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女性,40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畏寒发热1天。查体:体温38.7℃,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及轻度肌紧张。血常规:WBC16.4×109/L。首选的辅助检查是()。A 腹部平片B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C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D 腹部B超检查E CT

题目
单选题
患者,女性,40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畏寒发热1天。查体:体温38.7℃,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及轻度肌紧张。血常规:WBC16.4×109/L。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A

腹部平片

B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

C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D

腹部B超检查

E

CT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患者考虑胆石症,首选B超检查。
更多“患者,女性,40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畏寒发热1天。查体:体温38.7℃,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及轻度肌紧张。血常规:”相关问题
  • 第1题:

    女性,36岁,突然发生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发热寒战,排柏油样便少量,查体:急性病容,巩膜黄染,应考虑是 ( )。


    正确答案:D

  • 第2题:

    男,7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呕吐,发作间歇期症状完全消失。查:体温37.2℃,巩膜无黄染,右上腹轻度深压痛,无肌紧张,可能为

    A.急性胆囊炎
    B.十二指肠溃疡
    C.胆石症
    D.胆道蛔虫病
    E.化脓性胆管炎

    答案:D
    解析:
    病例的特点是儿童阵发性右上腹痛,发作间歇期症状完全消失,无明显感染和腹膜炎体征,是典型的胆道蛔虫症的临床表现。

  • 第3题:

    患者女,53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3小时,胆囊泥沙样结石病史1年。查体:体温37℃,右上腹深在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Murphy征阴性。经保守治疗1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查体:体温38.5℃,右上腹深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此时可诊断为()

    • A、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B、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
    • C、急性重症肝炎(暴发性肝炎)
    • D、急性胆囊炎
    • E、急性胆管炎

    正确答案:E

  • 第4题:

    患者,女性,40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畏寒发热1天。查体:体温38.7℃,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及轻度肌紧张。血常规:WBC16.4×109/L。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 A、腹部平片
    • B、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
    • C、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 D、腹部B超检查
    • E、CT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患者,女性,53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3小时,胆囊泥沙样结石病史1年。查体:体温37℃,右上腹深在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Murphy’s征阴性。经保守治疗1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查体:体温38.5℃,右上腹深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此时可诊断为()

    • A、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B、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
    • C、暴发性肝炎
    • D、急性胆囊炎
    • E、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正确答案:E

  • 第6题:

    男,7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呕吐,发作间歇期症状完全消失。查:体温37.2℃,巩膜无黄染,右上腹轻度深压痛,无肌紧张,可能为()

    • A、急性胆囊炎
    • B、十二指肠溃疡
    • C、胆石症
    • D、胆道蛔虫病
    • E、化脓性胆管炎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单选题
    男,7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呕吐,发作间歇期症状完全消失。查:体温37.2℃,巩膜无黄染,右上腹轻度深压痛,无肌紧张,可能为()
    A

    急性胆囊炎

    B

    十二指肠溃疡

    C

    胆石症

    D

    胆道蛔虫病

    E

    化脓性胆管炎


    正确答案: C
    解析: 病例的特点是儿童阵发性右上腹痛,发作间歇期症状完全消失,无明显感染和腹膜炎体征,是典型的胆道蛔虫症的临床表现。

  • 第8题:

    单选题
    患者,男,8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呕吐,发作间歇期症状完全消失。查体:体温37.2℃,巩膜无黄染,右上腹轻度深压痛,无肌紧张。可能的诊断为(  )。
    A

    十二指肠溃疡

    B

    急性胆囊炎

    C

    胆石症

    D

    胆道蛔虫病

    E

    化脓性胆管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男性,39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寒战、发热20小时。查体:体温38.7℃,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及轻度肌紧张,血常规: WBC 18.4×109/L。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是

    A.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B.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

    C.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D.腹部B超检查

    E.静脉胆道造影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女性,45岁,突发右上腹及心窝部刀割样绞痛伴阵发性加剧1天,发病后12小时寒战、高热,巩膜黄染,剑突偏右侧深压痛,右上腹轻度肌紧张,体温38℃,WBC14×109/L,血清总胆红素30μmol/L,尿胆原(-),尿胆素(++),应诊断为

    A、溃疡病穿孔
    B、急性胰腺炎
    C、急性胆囊炎
    D、胆总管结石
    E、高位阑尾炎

    答案:D
    解析:
    肝外胆管结石临床表现:取决于有无感染及梗阻。一般平时可无症状。但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Charcot三联症,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顺序也要注意,痛后热是外科病的特点,内科常是热后痛。1、腹痛:发生在剑突下及右上腹部,多为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或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这是由于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端或壶腹部,引起胆总管平滑肌及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2、寒战高热:胆管梗阻继发感染后,胆管内压升高,感染循胆管逆行扩散,细菌及毒素经毛细胆管入肝窦至肝静脉,再进入体循环而引起全身性感染。约2/3的病人可在病程中出现寒战高热,一般表现为弛张热,体温高者可达39~40℃。3、黄疸:胆管梗阻后即可出现黄疸,其轻重程度,发生和持续时间取决于胆管梗阻的程度,是否并发感染,有无胆囊等因素。

  • 第11题:

    患者,女性,45岁,突发右上腹及心窝部刀割样绞痛伴阵发性加剧一天,发病后12小时寒战、高热,巩膜黄染,剑突偏右侧深压痛,右上腹轻度肌紧张,体温38℃,WBC14×109/L血清总胆红素30μmol/L,尿胆原(-),尿胆素(++),应诊断为()

    • A、溃疡病穿孔
    • B、急性胰腺炎
    • C、急性胆囊炎
    • D、胆总管结石
    • E、高位阑尾炎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女性,53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3小时。胆囊泥沙样结石病史1年。查体:体温37℃,右上腹深在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Murphy征阴性。经保守治疗1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查体:体温38.5℃,右上腹深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B、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
    • C、急性重型肝炎
    • D、急性胆囊炎
    • E、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正确答案:E

  • 第13题:

    患者女性,63岁,进食油腻后突发右上腹疼痛2天,向右肩放射,伴发热、恶心、呕吐,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Murphy征(+)。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A、MRI
    • B、CT
    • C、ERCP
    • D、立位腹平片
    • E、腹部B超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单选题
    女性,36岁。因右上腹疼痛1天来诊。查体:巩膜黄染,体温39.5℃,右上腹压痛,轻度肌紧张。B超见胆管轻度扩张,胆管内有结石。如果不及时治疗,该患者最容易出现()。
    A

    胆管炎性狭窄

    B

    胆囊穿孔

    C

    胆源性肝脓肿

    D

    胆道出血

    E

    休克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单选题
    女性,38岁。因右上腹疼痛1天来诊。查体:巩膜黄染,体温39.5℃,右上腹压痛,轻度肌紧张。B超见胆管轻度扩张,胆管内有结石,如果不及时治疗,最容易出现()。
    A

    胆管炎性狭窄

    B

    胆囊穿孔

    C

    胆源性肝脓肿

    D

    胆道出血

    E

    休克


    正确答案: A
    解析: 胆总管结石出现上腹痛、高热、黄疸,称为Charcot三联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表现为在三联症基础上出现休克,精神症状。胆管结石梗阻使胆道压力增高时可引起的胆囊肿大,但极少穿孔;只有当胆管结石反复嵌顿在胆管下端或排入十二指肠过程中才有可能引起胆管炎性狭窄;当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道压力高,细菌逆行感染引起肝脓肿和胆道出血,但发生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