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李老师在初中物理“电路”一课的教学中,讲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概念后,展示了两个电路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李老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幅图片都是什么类型的电路吗?小亮:第一幅图是串联电路,第二幅是并联电路。李老师:非常好,看来这位同学对今天的内容已经完全掌握了。小兰:老师,我还是不理解,电流怎么还能够分成串联和并联,所有的开关和电灯是连在一起的。李老师:不要紧,你记住这个基本的电路图,下去多做几个题就理解了。问题:(1)针对上述案例,指出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2)指出上面教学片段中,教师

题目

案例:李老师在初中物理“电路”一课的教学中,讲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概念后,展示了两个电路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李老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幅图片都是什么类型的电路吗?小亮:第一幅图是串联电路,第二幅是并联电路。李老师:非常好,看来这位同学对今天的内容已经完全掌握了。小兰:老师,我还是不理解,电流怎么还能够分成串联和并联,所有的开关和电灯是连在一起的。李老师:不要紧,你记住这个基本的电路图,下去多做几个题就理解了。问题:(1)针对上述案例,指出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2)指出上面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3)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


相似考题

3.案例: 初中物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老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复习了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那么,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参与串联、并联的各电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掌握欧姆定律之后这个问题已经不难解决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老师!请看大屏幕(图9).思考一下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再提出你们的猜想。甲同学:总电阻会增大,它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乙同学:对,串联电阻的电压加起来就是总电压,并联电路的电流加起来就是总电流,所以.总电阻就是各部分电阻加起来。 丙同学:不对.老师刚才说了要用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加起来就是总电压,并联电路的电流加起来就是总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算出总电阻保持不变。 丁同学:你说的肯定不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之间的关系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之间的关系会一样的书上都有计算公式的,你们翻开看看。 甲同学:对.我刚才说的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的分电阻加起来。 老师:甲同学说得很好!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串联电路的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同学们思考:如果将5 Ω和10Ω两个电阻串联起来,总电阻是多少 戊同学:老师.什么是总电阻啊(还有部分同学也用疑问的眼光看着老师) 老师:怎么理解总电阻呢我找位同学回答。 丁同学:两个电阻一起连接起来测出的电阻就是总电阻。 老师:很好。都懂了吧,下面我们来设计实验电路图。 问题: (1)上述课堂实录中请对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片段、教学活动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电流这种抽象的物理概念难以理解,因此老师在讲课时,更多的是需要形象化,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做了巩固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本节课知识,这是符合课改理念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学生小兰的回答,老师的处理方式太过随意,这是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不重视,其实这就是其这节课的教学反思部分。小兰有这个问题,再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应该有一部分学生都没有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所以老师应该单独或者集中给予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惑。针对这个概念,老师应该举更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可以结合水流的例子来讲解串联、并联电路,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
(3)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出两幅关于水流的图片,一幅是一个源头的水通过一条河流直通到大海,另一幅图是一个源头的水通过多个支流最后通向同一个大海,然后把源头比作我们电源的正极,大海是电源的负极,像这样从源头到大海只有一个支流的情况就是串联电路,如果是有多个分流就是并联电路。同学在遇到判断电路问题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思路来判断。这样讲的话,有利于学生理解,尤其是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更多“案例:李老师在初中物理“电路”一课的教学中,讲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概念后,展示了两个电路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李老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幅图片都是什么类型的电路吗?小亮:第一幅图是串联电路,第二幅是并联电路。李老师:非常好,看来这位同学对今天的内容已经完全掌握了。小兰:老师,我还是不理解,电流怎么还能够分成串联和并联,所有的开关和电灯是连在一起的。李老师:不要紧,你记住这个基本的电路图,下去多做几个题就理解了。问题:(1)针对上述案例,指出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2)指出上面教学片段中,教师”相关问题
  • 第1题:

    案例:
    某老师在进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学时,希望通过对实验原理、电路连接以及数据处理的讨论.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下面是该老师教学过程的3个?
    环节:
    环节1:讲述实验原理,要求学生在不翻阅教科书的情况下。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电路图.引导学生讨论存在问题,绘制出正确的电路图。其中,学生甲绘制的运用E=U+Ir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如图10所示。



    环节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连接电路存在的问题.正确连接电路。图11为老师展示的学生乙根据E=U+Ir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连接的电路。
    环节3: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学习利用U一I图像求出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方法。



    问题:
    (1)指出学生甲绘制的电路图存在的问题,画出正确的电路图。(6分)?
    (2)设计一个教学过程,了解学生乙的想法,引导学生讨论并正确连接电路。(15分)?
    (3)简述利用U-I图像求出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r的教学思路。(9分)?


    答案:
    解析:
    (1)由于所用到的实验原理是:E=U+Ir,式中的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而甲同学设计的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的是流过电阻R的电流和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两端的电压,所以甲同学实验电路图错误。正确电路图如下:



    (2)教学过程:
    师:乙同学.观察一下你所设计的电路是否有问题
    生:没有啊。点压表测路端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滑动变阻器接两个接线柱。
    师: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吧怎么做呢
    生:看电路是否畅通、是否存在短路或断路。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开关流入电压表和电流表负极……老师,我电源连反了。我换一下应该就没问题了。
    师:你确定吗那滑动变阻器在这个电路中起什么作用呢
    生:①保护电路;②测量多组数据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师:非常好!这两条作用你的电路都满足吗
    生:首先.滑动变阻器最大接入电路,电压表不会过大,①满足。其次……起不到第二条作用。
    师:那滑动变阻器该怎么接在电路中呢
    生:一上一下的方式连接。
    师:修改你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进行实验吧。
    生:好的,谢谢老师。
    (3)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E=U+Ir,进行变形得出U=-Ir+E。其次引导学生根据所测出来的实验数据,在U-I坐标系中进行描点,并用平滑直线进行连接,并延长交于横纵轴。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变形式思考横轴截距和纵轴截距和图像斜率的意义,并进行纠正与讲解。

  • 第2题:

    某老师“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片段如下:
    老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请大家将桌上的器材按照屏幕(图7)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读出各电流表的示数,看看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学生甲:老师,我们小组的电路接好了(连接的电路如图8所示,注:三块电流表最左侧为负接线柱)。

    老师:哦,那就接通电源开始实验吧。
    学生甲:(闭合开关,记录数据)老师,并联电路支路电流表A1、A2的读数相等。
    老师:你换个灯泡看看。
    学生甲:老师,灯泡换了,电流表A1、A2的读数还是相等。
    老师:我看看,哦,你们的电路接错了。(老师边说边把接错的导线连接到正确的位置)
    老师:好了.你们接着实验,把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甲:(读出并记录三个电流表的示数)老师,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组发现了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问题:
    (1)本案例中老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妥之处
    (2)指出图8中连接错误的导线(用序号表示),同时说明正确的连接方法。
    (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连接、检查电路。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讲主要在以下几个维度存在问题: ①教师的评价行为方面:对于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修正.且对于学生提出情理之中的疑问老师没有给出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帮助该同学学习到正确的知识,而是直接给出答案。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流于形式,学生缺乏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违反了教学评价的反馈性和激励性原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②教师的角色把握及学习环境营造方面:该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与新课改中强调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要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错误的导线:⑤⑥⑦。正确连接方法:导线⑤和⑥在电流表A:的两个接线柱交换位置,把导线⑦连接在电灯泡L2的一端接在电流表A2的最左端。
    (3)教学片段:
    学生甲:老师,我们小组的电路连接好了。
    老师:不错,看来同学们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的速度很快啊,操作都比较熟练。那老师要问大家了,之前老师讲过当连接好电路之后不能盲目地通电,需要检查什么呢?
    学生甲:要再检查实际连接的电路是不是和电路图的一样,确保一致时候再通电实验,这样才能保证不损坏实验仪器。
    教师:真棒,我们说连接好后要再检查检查,确保连接的实际电路和电路图一样,那现在老师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检查一下,检查过程中重点看看正负极接线柱和电流表是否短接了,要是检查没问题就可以接通电源开始实验了。
    学生甲:(闭合开关,记录数据)老师,并联电路支路两个电流表读数相等。
    教师:老师来看看你的电路图,你看,两个电流表读数相同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你看下你的两个电流表1和2是不是接成串联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电流表的接线柱是分正负的。
    学生甲:好的,老师,我再检查一下。
    教师:嗯,再检查检查。
    学生甲:老师,我刚才确实是把两个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了,而且电流表接线柱的正负极还接反了。我重新按照电路图接好之后就没问题了。
    教师:好,很不错,发现了电路的问题,也能自己改正过来。同学们以后连接电路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照电路图.串并联不要混淆了,还有正负极也要接正确。多检查几遍。
    学生甲:好的,老师,我们明白了。
    教师:好,那现在你们继续实验,并把数据记录下来。要是实验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不会的就问老师。(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
    学生甲:老师,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组发现了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 第3题:

    案例:
    李老师在初中物理“运动与静止”一课的教学中,讲述了运动、静止和参照物的概念后展示了一幅同学在操场跑步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李老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幅图片描述的是什么场景 小亮:接力跑。
    李老师:对。如果我们坐看台上观看比赛那我们会说这些运动员在……小鸣:运动。
    李老师:对!运动员在运动,那运动员看我们,他会认为我们也在……小亮:运动。
    李老师:很好!
    小兰:老师,我认为不对。我们实际上是坐在看台上不运动的,怎么能说我们在运动呢 小亮:书上说了.这种情况在运动员看来,我们就是运动的。
    小兰:可我们却是静止的呀……
    问题:
    (1)针对上述案例,指出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2)分析学生关于“运动与静止”的原有观念对学习的影响。
    (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动与静止’’的相关物理概念。


    答案:
    解析:
    (1)该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时受到错误的生活观念的影响。
    (2)一部分同学比如小亮同学对于“运动与静止”的理解都是正确的,但部分学生尤其是小兰同学关于“运动和静止”原概念是: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就是静止的,相对地球运动的物体就是运动的。事实上,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考物本身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原有观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①正确的物理前概念是物理学习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其正迁移作用可成为物理概念学习的资源和概念学习的新的增长点,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的科学知识体系。②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对物理现象、过程、材料的片面或错误理解而产生的前概念,会成为物理学习的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影响新知识学习,甚至歪曲新知识的意义,变成学习的障碍。
    (3)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张图片描述的是什么情景
    学生:接力跑。
    教师:是的,如果我们坐在看台上观看比赛,这时运动员看我们的话,我们是静止还是运动呢
    学生:运动。
    教师: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向他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学生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
    学生:不同的人看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教师: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就要确定一个标准,先与这个标准相比较再描述物体的运动。这个标准就是我们学习的参照物。
    学生:嗯。
    请学生列举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物体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教师:那么我们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学生思考问题:
    ①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②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③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讨论: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
    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教师: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那么大家再来回答我们之前提出的问题。

  • 第4题:

    案例:在初中物理课上,李老师讲授摩擦力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片段如下。李老师:同学们,大家都玩过滑冰吧,你们是不是发现在普通的柏油路上要比在冰上行走要容易的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甲同学:冰上的摩擦力太小,不利于行走。李老师:很好!请坐。乙同学小声说:那为什么穿上溜冰鞋就走得很快,那不是摩擦力更小了吗?李老师:好好听课,不要起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摩擦力。问题:(1)指出上面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


    正确答案: (1)这位教师在教学过程采用了和同学们生活相关的例子来导入新课,符合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评价太简单,对于回答正确的甲同学,老师的评价仅仅是很好,不能很好地起到鼓励和激发其学习动机的作用。二是对于学生乙的回答,教师归结于起哄,对其回答不予理睬是不合适的,物理本来就是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一个学生有这样的疑问,可能就代表有一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疑惑。况且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解决和理解。
    (2)对于评价方面,不要对学生的评价仅仅是好、很好、非常好、很正确等等的词语,这些词语刚开始用还会让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当用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会对学生有任何的激励作用。所以老师应该在评价学生时,结合实际问题再具体一些,例如,这个同学很善于观察和思考身边的问题,或者说这个同学很努力,已经提前预习和查阅了相关知识,值得其他同学学习。

  • 第5题:

    下列关于串并联电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 B、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 C、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电阻支路的电流的和。 
    • D、并联电路中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 
    • E、并联电路常用来达到分流的目的。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在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串联电路中,出现电()和()的现象叫串联谐振,在线圈和电容并联电路中,出现并联电路的()与()的现象叫并联谐振。


    正确答案:路端电压;总电流同相位;端电压;总电流同相位

  • 第7题:

    下列关于串并联电路说法正确的是?()。

    • A、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 B、串联电路中,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电流和电阻成正比
    • C、并联电路中只有一个回路
    • D、并联电路中,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电阻成正比

    正确答案:A

  • 第8题:

    若要求放大电路取用信号源的电流小,而且输出电压基本不随负载变化而变化,在放大电路中应引入的负反馈类型为()

    • A、电流串联
    • B、电压串联
    • C、电流并联
    • D、电压并联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在梯形图编程中,2个或2个以上的触点块之间串联的电路称为()。

    • A、串联电路
    • B、并联电路
    • C、串联电路块
    • D、并联电路块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在PLC梯形图编程中,2个或2个以上的触点并联的电路称为()。     

    • A、串联电路
    • B、并联电路
    • C、串联电路块
    • D、并联电路块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所谓化简电路就是利用电路中各()点分析电路,画出等效电路图或者分别求出串联和并联电阻,就得到电阻混连电路的等效电路。


    正确答案:等电位

  • 第12题:

    问答题
    案例:在初中物理课上,李老师讲授摩擦力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片段如下。李老师:同学们,大家都玩过滑冰吧,你们是不是发现在普通的柏油路上要比在冰上行走要容易的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甲同学:冰上的摩擦力太小,不利于行走。李老师:很好!请坐。乙同学小声说:那为什么穿上溜冰鞋就走得很快,那不是摩擦力更小了吗?李老师:好好听课,不要起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摩擦力。问题:(1)指出上面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

    正确答案: (1)这位教师在教学过程采用了和同学们生活相关的例子来导入新课,符合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评价太简单,对于回答正确的甲同学,老师的评价仅仅是很好,不能很好地起到鼓励和激发其学习动机的作用。二是对于学生乙的回答,教师归结于起哄,对其回答不予理睬是不合适的,物理本来就是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一个学生有这样的疑问,可能就代表有一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疑惑。况且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解决和理解。
    (2)对于评价方面,不要对学生的评价仅仅是好、很好、非常好、很正确等等的词语,这些词语刚开始用还会让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当用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会对学生有任何的激励作用。所以老师应该在评价学生时,结合实际问题再具体一些,例如,这个同学很善于观察和思考身边的问题,或者说这个同学很努力,已经提前预习和查阅了相关知识,值得其他同学学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电学实验课上,学生分组做《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老师要求学生按大屏幕上的电路图及实验要求(图11)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下面为某小组实验过程的片段。

    学生:老师,我们合上开关后,无论怎么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都不偏转。
    老师:检查一下电路,看是否哪个接线柱没拧紧断路了。
    (学生依次检查,没问题)
    学生:老师,还是您来看看吧,我们每根导线都拧得很紧。
    (老师检查了一下电路,发现学生连接的电路如图12)
    老师:你们的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想想到底怎么连接,再重新连接一下。
    (学生讨论后重新连接如图13,合上开关后,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正常了)
    学生:谢谢老师。
    老师:那就自己继续做吧。


    问题:
    (1)指出图12中的连接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连接方式。
    (2)按照图13进行实验能否达到实验要求,为什么
    (3)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述。


    答案:
    解析:
    (1)电流表的连线错误,电流表一端连接灯泡,另一端应接在电源负极。 (2)图13相当于把变阻器串联,并不是电路图中的分压法,不能满足小灯泡两端电压从0到3 V的变化,不能达到实验要求。
    (3)优点:该教师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给出了及时的反馈。
    不足:①教师评价方面,教师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体现得不明显,教师只是给出了反馈,但是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再去检查电路:
    ②教师角色的把握不当,该教师在学生第二次没有检查出问题之后,就亲自帮他们检查,告诉他们哪里出了问题,在这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不利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依然是在被动的操作。所以,这里与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相违背。
    ③教师内容处理方面,教师帮学生调整后的电路,并不是电路图中的分压法,不能满足小灯泡两端电压从0到3 V的变化,不能达到实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错误的,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理解,违背了物理教学科学性原则。教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待提高。

  • 第14题:

    案例:
    在初中物理实验上,李老师用蓝色自来水笔和一杯清水做实验,讲授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李老师:同学们,这是一支蓝色自来水笔,这是一杯清水,老师将蓝墨水滴入清水中。(李老师将蓝墨水滴入清水)
    李老师:同学们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谁说说 甲同学:水的颜色变蓝了。
    李老师:很好!水是怎么变蓝的呢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一会)乙同学小声说:蓝墨水和清水混合了。李老师:不对,上课注意力要集中!水是逐步变蓝的,同学们要记住,这个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记住了吗
    同学们:记住了!
    李老师:很好,接下来我们讲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问题:(1)指出上面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10分)
    (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20分)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理念。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只有“很好”“不对”,没有体现全面性原则,没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还用“上课注意力要集中”等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没有注重激励性原则,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没能体现启发性原则,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没有体现反馈性原则,没有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同学们通过反馈的方式取得进步的方法。
    (2)改进教学思路:可以采取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教师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得到最终答案。
    具体教学过程改进如下:
    教师做演示实验,蓝墨水滴入清水中。将学生分组,分组讨论实验现象。选代表出来回答。生:水的颜色变蓝了。
    师:还有别的同学补充一下吗
    生:蓝墨水和清水混合了。
    师:这些讲的都对,我们观察现象的时候,不要只看到结果,还要多注意过程,谁能再细致的描述一下刚才的现象。
    生:哦,蓝墨水慢慢扩散,水逐渐变蓝,颜色变淡。
    师:实验现象要从细微之处着眼,同学们做的非常好,现在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一直在做运动。
    师:对,分子一直在做无规则运动,蓝色的墨水慢慢扩散到清水中。

  • 第15题:

    在电路中,既有电阻的并联,又有电阻的串联,这样的电路称为()电路。

    A串联

    B并联

    C混联


    C

  • 第16题:

    电阻,电容,电感是电路中的基本元器件,若要使几个相同性质并且大小相等的电阻、电容、电感量值变小,在接入电路时如何处理?()

    • A、并联,串联,串联 
    • B、并联,串联,并联 
    • C、串联,串联,并联   
    • D、串联,并联,串联 
    • E、串联,并联,并联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下面关于串并联电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串联电阻在电路中具有分压作用
    • B、串联电阻在电路中具有分流作用
    • C、并联电阻在电路中具有分压作用
    • D、并联电阻在电路中具有分流作用

    正确答案:A,D

  • 第18题:

    电路图包括?()。

    • A、串联
    • B、并联
    • C、混联
    • D、直联

    正确答案:A,B,C

  • 第19题:

    万用表在电路中的正确联接方法是:()。

    • A、测量电流时,并联在电路中;测量电压时,串联在电路中
    • B、测量电流时,串联在电路中;测量电压时,并联在电路中
    • C、测量电流、电压时,均串联在电路中
    • D、测量电流、电压时,均并联在电路中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功率表接入电路中,它的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分别与电路()和()

    • A、串联、并联
    • B、串联、串联
    • C、并联、串联
    • D、并联、并联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测量一个电路电流,电流表必须和这个电路(),为了使电流表的接入不影响电路的原始状态,本身的内阻抗要尽量小。

    • A、串联、大
    • B、串联、小
    • C、并联、大
    • D、并联、小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在PLC梯形图编程中,2个或2个以上的触点串联的电路称为()

    • A、串联电路
    • B、并联电路
    • C、串联电路块
    • D、并联电路块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单选题
    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时,电流表应()。
    A

    与电路串联

    B

    与电路并联

    C

    根据电路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并联还是串联

    D

    串联和并联都可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