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雅典宪法的民主性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单选题
    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在政治上表现为()
    A

    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B

    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C

    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

    D

    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心阳虚证()
    A

    桂枝甘草汤证

    B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C.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C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单选题
    器物“豆”按年代变化的规律是()
    A

    早期胖晚期瘦

    B

    早期瘦晚期胖

    C

    早期矮晚期高

    D

    早期高晚期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判断题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的爱国主义”乃是昙花一现,稍后便隐匿于历史之中。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名词解释题
    补彩

    正确答案: 补彩为挽救彩病的一种方法,即在瓷彩剥落的部分,补加色彩。如古瓷上的金彩最易剥落,其中许多就是由后人重新补上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判断题
    人类不同于动物的饮食方法是饮食文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多选题
    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民族乐派”包括作曲家()。
    A

    弗朗克

    B

    福雷

    C

    德彪西

    D

    圣桑

    E

    丹第

    F

    拉罗、杜卡斯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永乐大典

    正确答案: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由姚广孝、刘季篪和解缙任监修、汇集了三千余位学者参加编修,于永乐六年(公元1403年)编成,全书共计22,877卷目录60卷(一说为22,011卷),全书装订成11,095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在戏曲舞台上,为了表现人物的激愤、惊恐、疯癫或绝望挣扎等的感情,前辈的艺人们创造了一种叫()的表演形式。
    A

    甩发(水发)

    B

    假发

    C

    束发

    D

    扬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由维新派主办的影响较大的报纸有()
    A

    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

    B

    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

    C

    湖南的《湘报》

    D

    《新民丛报》

    E

    《民报》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成年人全身共有多少块骨头()
    A

    198

    B

    201

    C

    206

    D

    211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商武丁统治的五十多年里,为商朝最强盛的时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什么是八股文取士?它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八股文统称制艺或时文、八比文、四书文,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文体。作文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者必须“依经按传”,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不能作任何发挥。八股文包括破题、承题、起讲、中股、后股、束股和大结等几个部分。明清八股文取士,对教育产生了直接影响。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仅仅局限于训练八股文,严重地败坏了学风。学校教育变成了八股文的训练基地,助长了读书人的侥幸心理,不求真才实学,严重地妨碍了学术的进步。不断遭到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猛烈抨击,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为主要代表,掀起了一场反对科举和八股取士的高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名词解释题
    八股取士

    正确答案: 八股取士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填空题
    ()标志基督教在罗马开始取得合法地位。

    正确答案: 米兰赦令的颁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单选题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下列对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

    1950年,达赖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到北京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B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C

    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D

    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队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地方政府和市民的热烈欢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判断题
    陶器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也由此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名词解释题
    孔雀帝国

    正确答案: 印度次大陆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约于公元前323年为旃陀罗笈多驱逐希腊人,推翻难陀王朝所建。因其出身于孔雀宗族,故名,首都华氏城,在阿育王时代帝国达到了顶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为雅典民主制“宪法”的产生及其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特尼改革

    C

    阿菲埃尔特改革

    D

    伯里克利改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理学的产生,首先是适应于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大汉与盛唐由顶峰滑落之后,继之而来的是两个闻名的乱世。尤其唐代繁荣辉煌所伴随的腐败奢糜、人伦混乱、纲常松驰、道德式微,竟成为大唐崩塌的重要内因。理学,是儒家学者革除时弊、整顿人心,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的举措。其次,理学是复兴儒学运动的延续。面对佛、道的弥漫和挑战。唐中叶,韩愈猛烈抨击佛教,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道世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启发后来儒者弘道传道、复兴儒学。李翱以“性善情恶”论为儒家性善论作出新论证,其“复性”的思维方式和把儒学当做“性命”之学的观点,以及融会儒佛的思路,启发了理学家。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构筑起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框架,实开理学端绪。宋明理学家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儒学的复兴。魏晋玄学曾将三教进行了一次融合;唐代三教并行,又在独立发展、相互论争中交融。其间,儒学实际上处于劣势。理学则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积极援佛、道入儒,以期建立一个能融合“百家之学”的思想体系,来完善自我,取代佛、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倪瓒的绘画理论

    正确答案: (1)意气说是其主要绘画理论思想;
    (2)“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余之竹,聊以写胸中之逸气耳”逸气说是一种对绘画功能的认识,它排除了绘画“明劝诫,助人伦”的社会教化功利,认同宗炳等人的“畅神论”,推而认为绘画的总用时抒发个人胸中逸气,追求神采忽略形似
    (3)自娱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的时间是()
    A

    1942年

    B

    1943年

    C

    1944年

    D

    1945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元朝时管理基督教的机构叫什么()
    A

    宣抚司

    B

    市政司

    C

    哈的司

    D

    崇福司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赵孟颊作为宋元之际著名文人与画家,其绘画理论处于一种承先启后的状态?

    正确答案: (1)赵孟頫反对宋代院体那种拘泥与具象的画风,以对“古意”的追求力倡返朴归真、简率不似的文人画风,努力在绘画中返归唐极其以前的古朴风格,这是打着复古之名而行创新之实的典型例证。
    (2)赵孟頫不可能完全摆脱历史发展的惯性影响,他对简率不似之风的追求,又与他尊重客观自然真实,
    追求“近物之性,”、“欲写其似”的努力形成一定程度的矛盾。
    (3)赵孟頫画论的矛盾之处正反映了中国画坛由宋代院体一统天下向文人画称雄艺坛的时代转换的过渡性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