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货物保险纠纷案工贸公司将一批泰国进口聚脂切片销售给化纤公司,委托甲港港务公司将货物从甲港运往乙港。1993年10月1日,货物585包计468吨装上船。装船后,船方在货物交接清单上批注“大破14袋、小破20袋,另计收包散装料织包74个,另收原装改装袋3个”。同日,工贸公司向保险公司设于甲港港务公司的保险代理处投保货物运输险,保险单记载:货物重量468吨计585包,保险金额5054000元。12月5日,船在乙港卸货,乙港港务公司装卸公司在货物交接清单上另注“另外在卸货过程中发现有5包外包装底部受潮”。后

题目
问答题
货物保险纠纷案 工贸公司将一批泰国进口聚脂切片销售给化纤公司,委托甲港港务公司将货物从甲港运往乙港。1993年10月1日,货物585包计468吨装上船。装船后,船方在货物交接清单上批注“大破14袋、小破20袋,另计收包散装料织包74个,另收原装改装袋3个”。同日,工贸公司向保险公司设于甲港港务公司的保险代理处投保货物运输险,保险单记载:货物重量468吨计585包,保险金额5054000元。12月5日,船在乙港卸货,乙港港务公司装卸公司在货物交接清单上另注“另外在卸货过程中发现有5包外包装底部受潮”。后又书面补充证明货物“大破14包、小破15包,因破损使调包20包,扫舱包6包,另外在卸货过程中发现有5包外包装底部受潮”。保险公司提供两张照片,证实货物装船时有破漏,部分货物装在甲板上。 该批货物由收货人化纤公司自行验收,没有港务部门制作的货运记录,未向有关部门申请公证检验,工贸公司、保险公司及收货人亦未会同检验。 1994年1月14日,化纤公司单方面确定货物受损情况为“落地料4.8吨,破包63.2吨,混杂料12吨,短缺3.78吨”,经济损失为342424元,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请问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并说明理由。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货物保险纠纷案 工贸公司将一批泰国进口聚脂切片销售给化纤公司,委托甲港港务公司将货物从甲港运往乙港。1993年10月1日,货物585包计468吨装上船。装船后,船方在货物交接清单上批注“大破14袋、小破20袋,另计收包散装料织包74个,另收原装改装袋3个”。同日,工贸公司向保险公司设于甲港港务公司的保险代理处投保货物运输险,保险单记载:货物重量468吨计585包,保险金额5054000元。12月5日,船在乙港卸货,乙港港务公司装卸公司在货物交接清单上另注“另外在卸货过程中发现有5包外包装底部受潮””相关问题
  • 第1题:

    货物保险纠纷案 工贸公司将一批泰国进口聚脂切片销售给化纤公司,委托甲港港务公司将货物从甲港运往乙港。1993年10月1日,货物585包计468吨装上船。装船后,船方在货物交接清单上批注“大破14袋、小破20袋,另计收包散装料织包74个,另收原装改装袋3个”。同日,工贸公司向保险公司设于甲港港务公司的保险代理处投保货物运输险,保险单记载:货物重量468吨计585包,保险金额5054000元。12月5日,船在乙港卸货,乙港港务公司装卸公司在货物交接清单上另注“另外在卸货过程中发现有5包外包装底部受潮”。后又书面补充证明货物“大破14包、小破15包,因破损使调包20包,扫舱包6包,另外在卸货过程中发现有5包外包装底部受潮”。保险公司提供两张照片,证实货物装船时有破漏,部分货物装在甲板上。

    该批货物由收货人化纤公司自行验收,没有港务部门制作的货运记录,未向有关部门申请公证检验,工贸公司、保险公司及收货人亦未会同检验。1994年1月14日,化纤公司单方面确定货物受损情况为“落地料4.8吨,破包63.2吨,混杂料12吨,短缺3.78吨”,经济损失为342424元,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请问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本案主要涉及被保险人的义务问题。

    货物的包装,在海上货物运输中,是由托运人负责的,承运人对货物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坏和灭失不负责任。在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中,也要求货物必须包装良好,符合安全运输的要求。本案的货物,原本是袋装的,装运时即有部分包装破损,明显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保险人对因包装不良造成的损失,有权拒赔。

    另外,保险条款第10条、第11条约定,货物运抵收货当地的第一个仓库或储存处所时起,应在10天内向保险机构申请并会同检验;向保险人申请索赔时,必须提供:(1)保险凭证、运单、提货单、发货票,(2)承运部门签发的货运记录、普通记录、交接验收记录、鉴定书,(3)收货单位的入库记录、检验报告、损失清单及救护货物所支付直接费用的单据。该两条的约定,主要是方便确定货物的损失,10天内向保险机构申请会检,保险人不一定在10天内进行检验。要求被保险人提供的单证,亦未必每一票货物均完全具备这些单证。被保险人应注意提取和收集港口部门的货运记录、理货报告等一切有关货物价值、受损情况、受损原因等证据材料,必要时申请商检等公证机关检验、鉴定。本案中,托运人和收货人没有向当地保险机构申请检验,自行处理了货物,并且原告不能提供有效的索赔单证,故保险人应该拒赔。



  • 第2题:

    有一批货物,投保了平安险,分两只船装运,一起运往目的港,由于航行过程中遇暴风雨的袭击,甲船的货物因船身倾覆进水而发生部分损失,而乙船则与另一艘船相撞,船上的货物也发生了部分损失。对于上述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保险公司应对甲船的货物损失予以赔偿
    B、保险公司不应对甲船的货物损失予以赔偿
    C、保险公司应对乙船的货物损失予以赔偿
    D、保险公司不应对乙船的货物损失予以赔偿

    答案:B,C
    解析:
    “平安险”承保由于运输途中遭遇自然灾害造成货物的全部损失,包括实际全损和推定全损;由于运输工具遭受意外事故造成货物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具体来讲,平安险下,保险人的赔偿责任包括:(1)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恶劣气候,如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整批货物的损失;(2)由于运输工具遭受意外事故,如碰撞造成的全损或部分损失;(3)运输工具已经发生搁浅等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货物在此后又遭受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4)在装卸或运转时由于一件或数件整件货物落海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5)施救费用;(6)运输工具遭遇海难后的避难港费用和转运费用;(7)共同海损和救助费用。本题中,甲船的损失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而且是部分损失,因而保险公司不予赔偿;而乙船是由于船舶互撞的意外事故导致的,尽管也是部分损失,保险公司要予以赔偿。所以选B、C。

  • 第3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依CIF安特卫普价格订立了出口一批布料的合同。货物运输途中,乙公司将货物转卖给丙公司。关于这批布料两次交易的风险转移时间,依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货物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
    B、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时转移
    C、在乙公司与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原则上在双方订立合同时转移
    D、在乙公司与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原则上在丙公司收到货物时转移

    答案:B,C
    解析:
    依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CIF下,风险在装货港船舷转移,故B是正确的;货物运输途中转卖的,货物风险原则上在双方订立合同时转移,故C是正确的。本题考查的是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关于CIF的内容,若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规定下,采CIF,货物风险在货物灭失或者损坏的风险在货物交到船上时转移。

  • 第4题:

    某船公司船舶从甲港出发,装载4000吨货物去乙港,在乙港卸货2000吨继续航行至丙港,卸完货后航次结束,甲港到乙港的距离为1000海里,已知该船资料有:定额载重量5000吨,历期300天,平均速度为300海里1天,航行率为0.5,营运率为0.8。乙港到丙港距离为1000海里。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计算以下问题:
    分析计算该船的吨船产量为(  )吨海里/吨天。
    A.13500
    B.14000
    C.21600
    D.29000


    答案:C
    解析:
    平均每吨船生产量(Z),简称吨船产量,是指船舶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吨位所完成的周转量。吨船产量Z=α××ε航×ε营×T历=0.6×300×0.5×0.8×300=21600(吨海里/吨天)。

  • 第5题:

    某船公司船舶从甲港出发,装载4000吨货物去乙港,在乙港卸货2000吨继续航行至丙港,卸完货后航次结束,甲港到乙港的距离为1000海里,已知该船资料有:定额载重量5000吨,历期300天,平均速度为300海里1天,航行率为0.5,营运率为0.8。乙港到丙港距离为1000海里。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计算以下问题:
    该船在甲港的发航载重量利用率为(??)。

    A.0.3
    B.0.5
    C.0.8
    D.0.9

    答案:C
    解析:
    发航载重量利用率表示船舶离开港口时定额吨位的利用程度。计算公式为:

    计算得:发航载重量利用率=4000÷5000=0.8。

  • 第6题:

    某船公司船舶从甲港出发,装载4000吨货物去乙港,在乙港卸货2000吨继续航行至丙港,卸完货后航次结束,甲港到乙港的距离为1000海里,已知该船资料有:定额载重量5000吨,历期300天,平均速度为300海里1天,航行率为0.5,营运率为0.8。乙港到丙港距离为1000海里。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计算以下问题:
    该船在甲港的发航载重量利用率为(  )。
    A.0.3
    B.0.5
    C.0.8
    D.0.9


    答案:C
    解析:
    载重量利用率分为发航载重量利用率和运距载重量利用率。其中,发航载重量利用率表示船舶离开港口时定额吨位的利用程度,计算得:发航载重量利用率=4000÷5000=0.8。

  • 第7题:

    某船公司船舶资料如下表:


    该船从甲港出发,装载4000吨货物去乙港,在乙港卸货2000吨继续航行至丙港,卸完货后航次结束,甲港到乙港的距离为1000海里,乙港到丙港距离为1000海里。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计算以下问题:
    该船的运距载重量利用率为(  )。
    A.0.4
    B.0.6
    C.0.8
    D.0.9


    答案:B
    解析:

  • 第8题:

    某船公司船舶资料如表所示。


    该船从甲港出发,装载4000吨货物去乙港,在乙港卸货2000吨继续航行至丙港,卸完货后航次结束,甲港到乙港的距离为1000海里,乙港到丙港距离为1000海里。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计算以下问题:
    分析计算该船的吨船产量为(  )吨海里/吨。

    A.28800
    B.21600
    C.13500
    D.18000

    答案:B
    解析:
    吨船产量的计算公式为:

    =0.6×300×0.5×0.8×300=21600(吨海里/吨)。

  • 第9题:

    某船公司船舶资料如下表: 定额载重量历期平均速度航行率营运率 5000吨300天300海里/天0.50.8 该船从甲港出发,装载4000吨货物去乙港,在乙港卸货2000吨继续航行至丙港,卸完后航次结束,甲港到乙港的距离为1000海里,乙港到丙港距离为1000海里。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计算问题: 该船在甲港的发航载重量利用率为( )。

    • A、0.4
    • B、0.6
    • C、0.8
    • D、1.0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A公司有一批货物已经投保平安险,分甲乙两只船装运,一起运往目的港。由于航行过程中遭遇暴风雨的袭击,甲船因船身倾斜,致使所载货物相互碰撞发生部分损失。而乙船则不幸与另一货轮相撞,致使船上货物发生碰撞损失。对A公司的货物损失,保险公司应当如何进行赔偿?

    • A、保险公司应对甲船的货物损失予以赔偿
    • B、保险公司不应对甲船货物损失进行赔偿
    • C、保险公司应对乙船的货物损失予以赔偿
    • D、保险公司不应对乙船的货物损失进行赔偿

    正确答案:B,C

  • 第11题:

    问答题
    货物保险纠纷案 工贸公司将一批泰国进口聚脂切片销售给化纤公司,委托甲港港务公司将货物从甲港运往乙港。1993年10月1日,货物585包计468吨装上船。装船后,船方在货物交接清单上批注“大破14袋、小破20袋,另计收包散装料织包74个,另收原装改装袋3个”。同日,工贸公司向保险公司设于甲港港务公司的保险代理处投保货物运输险,保险单记载:货物重量468吨计585包,保险金额5054000元。12月5日,船在乙港卸货,乙港港务公司装卸公司在货物交接清单上另注“另外在卸货过程中发现有5包外包装底部受潮”。后又书面补充证明货物“大破14包、小破15包,因破损使调包20包,扫舱包6包,另外在卸货过程中发现有5包外包装底部受潮”。保险公司提供两张照片,证实货物装船时有破漏,部分货物装在甲板上。 该批货物由收货人化纤公司自行验收,没有港务部门制作的货运记录,未向有关部门申请公证检验,工贸公司、保险公司及收货人亦未会同检验。 1994年1月14日,化纤公司单方面确定货物受损情况为“落地料4.8吨,破包63.2吨,混杂料12吨,短缺3.78吨”,经济损失为342424元,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请问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本案主要涉及被保险人的义务问题。
    货物的包装,在海上货物运输中,是由托运人负责的,承运人对货物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坏和灭失不负责任。在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中,也要求货物必须包装良好,符合安全运输的要求。本案的货物,原本是袋装的,装运时即有部分包装破损,明显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保险人对因包装不良造成的损失,有权拒赔。
    另外,保险条款第10条、第11条约定,货物运抵收货当地的第一个仓库或储存处所时起,应在10天内向保险机构申请并会同检验;向保险人申请索赔时,必须提供:
    (1)保险凭证、运单、提货单、发货票,
    (2)承运部门签发的货运记录、普通记录、交接验收记录、鉴定书,
    (3)收货单位的入库记录、检验报告、损失清单及救护货物所支付直接费用的单据。该两条的约定,主要是方便确定货物的损失,10天内向保险机构申请会检,保险人不一定在10天内进行检验。要求被保险人提供的单证,亦未必每一票货物均完全具备这些单证。被保险人应注意提取和收集港口部门的货运记录、理货报告等一切有关货物价值、受损情况、受损原因等证据材料,必要时申请商检等公证机关检验、鉴定。本案中,托运人和收货人没有向当地保险机构申请检验,自行处理了货物,并且原告不能提供有效的索赔单证,故保险人应该拒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按FOB贸易术语进口一批货物,我方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保险公司的责任起讫是()
    A

    仓至仓

    B

    船至仓

    C

    装运港码头到卸货港码头

    D

    装运点到卸货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甲公司以CIF价向德国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双方选择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甲公司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并规定以信用证方式支付。甲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在指定的中国某港口装船,船公司签发了提单,甲公司取得单据后办理了议付。次日甲公司接到德国乙公司来电,称装货的海轮在海上失火,货物全部烧毁,要求甲公司出面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否则要求甲公司退还全部货款。依国际惯例及中国《海商法》,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乙公司应向中国甲公司提出索赔
    B、乙公司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C、乙公司应向船公司提出索赔
    D、乙公司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开始起的一切风险

    答案:B,D
    解析:
    A错,因为货物的损失与甲公司无关。B正确,当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货物的风险已从甲公司转移给了乙公司,因此,应由乙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C错,依《海商法》的规定,船方对火灾是免责的,因此,乙公司不应向船公司提出索赔。D对,依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CIF术语下,货物的风险以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时为界。

  • 第14题:

    中国甲公司与西班牙国乙公司签订了向中国进口皮包的合同,价格条件CIF。货到目的港时,甲公司发现有三箱货物因包装不当途中受损,因此拒收并弃之码头,该货物在目的港码头又被雨淋受损:依《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相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虽然双方当事人已选择了CIF贸易术语,仍然需要适用《公约》
    B.因西班牙乙公司办理投保,故乙公司也应承担运输途中的风险
    C.因甲公司拒收货物,乙公司应承担货物在目的港码头雨淋造成的损失
    D.乙公司应承担因包装不当造成的货物损失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货物买卖公约和惯例的适用。A正确,由于公约适用的任意性。如当事人有其他规则的选择,则当事人的选择优先,当事人选择了CIF贸易术语,但由于贸易术语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未涉及的内容还应适用公约。B错,在CIF术语下,虽由卖方办理保险,但货物的风险在装运港卖方完成交货时,已由卖方转移给买方了,因此,途中的风险应由甲公司承担。C错,依《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7条,声称另一方违约的一方,有义务采取合理的措施,减轻由于违约引起的损失,如不采取措施,则违约一方可要求从损害赔偿中扣除原可以减轻的损失数额。即使甲公司拒收,也应保全货物,而不能将货物弃之码头,扩大损失。D对,依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5条(2)D的规定,货物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或包装。本题卖方提供的包装不当,则应承担因此而造成的货物损失的赔偿责任。

  • 第15题:

    中国甲公司与法国乙公司签订了向中国进口服装的合同,价格条件CIF。货到目的港时,甲公司发现有两箱货物因包装不当途中受损,因此拒收,该货物在目的港码头又被雨淋受损。依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因本合同已选择了CIF贸易术语,则不再适用《公约》

    B.在CIF条件下应由法国乙公司办理投保,故乙公司也应承担运输途中的风险

    C.因甲公司拒收货物,乙公司应承担货物在目的港码头雨淋造成的损失

    D.乙公司应承担因包装不当造成的货物损失



    答案:D
    解析:
    A项:国际贸易术语只能部分地排除《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公约》第6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不适用本公约,或在第12条的条件下,减损本公约的任何规定或改变其效力。”《公约》第9条第1款规定:“双方当事人业已同意的任何惯例和他们之间确立的任何习惯做法,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据此,国际贸易术语作为国际惯例的一种,在当事人选择适用的情况下对当事人产生拘束力,同时也部分地排除了《公约》的适用。但同时,《公约》中有关合同的成立、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救济等内容,国际贸易术语不涉及,仍然在国际货物买卖双方之间适用,因此说国际贸易术语只能部分地排除《公约》的适用,A项说法过于绝对。所以,A项错误。B项:CIF术语,中文意思为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CIF术语项下,由卖方办理保险,本题中,也即由法国乙公司投保。但同时,根据2000年通则的规定,CIF项下在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2010年通则删除了以越过船舷为交货标准而代之以将货物装运上船。但无论如何,CIF项下,货物的风险转移是在装运港。本题中,在运输途中货物的风险已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因此,卖方乙公司不应承担货物在运输途中的风险。所以,B项错误。C项: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0条的规定,接收货物是买方的一项义务。但接收不等于接受。同时,根据《公约》第86条的规定,如果买方打算行使合同或本公约规定的任何权利,他也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以保全货物。本题中,因甲公司拒收货物导致该货物在目的港码头又被雨淋受损,系买方甲公司没有履行《公约》规定的接收和保全货物的义务所致,卖方乙公司不承担责任。所以,C项错误。D项: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5条的规定,卖方有义务将货物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同时,根据《公约》第45条的规定,如果卖方不履行他在合同和本公约中的任何义务,买方可以违约救济。因此,乙公司应承担因包装不当造成的货物损失。所以,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 第16题:

    某船公司船舶从甲港出发,装载4000吨货物去乙港,在乙港卸货2000吨继续航行至丙港,卸完货后航次结束,甲港到乙港的距离为1000海里,已知该船资料有:定额载重量5000吨,历期300天,平均速度为300海里1天,航行率为0.5,营运率为0.8。乙港到丙港距离为1000海里。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计算以下问题:
    该船的运距载重量利用率为(  )。
    A.0.5
    B.0.6
    C.0.7
    D.0.8


    答案:B
    解析:
    运距载重量利用率反映船舶在一定的行驶距离内定额吨位的平均利用程度,计算得:运距装载率=(4000×1000+2000×1000)÷(5000×2000)=0.6。

  • 第17题:

    某船公司船舶从甲港出发,装载4000吨货物去乙港,在乙港卸货2000吨继续航行至丙港,卸完货后航次结束,甲港到乙港的距离为1000海里,已知该船资料有:定额载重量5000吨,历期300天,平均速度为300海里1天,航行率为0.5,营运率为0.8。乙港到丙港距离为1000海里。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计算以下问题:
    分析计算该船的吨天产量为(  )吨海里/吨天。
    A.90
    B.110
    C.130
    D.150


    答案:A
    解析:
    吨天产量,船舶生产率指标,是指船舶营运期内平均每吨位在一昼夜内所完成的周转量。吨天产量μ=a××ε航=0.6×300×0.5=90(吨海里/吨天)。

  • 第18题:

    某船公司船舶资料如下表:


    该船从甲港出发,装载4000吨货物去乙港,在乙港卸货2000吨继续航行至丙港,卸完货后航次结束,甲港到乙港的距离为1000海里,乙港到丙港距离为1000海里。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计算以下问题:
    该船在甲港的发航载重量利用率为(  )。
    A.0.4
    B.0.6
    C.0.8
    D.1.0


    答案:C
    解析:

  • 第19题:

    某船公司船舶资料如下表:


    该船从甲港出发,装载4000吨货物去乙港,在乙港卸货2000吨继续航行至丙港,卸完货后航次结束,甲港到乙港的距离为1000海里,乙港到丙港距离为1000海里。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计算以下问题:
    分析计算该船的吨天产量为(  )吨海里/吨天。
    A.90
    B.108
    C.144
    D.120


    答案:A
    解析:

  • 第20题:

    按FOB贸易术语进口一批货物,我方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保险公司的责任起讫是()

    • A、仓至仓
    • B、船至仓
    • C、装运港码头到卸货港码头
    • D、装运点到卸货点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货物装货后,船公司根据提单副本,将全船货物按卸货港逐票罗列的汇总清单为()。

    • A、装货清单
    • B、载货运费清单
    • C、舱单
    • D、托运单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某船公司船舶资料如下表: 定额载重量历期平均速度航行率营运率 5000吨300天300海里/天0.50.8 该船从甲港出发,装载4000吨货物去乙港,在乙港卸货2000吨继续航行至丙港,卸完后航次结束,甲港到乙港的距离为1000海里,乙港到丙港距离为1000海里。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计算问题: 分析计算该船吨船产量为( )。

    • A、21600吨海里/吨
    • B、28800吨海里/吨
    • C、13500吨海里/吨
    • D、18000吨海里/吨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单选题
    货物装船后,船公司根据提单副本,将全船货物按卸货港逐票罗列的汇总清单称为()。
    A

    装货清单

    B

    载货运费清单

    C

    舱单

    D

    托运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本案中货物风险转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13年真题]
    A

    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丙公司收货时转移

    B

    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货物于装运港装上船时转移

    C

    在乙公司与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丙公司收到货物时转移

    D

    在乙公司与丙公司之间,货物风险在双方之间订立合同时转移


    正确答案: C,B
    解析:
    CIF贸易术语中,自货物装上船起,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即转移。《公约》规定,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