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答题试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相关问题
  • 第1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
    (3)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 第2题:

    试述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条件及其表现。


    参考答案: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义,长达八年,席卷了今内蒙古、河北、关陇的广大北方地区。它的特点是北方各族被压迫被剥削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北魏统治阶级。这些起义不但有力地打击了北魏的腐朽统治,扫荡了士族地主,极大地削弱了鲜卑贵族和北方汉人门阀士族的势力,而且起义军包括汉、鲜卑、匈奴、敕勒、丁零、氐、羌等族的广大人民。他们在斗争中加强了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减少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隔阂,因而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为隋、唐时期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 第3题:

    今年是辛亥革命98周年,小张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方,他应该到()

    • A、上海
    • B、北京
    • C、天津
    • D、武昌

    正确答案:D

  • 第4题:

    辛亥革命爆发于()。

    • A、1911年
    • B、1913年
    • C、1915年
    • D、1921年

    正确答案:A

  • 第5题:

    1911年10月1日爆发了“辛亥革命”。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问答题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宣传的特点和业务改进。

    正确答案: (一)报刊宣传的特点
    1、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
    2、资产阶级革命派变成了办报的主角。
    1、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报刊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政府作用更大,表现为:(1)揭露了帝国主义;(2)批评了清王朝和保皇派;(3)宣传了革命思想。
    3、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
    4、以革命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增多。
    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于新闻的真实性不很重视,其报刊上有时出现侮报道,有时还出现暴露内部分歧的言论。
    (二)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
    辛亥革命时期,特别是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兴起后,新闻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在内容上,报纸一般已具备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大要素。新闻报道成为报纸的主角。新闻报道体裁也日益增多。
    (2)评论工作进一步改进。报纸评论的形式逐渐多起来,有“社论”、“时论”、“时评”、“编者按”等。
    (3)有些报纸分庄、谐两部分,促进了报纸文艺副进的发展。
    (4)在形式上,大多数报纸已由近代形态发展成为现代形态,结束了“报”、“刊”不分的时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09年10月真题)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好处,宣布实行“新政”,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的半个多世纪中,世界历史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重大变化,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提供了不少回答这些问题的实践经验。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2)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经济全球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等等。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今后它还将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发展。
    (3)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而不是离开这个基础和血脉另立门户、另起炉灶、另搞一套。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要有毅力,要勇于探索,要持之以恒,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作出理论创新,不是信手拈来、轻而易举的,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1900年德国民法典制定的历史条件及法典的特色。

    正确答案: 历史条件:
    1.修改宪法,使制定民法典有了可能
    2.自然法学派和评论法学派之争。
    特色:
    1.法典具有较高的水平和理论基础
    2.对无险私有、契约自由、过失责任原则有所发展
    3.规定了法人制度和人身雇佣契约
    4.规定了较多的一般条款和参照条款5保留了封建残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辛亥革命首先在()爆发,得到()的首应,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参考答案:武昌;湖南

  • 第14题:

    辛亥革命是1912年10月10日爆发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年,辛亥革命爆发.

    • A、1910
    • B、1911
    • C、1912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试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好处,宣布实行“新政”,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 第17题:

    单选题
    ()年,辛亥革命爆发.
    A

    1910

    B

    1911

    C

    1912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述情报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情报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情报信息爆炸是促使情报学产生的直接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制度的否定,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出现是人类文化科学的发展对司法经验总结的结果,同时又是和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央集权君主制的产物。为了结束地方封建割据的分裂状态,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封建君主实行这项法律制度,有利于把司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打击封建割据势力。
    欧洲的历史进入封建君主专制的时间之后,一种新的适应当时政治需要的证据制度,即法定证据制度(又称为形式证据制度)取代了神示证据制度。在16世纪至18世纪之间,法定证据制度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其影响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当时,欧洲大陆法纪系各国的法典中,普遍规定了这种证据制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有1532年的《加洛林纳法典》、1853年的《奥地利刑事诉讼法》以及1857年的《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等。
    当然法定证据制度不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证据制度而已,有的国家的证据制度还较多地保留神示证据制度的残余。在同时期的英国,由于其民族历史传统的特殊性,尽管其证据制度中也有许多形式主义因素,但却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法定证据制度。封建君主专制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央集权,强化国家权力对社会的控制,与这个政治特色相适应,在欧洲大陆君主专制时期,以纠问式诉讼形式取代了控告试诉讼形式。在纠问式诉讼形式下,无论是否有被害人控告,司法机关都有权主动追究犯罪,法官集起诉讼权和审判权于一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活动的特点及业务改进。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1901年“报禁”、“言禁”开放后,中国民族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1906年以后,清王朝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政治统治,不得不宣布“预备立宪”,并开始颁布新闻法规,通过新闻法规来钳制新闻事业。然而,这些措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给了已经壮大起来的中国资产阶级以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新闻事业进一步蓬勃发展。 (二)代表性刊物列举:《民报》、《神州日报》、“竖三民”、《大江报》
    (三)报刊活动特点
    (1)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辛亥革命中的两大党派改良派与革命派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纷纷在海内外创办自己的党报,两党之间也展开了长期论战。
    (2)资产阶级革命派成了办报的主角。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报刊在海外大批涌现,不仅数量超过改良报刊,而且舆论上也占到了主导地位。
    (3)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辛亥革命前后,国内外各种矛盾激化,各种政治力量都是报刊政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同时与敌对思想作斗争。
    (4)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辛亥革命时期的办报活动由海外转向国内,再由腹地向东北、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延伸。读者已扩大到新军、会党、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
    (5)以革命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增多。这些副刊内容多是直砭时弊、揭露清廷、批判康梁、宣传革命的,使报纸的内容、形式活泼引人。评价: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于新闻的真实性不很重视,其报刊上有时出现侮报道,有时还出现暴露内部分歧的言论。
    (四)业务改进
    (1)在内容上,报纸一般已具备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大要素。新闻报道成为主角,报道体裁也日益增多。
    (2)评论工作进一步改进。报纸评论形式多样化,有“社论”、“时论”、“时评”等。
    (3)编辑工作进步,有的报纸庄、谐并重,版式有了很大改进,促进了文艺副刊的发展。
    (4)大多数报纸结束,“报”、“刊”不分时代,由近代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
    (五)总评:虽然辛亥革命后曾出现过政党报纸相互攻击的时期,但以革命派为主导的报刊活动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丰富了新闻理论,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其业务大体奠定了现代报纸的雏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各派的新闻思想并简评。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戊戌变法失败后,历史进入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斗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民族资产阶级越来越迅速地发生分化,逐步形成了两股主要的政治力量:一股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主张实行“开明专制”、“君主立宪”制度。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后,他们极力反对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逐渐由维新派、改良派堕落成保皇派。另一股政治力量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制度、推翻满清政府。在整个辛亥革命期间,两股力量创办了大量报刊,宣扬自己的观点,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二)各派代表刊物列举:
    改良派:国外:《清议报》、《新民丛报》;
    国内:《时报》、《大公报》、《京话日报》、《东方杂志》
    革命派:国外:《民报》
    国内:《神州日报》、“竖三民”、《大江报》
    (三)改良派:(梁启超)由于改良派有较多的办报实践,一直把办报作各政治斗争的主要方式,在办报主张上,他们比革命派进行了更多理论探讨和思辨,发表论述较多,影响较大。
    (1)在报刊任务方面,提出“两大天职”说,即“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2)在报纸的功能方面,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3)在办报原则上,提出办好报纸的四个条件,即:“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
    (4)在舆论方面,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认为报馆是最能体现舆论的机关,健全舆论必须有五个条件:即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感情,故作偏至之论。
    (5)在宣传方面,指出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
    评价:a、积极性:改良派的办报主张,如“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代表舆论”、“制造舆论”等,提法新颖洗练,引起报界和进步人士的广泛注意。这些主张具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对推动当时报界反封建斗争和提高自身素质有一定积极意义。b、局限性:上述主张总体来说,是属于观念论和形而上学的,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其最大缺陷,就是片面夸大舆论的作用和报纸的力量,吹嘘单凭报纸舆论就能改变社会制度。这对革命是消极的,而且把群众视为愚氓,主张在“向导国民”中使用“骇”、“过两级”的方法,更不足取。
    (四)革命派:他们对报刊的一些基本认识,与改良派基本一致。他们的办报主报不仅在实质上是相同的,而且在具体表述方面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革命派报人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更具有资产阶级上开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其主要有:
    (1)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革命派从一开始就明确提出办报的目的是为了革命。
    (2)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
    (3)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4)认为报纸应该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
    (5)认为报纸和记者是国民和舆论的代表。
    (6)记者应该先知先觉。
    评价:a、积极性:总体上,他们重视报纸的舆论工具作用,在坚持把武装斗争放在首位的同时,作了大量的报刊宣传工作,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一些观点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办报口号,作了富有斗争精神的解释和补充。b、局限性:他们的办报思想始终打上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个人英雄史观的烙印,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人民大众的力量。对西方新闻学的吸性和理解较为肤浅,其办报思想内容较单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现实依据四个方面。
    (1)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为对外支付巨额赔款,腐朽的清政府加剧了对人民的盘剥,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遍及全国,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第二,清末“新政”的破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先后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延续其反动统治,清政府不断借改革之名加强皇权,最终使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没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统治危机。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并成为革命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就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
    A

    民族危机加剧

    B

    社会矛盾激化

    C

    清政府的新政及其破产

    D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