起的位置,男同学表演的动作要跟上音乐的节奏。6.再次随着音乐表演。
    五、小结与作业
    大家表演得都不错,我们看到了穿着不同服装的角色,还亲身体验了武旦和大花脸表演的动作,深深地感受到京剧的无限魅力,也深深地被我们的民族文化所吸引。今天的课我们到这就结束了,我希望大家回去之后继续寻找一下脸谱有关方面的资料,下节课咱们再细致地讲解脸谱。同学们再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年轻的心》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追求自己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过程与方法】学唱歌曲,用轻快活泼、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与技能】感受连音线一字多音的连贯性,渐强渐弱的力度处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演唱歌曲。【难点】通过演唱和创编,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和创造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聆听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教师引导学生做声势动作)(二)新课教学--《年轻的心》1.初次欣赏歌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轻快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我们青少年在祖国的怀抱下茁壮的成长、放飞理想的欢快活泼的画面。2.再次欣赏歌曲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中有几段体?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曲共分为A、B两段体,其中A段有三段歌词,B段有一段歌词,A段的旋律比较平稳、轻快,表达了青少年在祖国的怀抱里,欢快活泼、自由成长的情感,B段前面比较轻快,后面速度减慢,力度由中弱变为中强,使得音乐得情绪变得庄严雄壮,表现了为祖国做奉献的崇高精神。3.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2)基本步骤:①老师弹唱旋律,学生学唱乐谱。老师设置问题:乐谱中哪些地方不太好唱?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谱中出现了一字多音的连音线,我们演唱的时候要唱得连贯一些,要有足够的气息,声音要轻快、有弹性,快速的换气,注意力度渐强渐弱的变化,要求气息很好的控制,注意切分音、附点的运用。②学生学唱乐谱,问题逐步解决。(3)学唱歌词。①老师弹奏旋律,学生学唱歌词。②学生分组A、B两组,第一次A组分句哼唱旋律,B组填唱歌词;第二次B组分句哼唱旋律,A组填唱歌词。③学生随音乐演唱全曲。④老师评价:同学们基本上都会唱了,可是我感受不到欢快的情绪,唱得不够圆润,如果连音线的位置再连贯一些,切分音唱得再跳跃、欢快一些,声音再竖立一些,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才能表现出来,最后一句要及时换气,还要有大量的气息来控制力度。⑤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体会音乐的情绪。⑥学生有情感的演唱。老师设置问题:同学们有情感的演唱使得音乐的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如何让我们的音乐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我们还可以加入哪些艺术形式?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很丰富,发现了打口哨、器乐伴奏、变换速度等很多的形式都能创造出很美的效果。⑦部分学生打口哨,其他学生演唱歌曲。⑧变换歌曲速度进行演唱,感受由于速度的变化,音乐情绪和风格的变化。(三)创编活动1.自由创编(1)老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自由创编。(2)老师弹琴,学生根据表演创编内容。老师评价:同学们不仅会唱这首歌曲,创编的内容也很丰富,在老师的伴奏下,同学们很有律动地模仿各种课外活动,真是一群可爱活泼、聪明的少年。2.集体创编同学分成两组围成一个同心圆,A段里外两圈按照音乐的四个乐句和节拍往相反的方向走:B段里外两圈的对应的同学按逆时针方向拉手转圈。(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年轻的心》,我们不仅学会了这首歌曲,还发挥想象,用各种形式来表现歌曲和创造歌曲,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像歌曲中的人物一样朝气蓬勃、健康成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砖添瓦。今天这节课到此结束,再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