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程分析时所选用的时程波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是指()A、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包络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10%B、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10%C、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包络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

题目

时程分析时所选用的时程波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是指()

  • A、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包络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10%
  • B、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10%
  • C、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包络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
  • D、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

相似考题
更多“时程分析时所选用的时程波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是指()A、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包络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10%B、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10%C、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包络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已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为12000kN,现有4组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4和1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试问,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包括人工波)最为合理?(  )[2014年真题]



    A:P1;P2;P3
    B:.P1;P2;RP1
    C:.P2;P3;RP1
    D:.P2;P4;RP1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考点】考查进行结构时程分析时,对相关规范关于选波原则有关规定的理解与简单判断;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3.5条第1款规定,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最小值为:12000×65%=7800kN。
    P1地震波不能选用,AB两项不满足规程要求。
    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剪力的平均值为:12000×80%=9600kN,



    C项满足规程要求。



    D项不满足规程要求。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合理。

  • 第2题:

    在确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时,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地震烈度越高,地震影响系数就越大
    (B)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越小,地震影响系数就越大
    (C)在结构自振周期大于特征周期的情况下,结构自振周期越大,地震影响系数就越大
    (D)在结构自振周期小于特征周期的情况下,地震影响系数将随建筑结构的阻尼比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A,B
    解析:

  • 第3题:

    对于结构自振周期大于特征周期的某高耸建筑物来说,在确定地震影响系数时,假设其他条件都相同,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的地震影响系数总是比第二组的地震影响系数大
    B.II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总是比Ⅲ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大
    C.结构自振周期越大,地震影晌系数越小
    D.阻尼比越大,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就越小


    答案:C,D
    解析:
    该题属于理解题。《建筑抗震规范》5.1.4和5.1.5表明,地震影响系数与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远近震)、结构的自震周期和阻尼比、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等有关。结构自振周期大于特征周期时,位于第一下降段。地震第一组比第二组的特征周期小,二类场地比三类场地特征周期小,因此,其影响系数小。由公式可知,自振周期越大,阻尼比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小。

  • 第4题:

    以下关于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补充计算的说法,何项不妥()

    A.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B.采用七组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五组实际强震记录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C.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各楼层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
    D.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答案:C
    解析:
    AB两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2条第3款规定,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
    CD两项,根据第5.1.2条第3款规定,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 第5题:

    高度39m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壁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应当选择()

    • A、底部剪力法
    • 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C、时程分析法
    • D、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对于结构自振周期大于设计特征周期的建筑,在确定地震影响系数时,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正确的是()。

    • A、Ⅱ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总比Ⅲ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小
    • B、结构自振周期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大
    • C、阻尼比越大,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就越小
    • D、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的地震影响系数总是比第三组的地震影响系数大

    正确答案:A,C

  • 第7题:

    对于结构自振周期大于特征周期的高耸建筑物来说,在确定地震影响系数时,假设其他条件都相同,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的地震影响系数总是比第二组的地震影响系数大
    • B、Ⅱ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总是比Ⅲ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大
    • C、结构自振周期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大
    • D、阻尼比越大,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就越小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排架的地震作用采用()法计算。

    • A、振型分解反应谱
    • B、底部剪力法
    • C、时程分析法
    • D、经验法

    正确答案:B

  • 第9题:

    下列对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就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 B、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设计特征周期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结构的阻尼比无关
    • C、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等于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与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之比
    • D、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有关

    正确答案:C,D

  • 第10题:

    单选题
    高度60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不应选择()。
    A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B

    底部剪力法

    C

    时程分析法

    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排架的地震作用采用()法计算。
    A

    振型分解反应谱

    B

    底部剪力法

    C

    时程分析法

    D

    经验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确定地震作用的方法一般不包括(  )。
    A

    加速度反应谱法

    B

    时程分析法

    C

    振型分解法

    D

    数值计算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5.1.2条规定,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①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宜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②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③对特别不规则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与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当取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入时,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当取七组及七组以土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可取时程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一般不采用数值计算法

  • 第13题:

    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已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为12000kN,现有4组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4和1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试问,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包括人工波)最为合理?(  )

    A.P1;P2;P3
    B.P1;P2;RP1
    C.P2;P3;RP1
    D.P2;P4;RP1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下列关于地震影响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些选项?(  )


    A、抗震设防烈度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大
    B、自振周期为特征周期时。地震影响系数取最大值
    C、竖向地震影响系数一般比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大
    D、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是一条有两个下降段和一个水平段的曲线

    答案:A,B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规定,抗震设防烈度越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大;B项,根据第5.1.5条规定,当结构自振周期等于场地特征周期时,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取水平段,地震影响系数取最大值;C项,根据第5.3.1条规定,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D项,根据第5.1.5条图可知,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由直线上升段、水平段和曲线下降段和直线下降段组成。



    【说明】B项的说法也有问题,根据5.1.5条第1款,只有当建筑结构阻尼比取0.5时,阻尼调整系数η2取1.0,地震影响系数取最大值αmax。

  • 第15题:

    某70层办公楼,平、立面如图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房屋高度地面以上为250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已知小震弹性计算时,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地震剪力为16000kN,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k层,θk=1/600。

    该结构性能化设计时,需要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现有7条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7和4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RP4,假定,任意7条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各条时程曲线由同一软件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6-10。试问,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最为合理?(  )

    A.P1、P2、P4、P5、RP1、RP2、RP4
    B.P1、P2、P4、P5、P7、RP1、RP4
    C.P1、P2、P4、P5、P7、KP2、RP4
    D.P1、P2、P3、P4、P5、RP1、RP4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某70层办公楼,平、立面如图1-34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房屋高度地面以上为250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已知小震弹性计算时,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地震剪力为16000kN,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k层,=1/600。

    该结构性能化设计时,需要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现有7条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7和4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RP4,假定,任意7条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各条时程曲线由同一软件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1-8。试问,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最为合理?

    (A) P1、P2、P4、P5、RP1、RP2、RP4
    (B) P1、P2、P4、P5、P7、RP1、RP4
    (C) P1、P2、P4、P5、P7、RP2、RP4
    (D) P1、P2、P3、P4、P5、RP1、RP4


    答案:B
    解析:
    (B) 解答:根据《高规》第4.3.5条,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最小值为:16000x65% =10400kN
    P3、P6不能选用,(D)不准确。选用7条时加速度时程曲线,实际地震记录的加速度时程曲线数量不应少于总数量的2/3,即5条,人工加速度时程曲线只能选2条,(A)不准确。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16000x80% =12800kN
    若选(C),则有:

    故(C)不准确。若选(B),则有:

    故选(B)。

  • 第17题: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时为了简化计算可采用()方法。

    • A、时程分析法
    • 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C、底部剪力法
    • D、先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再以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当高层建筑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时,所求得的底部剪力应符合()规定。

    • A、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80%
    • B、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80%
    • C、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90%
    • D、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或底部剪力法求得的底部剪力75%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正确答案: 平方和开平方

  • 第20题:

    对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震设防烈度越高,地震影响系数就越大
    • B、当结构自振周期大于设计特征周期时,结构自振周期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大
    • C、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设计特征周期时,地震影响系数随结构的阻尼比的增大而增大
    • D、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0.1s时,地震影响系数随结构自振周期的增大而增大

    正确答案:A,D

  • 第21题:

    在确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时,正确的说法是()。

    • A、地震烈度越高,地震影响系数就越大
    • B、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越小,地震影响系数就越大
    • C、在结构自振周期大于特征周期的情况下,结构自振周期越大,地震影响系数就越大
    • D、在结构自振周期小于特征周期的情况下,地震影响系数将随建筑结构的阻尼比的增大而增大

    正确答案:A,B

  • 第22题:

    单选题
    对于结构自振周期大于特征周期的高耸建筑物来说,在确定地震影响系数时,假设其他条件都相同,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的地震影响系数总是比第二组的地震影响系数大

    B

    Ⅱ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总是比Ⅲ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大

    C

    结构自振周期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大

    D

    阻尼比越大,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就越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时为了简化计算可采用()方法。
    A

    时程分析法

    B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C

    底部剪力法

    D

    先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再以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