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华夏古韵》 【教学内容】 (1)欣赏《关山月》。 (2)《流水》《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使学生对所听、所唱的音乐材料有直接感想。 教学工具 录音带、钢琴、

题目

【课题名称】《华夏古韵》 【教学内容】 (1)欣赏《关山月》。 (2)《流水》《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使学生对所听、所唱的音乐材料有直接感想。 教学工具 录音带、钢琴、古琴,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伯牙、钟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如果学生不会讲,教师就讲) “知音”的故事在史料《琴史》中有所记载,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之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也。’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3)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回答。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可能涉及音乐有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作用等,都应给予鼓励) (4)欣赏古琴曲《流水》(也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配上这首乐曲作背景) 通过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层峦迭嶂,幽涧滴泉,清清冷冷的奇境,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强流。按泛音序列下行和五声音阶进行的曲调,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手法,如同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 《流水》是一曲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一种进取的精神。 二、唱歌 (1)请同学朗诵诗句。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2)歌曲简介,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3)随着录音学唱。 (4)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如:歌曲前面部分比较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位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 (5)教师辅导学生学会唱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本课内容,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相似考题

1.高中音乐《阳关三叠》 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采用古诗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能背诵曾经学习过的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吗?”学生集体背诵。 之后,教师请学生分享对于《送元二使安西》的了解。 从古诗情感引申到音乐形式对于情感的表达,由此顺势导入本课《阳关三叠》的学习。 (二)感受体验 1.播放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听歌曲的旋律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是什么速度?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情绪沉稳、坚定,速度为中速、稍慢的。 2.聆听《阳关三叠》感受音乐,请学生回答: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通过对于场景的描述,描绘的是送别友人的场景,感受到依依惜别,浓郁的离别之情。 (三)深入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聆听歌曲范唱《阳关三叠》,并提醒学生对于嗓子的保护。 2.教师弹奏旋律,与学生共同跟唱高声部。 教师提问学生:歌曲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每句旋律的强弱变化,第二句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唱满句尾两拍的时值,注意“遄行”这句八度音程的音准,第二个“遄行”比第一个多了一拍;唱准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注意“历历苦”的重音记号,通过力度变化表现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情感。 4.教师指挥,学生完整演唱高声部。 5.教师与学生共同朗读歌词,并提问学生:歌曲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柳色新”暗示离别在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唐诗宋词中常有借杨柳以寓离别意,带有依依惜别之情,歌曲主要是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中公讲师解析 6.教师、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完整演唱《阳关三叠》 (四)巩固提高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采用各种形式表现《阳关三叠》。 学生表现,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五)小结作业 教师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总结本课所学,呼吁学生珍惜友谊,互相关爱。 作业设置:思考古诗与音乐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1.简单介绍《阳关三叠》这部作品。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对古琴曲产生兴趣?

更多“【课题名称】《华夏古韵》 【教学内容】 (1)欣赏《关山月》。 (2)《流水》《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使学生对所听、所唱的音乐材料有直接感想。 教学工具 录音带、钢琴、古”相关问题
  • 第1题:

    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音乐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称为音乐( )。


    A.教学目标

    B.教学难点

    C.教学重点

    D.教学内容

    答案:C
    解析:
    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音乐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称为音乐教学的重点。

  • 第2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走进维吾尔族舞蹈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维吾尔族舞蹈音乐的基本特点,并能配合音乐学跳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
    舞步。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教学材料一




    答案:
    解析:
    “走进维吾尔族舞蹈世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韵律,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独特的艺术特色,主动探索维吾尔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舞蹈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感受表达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并与他人进行探讨、交流、合作,加深对舞蹈动作的了解,准确把握舞蹈风格。
    【知识与技能】学会维吾尔族舞蹈中赛乃姆舞蹈的三大步伐的基本动作,并在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体态和律动的肢体体验。
    (2)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
    1.了解学生舞蹈知识储备,为同学们表演一段维吾尔族舞蹈。
    2.导入本课教学内容,教师出示课题名称。
    3.教师介绍维吾尔族舞蹈的形式及风格特征。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
    (一)基本体态及律动的学习
    1.观看完教师的表演后找出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及律动,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练习。
    2.教师介绍维吾尔族舞蹈动作韵律的特点: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窜,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摇身带晃头,耸肩绕手腕,技巧多旋转,节奏多附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以传情达意。
    3.总结出维吾尔族舞蹈脚步动作是弱拍处给予强势的处理。
    4.探索维吾尔族舞蹈特点的形成原因。
    (学生交流探索)
    5.教师点评并引出赛乃姆舞蹈:赛乃姆的舞蹈姿态大多是从生活中提炼的,如最常见的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嘹望式、抚胸式等。赛乃姆的舞蹈风格特点和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性格、服饰等特征是分不开的,表
    现了维吾尔族人民风趣乐观的精神面貌。
    (二)赛乃姆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
    1.赛乃姆步伐的学习。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学习 “三步一踢”“踏蹲旁点”“垫步”三大步伐)
    2.赛乃姆舞蹈组合的学习。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4.播放歌曲《送我一枝玫瑰花》跟随音乐练习舞蹈组合动作。
    5.学生分组,各组由小组长组织大家练习所学的动作,然后进行组内评价,相互帮助,纠正错误动作,以提高全组学习效果。
    (三)巩固提高
    1.教师展示一段舞蹈组合,请学生听一听这段舞蹈运用了什么伴奏乐器。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点评并介绍维吾尔族舞蹈常用的伴奏乐器:主要有手鼓、铁鼓、热瓦普等,主要鼓点是:

    4.教师踏着鼓点给学生即兴表演一段维吾尔族舞蹈。
    5.教师利用维吾尔族特色乐器伴奏,请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自由发挥,即兴创编舞蹈。
    三、拓展提高
    1.教师播放录像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是不是维吾尔族舞蹈。
    (教师播两段舞蹈)
    2.学生观看视频并探讨舞蹈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从体态、动律、动作特点、音乐等方面来判断。
    4.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维吾尔族舞蹈,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其他民族如蒙古族、傣族、苗族、土家族等的舞蹈也都风格各异,而且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希望大家走进生活,用我们的双眼去观察生活,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多做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些民族舞蹈奠定基础。

  • 第3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交融》
    【教学内容】
    1.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
    2.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
    3.乌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
    【教学目标】
    通过听、唱、动让学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的音乐文化。
    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能够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不同形式,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并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拉关歌舞。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
    (1)播放拉丁美洲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
    (2)告诉学生这首歌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引出拉丁关洲的音乐。
    2.新课教学
    (1)告诉学生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
    (2)赏析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老师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学生观赏乐器图片,并体会这首乐曲的情绪。
    (3)赏析墨西哥民间音乐《美丽的天使》,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并让学生唱旋律、手拍节奏,感受歌曲节奏的特点,最后,老师介绍歌曲特点。
    (4)播放探戈舞录像片段,老师告诉学生这种舞蹈的类型和特点并列举几种典型探戈风格节奏,学生用拍手或身体动作分组做探戈节奏练习。
    (5)欣赏乌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让学生思考舞曲的节奏和情绪,然后老师出示乐谱,简要介绍乐曲,学生唱谱,教师伴奏。
    3.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和交流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及感受。
    (2)再次播放歌曲《生命之杯》,学生跟随歌曲演唱,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答案:
    解析:
    该教学过程虽然完整,但在一些方面没有遵循《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 (1)导入环节,老师播放拉丁美洲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这 点遵循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这种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对这节音乐课的学习兴趣,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但在此之后,老师没有任何引导,没有让学生自己思考,就直接告诉了学生这首歌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这一做法忽视了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2)在新课教学环节,老师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这种做法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一理念,但教学方式不恰当,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之后赏析两首歌曲时,老师都是采用先让学生听、再给学生讲授音乐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仍然忽视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3)此课例在导入环节播放《生命之杯》后,老师可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及音乐特点,从而引出拉丁美洲的音乐。在新课教学环节,可让学生互相交流之前搜集到的关于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在鉴赏歌曲时,可先播放歌曲,通过歌曲,学生体会其中情感,并通过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

  • 第4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课程的名称】《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鉴赏《魔王》

    【主要目标】聆听《魔王》, 感受与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形象,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

    【教学过程】(前略)

    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了解德奥浪漫主义乐派,舒伯特及其音乐创作。

    欣赏《魔王》

    (1)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

    ②表达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

    ③什么乐器伴奏?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3)聆听《魔王》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的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 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 第5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课题名称】《长江之歌》
    【教学对象】必修“鉴赏”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长江之歌》
    【主要目标】
    学习《长江之歌》能够完整演唱。(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老师播放《长江之歌》,学生欣赏
    2.视唱歌曲旋律
    (1)学生随琴模唱歌曲旋律,老师注意纠错。
    (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旋律。
    3.演唱歌词
    (1)学生朗读歌词。
    (2)学生随钢琴填入歌词演唱。
    4.拓展延伸
    (1)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唱。
    (2)学生根据旋律创编歌词。
    5.小结作业
    (略)


    答案:
    解析:
    该课例是有问题的。该课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这节课缺少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中进行表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学的重点则要以音乐教学内容《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为依据,教学难点把握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内容。可参考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长江之歌》的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壮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歌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
    【知识与技能】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并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重点】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
    (2)该课例的教学对象是必修“鉴赏”模块的学生,但是在展开阶段却没有欣赏环节,应该在展开中加入欣赏环节。
    虽然这是一个有问题的课例。但是也存在一些闪光点.如:教学内容从视唱、创编等活动展开,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次序安排由浅入深,较为合理。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音乐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

  • 第6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古琴艺术》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古琴艺术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古琴的历史、有关古琴的典故等古琴方面的知识。2.从中体会古琴的音色美、意境美,了解古琴音乐淡雅、朴素的音乐风格,以及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高尚品质。【过程与方法】1.了解、感受和分辨古琴的三种音色。2.认识文字谱和减字谱,并了解减字谱的记法。【知识与技能】1.泛音、散音、按音的演奏方法,勾和挑的基本演奏技巧。2.通过音乐要素分析乐曲《流水》。一、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和分辨古琴的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和对减字谱记法的了解。【难点】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分解古代文字“樂”,得出丝弦放在木头上,然后用拨子或手弹奏美妙的声音是弹拨乐器。(二)逐步探知,新课教授1.听两段音乐辨别乐器老师设置问题:这两段音乐分别使用的是什么乐器?能听出来是什么乐曲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第二段是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古琴曲《广陵散》。2.播放音乐聆听泛音的特点:飘渺。3.感受古琴韵味(1)老师弹奏古琴旋律,学生哼唱旋律。(2)播放古琴音乐旋律,学生默唱主题旋律。老师设置问题: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大自然中寻找一种景致和这个音色相呼应,你们会想到什么?在这段旋律里,我们发现它有什么特殊性?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想到很多的景色,比如竹林、山泉等是通过泛音来呈现的,我们看旋律上面有很多小圆圈,泛音的记录就是用旋律上面的圆圈记录的。(3)老师弹奏古琴旋律。学生观察弹奏泛音时的技巧(右手拨琴,左手压琴,然后轻轻地放掉)。(4)讲解仲尼式古琴的形状:琴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365天,琴上有七根琴弦,最早的古琴是五根琴弦,代表宫、商、角、徵、羽,周代文王和武王各加了1个弦,所以称之为“文武七弦琴”。琴上还镶嵌了13个白点,是13个徽位,就是13个音高位置,代表农历13个月(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5)介绍古琴和贵族、文人、诗人关系密切,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特点。古代文人以不知乐为耻,那么古琴是古代文人的必修乐器。四艺中琴棋书画,琴放在首位,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也流传了很多的名曲,《广陵散》和《流水》就在其中。4.欣赏《流水》,感受和体验其三种音色(1)讲述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这个典故最早是出自于《列子?汤问》。俞伯牙是战国时期很有名的琴家,伯牙善古琴,琴艺高超,那么钟子期善听。志在登高山是指音乐的精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分析山泉和湖海之间的规律。老师设置问题:山泉、小溪、江河、湖海这几个有没有规律?音乐中用的什么方法来表现这种形态?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它们的规模是从小到大。音乐中用泛音表现水的这种形态,表现出感觉很远、很飘渺,速度由慢加快再到慢下来,力度由弱到强再到弱,音型由疏散又到密集最后又是疏散,表现了水流由慢到湍急,最后归于江河湖海的平静。(3)从速度、力度、音型三个方面聆听音乐。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有没有一个地方特别激烈?老师讲解:这是古琴里面非常难的一个技巧,叫滚拂。无名指从高音到低音叫滚,二指由低音向高音叫拂,无名指和二指连起来演奏就叫滚拂。(4)欣赏演奏家的琴艺。老师引导:不能简单地把流水看作不同形态的水,这个流水应该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去感受其意境深远,这才是我们的追求。(5)辨别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和技法:泛音(飘渺,右手拨琴,左手压琴,然后轻轻地放掉),老师弹奏。散音(浑厚,右手弹琴,左手放在九到十徽的位置),老师弹奏。按音(婉转,双手配合,右手弹琴,左手在弦上滑动),老师弹奏。(6)个别学生学奏,老师讲解。老师引导:气定神闲,弹奏要在音阶当中,散音的音色要非常刚劲,慢一点,不要太快,按音的手要放在琴弦上面,摁实再弹,在四弦的位置上,弹出来的音色很细腻婉转,来回走一走,泛音双手配合,右手拨琴,左手压琴,不用摁实,然后轻轻地放掉,滚拂要像流水一样,再快一点。(7)学生正确地演奏。(三)主题升华,巩固提高1.欣赏《梅花三弄》,感受和分辨三种音色老师设置问题:三弄是指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三弄是结构的意思,就是三段的意思,它在古琴的三个区域来演奏。2.讲解古琴乐谱(1)展示文字谱和减字谱。文字谱的特点:麻烦,不容易记谱;减字谱的特点:比较清楚,但是没有节奏。(2)老师讲解减字谱的演奏方式并示范。(3)个别学生演奏《彩云追月》。老师引导:挑七用二指,挑七勾三,又挑七挑六……这个曲子很简单,就是两种技法:勾和挑,基本的古琴简单的演奏手法也就是这么演奏。3.古琴的演奏形式老师设置问题:古琴除了独奏,还有什么形式?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还有合奏。特别是琴箫合奏,琴歌,就是自己弹,自己唱。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笑,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时候夜深人静,才能真正地做到天人合一。4.欣赏琴歌《蒹葭》老师设置问题:这首乐曲的表演形式是什么?有没有觉得这段音乐有古人的味道?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曲采用人声演唱、古琴伴奏的表演形式,诉说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意中人。一唱三叹,很有古人的味道,这里恰巧又反映出古琴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古琴向来是不为娱人,只为自娱,注重内心的自审,所以哪怕是现在也很少有古琴的商业元素,要么就是自己独奏,要么弹给知己听。(四)课堂小节本节课我们选择性地欣赏了几首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古琴代表作并体验了古琴基本的弹奏技巧。古琴曲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高雅,意境高远,让我们领略了古朴典雅的古琴风范,体会到了民族文化、古琴艺术的博大精深,所以我们要热爱我国古代的音乐、热爱古琴音乐艺术。下课。

  • 第7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瑶族舞曲【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聆听《瑶族舞曲》,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教学用具】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播放乐曲《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器演奏),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导入新课时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乐器演奏的乐曲《瑶族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说到瑶族,你们能否说一说对它的认识呢?学生讨论并回答。3.欣赏教学(1)播放《瑶族舞曲》(扬琴与乐队)。(2)提问:乐曲的基本情绪如何?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3)师总结。(4)出示乐曲的两个音乐主题:主题a,主题b。(5)再次聆听主题a、b在曲中的演奏。思考:这两个主题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6)根据你对作品的理解,自选主题填词演唱。(7)组织学生表演。4.总结(1)将本单元的欣赏曲目编上序号,填到与其相关的中国省(区)地图中去。(2)将西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做比较,说说它们的差异有哪些?(3)课堂小结。(4)播放歌曲《阿西里西》。5.小结与作业(l)做实践与创造第四题。(2)讨论、比较后分析总结。(3)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正确答案:(1)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非常充实,逻辑严谨。在导入环节通过营造气氛,稳定学生的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播放由民族管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乐曲。通过演唱及演奏熟悉音乐主题,进行音乐形象的联想,进一步了解乐曲。最后,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填词、排演,将欣赏、体验、创作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理解、表现音乐。
    (2)缺点:教学目标未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且教学目标不完整,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过于“平铺直叙”,教师应善用音乐教学策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关注相互合作探究,加强学科综合实践,强调比较鉴别;教师要善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4.总结”环节中,播放《阿里西里》的意义不明确。

  • 第8题:

    ()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是音乐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所制定的学生能够达到的境界。

    • A、教学重难点
    • B、教学目标
    • C、教学内容
    • D、教学反思

    正确答案:B

  • 第9题:

    ()是指使学生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有日的、有计划地主动参与多种认知、体验、表现、感受等音乐活动,达到音乐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各项活动程序。

    • A、教学计划
    • B、教学内容
    • C、教学过程
    • D、教学难点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是音乐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所制定的学生能够达到的境界。
    A

    教学重难点

    B

    教学目标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反思


    正确答案: A
    解析: 音乐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与境界,特指音乐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所制定的既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最基本的标准与层面。

  • 第11题:

    问答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初中音乐歌唱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桑塔·露琪亚》【教学内容】演唱外国民间歌曲【主要目标】了解欧洲音乐文化。能够演唱意大利民间歌曲。【教学活动】1. 设疑导入教师设置问题:谁知道“水城”是欧洲哪座城市?(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水城”指的是意大利历史名城威尼斯,而“桑塔·露琪亚”指的是一个美丽的港口。今天让我们通过《桑塔·露琪亚》这首威尼斯民歌,一起来领略一下威尼斯的风情吧。2. 初次欣赏音乐播放《桑塔·露琪亚》,提出三个问题:(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是由男生还是女生演唱的?(3)歌曲是什么节拍?(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男高音歌曲,3/8拍,旋律优美,情绪平缓。3. 再次欣赏音乐播放音乐,学生跟随音乐小声哼唱。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由哪些演唱形式组成?(学生自由回答)4. 学唱歌曲(1)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并引导学生正确发声。(2)学唱第一部分齐唱部分。(3)学唱第二部分合唱部分。(4)跟随钢琴演唱第二部分合唱部分。5. 巩固提高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整首曲目的演唱。6. 教师小结(略)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中国古代歌曲》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歌曲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过程与方法】体验歌曲的演唱特点,了解级进进行和跨度进行表现的不同音乐情绪。【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古代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演唱特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难点】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体会中国古代歌曲的韵味。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古琴曲《流水》,感受古代音乐的博大精深。老师设置问题:这首古琴曲《流水》意在高山,意在流水,通过对高山流水的描绘来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除了器乐曲,你们知道哪一种体裁形式更能通俗直白地抒发人们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种体裁形式就是歌曲。歌曲我们非常熟悉,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大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哼唱几句。这一体裁的产生和情感抒发的需要也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穿越千年,欣赏一下古代歌曲,也来体会一下古人是怎样用歌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二)逐步探知,新课教学1.简单了解《楚辞》老师设置问题:你们知道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题材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所以《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浪漫就是强调个人的情感抒发,强调个人主义色彩,《楚辞》多为庶民百姓的音乐,所以它听起来会有一种琉璃婉转的感觉,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真美与朴实美。《越人歌》就是其中一首。2.欣赏《越人歌》(1)了解歌词大意《越人歌》讲述的是一位渔家女暗恋王子的故事情节。渔家女的身份与王子的身份悬殊太大,心存暗恋,不能表白,也就是这首歌所表达的是渔家女孤独痛楚的心境。歌词意境: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我驾着小舟在长江上漂。承蒙王子看得起呀,不因为我是舟子身份而嫌弃我,甚至责骂我。我的心里呀如此的紧张而停止不住,因为我居然知道他是王子。山上有树木,树上有树枝,可是我的心里更喜欢王子啊,王子却不知道。(2)欣赏歌曲《越人歌》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中有哪三种艺术形式?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歌曲中包含着三大艺术形式:第一个形式是《越人歌》所独有的凄然呜咽的歌声,第二大形式是古琴伴奏,非常的深沉;第三大形式就是越人舞,它起源于奴隶社会。(3)欣赏现代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片段老师设置问题:古代歌曲和现代歌曲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从它的歌词、音乐旋律、音乐的节奏还有唱法上分析。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现代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现代音乐可以先有音乐旋律后有歌词,也可以先有歌词后有音乐旋律,而古代歌曲的歌词委婉含蓄,都是以诗词为主,是先有歌词后有音乐;现代歌曲多以大小调式为主的旋律,而古代歌曲多以民族五声调式为主的旋律,旋律的动向与诗歌的语调倾向是一致的,旋律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发,古代音乐相对于歌曲的内容和抒发情感方面来讲不占主要地位,是服务于歌词来的;现代歌曲的节奏类型有很多种,而古代歌曲多以诗歌节律(节奏韵律)为主,歌曲的节奏和吟诗的节奏是一致的;现代歌曲的唱法多以通俗唱法为主,而古代歌曲由于节奏受诗词节律的影响,所以唱起来像吟诗一样。它通常是伴琴而唱,在音色上要模仿古琴的音色,强调每一句都有一点点的拖腔,有收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带着这种唱法演唱古代歌曲。(三)巩固提高,主题升华1.了解古代歌曲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老师讲解:(1)诗经楚辞阶段,它主要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歌曲主要用瑟和琴来伴奏,我们称之为“琴歌”。(2)乐府阶段,乐府阶段主要是指汉代时期,出现了用丝竹乐队伴奏的“相和歌”,有用鼓、角、铙以及横笛等乐器伴奏的“铙歌”和“横吹曲”,也有用一两种管、弦乐器伴奏的抒情独唱歌曲,称为“倚歌”。(3)绝律诗阶段,绝律诗时代指的是唐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在五言、七言律诗的基础上加入琴伴奏的琴歌或以舞蹈结合的歌舞大曲。(4)词曲阶段,词曲阶段主要指的是宋元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以长短句为主的歌曲并创下了用多个曲调连续演唱的套曲形式,出现了说唱和戏曲艺术。2.欣赏《阳关三叠》(1)了解琴歌老师设置问题:琴歌包括哪些艺术形式?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琴歌主要是由人的歌声和琴(萧、瑟等乐器)组合,是中国古代备受文人雅士青睐的一种自弹自唱的艺术歌曲。它以简约的音乐语言寄托了深远的意趣,迎合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琴歌旋律与吟诗吟诵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琴歌的节奏受诗歌节律的制约。古琴的器乐性特征影响了琴歌的声乐特色.限定了琴歌演唱的行腔风格和润色特征。琴歌演唱注重二度创作,在追求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体现了个人的演唱特色的独创性。(2)简单了解《阳关三叠》老师讲解:《阳关三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歌曲。其歌词原为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因诗中有“阳关”与“渭城”这两个地名,所以得名《阳关曲》或《渭城曲》。老师设置问题: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请从调式、结构等方面分析。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阳关三叠》是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歌曲,它含蓄地反映了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戍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全曲分三大段,每段共分为上下两阕,上阕是由王维四句诗的旋律组成,以五声音阶的商调式为基础,四句曲调的关系是起承转合。下阕是后人在王维诗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长短句的旋律。以商调式为核心,同时又与羽调式结合,形成主调和属调的交替,加强了调式上的对比作用。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因此曲式有“三叠”的结构。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特别是后三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跃,以及“历辛苦”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3)欣赏《阳关三叠》①欣赏《阳关三叠》的上阕老师设置问题:音乐情绪怎么样?旋律走向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音乐情绪柔和深情,表达送别者真挚含蓄的情感,多采用级进进行,每一句结尾都是同音进行。②欣赏《阳关三叠》的下阕老师设置问题:音乐情绪怎么样?旋律走向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旋律的跌宕起伏,错乱多样,使用了很多的八度大跳,情绪上趋向激动,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之情。③整体欣赏歌曲《阳关三叠》,整体感受音乐情绪的别恨离愁。(4)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①按诗歌节律朗读前四句。②老师弹旋律,学生填词演唱。老师评价:想象着我们就是古人,演唱时要有吟诗的感觉,旋律的动向与诗歌的语调倾向是一致的,旋律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发。按照诗歌节律来演唱,声音要尽量模仿古琴的音色。③学生跟琴有韵味地演唱。(四)课堂小节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歌曲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在课后也多接触这方面的内容,多听一些古代歌曲,来感受我国古代音乐的博大精深。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现代版的古代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我们这节课就结束在王菲的歌声里,下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  )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是音乐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所制定的学生能够达到的境界。

    A.教学重难点
    B.教学过程
    C.教学目标
    D.教学反思

    答案:C
    解析:
    音乐教学目标通常是指音乐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标准和效果,特指音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最基本的目标。

  • 第14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瑶族舞曲
    【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聆听《瑶族舞曲》,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
    教学工具: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乐曲《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演奏),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刚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乐演奏的乐曲《瑶族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说到瑶族,你能否说一说你对它的认识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三、欣赏教学
    1.播放《瑶族舞曲》(扬琴与乐队)。
    2.提问:乐曲的基本情绪如何?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
    3.师总结。
    4.出示乐曲的两个音乐主题:主题a,主题b。
    5.再次聆听主题a,b在曲中的演奏。思考:这两个主题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6.根据你对作品的理解,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7.组织学生表演。
    四、总结
    1.将本单元的欣赏曲目编上序号,填到与其相关的中国分省(区)地图中去。
    2.将西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作比较,说说它们的差异有哪些?
    3.课堂小结。
    4.播放歌曲《阿西里西》。
    五、小结与作业
    1.作实践与创造第四题。
    2.讨论、比较后分析总结。
    3.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答案:
    解析:
    (1)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非常充实,逻辑严谨。在导入环节通过营造气氛。稳定学生的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播放由民族管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乐曲。通过演唱及演奏熟悉音乐主题,进行音乐形象的联想,进一步了解乐曲。最后,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填词、排演,将欣赏、体验、创作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理解、表现音乐。
    (2)缺点:教学目标未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且教学目标不完整,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过于“平铺直叙”,教师应善用音乐教学策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关注相互合作探究,加强学科综合实践,强调比较鉴别;教师要善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四、总结”环节中,播放《阿里西里》的意义不明确。

  • 第15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巴赫)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拓展欣赏《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
    【教学目标】
    1.听辨《马太受难曲》,感受宗教复调音乐的美,使同学们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2.教师通过让学生聆听各部分音乐主题、组织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和理解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
    3.分析第1、72以及78分曲的音乐形象,以及巴赫的其他音乐成就。
    【教学重点】《马太受难曲》主题听辨,理解复调音乐的形式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
    2.介绍巴赫生平和《马太受难曲》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
    3.聆听乐曲,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黯然、悲沉)
    4.提问同学们从哪里听出这样的感受?(介绍第1分曲展示的内容;第72分曲的圣咏旋律,第78分曲的长时值、自由演唱记号等)
    5.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讲述各分曲之间的关系。
    6.介绍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区别。
    7.小结:理解音乐多元文化。


    答案:
    解析:
    这个课例存在教学上的闪光点,但更多的是教学设计和授课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一方面,上述课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 (1)教案来看,本课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片段,教案写作总框架较为完整:
    (2)教学内容1二关于《马太受难乐》各片段音乐主题的分析较为透彻,能够具体到音乐本体和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问题设置南表及里、循序渐进:
    (3)小结部分上升到“理解音乐多元文化”的层面,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重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这是本课设计的“亮点”部分。但另一方面,课例中的课程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三维目标书写不规范,音乐学科的三维目标应当依次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课例中层次混乱;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进行课堂教学,课例中的三维目标频繁出现了“使同学们”“使学生”等词,从语言逻辑上来看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因此是不正确的。
    (2)教学内容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体现。课例中的教学内容预设了“拓展《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一项,但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没有体现,反而介绍了“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区别”,这一项在教学内容的预设中也没有提及。
    (3)聆听准备不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次聆听乐曲可以有效地把握乐曲,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做好准备;课例中只聆听了一次,不够充分;
    (4)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填充,这样就无法引起学生兴趣,使原本生动的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违背了新课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的实施建议,因此,建议教师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展开教学。

  • 第16题:

    请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快乐的女战士》
    教学任务:了解乐曲的背景知识并能哼唱旋律主题。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写出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哼唱旋律、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音乐欣赏与分析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乐曲背景知识,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并能辨别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创作背景;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表现音乐的情感。
    【难点】
    能够辨别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人
    播放《四小天鹅》的音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问题:猜一猜曲目名称是什么说说乐曲带来的感受与情绪是什么
    通过对《四小天鹅》的讲解,引出中国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快乐的女战士》。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曲子,体会这首曲目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薪课教授
    1.初步感知.简介背景
    (1)首先,请学生观看舞蹈视频《快乐的女战士》,边聆听,边思考一个问题:
    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通过仔细聆听和互相讨论,进行回答,教师总结:这首曲目是欢快、活泼的。
    (2)简介《快乐的女战士》
    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女战士与炊事班班长在美丽的万泉河旁争先恐后劳动的愉快场景。想想当时处在艰苦的战争时期,战士们这么愉快地干活劳动,充分体现战士们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这正是中国取得最终胜利的源泉。
    2.分段欣赏.探究学习
    (1)聆听音乐第一主题,请学生说说演奏第一主题的乐器是什么。
    (2)教师用钢琴弹奏主题旋律,学生学唱主题旋律,并思考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有何变化。
    (3)聆听音乐第二主题,和第一部分的主题形成对比,说说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4)完整聆听音乐,画出音乐旋律线条,观察音乐线条,分组讨论乐曲的曲式结构。
    (5)总结音乐特点。
    (三)拓展延伸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乐曲进行创编,如舞蹈、节奏、歌词、舞台剧、情景剧等不艺术形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片段《快乐的女战士》,使我们感受到了经典音乐的感染力以及经典音乐所传递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整部舞剧.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下课!

  • 第17题:

    ()是指使学生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参与多种认知、体验、表现、感受等音乐活动,达到音乐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各项活动程序。

    • A、教学计划
    • B、教学内容
    • C、教学过程
    • D、教学难点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中国古代歌曲》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歌曲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过程与方法】体验歌曲的演唱特点,了解级进进行和跨度进行表现的不同音乐情绪。【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古代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演唱特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难点】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体会中国古代歌曲的韵味。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古琴曲《流水》,感受古代音乐的博大精深。老师设置问题:这首古琴曲《流水》意在高山,意在流水,通过对高山流水的描绘来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除了器乐曲,你们知道哪一种体裁形式更能通俗直白地抒发人们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种体裁形式就是歌曲。歌曲我们非常熟悉,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大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哼唱几句。这一体裁的产生和情感抒发的需要也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穿越千年,欣赏一下古代歌曲,也来体会一下古人是怎样用歌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二)逐步探知,新课教学1.简单了解《楚辞》老师设置问题:你们知道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题材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所以《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浪漫就是强调个人的情感抒发,强调个人主义色彩,《楚辞》多为庶民百姓的音乐,所以它听起来会有一种琉璃婉转的感觉,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真美与朴实美。《越人歌》就是其中一首。2.欣赏《越人歌》(1)了解歌词大意《越人歌》讲述的是一位渔家女暗恋王子的故事情节。渔家女的身份与王子的身份悬殊太大,心存暗恋,不能表白,也就是这首歌所表达的是渔家女孤独痛楚的心境。歌词意境: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我驾着小舟在长江上漂。承蒙王子看得起呀,不因为我是舟子身份而嫌弃我,甚至责骂我。我的心里呀如此的紧张而停止不住,因为我居然知道他是王子。山上有树木,树上有树枝,可是我的心里更喜欢王子啊,王子却不知道。(2)欣赏歌曲《越人歌》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中有哪三种艺术形式?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歌曲中包含着三大艺术形式:第一个形式是《越人歌》所独有的凄然呜咽的歌声,第二大形式是古琴伴奏,非常的深沉;第三大形式就是越人舞,它起源于奴隶社会。(3)欣赏现代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片段老师设置问题:古代歌曲和现代歌曲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从它的歌词、音乐旋律、音乐的节奏还有唱法上分析。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现代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现代音乐可以先有音乐旋律后有歌词,也可以先有歌词后有音乐旋律,而古代歌曲的歌词委婉含蓄,都是以诗词为主,是先有歌词后有音乐;现代歌曲多以大小调式为主的旋律,而古代歌曲多以民族五声调式为主的旋律,旋律的动向与诗歌的语调倾向是一致的,旋律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发,古代音乐相对于歌曲的内容和抒发情感方面来讲不占主要地位,是服务于歌词来的;现代歌曲的节奏类型有很多种,而古代歌曲多以诗歌节律(节奏韵律)为主,歌曲的节奏和吟诗的节奏是一致的;现代歌曲的唱法多以通俗唱法为主,而古代歌曲由于节奏受诗词节律的影响,所以唱起来像吟诗一样。它通常是伴琴而唱,在音色上要模仿古琴的音色,强调每一句都有一点点的拖腔,有收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带着这种唱法演唱古代歌曲。(三)巩固提高,主题升华1.了解古代歌曲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老师讲解:(1)诗经楚辞阶段,它主要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歌曲主要用瑟和琴来伴奏,我们称之为“琴歌”。(2)乐府阶段,乐府阶段主要是指汉代时期,出现了用丝竹乐队伴奏的“相和歌”,有用鼓、角、铙以及横笛等乐器伴奏的“铙歌”和“横吹曲”,也有用一两种管、弦乐器伴奏的抒情独唱歌曲,称为“倚歌”。(3)绝律诗阶段,绝律诗时代指的是唐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在五言、七言律诗的基础上加入琴伴奏的琴歌或以舞蹈结合的歌舞大曲。(4)词曲阶段,词曲阶段主要指的是宋元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以长短句为主的歌曲并创下了用多个曲调连续演唱的套曲形式,出现了说唱和戏曲艺术。2.欣赏《阳关三叠》(1)了解琴歌老师设置问题:琴歌包括哪些艺术形式?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琴歌主要是由人的歌声和琴(萧、瑟等乐器)组合,是中国古代备受文人雅士青睐的一种自弹自唱的艺术歌曲。它以简约的音乐语言寄托了深远的意趣,迎合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琴歌旋律与吟诗吟诵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琴歌的节奏受诗歌节律的制约。古琴的器乐性特征影响了琴歌的声乐特色.限定了琴歌演唱的行腔风格和润色特征。琴歌演唱注重二度创作,在追求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体现了个人的演唱特色的独创性。(2)简单了解《阳关三叠》老师讲解:《阳关三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歌曲。其歌词原为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因诗中有“阳关”与“渭城”这两个地名,所以得名《阳关曲》或《渭城曲》。老师设置问题: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请从调式、结构等方面分析。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阳关三叠》是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歌曲,它含蓄地反映了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戍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全曲分三大段,每段共分为上下两阕,上阕是由王维四句诗的旋律组成,以五声音阶的商调式为基础,四句曲调的关系是起承转合。下阕是后人在王维诗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长短句的旋律。以商调式为核心,同时又与羽调式结合,形成主调和属调的交替,加强了调式上的对比作用。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因此曲式有“三叠”的结构。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特别是后三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跃,以及“历辛苦”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3)欣赏《阳关三叠》①欣赏《阳关三叠》的上阕老师设置问题:音乐情绪怎么样?旋律走向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音乐情绪柔和深情,表达送别者真挚含蓄的情感,多采用级进进行,每一句结尾都是同音进行。②欣赏《阳关三叠》的下阕老师设置问题:音乐情绪怎么样?旋律走向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旋律的跌宕起伏,错乱多样,使用了很多的八度大跳,情绪上趋向激动,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之情。③整体欣赏歌曲《阳关三叠》,整体感受音乐情绪的别恨离愁。(4)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①按诗歌节律朗读前四句。②老师弹旋律,学生填词演唱。老师评价:想象着我们就是古人,演唱时要有吟诗的感觉,旋律的动向与诗歌的语调倾向是一致的,旋律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发。按照诗歌节律来演唱,声音要尽量模仿古琴的音色。③学生跟琴有韵味地演唱。(四)课堂小节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歌曲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在课后也多接触这方面的内容,多听一些古代歌曲,来感受我国古代音乐的博大精深。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现代版的古代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我们这节课就结束在王菲的歌声里,下课。

  • 第19题:

    【课题名称】《华夏古韵》 【教学内容】 (1)欣赏《关山月》。 (2)《流水》《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使学生对所听、所唱的音乐材料有直接感想。 教学工具 录音带、钢琴、古琴,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伯牙、钟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如果学生不会讲,教师就讲) “知音”的故事在史料《琴史》中有所记载,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之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也。’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3)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回答。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可能涉及音乐有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作用等,都应给予鼓励) (4)欣赏古琴曲《流水》(也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配上这首乐曲作背景) 通过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层峦迭嶂,幽涧滴泉,清清冷冷的奇境,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强流。按泛音序列下行和五声音阶进行的曲调,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手法,如同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 《流水》是一曲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一种进取的精神。 二、唱歌 (1)请同学朗诵诗句。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2)歌曲简介,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3)随着录音学唱。 (4)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如:歌曲前面部分比较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位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 (5)教师辅导学生学会唱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本课内容,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正确答案:本教学课例的教学目标不清晰,应包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重难点虽有,但不够突出,未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的也不明确,这几首曲子是以欣赏为主,还是以演唱为主?重点如何突出的,难点又是如何突破的?在教学过程中,最好按照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小结与作业这四个环节还进行设计。教学过程中,朗诵诗句《送元二使安西》的意义不明确,未在前面很好地铺垫开来。

  • 第20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欣赏》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欣赏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聆听《魔王》《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过程与方法】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知识与技能】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熟悉对艺术歌曲演唱的基本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聆听歌曲、探究艺术歌曲的艺术性如何体现。教学难点:体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感受其作品的思想内涵。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首歌,(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是什么歌曲?(摇篮曲)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梦幻、甜美)这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学生回答(贝多芬?莫扎特?海顿?),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我在课前引导)。上一节课的作业让学生分组搜集舒伯特的相关资料,在这里请学生们讨论、分享一下舒伯特的生平、艺术作品及艺术成就,我来归纳。小结: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自幼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就显示出他音乐创作的特殊才能。他的一生在贫困中度过,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及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等大量的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二)新课教授1.欣赏(1)《魔王》①提问与思考A.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B.反映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C.用什么乐器伴奏?(钢琴)②聆听《魔王》听前提问:舒伯特是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讨论小结(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筋疲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2)《鳟鱼》①聆听中文版《鳟鱼》A.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音乐开始,鳟鱼欢快游着,后来音乐紧张表现鳟鱼遇到危险--绝望)B.同学们说说作品包含了哪些寓意呢?(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诈与邪恶所害)(词作者舒巴尔特写了很多抒情诗,由于政治原因被关进监狱,表达了他向往自由的心情,浑水摸鱼渔夫--统治者,受骗的小鱼--群众,舒伯特看到后深有感触便写成了这首歌)②聆听《鳟鱼》,边听唱边打拍子(明亮的小河里面,有一条小鳟鱼,快活地游来游去,像箭儿一样)。③请学生试唱第一段歌谱;来感受、体会这一段音乐(教唱两遍),多媒体播放图片,这就是鳟鱼,我来弹奏,大家用“啦”唱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唱歌词……我们怎样才能唱出鳟鱼活泼欢快的音乐形象呢?(速度稍快、跳跃性)再一起演唱一遍。教师小节:舒伯特以内容为中心,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三)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目的:艺术歌曲是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而作的。(四)扩展环节: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及中国艺术歌曲?《摇篮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长江之歌》《草原之夜》《北京颂歌》《江河万古流》《送别》(李叔同)等。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再一一地听了。(五)小结舒伯特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将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但他的作品并不是盲目地屈从于诗歌,而是赋予了诗歌新的内涵,使诗歌具有新的生命力,下课后我们可以再去欣赏一些国外的艺术歌曲。(六)作业:课后收集中外艺术歌曲。(七)教学反思(略)

  • 第21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八年级音乐学唱课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夜深沉》【教学内容】欣赏、了解民族器乐【主要目标】1. 通过欣赏,了解曲牌音乐的风格。2. 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对民族戏曲音乐的热爱。3. 能够分辨二胡与京胡的音色。【教学活动】1. 多媒体导入(1)播放《贵妃醉酒》的影片。(2)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京胡)(3)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再来听赏一首由京胡演奏的作品,引入课题。2. 欣赏体验(1)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出问题:这首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并介绍《夜深沉》的相关知识。(3)再次播放歌曲并提出问题:乐曲中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3. 探究学习(1)展示京胡图片,讲解京胡的特点。(2)听赏音乐主题,并提问学生:旋律、节奏和速度上有哪些特点?(3)播放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选段。(《夜深沉》为背景音乐)提问学生:这段旋律对京剧的表达又有怎样的作用?4. 知识拓展播放古筝独奏《夜深沉》,感受不同民族乐器演奏同一曲牌的不同风格。5. 小结作业(略)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古琴艺术》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古琴艺术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古琴的历史、有关古琴的典故等古琴方面的知识。2.从中体会古琴的音色美、意境美,了解古琴音乐淡雅、朴素的音乐风格,以及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高尚品质。【过程与方法】1.了解、感受和分辨古琴的三种音色。2.认识文字谱和减字谱,并了解减字谱的记法。【知识与技能】1.泛音、散音、按音的演奏方法,勾和挑的基本演奏技巧。2.通过音乐要素分析乐曲《流水》。一、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和分辨古琴的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和对减字谱记法的了解。【难点】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分解古代文字“樂”,得出丝弦放在木头上,然后用拨子或手弹奏美妙的声音是弹拨乐器。(二)逐步探知,新课教授1.听两段音乐辨别乐器老师设置问题:这两段音乐分别使用的是什么乐器?能听出来是什么乐曲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第二段是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古琴曲《广陵散》。2.播放音乐聆听泛音的特点:飘渺。3.感受古琴韵味(1)老师弹奏古琴旋律,学生哼唱旋律。(2)播放古琴音乐旋律,学生默唱主题旋律。老师设置问题: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大自然中寻找一种景致和这个音色相呼应,你们会想到什么?在这段旋律里,我们发现它有什么特殊性?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想到很多的景色,比如竹林、山泉等是通过泛音来呈现的,我们看旋律上面有很多小圆圈,泛音的记录就是用旋律上面的圆圈记录的。(3)老师弹奏古琴旋律。学生观察弹奏泛音时的技巧(右手拨琴,左手压琴,然后轻轻地放掉)。(4)讲解仲尼式古琴的形状:琴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365天,琴上有七根琴弦,最早的古琴是五根琴弦,代表宫、商、角、徵、羽,周代文王和武王各加了1个弦,所以称之为“文武七弦琴”。琴上还镶嵌了13个白点,是13个徽位,就是13个音高位置,代表农历13个月(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5)介绍古琴和贵族、文人、诗人关系密切,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特点。古代文人以不知乐为耻,那么古琴是古代文人的必修乐器。四艺中琴棋书画,琴放在首位,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也流传了很多的名曲,《广陵散》和《流水》就在其中。4.欣赏《流水》,感受和体验其三种音色(1)讲述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这个典故最早是出自于《列子?汤问》。俞伯牙是战国时期很有名的琴家,伯牙善古琴,琴艺高超,那么钟子期善听。志在登高山是指音乐的精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分析山泉和湖海之间的规律。老师设置问题:山泉、小溪、江河、湖海这几个有没有规律?音乐中用的什么方法来表现这种形态?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它们的规模是从小到大。音乐中用泛音表现水的这种形态,表现出感觉很远、很飘渺,速度由慢加快再到慢下来,力度由弱到强再到弱,音型由疏散又到密集最后又是疏散,表现了水流由慢到湍急,最后归于江河湖海的平静。(3)从速度、力度、音型三个方面聆听音乐。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有没有一个地方特别激烈?老师讲解:这是古琴里面非常难的一个技巧,叫滚拂。无名指从高音到低音叫滚,二指由低音向高音叫拂,无名指和二指连起来演奏就叫滚拂。(4)欣赏演奏家的琴艺。老师引导:不能简单地把流水看作不同形态的水,这个流水应该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去感受其意境深远,这才是我们的追求。(5)辨别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和技法:泛音(飘渺,右手拨琴,左手压琴,然后轻轻地放掉),老师弹奏。散音(浑厚,右手弹琴,左手放在九到十徽的位置),老师弹奏。按音(婉转,双手配合,右手弹琴,左手在弦上滑动),老师弹奏。(6)个别学生学奏,老师讲解。老师引导:气定神闲,弹奏要在音阶当中,散音的音色要非常刚劲,慢一点,不要太快,按音的手要放在琴弦上面,摁实再弹,在四弦的位置上,弹出来的音色很细腻婉转,来回走一走,泛音双手配合,右手拨琴,左手压琴,不用摁实,然后轻轻地放掉,滚拂要像流水一样,再快一点。(7)学生正确地演奏。(三)主题升华,巩固提高1.欣赏《梅花三弄》,感受和分辨三种音色老师设置问题:三弄是指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三弄是结构的意思,就是三段的意思,它在古琴的三个区域来演奏。2.讲解古琴乐谱(1)展示文字谱和减字谱。文字谱的特点:麻烦,不容易记谱;减字谱的特点:比较清楚,但是没有节奏。(2)老师讲解减字谱的演奏方式并示范。(3)个别学生演奏《彩云追月》。老师引导:挑七用二指,挑七勾三,又挑七挑六……这个曲子很简单,就是两种技法:勾和挑,基本的古琴简单的演奏手法也就是这么演奏。3.古琴的演奏形式老师设置问题:古琴除了独奏,还有什么形式?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还有合奏。特别是琴箫合奏,琴歌,就是自己弹,自己唱。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笑,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时候夜深人静,才能真正地做到天人合一。4.欣赏琴歌《蒹葭》老师设置问题:这首乐曲的表演形式是什么?有没有觉得这段音乐有古人的味道?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曲采用人声演唱、古琴伴奏的表演形式,诉说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意中人。一唱三叹,很有古人的味道,这里恰巧又反映出古琴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古琴向来是不为娱人,只为自娱,注重内心的自审,所以哪怕是现在也很少有古琴的商业元素,要么就是自己独奏,要么弹给知己听。(四)课堂小节本节课我们选择性地欣赏了几首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古琴代表作并体验了古琴基本的弹奏技巧。古琴曲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高雅,意境高远,让我们领略了古朴典雅的古琴风范,体会到了民族文化、古琴艺术的博大精深,所以我们要热爱我国古代的音乐、热爱古琴音乐艺术。下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音乐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这称为音乐的(  )。
    A

    教学目标

    B

    教学难点

    C

    教学重点

    D

    教学内容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欣赏》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欣赏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聆听《魔王》《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过程与方法】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知识与技能】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熟悉对艺术歌曲演唱的基本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聆听歌曲、探究艺术歌曲的艺术性如何体现。教学难点:体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感受其作品的思想内涵。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首歌,(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是什么歌曲?(摇篮曲)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梦幻、甜美)这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学生回答(贝多芬?莫扎特?海顿?),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我在课前引导)。上一节课的作业让学生分组搜集舒伯特的相关资料,在这里请学生们讨论、分享一下舒伯特的生平、艺术作品及艺术成就,我来归纳。小结: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自幼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就显示出他音乐创作的特殊才能。他的一生在贫困中度过,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及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等大量的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二)新课教授1.欣赏(1)《魔王》①提问与思考A.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B.反映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C.用什么乐器伴奏?(钢琴)②聆听《魔王》听前提问:舒伯特是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讨论小结(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筋疲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2)《鳟鱼》①聆听中文版《鳟鱼》A.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音乐开始,鳟鱼欢快游着,后来音乐紧张表现鳟鱼遇到危险--绝望)B.同学们说说作品包含了哪些寓意呢?(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诈与邪恶所害)(词作者舒巴尔特写了很多抒情诗,由于政治原因被关进监狱,表达了他向往自由的心情,浑水摸鱼渔夫--统治者,受骗的小鱼--群众,舒伯特看到后深有感触便写成了这首歌)②聆听《鳟鱼》,边听唱边打拍子(明亮的小河里面,有一条小鳟鱼,快活地游来游去,像箭儿一样)。③请学生试唱第一段歌谱;来感受、体会这一段音乐(教唱两遍),多媒体播放图片,这就是鳟鱼,我来弹奏,大家用“啦”唱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唱歌词……我们怎样才能唱出鳟鱼活泼欢快的音乐形象呢?(速度稍快、跳跃性)再一起演唱一遍。教师小节:舒伯特以内容为中心,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三)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目的:艺术歌曲是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而作的。(四)扩展环节: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及中国艺术歌曲?《摇篮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长江之歌》《草原之夜》《北京颂歌》《江河万古流》《送别》(李叔同)等。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再一一地听了。(五)小结舒伯特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将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但他的作品并不是盲目地屈从于诗歌,而是赋予了诗歌新的内涵,使诗歌具有新的生命力,下课后我们可以再去欣赏一些国外的艺术歌曲。(六)作业:课后收集中外艺术歌曲。(七)教学反思(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