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某图书先在甲出版社出版并重印一次,而后在乙出版社出版。乙社所出该书的版次和印次应标为( )。A 第1版第1次印刷B 第1版第3次印刷C 第2版第1次印刷D 第2版第3次印刷

题目
单选题
某图书先在甲出版社出版并重印一次,而后在乙出版社出版。乙社所出该书的版次和印次应标为(  )。
A

第1版第1次印刷

B

第1版第3次印刷

C

第2版第1次印刷

D

第2版第3次印刷


相似考题

3.2004年1月,某高校教师陈某与甲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合同约定的内容中有陈某将其作品《探险历程》的专有使用权授予甲出版社,使用方式是以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出版物形式登载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甲出版社承诺在收到作品稿件的6个月内先出版图书,其他权利保留到以后行使。甲出版社出版图书应向陈某支付版税;版税按图书定价和实际销售数结算,销售数在5000册以下(含5000册)时版税率为7%,超过5000册部分的版税率为8%;图书出版后先按3000册预付版税,以后每年年底按实际销售数结算版税。2004年3月,乙期刊社从甲出版社的《新书预告》中了解到《探险历程》即将出版,于是找到陈某,希望在其所办期刊《耳闻目见》上发表书评来介绍该书。陈某表示同意。在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时,陈某强调说明该稿内容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2004年5月中旬,乙期刊社在《耳闻目见》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探险历程)述评》的文章,全文长达数万字,除在开头加了200字左右的“按语”介绍作者身份和该书创作背景外,其余全部是《探险历程》的基本内容,仅稍作删节。同月下旬,甲出版社的《探险历程》一书出版。该书定价15元,首次印刷6000册,发往各地书店寄销。2004年10月重印5000册,陆续给书店添货。甲出版社2004年从书店获得4000册《探险历程》的销售款,2005年获得5500册书的销售款。但是,按合同约定向陈某预付版税后,甲出版社由于获知期刊《耳闻目见》登载《(探险历程)述评》一文是由于陈某把书稿又交给了乙期刊社,便不再支付版税。陈某于2006年2月要求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甲出版社以陈某已违约为由而不同意支付。陈某承认曾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但说当时已经强调说明“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是乙期刊社擅自违约登载。甲出版社经过核实后,认为责任在乙期刊社,陈某没有违约,因此向陈某道歉,并愿意立即补付版税,同时希望陈某与甲出版社一起起诉乙期刊社。陈某表示理解甲出版社的做法,并同意共同起诉乙期刊社。在法庭上,乙期刊社对陈某陈述的事实没有提出异议,但辩称《耳闻目见》刊登书评是事先经作者同意的,且文章已说明《探险历程》的作者为陈某,这种行为是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法院审理后认为:乙期刊社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其行为侵犯了陈某和甲出版社的权利。 甲出版社给陈某的预付版税税前金额应为多少?请列出算式计算后回答。

更多“某图书先在甲出版社出版并重印一次,而后在乙出版社出版。乙社所出该书的版次和印次应标为(  )。”相关问题
  • 第1题:

    图书脱销而出版社拒绝重印、再版,著作权人可以()。

    • A、授权其他出版社影印出版该书
    • B、向法院提起诉讼
    • C、把书稿交给其他出版社出版
    • D、按已销图书码洋的30%向出版社索取经济赔偿

    正确答案:C

  • 第2题:

    2004年1月,某高校教师陈某与甲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合同约定的内容中有陈某将其作品《探险历程》的专有使用权授予甲出版社,使用方式是以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出版物形式登载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甲出版社承诺在收到作品稿件的6个月内先出版图书,其他权利保留到以后行使。甲出版社出版图书应向陈某支付版税;版税按图书定价和实际销售数结算,销售数在5000册以下(含5000册)时版税率为7%,超过5000册部分的版税率为8%;图书出版后先按3000册预付版税,以后每年年底按实际销售数结算版税。 2004年3月,乙期刊社从甲出版社的《新书预告》中了解到《探险历程》即将出版,于是找到陈某,希望在其所办期刊《耳闻目见》上发表书评来介绍该书。陈某表示同意。在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时,陈某强调说明该稿内容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2004年5月中旬,乙期刊社在《耳闻目见》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探险历程)述评》的文章,全文长达数万字,除在开头加了200字左右的“按语”介绍作者身份和该书创作背景外,其余全部是《探险历程》的基本内容,仅稍作删节。同月下旬,甲出版社的《探险历程》一书出版。该书定价15元,首次印刷6000册,发往各地书店寄销。2004年10月重印5000册,陆续给书店添货。 甲出版社2004年从书店获得4000册《探险历程》的销售款,2005年获得5500册书的销售款。但是,按合同约定向陈某预付版税后,甲出版社由于获知期刊《耳闻目见》登载《(探险历程)述评》一文是由于陈某把书稿又交给了乙期刊社,便不再支付版税。陈某于2006年2月要求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甲出版社以陈某已违约为由而不同意支付。陈某承认曾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但说当时已经强调说明“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是乙期刊社擅自违约登载。甲出版社经过核实后,认为责任在乙期刊社,陈某没有违约,因此向陈某道歉,并愿意立即补付版税,同时希望陈某与甲出版社一起起诉乙期刊社。陈某表示理解甲出版社的做法,并同意共同起诉乙期刊社。 在法庭上,乙期刊社对陈某陈述的事实没有提出异议,但辩称《耳闻目见》刊登书评是事先经作者同意的,且文章已说明《探险历程》的作者为陈某,这种行为是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乙期刊社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其行为侵犯了陈某和甲出版社的权利。 为什么说乙期刊社侵犯了陈某的权利?


    正确答案: 因为乙期刊社违反了与陈某的约定,实际上是以出版方式使用了陈某的作品,但是并没有得到陈某的授权。

  • 第3题:

    国内甲出版社向海外乙出版社输出《经络解说》一书,甲出版社起草的著作权贸易合同应包括()等内容。

    • A、甲出版社承诺拥有有关权利或有权就有关权利进行贸易
    • B、甲出版社和乙出版社的名称、地址
    • C、乙出版社在海外的销售方式和营销费用
    • D、合同期满后乙出版社是否可以继续销售库存图书
    • E、乙出版社向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版税率视印制成本而定

    正确答案:A,B,D

  • 第4题:

    甲利用下班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并在乙出版社出版发行,则该小说作者是()。

    • A、甲本人
    • B、甲的工作单位
    • C、乙出版社
    • D、甲和乙出版社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多选题
    问题五:关于乙出版社在本案中的行为,下列说法中哪种或哪几种是正确的?请作选择回答。
    A

    涉案图书是否侵权,是丙文化公司与A之间的纠纷,乙出版社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B

    所出图书涉嫌侵权完全是作者方面的原因,乙出版社在本案中只是受害者,不是侵权者

    C

    涉案图书的著作权之争实际上存在于A和甲高中之间,A起诉乙出版社侵权是弄错了被告

    D

    即使涉案图书在著作权归属方面没有纷争,乙出版社也因该书存在许多严重差错而侵犯著作权人的权利

    E

    如果乙出版社因法院判定侵权而作出经济赔偿,可向丙文化公司追偿


    正确答案: B,A
    解析:
    D项,乙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同步解析”丛书中有两种书使用著作权人的教案,却未经其许可,亦未给著作权人署名,更未支付其报酬;涉案图书中存在由编校人员造成的严重差错,就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修改权,而某些差错会误导读者,就属于对作品的歪曲和篡改,更是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保护作品完整权。E项,乙出版社与丙文化公司签订了图书出版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若丙文化公司的作品涉嫌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责任完全由丙文化公司承担。因此,乙出版社因法院判定侵权而作出经济赔偿,可向丙文化公司追偿。

  • 第6题:

    单选题
    1949年5月,甲出版社经A同意,将其创作的散文《残雪》收入《A某文集》并出版发行,1950年7月,A某去世。2001年9月乙出版社出版了《XX散文汇编》,其中有A某这篇散文,则乙出版社()。
    A

    侵犯了A的著作权

    B

    侵犯了甲出版社的出版社权

    C

    没有侵犯任何人的权利

    D

    即侵犯了A的著作权又侵犯了甲出版社的出版社权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甲利用下班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并在乙出版社出版发行,则该小说作者是()。
    A

    甲本人

    B

    甲的工作单位

    C

    乙出版社

    D

    甲和乙出版社


    正确答案: D
    解析: 作品的著作权由其作者享有,甲没有利用公司的资源去写小说,这部小说也不是甲按照公司要求去写的,因此是甲个人作品,著作权当然归其所有。故本题答案选A。

  • 第8题:

    问答题
    2004年1月,某高校教师陈某与甲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合同约定的内容中有陈某将其作品《探险历程》的专有使用权授予甲出版社,使用方式是以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出版物形式登载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甲出版社承诺在收到作品稿件的6个月内先出版图书,其他权利保留到以后行使。甲出版社出版图书应向陈某支付版税;版税按图书定价和实际销售数结算,销售数在5000册以下(含5000册)时版税率为7%,超过5000册部分的版税率为8%;图书出版后先按3000册预付版税,以后每年年底按实际销售数结算版税。 2004年3月,乙期刊社从甲出版社的《新书预告》中了解到《探险历程》即将出版,于是找到陈某,希望在其所办期刊《耳闻目见》上发表书评来介绍该书。陈某表示同意。在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时,陈某强调说明该稿内容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2004年5月中旬,乙期刊社在《耳闻目见》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探险历程)述评》的文章,全文长达数万字,除在开头加了200字左右的“按语”介绍作者身份和该书创作背景外,其余全部是《探险历程》的基本内容,仅稍作删节。同月下旬,甲出版社的《探险历程》一书出版。该书定价15元,首次印刷6000册,发往各地书店寄销。2004年10月重印5000册,陆续给书店添货。 甲出版社2004年从书店获得4000册《探险历程》的销售款,2005年获得5500册书的销售款。但是,按合同约定向陈某预付版税后,甲出版社由于获知期刊《耳闻目见》登载《(探险历程)述评》一文是由于陈某把书稿又交给了乙期刊社,便不再支付版税。陈某于2006年2月要求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甲出版社以陈某已违约为由而不同意支付。陈某承认曾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但说当时已经强调说明“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是乙期刊社擅自违约登载。甲出版社经过核实后,认为责任在乙期刊社,陈某没有违约,因此向陈某道歉,并愿意立即补付版税,同时希望陈某与甲出版社一起起诉乙期刊社。陈某表示理解甲出版社的做法,并同意共同起诉乙期刊社。 在法庭上,乙期刊社对陈某陈述的事实没有提出异议,但辩称《耳闻目见》刊登书评是事先经作者同意的,且文章已说明《探险历程》的作者为陈某,这种行为是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乙期刊社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其行为侵犯了陈某和甲出版社的权利。 甲出版社在2005年年底应该支付给陈某的版税税前金额为多少?请列出算式计算后回答。

    正确答案: 2005年年底应该支付的版税税前金额为6450元。具体计算方式是15×7%×5500+15×(8%-7%)×(4000+5500-5000)=6450(元)或者15×7%×(5000-4000)+15×8%×[5500-(5000-4000)]=645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2004年1月,某高校教师陈某与甲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合同约定的内容中有陈某将其作品《探险历程》的专有使用权授予甲出版社,使用方式是以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出版物形式登载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甲出版社承诺在收到作品稿件的6个月内先出版图书,其他权利保留到以后行使。甲出版社出版图书应向陈某支付版税;版税按图书定价和实际销售数结算,销售数在5000册以下(含5000册)时版税率为7%,超过5000册部分的版税率为8%;图书出版后先按3000册预付版税,以后每年年底按实际销售数结算版税。 2004年3月,乙期刊社从甲出版社的《新书预告》中了解到《探险历程》即将出版,于是找到陈某,希望在其所办期刊《耳闻目见》上发表书评来介绍该书。陈某表示同意。在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时,陈某强调说明该稿内容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2004年5月中旬,乙期刊社在《耳闻目见》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探险历程)述评》的文章,全文长达数万字,除在开头加了200字左右的“按语”介绍作者身份和该书创作背景外,其余全部是《探险历程》的基本内容,仅稍作删节。同月下旬,甲出版社的《探险历程》一书出版。该书定价15元,首次印刷6000册,发往各地书店寄销。2004年10月重印5000册,陆续给书店添货。 甲出版社2004年从书店获得4000册《探险历程》的销售款,2005年获得5500册书的销售款。但是,按合同约定向陈某预付版税后,甲出版社由于获知期刊《耳闻目见》登载《(探险历程)述评》一文是由于陈某把书稿又交给了乙期刊社,便不再支付版税。陈某于2006年2月要求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甲出版社以陈某已违约为由而不同意支付。陈某承认曾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但说当时已经强调说明“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是乙期刊社擅自违约登载。甲出版社经过核实后,认为责任在乙期刊社,陈某没有违约,因此向陈某道歉,并愿意立即补付版税,同时希望陈某与甲出版社一起起诉乙期刊社。陈某表示理解甲出版社的做法,并同意共同起诉乙期刊社。 在法庭上,乙期刊社对陈某陈述的事实没有提出异议,但辩称《耳闻目见》刊登书评是事先经作者同意的,且文章已说明《探险历程》的作者为陈某,这种行为是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乙期刊社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其行为侵犯了陈某和甲出版社的权利。 张强计算稿酬的方法存在哪些失误?

    正确答案: 一是基本稿酬的付酬字数应按实有正文计算,不能按全书的版面字数计算;二是印数稿酬应以千册为单位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计算,而不是以册数为单位按图书定价计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赵武编写了书稿《第三帝国揭秘》。2009年1月,赵武与甲出版社签订了图书出版合同。合同中约定:赵武授予甲出版社在全球范围内以图书形式出版《第三帝国揭秘》中文版的专有使用权,为期10年。甲出版社按该书的实际销售量向赵武支付版税,版税率为8%;首次和第二次支付时的计付方式按国家版权局的规定,但不预付版税。 2009年11月,甲出版社出版了《第三帝国揭秘》。该书为大32开本,每个页面排29行,每行排30字;正文部分共347面,还有出版前言2面、目录2面。版本记录页标明的相关数据为:字数308千字,印数5200册,定价25元。 2009年年底,《第三帝国揭秘》共销售了850册。2010年6月,甲出版社重印《第三帝国揭秘》6000册,当年共销售8750册。2011年10月,甲出版社又重印《第三帝国揭秘》5500册,当年共销售6520册。 甲出版社每次支付版税时,都向赵武详细说明税前版税金额(即按照合同约定和有关数据计算的应付金额)、按国家规定代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金额和实际支付的税后版税金额。赵武对甲出版社的做法表示满意,因此双方的合作一直顺利。 2012年10月,甲出版社打算出版《第三帝国揭秘》的网络版。经商洽,赵武应甲出版社的要求当场签署了一份《补充协议》,作为对原图书出版合同的补充。该《补充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为促进作品的合法使用和传播,赵武将《第三帝国揭秘》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授予甲出版社独家使用;甲出版社按照原图书出版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标准,向赵武支付版税。 甲出版社准备推出《第三帝国揭秘》网络版时,该社的编辑发现,乙文化传播公司已经将《第三帝国揭秘》的电子版收录入该公司制作的"电子图书集成"在互联网上传播,供乙公司的用户有偿浏览或者下载。 甲出版社认为乙公司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利,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庭上,乙公司出示了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和2011年3月赵武与乙公司签订的个人作品许可使用授权书。该授权书约定,赵武将全部个人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专有许可的方式授予乙公司使用,为期10年。因此,乙公司不但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完全合法的,而且还要求甲出版社停止以任何形式发行涉案作品。 下列关于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请作选择回答。()
    A

    赵武对甲出版社和乙公司的授权都是有效的

    B

    赵武不能将涉案作品的网络出版权授予甲出版社

    C

    甲出版社有权要求乙公司停止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并承担侵权责任

    D

    甲出版社也可以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但不能要求乙公司停止出版

    E

    甲出版社不能再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但可以继续发行涉案作品的纸质图书

    F

    乙公司的行为是合法的,不用承担侵权责任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国内甲出版社向海外乙出版社输出《经络解说》一书,甲出版社起草的著作权贸易合同应包括()等内容。
    A

    甲出版社承诺拥有有关权利或有权就有关权利进行贸易

    B

    甲出版社和乙出版社的名称、地址

    C

    乙出版社在海外的销售方式和营销费用

    D

    合同期满后乙出版社是否可以继续销售库存图书

    E

    乙出版社向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版税率视印制成本而定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本题考查著作权贸易合同的主要内容。

  • 第12题:

    单选题
    甲利用下班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并在乙出版社出版发行,则该小说的作者是()。
    A

    甲本人

    B

    甲的工作单位

    C

    乙出版社

    D

    甲和乙出版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出版社未经乙出版社同意,在出版《美德》一书时,使用了乙向出版社出版的《宽容》一书的版式设计,甲的行为()。

    • A、没有侵犯乙的权利
    • B、侵犯了乙的版式设计权
    • C、侵犯了乙的出版权
    • D、侵犯了乙的出版权和版式设计权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2004年1月,某高校教师陈某与甲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合同约定的内容中有陈某将其作品《探险历程》的专有使用权授予甲出版社,使用方式是以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出版物形式登载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甲出版社承诺在收到作品稿件的6个月内先出版图书,其他权利保留到以后行使。甲出版社出版图书应向陈某支付版税;版税按图书定价和实际销售数结算,销售数在5000册以下(含5000册)时版税率为7%,超过5000册部分的版税率为8%;图书出版后先按3000册预付版税,以后每年年底按实际销售数结算版税。 2004年3月,乙期刊社从甲出版社的《新书预告》中了解到《探险历程》即将出版,于是找到陈某,希望在其所办期刊《耳闻目见》上发表书评来介绍该书。陈某表示同意。在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时,陈某强调说明该稿内容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2004年5月中旬,乙期刊社在《耳闻目见》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探险历程)述评》的文章,全文长达数万字,除在开头加了200字左右的“按语”介绍作者身份和该书创作背景外,其余全部是《探险历程》的基本内容,仅稍作删节。同月下旬,甲出版社的《探险历程》一书出版。该书定价15元,首次印刷6000册,发往各地书店寄销。2004年10月重印5000册,陆续给书店添货。 甲出版社2004年从书店获得4000册《探险历程》的销售款,2005年获得5500册书的销售款。但是,按合同约定向陈某预付版税后,甲出版社由于获知期刊《耳闻目见》登载《(探险历程)述评》一文是由于陈某把书稿又交给了乙期刊社,便不再支付版税。陈某于2006年2月要求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甲出版社以陈某已违约为由而不同意支付。陈某承认曾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但说当时已经强调说明“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是乙期刊社擅自违约登载。甲出版社经过核实后,认为责任在乙期刊社,陈某没有违约,因此向陈某道歉,并愿意立即补付版税,同时希望陈某与甲出版社一起起诉乙期刊社。陈某表示理解甲出版社的做法,并同意共同起诉乙期刊社。 在法庭上,乙期刊社对陈某陈述的事实没有提出异议,但辩称《耳闻目见》刊登书评是事先经作者同意的,且文章已说明《探险历程》的作者为陈某,这种行为是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乙期刊社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其行为侵犯了陈某和甲出版社的权利。 为什么说乙期刊社也侵犯了甲出版社的权利?


    正确答案: 因为以图书、报纸和期刊形式使用《探险历程》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权利都是甲出版社专有的,乙期刊社的做法侵犯了甲出版社的专有使用权。

  • 第15题:

    某图书先在甲出版社出版并重印一次,而后在乙出版社出版。乙社所出该书的版次和印次应标为()。

    • A、第1版第1次印刷
    • B、第1版第3次印刷
    • C、第2版第1次印刷
    • D、第2版第3次印刷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1993年,作者甲与出版社乙就其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该合同的有效期自1993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1997年10月21日,甲又与丙出版社就作品W签订了一份出版合同,并付诸实施。则()

    • A、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享有专有出版权
    • B、丙出版社对甲之作品W也享有专有出版权
    • C、甲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 D、丙侵犯了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 E、甲丙均未侵犯乙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正确答案:A,C,D

  • 第17题:

    单选题
    甲图书出版社仅拥有《启迪》一书的纸质版专有出版权,乙网络出版公司欲将此书用于网络出版。为此,乙公司(  )。
    A

    必须获得甲出版社的授权才可以出版

    B

    必须获得作者和甲出版社的共同授权才可以出版

    C

    必须获得作者授权才可以出版

    D

    可用转载方式出版该书并向作者支付报酬


    正确答案: C
    解析:
    出版单位在出版数字作品时,必须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获得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作者必须拥有作品的著作权,才能授予出版单位相应的著作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数字出版应具备的权利。因此,乙公司想要将此书用于网络出版,就必须取得此书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甲社仅拥有此书的纸质版专有出版权,可见作者当初与甲社订立出版合同时,没有将信息网络传播权也一并授予该出版单位使用。乙公司只要直接取得作者的授权,就可以将作品在互联网上出版。

  • 第18题:

    单选题
    某文化公司策划选题和组稿后,与K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将出版该书所需的生产费用等划入K出版社账户,并负责印制和包销该书。K出版社以自己的书号出版该书。K出版社的行为属于()。
    A

    买卖书号

    B

    合作出版

    C

    侵权出版

    D

    正常出版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案例】2004年1月,某高校教师陈某与甲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合同约定的内容中包括陈某将其作品《探险历程》的专有使用权授予甲出版社,使用方式是以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出版物形式登载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甲出版社承诺在收到作品稿件的6个月内先出版图书,其他权利保留到以后行使。甲出版社出版图书应向陈某支付版税;版税按图书定价和实际销售数结算,销售数在5 000册以下(含5 000册)时版税率为7%,超过5 000册部分的版税率为8%;图书出版后先按3 000册预付版税,以后每年年底按实际销售数结算版税。2004年3月,乙期刊社从甲出版社的《新书预告》中了解到《探险历程》即将出版,于是找到陈某,希望在其所办期刊《耳闻目见》上发表书评来介绍该书。陈某表示同意。在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时,陈某强调说明该稿内容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2004年5月中旬,乙期刊社在《耳闻目见》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探险历程)述评》的文章,全文长达数万字,除在开头加了200字左右的“按语”介绍作者身份和该书创作背景外,其余全部是《探险历程》的基本内容,仅稍作删节。同月下旬,甲出版社的《探险历程》一书出版。该书定价15元,首次印刷6 000册,发往各地书店寄销。2004年10月重印5 000册,陆续给书店添货。甲出版社2004年从书店获得4 000册《探险历程》的销售款,2005年获得5 500册书的销售款。但是,按合同约定向陈某预付版税后,甲出版社由于获知期刊《耳闻目见》登载《(探险历程>述评》一文是由于陈某把书稿又交给了乙期刊社,便不再支付版税。陈某于2006年2月要求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甲出版社以陈某己违约为由而不同意支付。陈某承认曾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但说当时已经强调说明“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是乙期刊社擅自违约登载。甲出版社经过核实后,认为责任在乙期刊社,陈某没有违约,因此向陈某道教,并愿意立即补付版税,同时希望陈某与甲出版社一起起诉乙期刊桂。陈某表示理解甲出版社的做法,并同意共同起诉乙期刊社。在法庭上,乙期刊社对陈某陈述的事实没有提出异议,但辩称《耳闻目见》刊登书评是事先经作者同意的,且文章已说明《探险历程》的作者为睬某,这种行为是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法院审理后认为:乙期刊社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其行为侵犯了陈某和甲出版社的权利。【思考练习】问题一:甲出版社给陈某的预付版税税前金额应为多少?请列出算式计算后回答。问题二:甲出版社在2004年年底应该支付给陈某的版税税前金额为多少?请列出算式计算后回答。问题三:甲出版社在2005年年底应该支付给陈某的版税税前金额为多少?请列出算式计算后回答。问题四:为什么说乙期刊社侵犯了陈某的权利?问题五:为什么说乙期刊社也侵犯了甲出版社的权利?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2004年1月,某高校教师陈某与甲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合同约定的内容中有陈某将其作品《探险历程》的专有使用权授予甲出版社,使用方式是以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出版物形式登载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甲出版社承诺在收到作品稿件的6个月内先出版图书,其他权利保留到以后行使。甲出版社出版图书应向陈某支付版税;版税按图书定价和实际销售数结算,销售数在5000册以下(含5000册)时版税率为7%,超过5000册部分的版税率为8%;图书出版后先按3000册预付版税,以后每年年底按实际销售数结算版税。 2004年3月,乙期刊社从甲出版社的《新书预告》中了解到《探险历程》即将出版,于是找到陈某,希望在其所办期刊《耳闻目见》上发表书评来介绍该书。陈某表示同意。在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时,陈某强调说明该稿内容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2004年5月中旬,乙期刊社在《耳闻目见》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探险历程)述评》的文章,全文长达数万字,除在开头加了200字左右的“按语”介绍作者身份和该书创作背景外,其余全部是《探险历程》的基本内容,仅稍作删节。同月下旬,甲出版社的《探险历程》一书出版。该书定价15元,首次印刷6000册,发往各地书店寄销。2004年10月重印5000册,陆续给书店添货。 甲出版社2004年从书店获得4000册《探险历程》的销售款,2005年获得5500册书的销售款。但是,按合同约定向陈某预付版税后,甲出版社由于获知期刊《耳闻目见》登载《(探险历程)述评》一文是由于陈某把书稿又交给了乙期刊社,便不再支付版税。陈某于2006年2月要求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甲出版社以陈某已违约为由而不同意支付。陈某承认曾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但说当时已经强调说明“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是乙期刊社擅自违约登载。甲出版社经过核实后,认为责任在乙期刊社,陈某没有违约,因此向陈某道歉,并愿意立即补付版税,同时希望陈某与甲出版社一起起诉乙期刊社。陈某表示理解甲出版社的做法,并同意共同起诉乙期刊社。 在法庭上,乙期刊社对陈某陈述的事实没有提出异议,但辩称《耳闻目见》刊登书评是事先经作者同意的,且文章已说明《探险历程》的作者为陈某,这种行为是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乙期刊社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其行为侵犯了陈某和甲出版社的权利。 甲出版社究竟应该支付给张强税前稿酬多少?请列出算式计算,以验证甲出版社的说法是否属实。

    正确答案: 应该是14404元。具体计算方式是应付稿酬的实有字数=30×(311×30-120)÷1000=276.3(千字)≈277(千字)应付基本稿酬=50×277=13850(元)应付印数稿酬=13850×1%×4=554(元)应付稿酬总数=13850+554=14404(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2004年1月,某高校教师陈某与甲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合同约定的内容中有陈某将其作品《探险历程》的专有使用权授予甲出版社,使用方式是以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出版物形式登载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甲出版社承诺在收到作品稿件的6个月内先出版图书,其他权利保留到以后行使。甲出版社出版图书应向陈某支付版税;版税按图书定价和实际销售数结算,销售数在5000册以下(含5000册)时版税率为7%,超过5000册部分的版税率为8%;图书出版后先按3000册预付版税,以后每年年底按实际销售数结算版税。 2004年3月,乙期刊社从甲出版社的《新书预告》中了解到《探险历程》即将出版,于是找到陈某,希望在其所办期刊《耳闻目见》上发表书评来介绍该书。陈某表示同意。在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时,陈某强调说明该稿内容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2004年5月中旬,乙期刊社在《耳闻目见》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探险历程)述评》的文章,全文长达数万字,除在开头加了200字左右的“按语”介绍作者身份和该书创作背景外,其余全部是《探险历程》的基本内容,仅稍作删节。同月下旬,甲出版社的《探险历程》一书出版。该书定价15元,首次印刷6000册,发往各地书店寄销。2004年10月重印5000册,陆续给书店添货。 甲出版社2004年从书店获得4000册《探险历程》的销售款,2005年获得5500册书的销售款。但是,按合同约定向陈某预付版税后,甲出版社由于获知期刊《耳闻目见》登载《(探险历程)述评》一文是由于陈某把书稿又交给了乙期刊社,便不再支付版税。陈某于2006年2月要求甲出版社支付版税,甲出版社以陈某已违约为由而不同意支付。陈某承认曾将书稿电子文本交给乙期刊社,但说当时已经强调说明“只能用于撰写书评时作参考,不可作他用”,是乙期刊社擅自违约登载。甲出版社经过核实后,认为责任在乙期刊社,陈某没有违约,因此向陈某道歉,并愿意立即补付版税,同时希望陈某与甲出版社一起起诉乙期刊社。陈某表示理解甲出版社的做法,并同意共同起诉乙期刊社。 在法庭上,乙期刊社对陈某陈述的事实没有提出异议,但辩称《耳闻目见》刊登书评是事先经作者同意的,且文章已说明《探险历程》的作者为陈某,这种行为是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乙期刊社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其行为侵犯了陈某和甲出版社的权利。 甲出版社在稿酬支付时间方面是否有过错?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有过错。因为合同具体约定的付酬期限优先于国家版权局的一般规定,而甲出版社付酬的时间超过了合同约定的期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图书脱销而出版社拒绝重印、再版,著作权人可以()。
    A

    授权其他出版社影印出版该书

    B

    向法院提起诉讼

    C

    把书稿交给其他出版社出版

    D

    按已销图书码洋的30%向出版社索取经济赔偿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

    赵武对甲出版社和乙公司的授权都是有效的

    B

    赵武不能将涉案作品的网络出版权授予甲出版社

    C

    甲出版社有权要求乙公司停止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并承担侵权责任

    D

    甲出版社也可以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但不能要求乙公司停止出版

    E

    甲出版社不能再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但可以继续发行涉案作品的纸质图书

    F

    乙公司的行为是合法的,不用承担侵权责任


    正确答案: B,F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