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我国()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我国宪法的是( )年宪法修正案

    A. 1988

    B. 1993

    C. 1999

    D. 2004


    参考答案:D

  • 第2题:

    如何理解我国宪法修正案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参考答案:

    人权,简言之,就是作为自然的和社会的人所固有的权利。它包含生存权以及国家赋予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一般称之为公民权。人权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
    继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之后,我国将人权入宪,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法理基础,使人权在我国从政治宣言上升为宪法规范,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
    宪法修正案将人权入宪,意味着向世人郑重宣示:宪法和法律已经写入的公民的自由和权利,都将得到国家的尊重和保障。同时,在如何落实对人权的保障问题上,新的宪法修正案特别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规定为人权的保障进一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 第3题: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判断对错


    参考答案: 正确?

  • 第4题:

    谈谈我国2004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深远意义。(北大2005年研)


    正确答案: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第24条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第33条第3款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每一个公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它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目标和使命。宪法关于保障基本人权的条款是宪法的核心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机构是为保障公民基本人权服务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目的而国家机构仅仅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足以昭示国家未来立法的宗旨和方针并且为国家行政和司法设定范围。因此人权原则与其说是为公民设定的一种权利还不如说更是为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设定的相应的义务。(2)人权人宪使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了新的内涵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基本的宪法准则。人权在本质上是个人对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正当要求。宪法对国家人权责任和义务的宣告就是明确国家权力的宗旨和界限规定国家应当对公民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上公民是享有人权的主体国家是保障人权的主体是义务的承担者。公共权力必须保护人权否则就是违宪。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以宪治国。宪法对国家人权责任的规定为人权提供了明确的宪法保障是宪法的新发展也为我国法治的发展确立了根本的准则。(3)人权入宪对于提高全社会的人权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人权是当今世界受到普遍接受的时代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权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变成一种信念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我国宪法对人权的规定是相当全面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都受到我国宪法的承认和保护。我国宪法高举起^权旗帜表明了我国促进人权的决心也昭示了人权的神圣性和崇高地位这必将促使全社会从宪法的高度来看待和接受人权。权利观念的创新必将推进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4)突出了人权价值和理念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注入了新的意义。以前宪法之所以没有采用“人权’’概念。一是认为人权概念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二是作为法律术语人权一词的含义比较笼统和含糊而“公民基本权利”在主体和内容上都比较确定。这种认识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人权概念也是社会主义的战斗口号而且从法律上讲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不如人权概念那样有影响力。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原则性规定的条款之一既赋予人权概念以确定的内涵又从原则上提升了公民权利概念的实质含义和价值实现了两者的统一。(5)完善了公民权利保障的原则规定强化了宪法的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人权作为一项原则写入宪法不仅使第33条关于公民权利的原则规定更加完整对第二章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对整部宪法有关人权的内容起到统率作用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未来发展将产生导向性影响。这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人权意识、权利意识从而更好的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第24条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第33条第3款,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每一个公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它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目标和使命。宪法关于保障基本人权的条款是宪法的核心,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机构是为保障公民基本人权服务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目的,而国家机构仅仅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足以昭示国家未来立法的宗旨和方针,并且为国家行政和司法设定范围。因此,人权原则与其说是为公民设定的一种权利,还不如说更是为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设定的相应的义务。(2)人权人宪使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了新的内涵,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基本的宪法准则。人权在本质上是个人对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正当要求。宪法对国家人权责任和义务的宣告,就是明确国家权力的宗旨和界限,规定国家应当对公民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上,公民是享有人权的主体,国家是保障人权的主体,是义务的承担者。公共权力必须保护人权,否则,就是违宪。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以宪治国。宪法对国家人权责任的规定,为人权提供了明确的宪法保障,是宪法的新发展,也为我国法治的发展确立了根本的准则。(3)人权入宪,对于提高全社会的人权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人权是当今世界受到普遍接受的时代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权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变成一种信念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我国宪法对人权的规定是相当全面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都受到我国宪法的承认和保护。我国宪法高举起^权旗帜,表明了我国促进人权的决心,也昭示了人权的神圣性和崇高地位,这必将促使全社会从宪法的高度来看待和接受人权。权利观念的创新,必将推进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4)突出了人权价值和理念,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注入了新的意义。以前宪法之所以没有采用“人权’’概念。一是认为人权概念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二是作为法律术语,人权一词的含义比较笼统和含糊,而“公民基本权利”在主体和内容上都比较确定。这种认识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人权概念也是社会主义的战斗口号,而且从法律上讲,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不如人权概念那样有影响力。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原则性规定的条款之一,既赋予人权概念以确定的内涵,又从原则上提升了公民权利概念的实质含义和价值,实现了两者的统一。(5)完善了公民权利保障的原则规定,强化了宪法的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人权作为一项原则写入宪法,不仅使第33条关于公民权利的原则规定更加完整,对第二章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对整部宪法有关人权的内容起到统率作用,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未来发展将产生导向性影响。这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人权意识、权利意识,从而更好的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 第5题: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基本人权原则成为国家基本价值观。


    答案:对
    解析: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基本人权原则成为国家基本价值观。

  • 第6题:

    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规定是1999年宪法修正案作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现行宪法是()。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我国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对《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原则,对我国的立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 B、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树立保障人权的意识
    • C、在与其他法律的规定发生冲突时,优先适用本规定
    • D、宪法不仅保护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保护外国人的权利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我国()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

    • A、1988年
    • B、1993年
    • C、1999年
    • D、2004年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其中,宪法保障是(  )。[2016年真题]
    A

    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B

    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C

    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D

    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正确答案: C
    解析:
    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确认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和主要功能。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一项人权只有被宪法所确认和保障,才能确立起崇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宪法表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鲜明态度,确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有效机制,明确列出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能够推动整个国家和法律体系加强人权保障。A项,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司法保障。B项,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是立法保障。C项,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是行政保障。

  • 第12题:

    判断题
    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规定是1999年宪法修正案作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在我国( )年宪法修正案中,“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原则载入宪法。A.1988B.1993C.1999D.2004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宪法的修改。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1988年、l993年、l999年和2004年经历了四次修改。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 第15题:

    我国司法注重保障人权,下列关于保障人权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我国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对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予以具体规定和保护

    C.我国刑法以惩罚犯罪为目的,因此对犯罪分子的人权应予以剥夺

    D.我国的三大诉讼法均有保障人权的规定


    正确答案:C
    「考点」保障人权原则「解析」C项不对,我国刑法既依法惩罚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等的各种犯罪行为。保护广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又依法惩罚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各种犯罪行为,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

  • 第16题:

    关于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广泛性、平等性、现实性和一致性四大特点
    B.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C.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任何限制
    D.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公民的所有的法律权利

    答案:A,B
    解析:
    考查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C选项错误。宪法作为根本法,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公民的所有的法律权利进行规定,宪法规定的只能是一些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因此,D选项错误。

  • 第17题:

    1999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现行宪法第二十四条修正案把《宪法》第33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定为一项基本原则。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其中,宪法保障是()。

    • A、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 B、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 C、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 D、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判断题
    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我国()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
    A

    1988年

    B

    1993年

    C

    1999年

    D

    2004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24条规定,宪法第33条增加1款,作为第3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3款相应地改为第4款。

  • 第24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我国宪法修正案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正确答案: 人权,简言之,就是作为自然的和社会的人所固有的权利。它包含生存权以及国家赋予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一般称之为公民权。人权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
    继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之后,我国将人权入宪,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法理基础,使人权在我国从政治宣言上升为宪法规范,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
    宪法修正案将人权入宪,意味着向世人郑重宣示:宪法和法律已经写入的公民的自由和权利,都将得到国家的尊重和保障。同时,在如何落实对人权的保障问题上,新的宪法修正案特别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规定为人权的保障进一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