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一、病例发现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

题目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的经验教训。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处置中的重要性。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G市CDC应采取哪些措施?

相似考题
更多“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相关问题
  • 第1题:

    预防甲型肝炎的根本措施是()

    • A、发现患者进行报告
    • B、隔离治疗患者
    • C、接种甲肝疫苗
    • D、粪便无害化处理
    • E、餐具消毒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用快速诊断试验法,能不能确定病例的诊断?


    正确答案:不能。快速诊断实验的灵敏度高,特异度低,出现假阳性的机会要高。

  • 第3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病例定义中为什么要增加近期有昆虫叮咬史1项?


    正确答案:蚊虫叮咬偶可传播本病。本次疫情中的某些病例在接受调查时,也称是被牛虻咬的。

  • 第4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何看待疫区内患者、居民的外逃现象?在以后的疫情处置中,如何避免外逃现象?


    正确答案:不可避免的。今后要注意对疫区居民的正确引导,采取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及时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居民,消除他们的恐慌。

  • 第5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何搜索病例?搜索病例的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搜索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搜索J村全部6个诊所以及J乡其它12个村卫生室,询问村医有关情况;二是抽调卫生骨干40人,分为20个组对J村1323户村民进行拉网式挨门逐户调查。调查内容为凡在2007年7月1日以后,在J村内居住、工作的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作为可疑炭疽病例,进行登记和个案调查:①皮肤出现红斑、
    丘疹、水疱,肿胀,黑色焦痂;(皮肤炭疽);②急性起病,发热,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肠炭疽);③高热,咳嗽,咽痛、呼吸困难,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肺炭疽);④剧烈头痛,呕吐;⑤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的经验教训。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处置中的重要性。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G市CDC应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①立即向上级CDC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②应急培训;
    ③加强疫情主动监测,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④准备相应的物资和药品;
    ⑤组成调查组(流行病学、实验室、消毒等)赶赴现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该村环境恶劣、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的现状,加大了疫情处置难度,为什么?

    正确答案: 夏天,有利于炭疽杆菌的繁殖,而该村环境差,则增加了环境消毒难度,消毒效果受影响,则难以抑制炭疽杆菌繁殖的强度,会促进疾病的发生。疫区处理不彻底,也为今后炭疽的发生留下隐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患者A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思考8月6日能不能根据临床表现不典型就排除其为皮肤炭疽病例?

    正确答案: 之后的找到了流行病学,并有强有力的病原学证据则很好的提示了我们:对于来自疫区的病人,即便是流行病学不明确也不能轻易排除。而流行病学不明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最初临床医生询问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流调技巧不佳、病例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隐瞒了流行病学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预防甲型肝炎的根本措施是()
    A

    发现患者进行报告

    B

    隔离治疗患者

    C

    接种甲肝疫苗

    D

    粪便无害化处理

    E

    餐具消毒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皮肤炭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有哪几种?重点人群有哪几种?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处理方式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密切接触者包括牲畜的密切接触者和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两种。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指(未采取有效防护)治疗或护理、探视病人或疑似病人,或与病人共同生活,或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和/或排泄物(如粪便)的人。牲畜的密切接触者指直接从事屠宰、剥皮、搬运、加工病死牛的人和兽医。重点人群指饲养、屠宰、加工、贩卖、搬运牛的人员及兽医等。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一个最长潜伏期(12天),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服药。重点人群要加强监测,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服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皮肤炭疽病人的出院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皮肤炭疽病例需结痂脱落,两次菌培养阴性才出院。或者是经专家组同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到G市后,你最想了解哪些信息?怎么去获得这些信息?初步需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当地的一般情况(人口统计学资料、交通、经济、民族、风俗、生活方式与习惯、生产和居住条件、人群预防接种情况、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水源、自然地理、气象、民族特点等)、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人间疫情、历史疫情发生情况等。
    从畜牧和其他部门索取信息,通过对乡村医生、乡村干部和村民调查获取信息。初步采取的措施:做好个人防护;要求当地乡村医生发现病人及时报告;教育村民不屠宰、剥皮、搬运、加工病死牛;调查密切接触者,进行重点人群监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领导的重要性如何?疾控机构该如何做好政府的参谋?


    正确答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调查处置工作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职责,还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本次疫情,卫生与畜牧部门分别在人间、畜间疫情控制中起到主导作用。
    政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政府掌握行政权力,能充分利用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有效地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与资源,保障人力、物力与所需技术,以控制、处理和化解危机。②取得政府的支持,将有助于疾控部门得到各相关部门的技术与组织支持,加大疾控工作力度,保证其防病策略得以切实落实。③政府的公信力是危机时期工众的心理支撑,公众能从政府的态度中获得信心,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促进防控措施的落实。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先要对公共卫生后续影响做出评估,包括波及的人群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目前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需要的人力、物力,采取措施后可能预期控制的时间,可能引起的社会反应和经济效应等,以此开发政府决策层,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协调职能。这是促进多部门协作、早日控制疫情与化解危机的关键。在开发政府领导的过程中,疾控机构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及时汇报,保证政府在第一
    时间了解疫情的发生、进展情况;②正确判断形势、讲清危害,使政府充分认识地事件的严重性、控制工作的迫切性;③发挥专业优势,强调科学防治,以令人信服的调查分析结论取得政府信任,提高疾控部门自身在政府心目中的地位;④实事求是,向政府报告疾控机构现有的工作能力,请求行政支持,争取必要的人力、物资、技术支持;⑤换位思考,充分理解政府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顾虑,在此基础上,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分析利弊,提出科学控制策略建议;⑥功在平时,疾控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与政府的沟通、交流不仅限于危机时期,也应体现在平时常规工作中。只有让政府部门认识到疾控机构平时的努力,才有助于疾控事业的发展。

  • 第14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的经验教训。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处置中的重要性。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G市CDC应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①立即向上级CDC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②应急培训;
    ③加强疫情主动监测,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④准备相应的物资和药品;
    ⑤组成调查组(流行病学、实验室、消毒等)赶赴现场。

  • 第15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本次疫情结束后,对G市CDC而言,今后应做哪些工作?


    正确答案:今后每年要进行常规监测,连续3年该区域未检测出炭疽杆菌,可停止监测。

  • 第16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何管理皮肤炭疽病例?试想本次疫情最可怕的后果?


    正确答案:病人隔离治疗(在乡镇卫生院或传染科医院)。最可怕后果:发生肺炭疽

  • 第17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的经验教训。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处置中的重要性。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什么是炭疽病?炭疽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分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及肠炭疽三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人间炭疽病例以皮肤炭疽最为常见,多为散发病例,肺炭疽及肠炭疽病死率高。牛、羊等食草动物为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及其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胞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炭疽病例的诊断按“炭疽诊断标准(WS283-2008)”执行。
    3.1流行病学史
    3.1.1患者生活在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天内到达过该类地区;
    3.1.2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地区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活动。
    3.2临床表现
    3.2.1在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的局部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该部位的回流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3.2.2急性起病,发热,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可有消化道以外症状和体征。
    3.2.3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咯极黏稠血痰。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啰音。胸部X射线的主要表现为纵膈影增宽。常见胸腔积液。
    3.2.4剧烈头痛,呕吐,项强,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呼吸衰竭,脑脊液多为血性。可继发于3.2.1~3.2.3各种症状,也可能直接发生。
    3.2.5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感染性休克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皮肤出现出血点或大片淤斑,腔道中出现活动性出血,迅速出现呼吸与循环衰竭。血液涂片中可检出大量革兰阳性大杆菌。可继发于3.2.1~3.2.3各种症状,也可能直接发生。
    3.3实验室检测
    3.3.1皮肤溃疡的分泌物、痰、呕吐物、排泄物,或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显微镜检查发现大量两端平齐呈串联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3.3.2细菌分离培养获炭疽芽孢杆菌。
    3.3.3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出现4倍或4倍以上升高。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患者应具有细菌学或血清学诊断阳性结果方可确诊。
    诊断:疑似病例,具有3.1中的任何一条,并具有3.2.1~3.2.5的临床表现之一者。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3.3.1的镜检结果,并具有3.2.1~3.2.5的临床表现之一者。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3.3.2或3.3.3任何一项者。
    病型:有3.2.1临床表现的确诊病例,为体表感染(皮肤)炭疽;有3.2.2临床表现的确诊病例,为经口感染(肠)炭疽;有3.2.3临床表现的确诊病例,为吸入感染(肺)炭疽;有3.2.4临床表现的确诊病例,为脑膜炎型炭疽;有3.2.5临床表现的确诊病例,为败血症型炭疽。
    人炭疽的处理原则
    (一)隔离:炭疽病人由做出疑似诊断时起,即应隔离治疗。原则上应就地隔离,避免长距离运送病人。
    (二)治疗:治疗开始前,首先采取标本以备确定诊断。以抗生素治疗为基础,同时采取以抗休克、抗DIC为主的疗法,并根据情况辅以适当的对症治疗。
    (三)病人污染环境消毒:病人的废弃物品必须焚毁,所有受到污染的物品也尽可能焚毁。污染的环境和不能焚毁的物品使用有效方法消毒。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人所处的环境应行终末消毒。
    (四)病人尸体处理:炭疽病人死亡后,其口、鼻、肛门等腔道开口均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棉花或纱布塞紧,尸体用消毒剂浸泡的床单包裹,然后火化。
    (五)确定感染来源:接诊疑似炭疽的病人时,须尽可能地询问其发病前的接触史,从而发现可疑的感染来源。对可疑的感染来源应采样进行细菌学检验,以确定是否确为炭疽芽孢杆菌污染。在动物组织标本中,镜检发现炭疽芽孢杆菌;或在各种来源的标本中分离培养获得炭疽芽孢杆菌,可以确定为感染的来源。
    (六)感染来源的处理原则:隔离与治疗病人;处死或隔离治疗病畜;消毒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物体和环境;对在污染地区内或其周围活动的所有牲畜实施免疫接种,每年早春进行一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临床救治专家会诊意见和省CDC的检测结果,能不能彻底排除患者C?

    正确答案: 不能。对于居住在疫区,有明确流行病学史者,即便症状轻、临床表现不典型、快速诊断阴性。也不能轻易排除。而之后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则是很好的说明。培养阴性不能否定其作为传染源的作用,对这些可疑传染源应多次进行细菌学检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病人来自疫区、曾有高热、上臂水肿严重、有白色水泡,能不能做出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正确答案: 对于第一例皮肤炭疽病人的诊断应慎重,不能因为临床表现不典型就轻易排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上述表述,试述普查的目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普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如女性职工的宫颈癌普查)和寻找某病的全部病例(如本次炭疽疫情,找出人群中该病的全部病例,管理传染源)。普查的优点除了早发现、早诊断病人,并能寻找出全部病例外,尚可以普及医学卫生知识;另外,普查的资料虽然往往比较粗糙,但由于没有抽样误差,而能较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但是,普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其主要缺点在于:①普查由于工作量大而不易细致,诊断可能不够准确;②如果仪器等设备及人力等不足会影响检查的速度与精确性;③不适用于患病率低、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④普查的费用往往较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试分析本次疫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可能的传染病与传播途径、可能的传播链,人间疫情趋势估计。

    正确答案: 分布特点:4名患者均为J村村民,职业为养殖户、屠宰户,均为青壮年,均于一个炭疽最长潜伏期内(14天)发病(发病日期分别为7月23日、7月25日、8月1日和8月2日),均有牛的屠宰、剥皮、搬运史。危险因素暴露史:患者A发病前3~4天曾有屠宰肉牛并剥皮史,患者B发病前3天曾有搬运死亡炭疽奶牛史,患者C发病前2天曾有屠宰肉牛并剥皮史,患者D发病前10天曾屠宰加工牛头。其暴露时间为7月21~23日,正值当地发现牛炭疽疫情的时期。但未发现4人具有同一个的危险因素暴露史,即未发现四人暴露于同一头病死牛,未发现四人之间有接触史。传染源与传播途径:据畜牧部门提供信息,该村南区自7月22日,发生了奶牛炭疽疫情,但未有肉牛炭疽疫情的信息。但根据C的流行病学史判断,其传染途径可能是7月21日帮其同学屠宰肉牛。其他3名患者的传染源可能是被其屠宰剥皮的牛,传播途径可能是搬运、屠宰、剥皮病死牛过程中接触传播。可能的传播链:患者A、C参与屠宰的那头牛的牛头被患者D收购,并加工?但一直未核实。人间疫情趋势分析:4名患者虽具有生活在疫区、均发生于炭疽病高发年龄、均有屠宰剥皮搬运病死牛的共同点,但缺乏其它共同的危险因素暴露史,未发现4例患者之间的传播链。因此,难以确定四患者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均为散发病例。鉴于目前诊断的四例患者没有共同的传染源和共同的危险因素暴露史,其中C、A和D三患者也没有与畜牧部门认定的病死牛有接触史,提示此疫情处置的复杂性,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不排除该村内仍存在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饭店职工健康体检时发现一名职工为甲型肝炎患者。对该患者所采取的措施为()
    A

    接种乙肝疫苗

    B

    接种甲肝疫苗

    C

    隔离治疗

    D

    仍可继续工作,但要接受药物治疗

    E

    痊愈后也不能在饮食行业工作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疫区解除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传染病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病原携带状态(治愈);进行了终末消毒;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未发现新的感染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何看待疫区内患者、居民的外逃现象?在以后的疫情处置中,如何避免外逃现象?

    正确答案: 不可避免的。今后要注意对疫区居民的正确引导,采取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及时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居民,消除他们的恐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